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12679 2017-09-02 17:16:05
新聞媒體和大眾只聚焦女作家自殺 誘姦 又或者加害者有多可惡殘暴的聳動標題上
如果你把這本書定位成一本變態小說
又或者是 想透過這故事 感受你從未遇過的 當成你平淡生活的添加劑
看到社群網站上許多人曬出好不容易拿到的這本書
再配上幾句華麗雕琢的文字 表示自己讀過有多痛苦多難受
但你真的能了解能感同深受嗎 若不是新聞吵的沸沸揚揚 或者林奕含頂著高學歷高顏值的封號
大眾會想了解精神病患者ㄇ
\
我想在看這本書的期間 最重要的是 感同身受
共同經歷思琪 被老師污辱之於身心靈的痛苦 和他因自我防備而愛上加害者 那種違背倫理道德的內心矛盾 再來是家人對他性教育的匱乏 與世俗的不諒解
書中思琪說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是一種自我防備 為了不讓自己受到痛苦 威脅 轉而同情或合理化加害者的一切
這時思琪已經產生自我混淆向外求救 而最親的朋友家人竟是滿滿的不諒解或不想了解
我想這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
林奕含在接受訪問時提到他會上網看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發現有些讀者看得很快,為了想早點看到後面的好結局,但沒有,非常遺憾不滿
和在書中提到的這段話剛好做個呼應
「讀到賞善罰惡的結局時就會哭,我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討厭別人說經過痛苦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認有些痛苦是毀滅的,我討厭大團圓的抒情傳統,正面思考多麼媚俗!可我更恨的是寧願我自己是一個媚俗的人,也不想看過世界的背面。」
不完美的結局才是殘酷世界的現實,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好結局
這種大質量的痛苦有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其實性侵害者 又或是 憂鬱症精神病患 最需要的便是大眾的同理心 不要以異樣眼光對待他們 對他們貼上挫折忍耐度低 或草莓族的標籤
這只會讓成千上萬的房思琪們把自己囚禁在罪惡的牢籠裡
|
暑假作業 / 二年級 12325 2017-09-02 17:15:15
班級 : 護二乙 座號:18
姓名 : 劉蕙瑄 學號:1045101071
書名:與你的內心小孩成為好麻吉 情緒療癒的8個強效配方
作者:李天民 出版:新星球
這本書所說的「內心的孩子」其實就是說在每個人的心裡,都住了一個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渴望的關懷與愛,於是感覺受傷,用各種情緒的表現來「討愛」。而療癒內心小孩,是去面對內心的「傷口」、面對自己的情緒,去承認、面對、釋放、轉化這些負面記憶,才能進入一段發現自我、改變過去情緒習慣的旅程。
內文還寫了八個療癒情緒的方法,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對自己展現同理心」,以前就知道要以同理心對待其他人,但是我卻沒有想過對自己展現同理心,遇到負面情緒時,不管人在哪,第一個要做的永遠都是對自己展現同理心。
這本書還有教一些引導的方式讓我們注意力集中等等的,也會說一些小故事並不會讓你很困惑,而且還能跟著上面所說的一起做,去體會那種感覺。
雖然這本書還可以,但是我應該不會再看第二遍,就是有點不太喜歡這本書。總而言之了解自己,調適自己的情緒,就是這本書的重點。
|
志工服務學習反思 13375 2017-09-02 16:45:53
志工服務的單位是在五結鄉衛生所,第一天去是在那邊幫忙查預防保健名冊的電話,讓我知道了衛生所大概就是在處理一些關於五結鄉居民們的健康,查電話的目的應該是要方便通知他們有什麼健康檢查可以讓居民去做檢查,本來以為衛生所的純在沒有什麼意義,不過去了第一天就讓握有所見識到,子宮頸癌、大腸癌、胃優等等地檢查,都是他們在幫忙協助的。
第四天是在樓下幫忙協助門診服務,讓我知道如果有來門診,先請他休息個5分鐘再幫他量血壓,不過去衛生所看病的病人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會到衛生所的,通常都是一些慢性病的病患,再幫忙黏貼整理病歷,雖然看起來來看診的人不多,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病例也還真是不少阿!
