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6暑假心得 11779 2017-09-01 01:02:48
華藝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60325001-201212-201603280033-201603280033-38-47
一位剖腹產初產婦於產後初期哺乳之經驗:
本篇是在敘述一位初產婦,面對產後自我生理、傷口疼痛、乳房充盈不適,以及初為人母面對新生兒照護各方面之經驗感受,發現個案的經驗感受有:一、哺乳意願之搖擺不定;二、努力嚐試學習哺乳技巧與瞭解嬰兒需求;三、逐漸體驗與嬰兒的生活型態同步。其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在臨床照顧中更了解剖腹產 產婦需求,幫助她們成功哺餵母乳。
讀完此篇文章剖腹產婦女產後初期之主要關注是自己,關注需求也較自然生產產婦延長,剖腹產產後最初三天,產婦集中心力在身體上改變,隨著產後日數增加,關注逐漸由自己轉到新生兒,但媽媽產後初期對於哺乳的關注,大多在於自己因為哺乳造成身體上的變化,例如:乳房的脹痛、剖腹產傷口疼痛、擔心自己乳汁不足等。這時護理師可以協助媽媽,不要讓媽媽覺得無助徬徨,教導媽媽學習哺乳姿勢與技巧,因為剛生第一胎沒什麼經驗又加上傷口的疼痛往往無法有效哺乳,教導媽媽學習觀察與了解嬰兒生理需求學,這樣小孩哭時媽媽就不會不知所措,也不會讓家屬質疑媽媽是否奶水不足小孩吃不飽才一直哭,小孩哭不一定是因為沒吃寶也有可能是因為尿不濕不舒服之類的,教導媽媽逐漸體驗與嬰兒的生活型態同步 是指媽媽在產後哺乳過程,透過學習哺乳及觀察嬰兒之習性就知道其需求,產婦自覺 哺乳生活越來越與嬰兒同步,驚喜自己可以承擔哺乳之生活,漸漸地能掌握嬰兒作息,自己也越來越有哺乳信心。
我覺得每位媽媽都好偉大,為了小孩改變自己為生活重心以小孩為第一,有時甚至失去自己的生活圈怎天圍繞在小孩尿布餵奶這些當中,我很敬佩我的媽媽,他生完小孩辭職掉工作專心照顧我和姐姐,可以說是天天得焦頭爛額啊,但媽媽說她不覺得累或苦,看到自己的寶貝一天一天的長大,慢慢學會一切讓他覺得很欣慰一切都很值得,媽媽覺得最欣慰的就是聽到小孩第一聲是叫媽媽不是爸爸讓他更加感動萬分,也讓我覺得媽媽瞬間變得幼稚可愛連這個都要比,或許是因為我還沒為人母所以無法感受這份深厚的情感,但我信的是每為個小孩都是爸媽的掌上明珠啊,這份情感是沒有人可以抹滅掉的,因為這既是天性,我愛我的媽媽我也很尊敬他為了這個家付出許多,不管在苦在累他都扛下來成為我最堅強的避風港。
不管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都是相當辛苦的,要多多體諒產婦產後的脾氣,畢竟媽媽他們也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這樣才不會導致讓產後媽媽走向產後憂鬱這條路,家人要多多關心產婦的需求多多關心她生心裡,才不會讓產後媽媽覺得小孩生了自己就沒有價值了,尊重關懷每一位偉大的母親。
|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276 2017-09-01 00:35:41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作業—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們倆
作者:路易斯˙布瑟 譯者:陳品秀
這本書是在說一個小男孩叫費雪與貓咪比利的故事,費雪他天生就有自閉症,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非常容易暴怒,因為肌力不足,費雪無法彎腰撿玩具、也無法爬樓梯,連洗澡都因為充滿了不安全感而老是尖聲叫囂,看到跟自己想法不一樣的事情,他也會尖叫直到他累了為止。一開始媽媽有點討厭費雪覺得為什麼會遇到這個孩子,覺得照顧他很累,每天都聽的到費雪的哭鬧尖叫,媽媽因為這樣得了產後憂鬱症還曾經一度想不開想跳到河裡。但是有一次費雪罹患了很嚴重的急性腸胃炎那時候情況很危急,那時候媽媽突然想通了,覺得這不是孩子的錯阿為什麼要把每一件事都怪罪到孩子子身上?媽媽終於了解到她有多愛費雪,我覺得人總要到了最緊要關頭的時候才會醒悟。後來媽媽越來越了解費雪的狀況也已經能退一步更理性的去看待問題,我覺得這點媽媽真的很厲害。
後來媽媽幫費雪領養了一隻貓咪叫做比利,原本以為比利看到費雪會跟原本家裡的一隻貓咪托比一樣被費雪嚇到,但是比利並沒有,反而很喜歡費雪感覺就是命中注定一樣,比利的出現帶給費雪及費雪的爸媽大大的改變,讓費雪從無法控制的脾氣漸漸變的溫和;從膽小害怕的個性變得非常的活潑也不怕生了,或許牠在別人也中只是一隻在平凡不過的貓,但在費雪爸媽及費雪心中是個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萬物生而平等不管它有多渺小,即使是一粒灰塵,它也有生存下去的理由,畢竟活在世界上必定有它的用處。
這本書真的很感動,很值得大家去看一下這本書。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2399 2017-09-01 00:10:53
書名:人生中,一件最重要的事,一個最重要的人
作者:凌美
心得:這本書很有意思,給了我很多方向,值得我們去省思、去思考。
