|
文章內容 |
106年暑假作業心得 11771 2017-09-02 20:29:18
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殘障性的慢性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病人主要問題是關節疼痛和身體功能障礙當關節嚴重病變或出現關節活動嚴重受限及變形,採保守療法無效時,則必須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本文描述之個案因骨性關節炎導致疼痛加劇、跛行,進而其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個案曾聽聞周遭親朋好友手術失敗的經驗,致使個案遲遲不敢接受手術治療,因而面臨生理及心理上極大的壓力,針對個案的健康問題,並運用多媒體影音學習光碟及衛教手冊之介入,提供個別性的照護,以減輕個案的不安,儘早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修平,然後在股骨及脛骨關節面各裝上合金代替物,兩者間有一塑膠內襯,髕骨的部份也在修平之後裝上塑膠替代物,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本篇文章護理期間106/4/20~106/4/25以觀察、會談、傾聽、查閱病歷等方式收集資料,採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模式做整體性評估,評估到個案的護理問題包括焦慮、疼痛、身體活動障礙、便秘,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大多以中老年居多,因生理
特性及認知學習能力減退,為了讓個案有最佳學習效果,所以在照護個案的過程中採一對一的口語化教學方式,將衛教內容分成多次實施,再配合提供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衛教手冊、使用衛教機播放台語版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影音學習光碟,個案從緊張、害怕、無助的心情,到最後接受手術治療,證明了影音學習光碟及衛教手冊的介入,可增進手術意願及信心,相對能緩解術前的焦慮。
參考文獻
張秀卿、康瑞蘭(2011)•照護一位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個案之護理經驗•新臺北護理期刊,13(2),105-114。
|
三年級升四年級暑假作業 11413 2017-09-02 20:18:19
『三年級』主題:乳癌
*文章(三篇):
1 一位乳癌病人行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之護理經驗
2. 一位乳癌末期患者心路歷程改變之護理經驗
3. 照顧一位乳癌術後淋巴水腫患者之護理經驗
作者:
1. 陳秀月
2. 賴淑華
3. 藍素卿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發生率列居第二位, 僅次於子宮頸癌,約每十萬女性中有40.42人罹 病;但其死亡率已超過子宮頸癌,僅次於肺癌 、肝癌、結腸直腸癌位居第四;近年來乳癌死 亡率更呈逐年遞增之勢,從民國83年至民國94 年,每十萬人口死於癌症7.73人增至12.9人,死 亡人數由788人增加至1439,死亡人數在11年內 增加1.8倍之。本篇報告係描述一位乳癌分化第三期,行 右側乳房根除術接受化療及放療後,再面臨淋 巴水腫脹痛,疑似肺部轉移,由於無法預期未 來病情之進展,而引發個案疼痛、焦慮及身體 活動功能障礙等身心衝擊及調適經過之護理經 驗,與向等(2001)研究發現乳癌婦女接受乳房切除術後,常因術後手臂淋巴水腫、酸麻及傷 口疼痛的輕度至中度的疼痛強度相符合。護理期間,筆者藉由傾聽、陪伴、主動關懷及同理 感受,建立信任、支持的護病關係,鼓勵表達 心中感受,維持個案希望,在護理人員及家屬 的陪同下,請醫師解釋病情,經由筆者不斷的 澄清、討論,逐漸認清治療的狀況及未來治療 的方針,因而減輕對疾病的焦慮。癌症的治療過程是漫長又艱辛,個案的情 緒也隨著病況及副作用的產生而起伏不定。希望現在或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耐心、愛心及專業去對待身邊的每位病人。最後我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透過他人的照顧經驗學習到很多新知識。
|
105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2593 2017-09-02 20:16:15
這本書分成了一篇篇的小故事小事件,在每一則的故事中皆詳實記載了醫病間的互動,彷彿我好像身歷其境,不僅僅是聽著醫生向病人解釋病情、解答疑惑,抑或是聽著醫生與病人之間的趣事,更能夠感覺到人面對疾病的脆弱與堅強,呈現最真實的親情、愛情、有情。書中的每則故事都很細心地替醫學名詞附上註解,即使不了解這個詞也能快速的理解。
其中有一篇故事最為讓我省思—「點燈」。有位因嚴重車禍被送來醫院的人要捐贈器官,通知醫生(作者)來確認是否已無自主呼吸,而作者心中正想著為什麼這麼年輕(病患25歲)就懂得簽器官捐贈?身旁的人提醒著他,你看過她,她就是當時的……那位護士。也許是她懂得生命太短促無常,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一盞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光明之燈。現在那位護士的生命之燈熄滅了,但因為她捐出有用的器官,等於點亮了更多人的生命燈火。這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我們去看大體時,那些老師們也是這樣犧牲奉獻自己來讓我們學習,而我媽媽也在前幾天去了醫院填了器官捐贈的同意書,回來後她很高興的告訴我們這是她要送她今年的生日禮物!
