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11/7694頁 [首頁][上一頁][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作業  15756  2023-02-16 19:34:51

書名:情緒勒索 作者:陳鴻彬   手捧著書稿,讀著慕姿的文字,我的腦海浮現好多畫面、好多臉孔。其中,有一張臉孔令我格外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被標定為「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十七歲女孩。相較於大多數施暴者為「成年男性」,她的性別與年紀都顯得突兀。   「若不是因為你」的綑綁與束縛   在小學與國中階段,她兩度休學隨著母親遠赴美國進修。國中那一次,她在美國當地曾因為深夜時分幾近歇斯底里的尖叫,所以鄰居報警,警察上門關心。   在母親的說法裡,回台後她脾氣更加暴躁、會毆打父母,已被社會局列管在案,所以希望輔導老師協助介入管教這個「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   我始終相信:如果可以「好好愛」,不會有人輕易選擇「恨」。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孩子身上。這不免引起我的關注與疑惑:是怎麼樣的恨,會讓一個孩子出手毆打父母?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希望被聽見的故事?   然而,一開始與孩子的接觸,並不順利。「少來了!你們這些大人,全都只相信媽媽的話,認為都是我的錯。」在美國、台灣都曾接受過多次強制治療的她,活像隻刺蝟,情緒滿溢,令人難以靠近。   經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我才知道,這孩子耗費了多大力氣去築起這道牆,而用意是保護自己不再受母親情緒的汙染。   「媽媽要帶我去美國,根本沒有問過我,直接買好機票,幫我辦好休學,然後告知我:跟我去美國,這是為妳好。」她說。   我很熟悉那樣的句型,藏在話語裡的意思是:「別人家的小孩想去還不一定有機會,妳別不識好歹、不懂感恩。」但其實,去進修,是媽媽的個人需求;需要有人陪伴,也是。   真正令這孩子難以忍受的是:去到美國進修的媽媽,因為課業壓力過大導致憂鬱,很多課程報告嚴重延遲或無法完成,卻把責任全推到女兒身上。   「媽媽跟同學在討論報告,我在旁邊玩著,我親耳聽見她對同學說:因為小孩不乖,使她無法專注在課業上好好地完成報告。」   她難掩氣憤繼續說:「此後,她的同學們一看到我,常常對我說:妳要乖一點、多體諒媽媽些,讓媽媽可以好好完成學業。」   「小時候我真的以為是自己的錯,因為從小媽媽就不斷告訴我:若不是因為妳,我也不用這麼辛苦。等到愈來愈大,我才發現其實自己對媽媽充滿憤怒!」   於是,她開始拒絕接受這些「情緒勒索」,開始反抗,並且把自小積壓多年的不滿與怒氣一股腦地全發洩出來,轉化成暴力與自傷。卻也因此被標定為不乖、不孝順、不懂感恩、不懂事的小孩。   「拒絕被情緒勒索的覺醒歷程,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去承受這些批判、責備與不諒解,妳怎麼做到的?」我問。   她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我望著她的面孔,忍不住心疼。也不禁將眼神回望我心中那個乖巧的小男孩。   孝順,加重「情緒勒索」的重量   從小,因為體諒到父母的辛苦與家中經濟困頓,我選擇懂事、聽話,當一個父母眼中典型的乖孩子。   父母對我的愛,我是知道的。包括希望幫我安排好最安全、最保險的生涯路徑,認為這是給孩子最大的祝福。   但我也隱約感受到,其中有著他們的焦慮:焦慮於下半輩子的生活沒人照顧,以及深怕在親戚朋友面前不夠有面子。   我開始面臨選擇上的兩難:一旦難兩全,我要優先考量父母,照顧他們的焦慮?還是發展自己的生涯?   即使我已做好心理準備得因應選擇後所需面對的一切,仍因他們所流露的失望與失落,讓我內心的罪惡感油然而生,差點又跌了回去,放棄自己的生涯來照顧他們的感受,降低他們的焦慮。   我很難對他們的眼神視而不見,那種眼神彷彿在對我說:「你這樣做,我們會很傷心難過,也很擔心!」   而我,雖然深知我需要做的是樹立「情緒界限」,並鼓起莫大的勇氣,反覆對自己說:「親愛的爸媽,我很願意孝順你們、愛你們,但生涯是我自己的,這是兩碼子事,不應該混為一談。」這段歷程依舊耗了我好長一段生命與時間,才慢慢踏穩腳步往前邁進。   拒絕被情緒勒索,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深刻感受過箇中辛苦。而慕姿的書裡提供了長出勇氣的方法。   愛與關係,不該被濫用與消耗   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   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無論原因為何,這份愛與關係,都不應被任何人濫用或消耗,而是被珍視。   同樣地,如果我們曾深陷情緒勒索的糾結中而痛苦不已,也請記住那份深刻的辛苦,別輕易讓自己在欠缺覺察的情況下,不小心成為另一個放出「餌」的人。   情緒勒索的原理很簡單,但其中的機轉與樣貌其實很多元而複雜。慕姿的這本書,構築了一條系統性理解的路徑!不只給了我們「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也提升「拒絕給出情緒勒索的自我覺察能力」。 心得:個人認為被情緒勒索者,本身也有很大弱點,才會被予取予求,常用情緒勒索他人者,若讀了這本書有所自覺也是好的,情緒勒索是一種常見的控制人的手法!而這種手法不只出現在家庭、伴侶、甚至朋友、職場連陌生人都會來個幾招!一般我們都會認為與對方的情感和關係愈深,就會連結的愈深導至自己愈會容易情緒勒索,其實容易被情緒勒索多半都跟自己的個性和思維有關聯,再來就是利用「道德」情緒勒索 家庭如何塑造人 內容簡介 《新家庭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 )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的經典著作。 1972年《新家庭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 )在美國出版,即引起廣大的重視,讀者紛紛致函提及許多聯想、疑問和建議,為此,薩提爾又增列青春期、晚年、退休和人生轉捩點、和平、精神等章節,使內容益趨完備。 增訂版的《新家庭塑造人》清楚地分析人在家庭所經歷的成長和蛻變,從中探討人如何建立自我價值、人際溝通及生活模式,同時透過作者匠心獨運的舉例和說明,倡導如何溝通思想、如何作好家庭工作與組織關係,以及如何發展更健全的人格。全書所揭示的基本觀念和中心思想,已為一般人士與家庭治療師們廣泛運用。 心得 可以說是有著成為常識的趨勢,出人才的部門?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的地方。這把視野帶到了全新的高度。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天賦每個人都有,誰發揮自己的天賦,誰做事就得心應手。每個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同,每個人出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一開始會接觸的也會是家庭,這影響了我的價值觀、教養、個性、等等。成長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務必詳細考慮成長的各種可能。若能夠欣賞到成長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成長改觀。把成長輕鬆帶過,顯然並不適合,生活多美好啊,體育鍛煉樂趣無窮。這段話對世界的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仔細思考家庭塑造人,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遠意義。若發現問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奧,那肯定不簡單。德謨克里特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但願諸位理解後能從中有所成長
      
