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探討糖尿病足傷口的管理及防治方法 11660 2017-08-28 16:37:12
我覺得人活著健康真的是最重要的,ㄧ個疾病就可以合併這麼多的併發症,要是血糖控制不好,又會出現高血壓或者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且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多屬於糖尿病的個案了,或許是現在的人都很享受吧!雖然享受是ㄧ件幸福的事情,可是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物質的享受並不能滿足身體上的需要阿!
由於人口結構高齡化,使得慢性疾病是目前最重視的健康問題。尤其以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如足部健康照護問題更令人重視,若患者缺乏足部自我照護的知識及行為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截肢對病患而言也會有身體心像改變及運動功能障礙等問題對日常生活上自我照顧的影響也就更大在此藉由此護理經驗來提供同仁適時教導糖尿病個案足部自我檢查及其重要性以減少病變的發生。許多合併症的發生是可避免及延遲發生的因此提供安整的知識管路近而增進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來減少身體無法恢復的傷害發生讓患者提升對疾病之控制及自我照護的成就感對未來燃起希望。
|
志工服務心得(20小時) 13374 2017-08-28 16:26:11
志工服務心得(20小時)
今年暑假我在宜蘭縣員山鄉圖書館擔任志工,早上去的時候我幾乎都第一個到,連管理員都還沒開門我就已經在外面了等候,第一天,因為我很害羞,所以管理員(稱為阿姨)叫我做是我很安靜地去做,阿姨要我先去掃地,我就先去拿掃拔和笨斗,我掃地時有一位人比較好的阿姨說我拿得方式很好是不是有人教,握回答因為家裡的爺爺奶奶從小都教我如何做所以這沒什麼,後來掃完地之後,阿姨又說外面的樹已經快要熱死了,所以我和另一位阿姨又去澆水,澆水澆好了以後,阿姨又說要去幫後面的花澆水,澆水時,阿姨說因為夏天有吹冷氣,所以要用冷氣水澆花,阿姨問我說我會不會提水我說當然會阿,阿姨以為我在騙她,我提了水之後阿姨說你真的會,我整個人覺得很好笑,因為這我國小就會了,只要奶奶要我做是我都會忙,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就算和那些阿姨都還不熟,我也會乖乖地聽阿姨的話好好做事,下午,阿姨就要我到兒童圖書區排書,因為小朋友會把書用亂,所以我就去排書,阿姨還教我排書,然後阿姨就說現在先休息然後再繼續,因為沒人你現在這顧一下,等有人來在開始整理,我聽了阿姨的話,休息一下,休息完,我去喝水,我發現阿姨在休息,結果我在外面和另一位阿姨聊天,阿姨說我家住哪、家裡還有誰、家裡的人在做甚麼之類的,我和阿姨聊的很開心,結果到了下午5點就回家了!(第二天到第五天在志工服務心得(40小時))
|
護理典範 13252 2017-08-28 15:32:53
南丁格爾一位人人皆知的護理人員我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但是還是沒有深入去認識他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書本一開始以克里米亞之役為開頭,戰爭是一個人造的煉獄也有人說是科技的實驗室但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人在戰爭中受傷死亡在這不是你死不然就是我活的地方護理人員的進駐或多或少會為部隊帶來溫暖的感覺。
南丁格爾自願帶領一群女性護理人員到戰地服務這決定所需的勇氣非同小可戰地的狀況已經夠糟了戰線後方的支援陣地,環境應該會比較好但人心卻比前線的敵人還來的險惡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
很多人光是血就不敢看了何況還要有去戰地幫忙的勇氣 雖然我自己還沒接觸到技術得部分可是我自己非常期待2年級的基本護理學
愈沒有人管的地方愈沒有人要做的事是我們可以首先工作的地方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自己額外找來的工作
南丁格爾這種想法真得很偉大 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去別人不願意去得地方 只為為了幫助病人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
護理典範讀書心得 13374 2017-08-28 15:30:03
讀書心得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著
出版社:草根出版社(2009年)
這本書是在記錄一位對台灣護理界有很多貢獻的女英雄,我們都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而陳翠玉是台灣護理屆的領導人。
陳翠玉早期還是學生時,因為成績優良再加上以日語與英語的溝通能力很好,曾經被留在日本繼續服務,但她拒絕了,因為他想回國(台灣)服務,回國後,她創辦公共衛生護士養成所,並開始籌備一連串有系統的教育計畫,後來她也曾參與創辦臺大醫院護理部、臺大護校,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曾好心收留一些官員,沒想到卻遭到一位官員堅持要槍斃她,受到她照顧的官員,立刻要她趕緊躲起來,但她堅持自己沒有犯錯,拒絕逃亡,那些官員不得已只好合力將她送離台灣,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成為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並且提升了護士的地位,在1950年由於護理人員太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設立台大護校,並兼任校長,1956年,以「貪污、瀆職」誣告陳翠玉。雖經最高法院宣判她無罪,但心灰意冷的她決定辭去所有職務,並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聘書,前往派駐中南美洲。1977年,陳翠玉自世界衛生組織退休。1988年,因為太勞累,抵臺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臺大醫院逝世,享年73歲。
心得:如果沒有陳翠玉的話台灣護理界也不會如此厲害,她是一位很厲害的護理師,要以她為榮,是開創了台灣護理界的,我們要用她的精神持續下去,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自己護理的路。
|
暑假心得3 13510 2017-08-28 14:51:37
一般人談到死亡,多數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像「四」的諧音是「死」,醫院的病房和電梯都會避開這個數字。但沒有這個數字,就可以逃離死亡的陰影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人既然都有一死,尤其是當我們親愛的家人面臨死亡關卡時,如何能讓他不要受太多痛苦,不要接受侵入式的急救,而造成無謂的痛苦與折磨,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因為作者在加護病房,看過很多例子,所以有很深的感觸,才會積極推動“善終的”觀念。在書中有些兒女,平常住國外都不會來照顧父母,但遇到雙親病危的狀況時。不考慮病人的痛苦及感受,認為「愛他,就是要把他救回來!」問題是,他平常看不來看一眼;反而是在台灣想要聽從父親遺願,想讓爸爸善終的孩子和醫生都很無奈。或者是希望延長他們的生命,不是為了他們好,而是自己的私心,想父母多留一點時間。問題是插管或插鼻胃管,對末期或重症的病人都是很大的痛苦及折磨。還有更可悲的是,有些人要老人家留一口氣,是
因為要爭奪家產,或是老榮民的太太要辦身分證或是要退撫金要他再撐一段時日,但是可憐的是老伯伯啊!如果這些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他一定不希望自己這麼痛苦,可以較無痛苦的平靜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