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124/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22][2123][2124][2125][2126][2127][2128][2129][2130][2131][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護理典範人物  13138  2017-08-24 20:43:53

1.書名:臺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白寶珠女士(3版) 作者:余玉眉 2.書名: 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 作者:張文亮 3.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修訂新版) 作者:李錦容 【讀後心得】: 看完這幾本書的感想就只有一個,就是護理這條路真的要有興趣,不然到最後一生下來都是場空了,每位傑出的護理師就算到老了都是沒有停滯貢獻的,那樣的熱情讓我不禁懷疑我自己我有這種本事嗎? 第一位白寶珠女士在澎湖從事痲瘋病的療癒及預防,書上有提到她在彭胡的那段時間一直都跟當地的居民宣導接納痲瘋病患,現今的社會上其實還存在類似的問題,最火紅的議題應該就是同志問題,之前看了一部網路創作者的影片,她的標題其實下的很聳動:對不起..其實我不支持同志,但是看了影片內容他其實要宣導大家一個概念,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你我大家都是人為甚麼要有偏見,這位女士也是帶著這種心,要告訴大家都是同一種人,那些得病的病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阿,誰想願意陷入病痛之中,人的歧視眼光讓我對這社會感到恐懼。 第二位蔡巧奶奶是一位接生婆,接生婆這個詞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對我來說不算是種職業,因為我常看電視上的接生婆都是一般民眾就可以擔任的角色,所以我在一剛開始看介紹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在看完之後,想了很久,到底人要做多少的付出,才可以得到那樣的尊重、可以多有善心每次接生都不收錢的等很多的問題,人總是會想賺錢,想在有限的人生裡賺到一大筆錢,但是蔡巧奶奶卻沒有這種想法,「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幫助人,不是酬勞」,這句話出自蔡巧奶奶,一生奉獻於坪林,她的住家還因此變成接產小診所,她的付出與用心對待病患的那顆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這幾本書其實要教導我們的都是同一個概念,現在的護理人員人手那麼的不充裕,相比以前現在的經濟比較不景氣,大家紛紛選擇了出國找工作,但卻忽略了還留在台灣的那些高齡長輩,他們都要自己去外面買菜,甚至有些鄉下的老農夫到了大把年紀還要出門種田,那理所當然的那裡的醫療環境一定是很缺乏的,那誰願意去那種地方啊,又髒又熱的,當初的我是這麼想的,但經歷過這次的服務學習和讀後心得的概念,讓我更加對護理這塊有更大的信心,我一直以為我對護理是完全沒有興趣的,但家人又要我進入這一塊工作,因為他們知道這塊的發展是無限大的,我期許自己可以向這三位對護理界如此有貢獻的女士看齊,我知道自己一定不會像她們一樣偉大,但是起碼我可以學習她們的精神!
      
105-2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1786  2017-08-24 20:41:46

105學年度暑期作業 主題:乳癌術後護理經驗 這次會想選乳癌當主題,主要是因為乳癌占台灣女性死亡之第四位,從1979 年每十萬人中有6 名發生乳癌,到2000 年每十萬人已有10.61人罹病,可見罹病人數陸續增加中,目前其治療方式仍以于術切除為主。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即使執行切除後能加以重建,還是會對個案的身、心、社會及靈性各方面的影響依然重大。 最近我媽的朋友也檢查出乳癌第一期,還好只是第一期,只需要手術切除再搭配上化學治療便能達到療效,話雖如此,但畢竟少了一邊乳房,內心多少是恐懼不安、焦躁的,也會擔心老公是否不愛自己等等。 所以我想了解乳癌術後的護理經驗,閱讀這幾篇個案報告,也許能幫到那位阿姨,我覺得這幾篇個案報告都寫得非常完整也非常詳細,對於乳癌的治療方式、病患的身心反應及術後照護都有詳細說明,也有非常完整的護理過程及護理計畫,在這三篇個案報告中我學到很多,除了在加護病房期間護理人員給予照顧及支持,傾聽其需求並給予協助,引薦病友團體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相同境遇的人能互相給予對方心靈上的慰藉,我想這一定能幫助病人減輕疾病的對於他們衝擊。這是我發現三篇乳癌術後護理經驗個案報告上的共通點,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有效的方法,雖然我們非常細心的照顧病患們,但畢竟我們沒經歷過,實在很難體會那種失去乳房的感覺,所以如果是有著相同經歷的人,一定能夠互相了解、互相支持的。 文章資料出處:  陳俞婷、陳淑卿、吳淑貞(2009).一位乳癌接受乳房重建病患手術後之護理經驗.腫瘤護理雜誌.9(2),6-73。  吳淑貞、陳文文、劉雪娥(2002).照顧一位乳癌術後行立即性重建患者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4).99-105。  林淑玲、李麗娜(2004).門診護士協助一位乳癌症患手術後身心社會重建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21(2).79 - 92。 doi:10.6692/KJN. 2004.21.2.8
      
