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032/7774頁 [首頁][上一頁][2030][2031][2032][2033][2034][2035][2036][2037][2038][203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2  13506  2017-09-01 20:17:29

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西元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一位女嬰誕生在台灣彰化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裡。 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 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 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 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 一九四七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獎學金,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攻讀護理教育,是台灣第一位榮獲WHO 獎學金出國的留學 生。 要了解陳女士對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貢獻,就必需從台灣的護理發展史說起。 台灣接受西方醫療科技的傳入,源起於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而最早在台灣 擔任醫療照護工作的就是具有護士資格的女宣教師,這些來自歐美的西方護士 「姑娘」不僅提供醫療照護,並且訓練在地的台灣護士,這就是台灣護士的起源。 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 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 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陳翠玉女士一九四八年自加拿大學成返台後,受聘 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 式的現代護理,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 醫院的地位,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
      
暑假作業1  13506  2017-09-01 20:15:46

中國的南丁格爾‐周美玉 周美玉,民國前二年生於浙江省慈谿縣,北平協和醫學院護理學校護理科畢業,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共衛生及衛生教育碩士、哥倫比亞大學護理教育碩士。歷任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農村衛生及一般護理教育負責人、抗戰期間任紅十字會救護 總隊護理負責人,協助創立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創辦國防醫院護理系、曾任護 理系主任及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主任、中華民國護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 中央評議委員。民國九十年三月十三日病逝,享年九十三歲。 抗戰前後,周美玉隨救護隊與紅十字會,深入大陸各地、救護傷病患,並從事農 村衛生教育。隨政府來台後,即全心投入護理教育,也由於她在護理界的卓越貢 獻,民國四十年即獲晉升少將,至今仍是我國唯一一位女將軍。以「我是生來服 務人,不是讓人服侍」為畢生職志的周美玉終生未嫁,而這位中國南丁格爾一生 的貢獻,也永留人們心中。 周美玉一生都奉獻給護理工作,他從民國20 年在河北省創辦護士學校開始,投 入護理工作將近70 年,先後擔任了國防醫學院、榮民總醫院的護理系主任,並 在民國36 年創立了全台第一個護理專業科系「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同時也在 民國45 年晉升為少將,為女性從軍寫下新的一頁。 國內護理專業才有今日之蓬 勃發展,將軍已於90 年 3 月13 日與世長辭,為紀念中華民國護理之導航先師, 護理界每年均辦理年度祭祀掃墓活動,以表達各界對將軍的追思與感念。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12444  2017-09-01 20:00:12

書名:調適心理平衡的10堂課 作者: 牧心 文章:病態心理─生命的「無明」作者:牧心 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之後,可以發現人們有時候會有很多的心理問題,分成很多階段,會有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壓力ˋ焦慮ˋ社會問題ˋ人際關係等等因素。這本書我覺得很好的地方是,他有很多的心理測試題,透過試題來檢查自己是否有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找到問題之後並詳細的解釋說明。 在這本書裡,有一篇章節叫做:病態心理─生命的無明,裡面講了自卑ˋ忌妒ˋ空虛ˋ逃避ˋ挫折ˋ自負等等的心理,我看了忌妒心理那一節,它是一種較複雜的心理,包括了焦慮ˋ恐懼ˋ羞恥ˋ消沉ˋ敵意ˋ怨恨ˋ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例如羨慕別人的身材ˋ容貌ˋ地位成就ˋ榮譽ˋ才智,都容易成為人們忌妒的對象。忌妒是一種負面情緒,是指自己的才能ˋ名譽ˋ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離縮短時所產生的一種由羞愧ˋ憤怒ˋ怨恨等組成的多年情緒體驗。它是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摧毀自身。年齡ˋ地位ˋ經歷相似的人之間容易產生。忌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在人心理問題普遍存在的,忌妒的特徵像是不斷發展的發洩性:很多的忌妒心理都伴隨著發洩性行為,主要有三種方式:言語上的冷嘲熱諷ˋ行為上的冷淡,疏遠被忌妒者ˋ攻擊性強的行為。以及不意察覺的偽裝性:忌妒心理大多人不易發覺,大多人都刻意偽裝,企圖使人不易察覺。 如何和有忌妒心理的人相處?我們不知道對方心裡正在想什麼,也很難猜透對方的心裡在想什麼。最好的方法是(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好好做自己,把忌妒的人當作普通人來看待。(2)採取妥協和退讓的策略,例如你在班上的了第一名,需懂得謙虛ˋ謹慎,不講防備被忌妒,而且能從根本上調整自己。 最後是忌妒心理的化解,每個人有時都會有這種心理問題,包括自己也會有,當開始忌妒他人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和冷靜的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的評價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
      
