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6年暑假作業─自訂主題 12438 2017-08-30 13:35:11
人際溝通
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團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就叫做人際關係。例如:我們和家人、和親戚、和朋友、和師良、和同學、或者和我們所屬的社團,因為有交往、有溝通、有互動,所以就形成了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首要條件,以下幾項通則提供參考: 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將心比心,並且用溫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溝通。 了解溝通的障礙並且盡可能去突破。首先我們得有與人溝通的意願,以一顆開放的心靈傾聽,千萬不要立即下價值判斷,而最好以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去設想。 當一位好聽眾,用我們的心靈去聽聽對方的想法與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後要坦誠地告訴對方,我們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們不一定要贊同他人與我們不同的意見,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他人,我們自己也會快樂無比。 加強對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也是能與他人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之一。 要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影響了與周圍入的關係。 什麼是溝通?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與人之間傅遞情感、態度、事實、信念和想法的過程,所以良好的溝通指的就是一種雙向的溝通過程,不是你一個人在發表演說、對牛彈琴,或者是讓對方唱獨角戲,而是用心去聽聽對方在說什麼?去了解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感受?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饋給對方。溝通過程中可能因溝通者本身的特質或溝通的方式而造成曲解,因此傳送訊息者與接收者間必須藉著不斷的回饋,去澄清雙方接收及了解到的是否一致。一般而言,溝通包含語言和非語言兩個部分,前者指的是說話的內容,後者如臉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語氣、觸摸、距離等等。比方說,當你的好朋友臉色不太好地回答你:「沒事」時,你會相信他說的話嗎?人際關係對大家來說,應該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人際關係指的是我們和週圍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家裡和父母兄弟姊妹相處的狀況、學校和同學老師們相處的狀況、社區裡和左鄰右舍相處的狀況。隨著對象不同,您處理的方式或期望回應的水準也不一樣,例如您與同學間相處的期望是興趣相投、講話投機,能隨心所欲地玩在一起、混在一起,能坦然地表現出真正的自我;與鄰居相處也許只是期望見面時彼此打個招呼,寒喧幾句,彼此互相尊重,維護居住的安寧。您進入了企業成為企業內的一份子,您又擴大了您的人際關係層面,對企業的人際關係面您是否也有所期待呢?回想一下,當您應徵求職時,您是否期望能進入一家知名度高、待遇不錯的公司,期望能碰到好的主管,交到好的同事,希望工作場所是一個氣氛愉快的地方,這些期望中自然而然地透露了您對人際關係的期望。反過來說,企業在人際方面對您也有期望。過去父母、師長們對您在人際關係的期望,大概是希望大家能合睦相處、不要爭擾不斷,這也是一般人對人際關係最常有的認知。因此,一些長輩們也常常提供我們一些處世之術,讓我們能有好的人際關係
|
暑假作業1 13232 2017-08-30 13:12:01
書名:南丁格爾
作者:林佳芳
心得: 南丁格爾很有愛心也很有主見,能堅持理想且勇敢的去實踐,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需要照護的病患,讓我覺得南丁格爾犧牲與奉獻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們學習的。因為不管今天我是不是已經成為了護理師,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都互相幫助,這樣人與人才不會感到陌生;南丁格爾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真誠的付出是一種幸福,因為只有學習如何付出愛心,才會懂得真心對待他人。也因為她這樣的幫助,深深感動了週遭的每個人。就在西元1910年逝世,後人就為了能紀念她,便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制定為「國際護士節」。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
心得: 這本書寫出了陳翠玉女士她對社會的貢獻與付出,她曾出國留學和工作,拿到了好的學歷和好的工作環境,在國外也會幫助人家,很積極勇敢地投入於護理工作。但是就算如此她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故鄉在臺灣,會回來為故鄉服務,就像鮭魚返鄉;她讓我看到幫助他人,要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誰都不會差別待遇,也讓我看到台灣也有一位護理界的女英雄!
書名:台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 白寶珠女士
作者:余玉眉
心得: 我覺得很像南丁格爾一樣,對病患充滿愛,不會放棄每個得到疾病的人們,而白女士她最為人所知的事蹟,是對痲瘋病患的奉獻。以前醫療不發達,對疾病也不大瞭解,使的人們誤信得到漢生氏病就是遭天譴。經白女士的仔細觀察,發現病患都來自澎湖,就毅然決然踏上異土,即便病患和家屬都不信任,醫療體系難以動搖,最終她用愛心打動了澎湖居民,也進一步帶給他們正確概念,使他們瞭解這並非天譴,是能夠治癒的疾病。
|
105學年度第2學期暑假作業心得 11744 2017-08-30 13:02:34
105學年度第2學期暑假作業心得 護三庚 林采萱 1035101337
看完這篇期刊,深深覺得媽媽們的偉大,像我媽媽也是因為更年期的關係睡眠品質大不如從前,以前還可以睡個5-6小時到現在只能睡個2-3小時但是每天的工作量還是一樣,這得要有多疲累阿,像我每天要上課都一定要睡滿6小時以上,不然隔天上課會精神不濟一直打瞌睡,對於老師們上課說的話根本是左耳進右耳出沒聽進去就算了還會恍神跟狂打哈欠。
沒辦法想像一天只能睡2-3小時這麼短暫的睡眠時間,去維持一整天的活動
更何況當自身還帶有壓力呢,媽媽的壓力不僅是對小孩的擔心、面對長輩的苛刻、家庭經濟來源的擔憂還有生理上巨大的變化,對他們來說有這麼這麼多的壓力,即便是真的睡著2-3小時,卻也睡不安穩有如噩夢般追著他們跑。
而生理上的變化更是困擾,其中以夜間盜汗及熱潮紅引起的不適最為明顯,
對我們一般人而言春天的晚上仍帶有絲絲的涼意,蓋著略帶厚度的棉被,有著剛剛好的溫度適合入睡,但相對於會熱潮紅的女性而言卻是多了,因為他們僅僅需要一張薄毯即可,冬天更是尷尬了,棉被蓋也不是,不蓋也不是,一下熱得冒汗一下冷直發抖,既擾人清夢,又影響生活品質。
也因為睡得不好,影響自身的情緒變得焦躁、易怒甚至是憂鬱,影響到其他人,甚至是跟至親的家人吵架….