在居家照護建檔的時候,要將居家照護裡面的問題與答案,做成圖表,使檔案看起來更簡單明瞭,也同時學習了做表格的技巧,讓我學到了不少呢!雖然有時表格格式很容易跑掉,但這也是在學習的時候要多多注意的地方。
|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心得1 13551 2017-09-02 16:31:35
書名:臨終護理 作者: 唐秀治
經由死亡學專家斯尼德曼所提出的死亡心理輔導,更可看出協助病人和家屬心理適調工作的特質.
1.輔導目標是 增進瀕死病人心理的平靜舒適。最重要的前提是盡量減除病人生理上的疼痛,進而協助病人處理死亡的焦慮已達到心理情緒的穩定.舒適。
2.信任的交互治療性人際關係應盡快建立:治療者對病人的關愛是信任關係建立的關鍵。但治療輔導的進行,應尊重病人對彼此的關係建立和治療做決定。
3.輔導工作的重點是經由傾聽.澄清.建議.諮商.和協助尋求資源以增進病人和家屬心理舒適穩定的境界。
4.尊重且配合病人之哀傷需要:尊重病人否認.自我控制需要。即使病人只能接受家人與醫療人員閒話家常時,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5.瀕死病人的心理輔導並非心理分析治療,故未必需要進行行為的解釋和自我探索。
6.協助病人統整人生是事件,即使無法解決其人生的危機及問題。
7.尊重病人否認的需要,且協助其維繫希望的存在。
8.建立家屬的治療性人際關係,協助哀傷的調適。
9.治療者應有良好之治療體系,以協助自我之調適。
|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12619 2017-09-02 16:29:02
書籍:
1.書名:最簡單的溝通技巧訓練書
出版社:菁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書名:生命體驗的詮釋與東西文化之會通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書名: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文章:
1.文章名稱:醫護人員與病患及其家屬的溝通技巧
出處: 張天鈞(2004)。醫護人員與病患及其家屬的溝通技巧。當代醫學,(371),695-696。
2.文章名稱: 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出處: 蕭淑貞、張凱雁、戎瑾如、康云瑄(2010)。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6(2),125-132。
3.文章名稱: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出處: 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2015)。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台灣專科護理師學刊,1(1),17-29。
心得:
這一次的作業是以人際溝通為主題,然後這次暑假剛好有基護實習要照顧個案,一開始覺得照顧個案學理知識和技術是最重要的,可是後來發現其實怎麼跟個案溝通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溝通可以維持並增進個案和護理人員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得到個案完整的資料,並且能了解個案身、心靈的個別需要。像是蒐集個案資料可以看個案的紙本資料以外也可以從個案或家屬那詢問而來,然後溝通的方法除了可以分成語言溝通以外還能分成非語言的溝通,在語言溝通方面我們其實可以鼓勵個案對於病情多多表達,並且能給個案多增加一些信心,多跟個案聊聊天。在和個案對話的過程中有的時候觀察個案的非語言表現也能得到很多的訊息,像是詢問個案的疼痛指數也可以看個案的表情來評分或是能觀察個案的行為或姿勢來看他現在需要甚麼……等等。所以其實如何用正確良好的溝通方式很重要,有的時候如果個案不舒服,我們也可以不用等他說,觀察他的非語言表達,其實應該就能差不多去了解他哪裡不舒服哪裡痛之類的。還有在跟個案溝通的過程中,不應該用很像在做功課的方式詢問他問題或是直接拿著東西在那邊寫,這樣會讓別人覺得你不是真的想要了解他也沒認真在聽他說,會讓別人覺得根本就沒有用心在照顧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