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12658  2017-09-01 19:58:13

書名: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作者:戴爾•卡內基 (Dale Carnegie) 「溝通」,簡單來說就是互相對談。單向溝通就是把你的意思、想法傳達給對方;雙向溝通就是讓對方可以接受你的意思,也使雙方都愉快。然而,大家經常把單向溝通當作溝通,包括我自己也是。對方的感受,往往不是我們去體會。當我們需要別人肯定的時候,就得先肯定別人,靠平常生活的學習、練習,人際關係就會有所改變。我認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要多用心,表現出自己的真心,真誠的與人交往,這是很重要的。先有真誠,再來運用技巧,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還有!勇於認錯並不可恥,反而令人敬佩,能夠鼓起勇氣認錯的人,才能真正贏得人心。這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贏取友誼、影響他人與正確的與人溝通?並以實例一步一步的來修正我們的言語,還舉一些名人的經歷來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例如: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場葛底斯堡戰役,林肯因為一名叫米地的將軍的失職,感到震怒至極。於是寫了一封信給米地,狠狠地批評了他的失職。可是猜想一下,當米地看到這封信後,他將會如何反應?所以林肯沒有把信發出,而是寫完後就放在一邊了。也許他明白了,一旦發出了這封信,他和米地將軍之間的關係,將會出現一道永難彌補的裂痕,米地甚至會卸甲離去,這對林肯並沒有任何好處。林肯從過去的生活經歷中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尖銳的批評、斥責永遠不會有效果。
      