在我看來「更年期」這件事,這是每個女性邁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的過程,試著對家人說出自己的感受,透過溝通讓親人了解自己的狀況,親友的安慰、支持,可以給予適時的幫助,積極的面對並試著了解更年期帶來的不管是身、心、靈上的巨大變化。
試著調整生活的步驟,在工作至外或閒暇之餘培養自己的嗜好,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自己放鬆,專心在別的事情上忘記生活上遇到的不快樂。
最好還可以給自己適當的運動,像是瑜珈或是皮拉提斯之類的運動,有助於改善更年期症狀,對自身活動、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都可得到良好的回饋。
顏苑娗、隋安莉 (2013)。婦女更年期症狀與睡眠品質。嘉南學報,39
期,346-353。
李淑桂、陳淑真、蔡宏志、謝玉惠(2008)。更年期婦女之知識、態度與行爲及
其相關因素探討。嘉基護理,8卷2期,1–10。
陳美妃、王秀紅(1995)。老年婦女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護理研究,3卷4
期,323–334。
|
105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3329 2017-08-30 13:01:03
書名:護理界的英雄 - 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
心得:
我覺得陳翠玉真的很偉大,因為從她進<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護理,而且還是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就讓我更想跟她一樣一起服務現在這個混亂的世界,畢竟公共衛生是大家的,如果我和她一樣服務這公共衛生豈不是為了大家健康著想嗎?再來助產士是因為我超喜歡小孩子所以我當然希望每個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生出來.
之前二二八事件期間,陳翠玉有收留一群官員,卻有一位官員真令人生氣,因為那位官員都不想想如果不是陳翠玉好心,他那時還有可能多活好幾天嗎?不過幸好當時有其他官員合力將陳翠玉硬送到國外去,否則她可能早就被槍斃了!然而她離台後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也是繼蔡阿信後的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台灣女性;她也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博士.
在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獎學金,然後到波士頓大學研究所進修護理行政;一九五五年獲得碩士學位才返國;這些有關於她的歷史都好讓我感到欽佩,可惜她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病復發不久後在臺大醫院逝世;所以我以後如果想放棄護理我一定會想她做過的事,這樣我就有更大的勇氣克服各種難關和耐心的對待每一個人,成為別人心中最優秀的護理師!
|
暑假作業1 13218 2017-08-30 12:53:03
一、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 出版:前衛出版社
南丁格爾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自己的信念,前往德國接受護理訓練,1853年爆發克里米亞戰爭,死亡率極高,她率領38位護士進行救護,改革不合理制度、改建醫院,充滿同情心與責任感,回國後依舊持續貢獻,還開辦了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南丁格爾所倡導的精神,她不惜地奉獻自己的生命,為臨終者祈禱,拯救那些受傷的士兵,培訓一千多名護士,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更將她的生日5月12日訂為國際護士節。
二、書名:南丁格爾傳記:世界名人系列50 作者:胡三元 出版:谷月社
陳翠玉,二十歲赴日求學,畢業後返鄉回台貢獻所學,二次大戰後,也協助進行在台灣的戰後重建工作,以及整頓落後醫院環境,完全用生命貢獻自己的國家,被冠上汙名後離開台灣,仍然繼續奉獻擔任世界衛生組織中南美洲護理顧問長達18年,足跡遍及了各個角落,也是因為奮力燃燒生命照亮他人的偉人。
三、書名:生命書:聖經中的大智慧 作者:余杰 出版:橄欖
這本書提到的人物是白寶珠女士,出生於中國,求學於美國,卻將一生的愛與青春,都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當年,麻瘋病遍佈台灣,他發現許多病患都來自澎湖,於是前往澎湖服務,他不怕麻瘋病帶來的恐懼,全心全意照護病人,讓每個病患都很有安全感,這真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也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協助病人後續就業問題,他的一生,全給了澎湖,自認自己是台灣人,比台灣人還像台灣人,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讚許為最合乎人性的醫療照護,是照顧麻瘋病人的典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