三年級:寒假作業  15577  2023-02-16 19:24:30

什麼是生產暴力? 生產,是迎接新生命必經的過程,對於母親與家庭來說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生產又常被描述為成為「母親」必經的一場危險又痛苦的磨難。 隨著醫療科技的演進,生產開始有各種醫療介入,試圖減輕與降低母親遭遇的痛苦與風險。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習慣將母親送入醫院產房中,在醫生與護理師的協助下進行生產。 那這邊分享一個看到的故事 申訴人 S.M.F 是位產檢一切正常,已到足月的孕婦。因為出現前驅性宮縮(prodromal contractions),而到一間公立醫院想要諮詢,但沒想到,自己即便尚未進入產程活躍期(仍無需住院),卻仍隨即被安排入院。 而院方在沒有提供充分資訊和取得同意的情況下,就對申訴人進行下列醫療干預行為: 1.頻繁的陰道指診:申訴人從入院到生產的四天期間,醫生共進行近十次的陰道指診,只為了確認子宮頸擴張大小。 2.擅自施打催產針:醫院在未經同意下施打催產針,使申訴人出現疼痛、肌肉抽蓄、嘔吐、顫抖和發燒等現象,而且胎兒的生命徵象逐漸減弱。 3.不顧申訴人意願逕自決定生產方式:申訴人提出希望以坐姿進行生產,卻被拒絕。而在未經申訴人同意的情況下,醫療人員直接進行會陰切開術、並使用真空吸引器將胎兒吸出。 4.未依時間程序的規定進行人工移除胎盤:由於人工移除胎盤可能會損害產婦的骨盆底與內臟,因此規定只有在胎盤非自然脫落、已嘗試過輔助措施、且於生產後至少超過 30 分鐘,才能進行。但申訴人卻在生產後 30 分鐘內、未嘗試過輔助措施的情況下,被人工移除胎盤。 此外,在這些過程中,申訴人丈夫都不被允許陪伴。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不禁覺得這個故事怎麼會發生 身為醫護人員不應該是要有尊重個案的嗎?知情同意是護理中很重要的事情,這些意外都值得我們深思。 新世代的兒科醫師,想幫助兒童「身心靈」都健康 這篇主要是在講說,當兒科醫生除了打針看病還能做些什麼?當各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不再危害兒童的生命時,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我們,還有什麼作為可以幫助孩子更健康?換一個方式問,如今這些疾病消失不見之後,台灣兒童的身心靈,是否真的更健康? 幫爸媽戒菸 成了醫師新任務,這項任務主要是幫助一些年輕的父母能夠完成戒菸,透過會診的方式去幫助抽菸父母們戒菸,因為抽菸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各式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甚至增加嬰兒猝死機率。若是暴露太高量,對神經發育也會有影響,進而造成未來少數行為異常的問題,也有另外的研究,部分兒科醫生也幫忙評估了產後憂鬱的媽媽,避免延誤就醫不僅保護了孩子也拯救了媽媽,現在的醫生逮到機會就告訴家長們要親子共讀,甚至提供兒童讀本,只能說對兒童真的保護的很好,因此,別再以為兒科醫師只有「看病打針」的工作而已,新世代的兒科醫師,可以做教養諮詢,可以做飲食建議,理論上只要是與兒童健康相關的議題,我們都應該花時間去研究。
      