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13542  2017-09-01 19:49:52

書名: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作者:陳秀丹 出版社:三采 讀書心得:一般人談到死亡,多數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像「死」的諧音的「四」,醫院的病房和電梯都會避開這個數字。但沒有這個數字,就可以逃離死亡的陰影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人既然都有一死,尤其是當我們親愛的家人面臨死亡關卡時,如何能讓他不要受太多痛苦,不要接受侵入式的急救,而造成無謂的痛苦與折磨,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人的一生必定經歷生、老、病、死,任誰也無法改變這自然法則。然而隨著現今愈來愈發達的科技時代,醫療設備也漸漸變得更完善、更先進,許多嚴重的疾病都能控制下來。就因為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使人類更依賴醫生,認為不論何種病痛都能治癒。閱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許多人都是自私的,寧願讓病危的親人勉強的存活,也不願放手讓他走,他們怎能體會病人的痛苦?插著管、依賴著氧氣罩,這些都是不好受的,對於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折磨,誰能替他們著想?誰能聽見他心裡的吶喊?我認為人要有著同理心,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自己會怎麼做?仔細思考過後,或許能轉念,放手讓病危的人安心的離開人世。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樣做真的是愛他們嗎?還是讓他們有尊嚴地安詳地走,才是真正的愛!而有些家屬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硬是要搶救,但結果呢?說真的,不計一切代價去努力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殘酷的仁慈。這樣不只生病的人痛苦,家人也得承受長時間的煎熬與龐大的醫療費用的負擔。或許是立場的不同,所思考的方向也很有所不同,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多站在病人的立場,去為病人思考,「善終是醫療人員和家屬送給病人最大的禮物與承諾。」這句話在我心中紮了根,也許放手讓他們安穩地走也是愛他的一種方式。 在人的一生中這種事情是想避都避不掉的,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好好面對這課題呢?是因為害怕嗎?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呢?如果要我回答的話,我覺得是因為忌諱吧,但最動要的是死亡這件事,誰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是少數吧,那當我要面對這件事情的話我想我選擇是放手,何必讓病人痛苦呢,就算是不捨不願意放手,那我們真的有考慮到病人的感受嗎,我覺得那叫自私,因為自己的不捨讓病人繼續痛苦下去這樣子真的是好的嗎,讓自己更擔心增加負擔這樣真的好嗎,所以我選擇放手。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者:張文亮 出版社:校園書房 讀書心得:南丁格爾,一位眾所皆知的護理人員,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但從沒去了解,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一開始以克里米亞之役為開頭,戰爭是一個人造的煉獄,也有人說是科技的實驗室,但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人在戰爭中受傷、死亡,在這不是你死不然就是我活的地方,護理人員的進駐,或多或少會為部隊帶來"溫暖"的感覺。 說真的,在男人堆裡面對傷殘的血腥畫面,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南丁格爾自願帶領一群女性護理人員到戰地服務,這決定所需的勇氣非同小可。戰地的狀況已經夠糟了,戰線後方的支援陣地,環境應該會比較好,但人心卻比前線的敵人還來的險惡,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 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用在我身上,我有時候遇到不開心或不想做的事情都會抱怨,但是如果當我把抱怨的時間省下來我想我應該都做完了吧。 「南丁格爾面對的不只是傷兵的苦痛,而是醫院管理的不當,與人性更深的貪婪,但她仍堅持要順服在這錯誤的權柄下,因她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中」,讀到這句話時,我就想到當下的台灣現況,就覺得我們的問題在於人,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要苦民所苦,但是實際上呢? 火力發電廠照蓋、沿海工業去照開發,這叫做節能減碳?! 當企業間吹起裁員風,政府官員卻還照領4倍上班族薪水,還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說薪水少,看了就搖頭。 「愈沒有人管的地方,愈沒有人要做的事,是我們可以首先工作的地方。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自己額外找來的工作」,歡喜做甘願受,我以前常常這樣做,以後也是一樣。有時候自己多做一些事,對別人是種方便,對自己來說,心裡多了一份踏實感,不會去想東想西的。或許不會有人注意你做了什麼事,但心裡的感覺就是會不一樣。在混亂的戰地醫院,環近已經夠糟糕了,又遇綁手綁腳的上司,在做什麼事都不好的狀況下,南丁格爾還自己找事來做,有些人應該會一走了之,很巧的,廚房是南丁格爾第一個改革的地方,我想這也是上天的安排,吃的問題的解決了,醫院的其他問題也就能一一去解決,若是用再好的藥物,但吃的卻是亂七八早的食物,再好的藥也像廢物一樣。 暑假的某一天看到一個專題報導,說台灣的河川都有檢測到安非他命殘留,這並不是毒販做的,會有毒販把用一堆錢買來的毒品亂丟嗎,應該是不會吧,而這些殘留物就是從醫院來的,當病人需要施打止痛藥時這些毒品就是最好的「藥物」了,包括嗎啡之類的,雖然都是極少的劑量不至於上癮,但是當醫院沒把這些微量的劑量做好處理都亂排入河川中,台灣那麼多醫院每間都偷排一些那全台灣的河川中都是毒藥那害到的終究是人類自己吧。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玉翠 作者:李錦容 出版社:草根 讀書心得:陳翠玉出生於彰化的虔誠基督教徒家庭,父親是廈門來台的第一代移民。她七歲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培養成一位優秀的女中豪傑。她在彰化高女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專科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與助產士;之後更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行政碩士。她是台灣第一位受大專教育的護士,也是第一位在北美洲獲得學位的台灣護士。她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始者、公共衛生的規劃者、軍營環境衛生的改善者、衛生所的設立者、現代醫療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衛生的推行者。她推廣男女平等、醫護平行的觀念不遺餘力,廣泛地啟發造福人群的理念,開發婦女參與社會事業的新角色,因此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台灣婦女生活的新風采。她是愛的播種者、教育家、思想家、實踐家,也是民主的推動家。陳翠玉一生以其大愛奉獻人類,不但為台灣建立全面性的醫療制度,更將愛心延伸到第三世界,提升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國的醫療水準。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她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訓練戰地醫院護士到香港陸軍醫院照護傷兵。台灣遭到美軍定期空襲轟炸時,她發起中學生總動員,組織青年團和救護隊負責救災和救護傷患。早在1942年,陳翠玉就開始為台灣護理教育奠基訓練公共衛生護士,規劃台灣醫療藍圖,逐步進行為民服務的抱負。 陳翠玉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台灣婦女,她見識廣闊、富有遠見性的想像力,個性內柔外剛,兼具智者的氣度和寬容溫和的性格。她堅守愛、公義與和平的信仰,「並學墨家與耶穌的服務精神」,和「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原則,協助許多困苦中的人,也救回了許多患者的生命。她終身把愛和生命獻給人類,使眾多的受惠者和認識她的人刻骨銘心,永遠感念。 因為她不懼艱難,不避風浪,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贏得「台灣女英雄」之尊稱。她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位在護理、醫療專業領域上貢獻最廣泛、經歷最完整的護士。可惜當年台灣的政治環境相當惡劣,談論她的事蹟成為禁忌,使這段光榮珍貴的歷史反而在自己國內失落。 之前都沒聽貴這個人,直到讀了《台灣女英雄陳翠玉》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這位護理界的傳奇人物才引起醫護界的重視,位於高雄市的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推崇陳翠玉為「台灣護理傳奇人物」,所以又稱她為「台灣的第一位南丁格爾」,並製作記錄片贈送各醫院護理部。作者在台灣護士研討會中發表陳翠玉生平之後,獲得護理界的肯定,護士們都又驚又喜,希望這段歷史能編入教科書,更渴望以她為學習典範,並且要求筆者能將她的傳記再追尋至她在公共衛生和WHO的貢獻 。
目前第2032/7774頁 [首頁][上一頁][2030][2031][2032][2033][2034][2035][2036][2037][2038][203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