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護理典範心得 13437 2017-09-01 23:02:01
白寶珠是個護理人員,1952年11月7日搭船抵達基隆。她有兩年的時間都在馬偕醫院、樂生療養院工作,在工作期間接觸不少病人來自澎湖,且痲瘋病況嚴重。因為心疼病患大費周章上台北治療,就親自去澎湖幫助這些痲瘋病患。在澎湖服務期間,白寶珠女士都是以護理人員送藥到病人家裡,還到病患家進行換藥,甚至關心病人家計生活的護理方式服務,正是現代護理的「全能照護」理念,這種有效率的護理方式,就是白寶珠女士所做的護理貢獻。白寶珠女士要求澎湖政府設立的澎湖醫院必須設置「特別皮膚科」,為了保護痲瘋病患不至被他人看見,因此把診室區分隔開,雖然因為這樣和新上任的院長吵架,但白寶珠就是要這樣堅持,為的就是要保護病人不被他人看見。白寶珠很清楚一件事,對痲瘋病會如此恐懼,是因為認識不夠所導致。因此,她認為工作不是只有醫治病人,還要醫治澎湖的社會,只要讓大家了解和認識到痲瘋病並不是那樣可怕且不會傳染,這樣才能使痲瘋病人從痛苦中走出來。白寶珠最大的奉獻,不只是這樣投入認識痲瘋病的教育工作,她甚至走訪了所有的病人和家庭,沒有任何一個遺漏的。只要遇到病患家計生活困難,她一定會伸手幫助。白寶珠女士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堅持可以幫助這麼多人,更讓我驚嘆的是她的照護理念,已經是往後護理的典範。全年的照護,能夠讓病患擁有更好更完美的照護。
|
護理典範人物 13487 2017-09-01 22:29:45
陳翠玉創設「台大護校」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彰化,陳翠玉彰化女中畢業後,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她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及助產士。陳翠玉規劃台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典範,一九四八年自美國學成回台後,受聘為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革新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也提升了護士的地位。從中讓我了解陳翠玉在護理路上堅守工作崗位也認真無悔的付出,不論是工作崗位或是求學精神都是我們的榜樣都值得學習,能夠成為護理界的典範真的很不容易,要經過多少努力以及多少個不順利才能有的,就算不能跟他走同樣的路同個學歷,但能學習她所認真的護理路途。
馬力娜為芬蘭人,1939年出生,畢業於芬蘭護理學校,並領有英國護理學會執照,28歲就來台了,提供痲瘋病、結核病、中風等慢性病患居家照護,目前已退休回荷蘭。不僅把所有時間、精神都奉獻給病人,只要是病人缺少而她拿得出來的,她一點也不吝惜,他覺得他單身真的不需要用到什麼錢,當然途中也會有遇上瓶頸的地方,也有人覺得他是外國人憑什麼要馬力娜教他怎麼做但他沒有放棄依然微微笑繼續他的職責,每一位病人遇上的問題不管他的病情嚴不嚴重他一定會幫忙他們到底不會視而不見,從中了解他對護理的熱忱,不會只做完自己份內的事,雖然他是外國人,他的專業時常被質疑不但沒放棄也沒生氣反而繼續幫助繼續努力,不放棄每個人的病情,不會因為人沒錢就放棄治療,反而自掏腰包,一個外國人離鄉背井來到臺灣還無私的奉獻,這個精神比起許多自私的臺灣人真的超越許多。
趙懷仁修女比利時人,出生於一九二二年,比利時根克德蘭護士學校畢業,歷經天主教聖若瑟醫院院長及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護理部主任。五十一年成立以婦幼醫療為主的天主教聖若瑟醫院為全台最早的早產兒保溫中心,救治無數「巴掌大的仙子」。從三十多年前收起一名棄嬰開始,之後別人不要的棄嬰,趙懷仁她當寶貝;先後成立聖若瑟醫院、擴充早產兒保溫中心、親力親為照護小孩、救濟貧民。大家都說,她嫁給台灣了,保溫箱就是她帶來的嫁妝,她的臂彎,是最好的搖籃。民國四十八年,趙修女搭著船經兩個月的海上來台。她和其他六位天主教聖母傳教修女會的修女,選擇在台北市較為落後貧窮的萬華大埔街落腳,在這裡設立了一家小診所,她們一邊學習國語,一邊執行醫療工作。從中了解趙懷仁修女心腸慈悲怕遺棄在路邊的嬰兒會凍死在外,把每個棄嬰都抱回去當寶貝養,說真的要養起一個小孩真的不容易何況是不只一個,花的時間跟金錢真的要很多很多,外國人來臺有許多的不方便,不只語言連天氣都不同,要一步又一步的學習,真的佩服他的這種精神,有好多國外人成為護理典範,他們背後花的心血與努力不是我們依依瞭解跟看出的,將來我也想和他們一樣去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雖然比起他們我的幫助真的很少但又比起有能力但毫無付出的人真的算不錯了。
|
志工服務學習反思心得 13487 2017-09-01 22:27:41
這幾天做志工有很多的心得 讓我先從“ 服務“開始
以後畢了業考上護理執照,往後也是以專業為大家奉獻為大家服務,服務是踏入護理最初點