寒假作業  15711  2023-02-16 19:18:23

《我是護理師》 作者-金炫我所處的加護病房更是讓人提心吊膽,隨時得跟死神打交道,與時間拔河,命懸一線,生死攸關,稍有不慎、一個疏忽,葬送的可是一條寶貴的生命,心裡的壓力真是不為外人道。面對與患者間的衝突,病人的生死的罪惡感、愧疚感,又該怎麼拿捏。莫忘初衷,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工作總是抱持著真心喜愛與崇高理想的成分投入,但進到職場後才發現往往並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想作者-金炫我亦是如此,當時對世界充滿信任又過度霸氣,經過長期經驗的累積,在希望和懷疑間徘徊。儘管她已從醫院辭職,但在這二十一年又二個月的職涯中,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然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必然交織成生命的樂章。 《陪你到最後》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但能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甚至是親友的死亡呢?也不一定是死亡,生活中任何的意外與變故,都沒那麼容易面對。醫護人員或是從事必須直接面對生死的行業的人,有些變故在自己沒遇上前,那種衝擊或傷感其實都有種不真實,似乎可以想像,直到自己也遇上一些變故,面對了親人離去後,才懂那些百感交集。書中的故事不只提到在臨終的時刻,也提到從事護理師生涯中所遇見的更多時刻。變故有時來得很突然,沒人能預知何時自己的生命就結束,很多事情來不及準備。同樣的,身邊的人也對那個時刻沒有心理準備,不過對於生死到底要怎麼樣才算做足心理準備呢?
      
護理人力、病人安全與護理品質  15765  2023-02-16 18:44:44

台灣的護病比一年比一年高,護理人員超短缺,我在IG上那些漂亮護理師姐姐在醫院裡忙來忙去的貼文跟內容真的很讓人心疼,除了照顧病人還要跑來跑去,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罵,超可怕的…護理的工作環境有點恐怖哈哈哈,我看每年考到證照的學生都不少,可會在醫院工作的卻不多,多數人可能會轉移陣地到診所上班。病人的安全也很重要,適當照顧是指的是在合理的成本下有合理而適宜的人提供服務,避免病人受到傷害,疏忽發生就是未提供適當的照顧…導致病人處在危險的地方,身為護理界的小樹苗的我要好好加油了!
      
音樂治療於臨床精神科科護理之應用  15765  2023-02-16 18:43:56

看完這篇文章,我覺得如果未來走到精神科的話,也許可以利用音樂來安撫他們的情緒,加上我會樂器,可以與他們互動,增進護病關係,也可以讓我既能工作又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我之前有看過一個職業叫做音樂治療師,但需要一些條件,像是音樂造詣要好、要通過六到八級的鑑定、需要認可學會資格,因為音樂治療師屬於專業人士,所以必須修讀專業認可課程才可以,聽起來就很難,能當上也不容易,而且門檻很高,光鑑定要六到八級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了……除了彈奏樂器,還要能跟病人互動,唱唱歌玩樂器,聽起來就超難的嗚嗚嗚…
目前第211/7694頁 [首頁][上一頁][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