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0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2077][2078][2079][2080][2081][2082][2083][2084][2085][208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學年度暑假護理典範人物心得  13326  2017-08-30 10:09:37

護理典範人物心得-馬素珊 馬素珊加,是當時台灣少數及東部唯一的護理碩士,強調全人護理,建立門諾醫院優良的護理傳統,創辦門諾護校;長庚醫院創辦時,獲邀為護理顧問。她只求付出,不求掌聲對她而言,選擇以醫療傳道為終生職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頂著護理碩士的頭銜,她的前景正是燦爛,因為父母親已經老邁,加上母親一直沈默表達著不悅,馬素珊只有暗暗祈求上帝為她開一條出路。   和父母親道別的時候,馬素珊的父親臥在病床上為女兒祝福,他說:「去吧,做個最好的護士為上帝服務吧!」馬素珊沒有讓父親失望,她的確是人間最美善的白衣天使,是在黑暗痛苦的角落為上帝點上明燈的人。無怨無悔投身護理的白衣天使,以「為主服務」的護理精神,並且身體力行的實踐著護理之美,始終賣力的執行著上帝賦予的護理使命。從清晨到深夜,她總是一襲白衣、一朵滿溢的微笑,奔波在病患之 間。她為病患祈禱,暗暗為痛失丈夫的婦人繳交醫療費,為流著滿身膿瘡又行動不便的老人沐浴更衣,抱起生病的孩童唱著母親的催眠曲。
      
106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  13326  2017-08-30 10:08:00

佐賀心得的超級阿嬤閱讀 看完了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中,就完整的呈現了作者島田洋七的童年生活,從一開始住進外婆的徬徨不安,到最後離開時的離情依依,過程更是有歡笑、也有淚水。 作者外婆那獨特的人生觀也令我十分佩服,雖然當時物質缺乏、僅有的一切也僅能供他們餬口而已,卻總是能將每天都活得有意義,使家裡隨時有著笑聲及溫暖。作者小時候也會抱怨:「我們家為什麼那麼窮?」外婆總是笑著和他說:「我們家窮的開朗!」從不在作者面前掉淚、說喪氣話。這個樂天派的外婆也很聰明,懂得利用磁鐵吸住地上的破銅爛鐵,並拿去換錢;也懂得用樹枝架設一個「水上超級市場」,攔下別人不要而丟棄的物品,這種運用大自然取得物品的方法,現代人可能無法想到的。 在這種如此貧窮的日子裡,對當時還小的作者來說是個考驗,不但被迫與母親分開,還要一個人與外婆生活,剛開始作者到外婆家時,只覺得是一間破爛的屋子,但在他見識過外婆那驚人的智慧後,竟然開始佩服起外婆的智慧了。 作者外婆的人生觀反著走,人也不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進,在人生的路途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會遇到妨礙我們向前的絆腳石,這時不要卻步,應該將那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向更寬廣的未來前進。
      
三下暑假作業  11472  2017-08-30 09:34:58

班級:護四乙 座號:17 姓名:賴蕙琳 閱讀文章:(1)檢閱懷孕中病發乳癌 , (2)與懷孕相關之乳癌 , (3)壓力與乳癌 作者:(1)王鵬惠;顏明賢;吳香達 (2)陳火木;劉道明;江千代;祝春紅 (3)李作英;葉美玲;許居誠;俞志誠 心得: 閱讀完了這三篇關於乳癌的文章,讓我了解懷孕並同時罹患乳癌的相關知識,我才知道原來在壓力極大且心情焦慮的環境下會使我們的下視丘大量分泌親皮質素產生皮質醇,會使心跳、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的產能增加,胃排空減慢大腸蠕動加速,來應付壓力的緊急狀態,但當壓力持續的存在,體內會持續高濃度的親皮質醇,會影響免疫調節的機能,改變疾病的易感受性而導致感染、發炎或腫瘤的發生,其實在我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有聽過人在極大的壓力情況下,較容易生病,像是癌症這些,但一直以來我都不太了解,也沒有證實過,所以一直都不太清楚這些也沒有打算去相信,因為我覺得壓力和癌症並沒有任何相關性,但閱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壓力、憂鬱等等的負面情緒都會影響荷爾蒙,而增加罹癌的危險性。 閱讀的同時,文章裡也介紹了關於在懷孕中的婦女罹患乳癌,懷孕的婦女都會有很明顯的生理變化,像是在產科課堂上所學習到的,乳房會腫脹,顏色及外觀都會改變,就診斷而言孕產期的乳房比較腫脹,相對的觸診就比較難,也因為乳房的刺激,往往會造成子宮的收縮,所以一般都會鼓勵我們女生做自我觸診的動作,而在懷孕中的婦女相對性的少做,所以很可能造成乳房的疾病在懷孕中被延誤或是延遲了診斷,而如果在懷孕中被診斷出乳癌,一般都會建議要儘早的去做治療,因為延後的治療者通常預後會明顯的比較差。 這三篇文章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癌症這種疾病真的是我自己最害怕的,畢竟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有些都面對過罹患過,身為旁觀者的我其實心裡也很害怕,對這種疾病一直以來也很抗拒,我自己覺得只要得到癌症,不管是罹患什麼癌,我都覺得很心疼也很辛苦,畢竟罹癌後的預後路還很長,也許能治癒,也也許無法治癒,而且癌症這種疾病本來就很難說,癌細胞的變化速度不是我們一手能掌握的,我是覺得如果能預防或是要治療都要做到最好,像是自我觸診檢查等等之類,我覺得與其坦然地過生活不如謹慎一點,多愛自己一點,癌症這種事真的很難講,往往也不是在我們預料之中,遇到了就要敞開胸樂觀地面對,別活在黑暗的世界,樂觀開心面對是一天,悲觀沮喪面對也是一天,何不開開心心想開的面對呢:)
      