羅蘭說:「一個人一定要先認清自己,找到目標,然後才有權去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拒絕自己不想要的。如果不認識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而只是因為自己覺得目前所有的東西不好,就放下手裡的,另外去拿一個別的。那就只是沒有主見和見異思遷。像這樣彷徨猶豫,結果會是一事無成。」 但有些人似乎經常迷失,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下子試試這,一下子又試試那,似乎永遠沒有定向,我們的問題很單純,就是我們不知所求的是什麼,生命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一輩子的光陰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有很多事我們沒做,有很多理想沒有實現,年輕的時候總是興致勃勃,以為天大的事都無法難倒自己,當後來我們慢慢長大,經過了無數的挫折,才發現,童話是童話,現實是現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美夢成真的。
人們常在選擇了某件東西、某項工作、或某種方法之後,又開始追回所放棄的。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如果你也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什麼,那就永遠不會有擊中目標的一天。認清自己,我們就需好好想一想,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 我想做什麼?所以我覺得不管是誰,一生之中,都有他認為最重要的事跟最重要的人。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學放鬆,改正錯誤姿勢 認識亞歷山大技巧) 12359 2017-08-31 23:48:33
亞歷山大技巧教我們如何改善從事各項活動時,身體動作的方式,包括站立、坐下、行走、跑步、舉物、演奏樂器、擊球、跳躍,教我們減少不必要的緊繃,並強化動作的平衡和協調性。
17歲那年,亞歷山大離家到錫礦公司當記帳員,但沒做幾年,他開始報名演講,很快地上台演出,廣受好評,然而不久後,他的嗓音突然變的沙亞、古怪,前程就此蒙上陰影。亞歷山大求醫協助,醫師建議在茶裡加蜂蜜飲用,並停止說話數週,讓聲帶休息,在醫師的協助下情況有改善,但重返舞台後,喉嚨沙啞再度復發,於是亞歷山大又去看醫生,然而醫師一樣跟他說在茶裡面加入蜂蜜飲用,這時的亞歷山大就反問醫師,如果我不說話聲音會變好,但一開口就又壞了。那不就代表我說話時,有哪裡出了問題,導致我的聲音受損嗎?醫師聽完他這麼一說後也同意這套說法,於是亞歷山大回家後他利用2面鏡子,觀察自己說話時的側面,並有了驚奇的發現,每次開口說話,就看到自己的頭後仰向下擠壓頸部,頸子則向前突出,呼吸也變得不順暢。但是亞歷山大他不確定這個怪姿勢是否與聲帶問題有關,但他決定停止這樣做。開始嘗試後,他發現自己竟然無法改變。每次開口,這個無意識的動作就會自動出現。他只能夠有意識的決定是否要說話,但無法阻止自己頸部肌肉繃緊,頭部後仰,邊說邊喘!讀完了這本書覺得這本書有一點點的解剖學、也有一點點的心理學,書裡也有很多圖片,雖然都是黑白的,但是每一張圖旁邊都會有解析,都能夠一看就知道作者是想要傳什麼樣的訊息給我們什麼!
|
兒童照護文獻心得 11662 2017-08-31 23:35:52
我選的是有人工血管的學齡前期兒童相關照護經驗的文獻,在兒科護理過程中治療性遊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治療性遊戲可以降低病童的恐懼感、提供病童宣洩情緒的管道、提升病童配合治療的意願,讓照護的過程更加順利。除了治療性遊戲之外還要跟小朋友建立好的治療性關係,小朋友跟成人比起來相對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和心思,像是暑假的兒科實習我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貼紙討他歡心,聽他天馬行空講很多話,讓他信任我就比較不會那麼害怕。經過暑假的兒科實習我發現兒科的醫護人員需要花比其他成人科更多的時間和個案溝通,要安撫小朋友的同時還要一邊執行技術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以安撫好小朋友的同時做好技術我真的很佩服,也是我需要再多學習的地方。看著小朋友年紀那麼小就要承受那些病痛真的很心疼,不舒服一直哭的時候會不知道怎麼辦、怎麼哄他逗他開心,小孩很可愛,但是哭起來的時候好像瞬間天使變魔鬼,我完全對他沒輒,有時候覺得怎麼一直哭好煩,但是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想,想像自己的年紀跟他一樣的時候一定也是那麼害怕,甚至比他更害怕,哭得更大聲更久,這樣想的話就不會覺得煩了,反而會願意花時間去陪他、逗他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