這則故事的無常也讓我想起實習時所經歷的事,一個在病房無法說話全身被約束的阿公,在我們照顧幾天後突然消失,但消失後的幾天又出現在其他病房,原來消失的那幾天是去加護病房,但意外的是阿公突然會說話精神也很好,就這樣就到了我們實習快結束的最後幾天,一大早我們開始量全病房的血壓時就覺得怪怪的,而到交班時也刻意躲到小房間,原來是那位阿公走了,明明記得阿公前一天還可以很ㄏㄨㄢ很有精神跟家屬講話,而隔一天卻消失永遠的消失。生命真的太讓人捉拿不定,太多無法預測的是出現,永遠把握身旁的每一個人。
生命在呼吸之間,「生」並交給醫生,「生」活交給自己,「生」命交給上天!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護三乙31號周欣憶} 12338 2017-09-02 20:08:42
書名:看見垂老的世界
作者:Jeremy Seabrook
心得:
看到這本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外婆,小的時候他對我很好,很疼我,突如起來的告知,是在我高中的時候,當面臨要期中考的我,我無法好好專心念書,外婆出殯那天剛好是我期末考第三天,我無法去送外婆最後一程,我很難過,好幾天我都不能好好睡,我知道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有些人老年想到老年可能是恐懼的聯想,又或者是再走一步就到達死亡的懸崖邊境,有些人面對即將死亡會有逃避不願接受事實或者開始未雨綢繆準備後事,這都是看人的心態。如果在這過程中有親友的陪伴,臨終者會感受到家人的愛與關懷,並讓臨終者不在覺得孤單,甚至更有勇氣和智慧面對即將亡生的過程,遇到臨終者情緒爆發的情況或許可以尊重這樣的情緒,可以拉著他的手說:「這陣子讓你辛苦了。」靜靜的在旁邊陪著他哭泣聽他講話,可以在過程中盡量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甚至可以知道他最後的遺願,跟家屬講希望可以並肩攜手完成臨終者的遺願,當臨終階段來臨時,能讓臨終者的需求滿足,可使艱苦的死亡過程變得比較容易、痛苦降至最少與安詳。此時家人的陪伴、愛與關懷比任何的藥物都來的重要,因為,在人生最後階段,只有親人的聲音及過去的美好的回憶能讓臨終者有勇氣面對臨終的那一刻。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護三乙-1045101081-尤雅筠) 12335 2017-09-02 20:05:44
護三乙 尤雅筠 1045101081 28號
書名:安眠藥不藥
作者:柯琳·卡尼、瑞雪兒·曼柏 出版社:時報出版
睡眠是我們人們一天相當重要的部分,一天得睡足6-8小時,用睡眠來達到休息的效果,睡眠的好壞會直接的影響我們隔天上班或是上課的情形,失眠又有早醒、入睡困難、半夜驚醒再也無法入睡。根據睡眠醫學會調查我國國人每5個就有1位飽受睡眠困擾,臺灣人失眠比例更是亞洲之冠大多都不想使用藥物,因為安眠藥有頭暈嘔吐、反應遲鈍、隔天會有嗜睡的狀況,藥物也是一筆花費,兩位作者希望大家可以不必受失眠煩惱,可以從根本做起,睡前不妨看本書、從事靜態運動,摒除雜念。睡前別一直帶著焦慮的心情,讓煩惱暫停,放輕鬆,就能不用到了睡覺時間開始想今天是不是又睡不著了?我這樣還剩多少時間睡覺?告別半夜在床上輾轉反側難眠,只能望著天花板,不知不覺已經天亮的日子。
書名:只會越來越好---紀錄21位燒燙傷患者的復健歷程
作者:陳進茂 出版社:原水文化
燒燙傷患者身體皮膚莫大的苦,想必應該痛不欲生吧…熊熊烈火攢著全身,看到的是皺皺凹凸不平的皮膚,聞到是自己皮膚的燒焦味,還有之後開刀跟復健的痛以及不曉得未來的路要如何過,裡面有說到燒燙傷患者頻繁的換藥帶來的摩擦力跟沖洗力更會刺激傷口裸露的神經末梢,引發疼痛。所以可以事前請醫生開止痛藥還有幫忙個案轉換注意力跟音樂治療,放鬆個案緊繃的心情。還有傷口癢可以幫個案冰敷、輕拍等達到減緩搔癢感。要時常關心個案的心理狀況,畢竟最終的目的不只是幫助燒燙傷的個案的傷口護理照護還有幫助他走出來回歸社會重返原本的生活步調,讓個案持有著走過低谷就能發現朝陽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