護理界的名人  13364  2017-08-30 08:34:49

陳翠玉創設「台大護校」並擔任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翠玉校長培育造就了無數的護理人才,是台灣護理工作現代化與護理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推手。 陳翠玉於一九一七年出生在彰化,在基督教徒家庭成長。彰化高女畢業後,到日本東京的「聖路 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這女專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醫師所創辦。她專修公共 衛生護理及助產士(產婆)。聖路加除了傳授專業的護理知識,也注重人格的培養,強調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用基督的愛來關懷和服務人群。 聖路加的教育理念對陳翠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這位來自台灣的基督徒,在少女時代就奠定了為人奉獻的心志,徹底發揮「南丁格爾」白衣天使的精神。1942年畢業返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以及台北保健館。 陳翠玉於1947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以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獎學金到美國Toronto大學讀護理教育,1948年畢業得學士學位自美國返台曾與戰後聯合國派來台灣的顧問共同工作過,認識不少聯合國、 WHO及其他外籍人士。於1954年再度獲WHO獎學金到Boston大學進修護理行政學位,獲碩士學位於1955年返國。 鍾信心娓娓道出陳翠玉的性格:「陳翠玉個性比較激烈,很早就對社會運動充滿興趣,十分活潑又很能幹,長得非常漂亮。」與她相比,鍾信心很謙卑地說:「我比較安靜,不太會講話,並不是很出風頭的人!」她倆個性雖不盡相同,但同樣對護理充滿熱情,有著服務社會、人群的心志。 陳翠玉規劃台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台灣護理界的典範。陳翠玉一九四八年自美國學成回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也提升了護士的地位。 她對台灣另一最大貢獻是創辦台大護校,籌備台大護理系以及積極想辦法送護理 人才到外國留學,造就培養了許多人材,這些早期護理人才不少到歐美及紐西蘭深造。 陳翠玉,這位護理先鋒,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辛勤無悔地付出。後來陳翠玉遠赴美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擔任顧問,長期在南美洲服務,是台灣人參與WHO的先鋒。 由於陳翠玉在海外積極從事「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MDIT)並擔任發言人,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她在一九八八年為了回台參加世台會,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都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到亞洲各國嘗試,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台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台大醫院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這是陳翠玉的一生。她創辦了台大護校,主動積極推動活動。可惜因為太勞累的關係,身體也因此壞掉了...。 我覺得她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她對護理的熱情,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沒有熱忱,做這件事就不會快樂了。
      
暑假作業  11669  2017-08-30 01:18:41

暑假作業 1035101423 高瑀涵 54號 文獻篇名:糖尿病護理處置 心得: 我在圖書館找了三本書,對糖尿病很想多了解,我發現近年來患糖尿病的人有愈來愈多的現象,糖尿病自十九世紀起,世界各國衛生組織就開始重視防治工作,到目前為止很多醫生及病人還是認為糖尿病只能控制無法治療,但是只靠控制或治療不當,最終必然會引起諸多併發症。諸如中風、末梢血管硬化、心肌梗塞、視網膜出血、白內障、性功能障礙,陽萎早洩,尿毒症等,其實中醫治療糖尿病早在幾千年前就有文獻記載,(即所謂消渴症)糖尿病千真萬確是可以治療的,我個人三十年行醫生涯中,曾經治療眾多糖尿病病患,輕的可以治療,重的即使沒有立即見效,也可將病情逐漸減輕,因此我認為糖尿病並不可怕,要治療糖尿病必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調治,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應用中藥治療,配合醫師交代,嚴謹的做好個人日常保健工作,確定糖尿病是可以治療的,糖尿病保健方法雖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多運動,吸收新鮮的空氣,其次是飲食的禁忌,更須注意血糖的控制,中醫調理注重恢復胰臟及腎臟的功能,到目前為止治療糖尿病比較安全而有效的藥物,還是中國傳統的漢方以分症治療,依照上消、中消、下消等區別對症下藥,效果比較可靠,要治療糖尿病更需要先瞭解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怎麼發生的,糖尿病有什麼症狀,糖尿病要怎樣保健,依照不同體質、病狀,然後調配以不同藥方,對症下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眾多的糖尿病患,仍可達到治療的最終目的。本書內容有詳細報告,歡迎大家共同來探討,也祝福患糖尿病的人能早日康復。 文獻參考: 戴金英‧護理雜誌 ‧44卷3期,P68 – 72。1997 / 06 / 01
目前第20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2077][2078][2079][2080][2081][2082][2083][2084][2085][208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