也是一個團體生活不是只顧慮自己,在當志工的過程看的到許許多多的病人,但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病痛而講話不客氣或態度不好,反而用笑容用感謝的心面對我們這些義工的幫忙,當志工或許大家都是為了達到時數為了完成暑假作業才去的,但我發現從中也有樂趣,再也不覺得當志工很麻煩反而讓我覺得服務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不是只有被幫助的人才覺得開心,而我們服務人也會得到一種成就感以及快樂感,之間也看的出護理師的忙碌以及實習生的認真學習努力的樣子,想休息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根本沒有,每個時間點會有固定要做的事,像是發藥、換藥,每個護理師以及實習生都很注意自己個案的狀況,不會偷懶不會拖,現在看到的就是往後當護理師的生活以及會碰到的事情,就像我們護理科科徽上的標誌一樣,克盡職責、關愛及溝通合作,這暑假讓我嘗試以往自己覺得麻煩的事情,能夠交到朋友還能碰到一些固定在醫院裡面當志工的婆婆跟伯伯們,不會認為自己是孤單一人,反而會跟他們有很多話題可以聊,每一天服務的單位都不同難免不懂服務內容只能在旁邊傻笑以及學習,每個婆婆跟伯伯都很有耐心一步一步教,一遍又一遍的解釋以及操作掛號慢籤機器,將來有能力我也想為這世界付出一點,因為這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既然有能力為何不出點力呢?
|
106學年度暑假讀後心得---照顧一位鬱血性心衰竭個案之護理經驗 11577 2017-09-01 22:20:12
此篇文章在描述護理一位47歳鬱血性心衰竭女個案的護理經驗,鬱血性心衰竭是慢性複雜的疾病,也是種無法復原的疾病,必須長期服藥及追蹤疾病,以及執行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才得以漸漸延緩疾病的惡化情形。此個案曾就醫診治並依醫囑服用強心劑、利尿劑、降血壓製劑治療,出院後因個案對疾病不了解而擅自自行停藥,停藥約兩週後察覺身體不適而再次入院就醫。由此篇文章可見個案對疾病的了解一無所知,當個案發生疾病症狀時並沒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症狀與疾病的相關連性,針對此個案的問題,護理人員更加詳細的與個案解說有關心衰竭的症狀、飲食控制及藥物使用的重要性,並與個案討論如何注意用藥反應、體重變化、及時就醫的危險病徵,以預防不必要的再次入院。除此之外個案在情緒方面的變化也極為重要,為了減輕個案因疾病的關係而感到焦慮不安等情形,我認為可以鼓勵家屬一同陪伴個案,給予心理支持,並邀請家屬一同參與學習心衰竭照護知識及技能。我覺得此篇筆者將個案相關內容及護理過程寫的很詳細且清楚,僅管只是透過閱讀文章去了解一位個案的護理過程,卻也能清楚的去感受到個案的情況。近年來台灣逐漸面臨高齡化的社會問題,很多老年人對於疾病都不是很了解,加上許多老年人學歷不高,語言不通,且學習能力有限的問題,並不是說只要簡單清楚的衛教他們,老年人就一定會聽的懂,對於這一道課題,我個人認為還需要特別的加強注意高齡化這一區塊的問題。李佳苓、李愛誠、林綉君(2011)。照顧一位鬱血性心衰竭個案之護理經驗。中山醫學雜誌,22-1,119-128。
|
暑假功課 閱讀心得 13521 2017-09-01 22:18:03
讀書心得
我閱讀了【南丁格爾】作者:林文月 還有【護理過程】作者:方妙君 邱秀環 孫肇玢以及【從心理學看女人】作者:劉惠琴,但我今天要說的是有關南丁格爾的。
我從小時候就非常的喜歡且敬佩南丁格爾。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出身於英國富豪的家庭,他雖然家境富裕但他卻充滿濟貧扶危的熱情胸懷,在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之後,各地的戰地冒出許多傷患,因此她挺身擔任看護戰地傷兵的工作,並克服重重困難,想盡辦法改善醫院的設施。也是因為他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所以他長大後就勵志想當一個可以救人的護士,但是經過家人的反對還有爭吵南丁格爾依然沒放棄,就是因為南丁格爾的堅持及努力讓她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護士,之後他前往戰地去拯救那些受傷的士兵,他也花了很多時間跟經歷進行改革工作,為的就是能讓在無情戰場受傷的士兵們能在醫院好好的療傷及康復。而且也因為南丁格爾會在那個沒有電燈的黑暗夜晚提著燈籠一個個的去探望受傷的士兵,所以他又有了【提燈天使】的美名,也是因為她幫助了很多受傷的病人,還有她偉大的事蹟,改變了很多事情,也讓他成功的溫暖了很多人的心,讓大家知道原來女生也是可以改變那麼多人的人生,讓他們原本可能面臨等著死亡的人生擁有了希望,所以我們未來要當護士的人應該要向南丁格爾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