服務學習反思  13138  2017-08-24 20:28:34

這次的服務學習我選在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像個神經病一樣,一天起碼要花一個多小時在通勤上,雖然一剛開始都在公車上使用手機或在睡覺,但是到後來在公車上反而變成在回憶我剛剛服務的那些病患,因為每一個我服務到的患者都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症狀。 我在這段時間都在品管中心服務居多,裡面有許多對我很好的姐姐,教我怎麼使用軟體去建立病人的檔案,雖然步驟很多但是等到自己親手做出一份,那份成就感真的是無法比喻的,但時間久了,每天去到那邊就是重複一樣的工作,已經漸漸感到厭煩了,我開始羨慕那些在大廳服務的人、在婦產科服務的人等等..因為我總覺得它們待的單位都比我好玩許多,也有很多事可以幫忙,但是在品管中心就是去打字跟整理書面資料而已,對我這種喜歡挑戰新事物的人我感到很無趣。 終於,有一天帶我的品管姐姐因生病而請病假了,交代我先去別的科別學習,那天我就被調到大廳去站崗了,那邊有一臺自動掛號機,可以讓病患免除排隊時間的,然而我是因為第一次下去,還不知道要怎麼使用,只好站在一旁甚麼事都不能做,想了想怎麼跟我朋友描述的這麼不同,他明明跟我說在大廳會很忙的,會有一大堆病患問你要怎麼操作機器、問哪一科在哪一層樓、問哪一個醫師有沒有看診之類的,但在我下去那天都沒有,其實我是很失望的,只好在那邊傻傻站了幾個小時。 結果第二天帶我的姐姐又沒有來上班,我是給另外一個每天都出來接我那個姊姊帶,結果因為帶我的姊姊沒有交代我要幫忙她做甚麼文件,所以我就把資料整理整理,前幾天打的文件在核對一下,姐姐就跟我說我可以去找我朋友看還有甚麼需要幫忙的,也說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跟著她憶起去巡病房,畢竟我畢業之後要進入的職場也是醫院,但是我想說不要麻煩人家好了,因為人家那麼忙我又去打擾人家,這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所以就婉拒了姊姊的邀請,去到了婦產科那邊,我朋友一看到我就說:你怎麼跑下來了,你不是在品管中心嗎?我就跟她說:因為那邊沒有事可以做,所以我就跑下來找你了,她就投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心裡一定想著你到底是來服務學習的,還是來玩的?!在那邊也有服務的阿姨就叫我幫忙遺下瑣碎的雜事,我很快就把他給做完了,那些阿姨跟我同學就對我說你怎麼可以那麼快就把事情給做完,我當然說每件事做的都要有效率啊,不然以後怎麼身任護士著個職位。 其實我覺得服務學習只是個規範而已,要做滿40個小時才能畢業,我覺得重點是在於有沒有心在做,對於那些高齡者你有可能一句話就要說很多遍,因為他們有些是因為聽不到,更何況是有些人連中文都聽不懂,你只能跟他講台語,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或是在掛號的時候跟你講說我要掛甚麼科的醫生,但是你幫他查詢之後發現他講的根本兜不上,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我們去服務就要帶著最熱忱的心,並不是只帶著草草了事的心態,這次的服務說實在的我很開心,不論是對患者對帶我的姐姐跟阿姨,我在最後一天都來不及說聲再見跟謝謝,讓我還蠻失望的,但這次的經驗讓我學習到很多,也讓我徹底對服務學習改觀了,從之前一直都是在圖書館服務的我,感受到了服務這個詞的本意,是要帶給人甚麼樣的感覺。
      
讀後心得:南丁格爾  13360  2017-08-24 20:22:52

南丁格爾是一位偉大的護士,當時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許多受傷的士兵皆被送到醫院,但醫院的狀況也不是很好,許多的傷患並無法好好的包紮,這時南丁格爾率領了一群護士來到醫院,改善了環境,即使在過程中醫生和士兵都對她很冷漠,但南丁格爾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在她的努力下逐漸有人開始相信她,在戰爭中藥品和食物都是短缺的,為了能讓士兵們能過的更好,南丁格爾甚至自掏腰包買了藥品和食物。在夜晚的時後,她還會提著燈巡視病房,安慰那些想念家鄉的士兵,並查看有沒有病重的傷患,因此她得到了一個稱號「提燈天使」。過程中南丁格爾因為過於勞累而生病,但她沒有因此而休息,反而更加的努力照顧每個傷患,戰爭結束之後,英國開始流傳南丁格爾的事蹟。在當時護士被受歧視沒有教育護士專業知識的地方,於是在1860年,南丁格爾設立了第一間女子護理學校,教導學生專業的知識和奉獻的精神,在不斷的努力下,世界各國才逐漸認同護士的工作,不久,有一位瑞士人「亨利杜南」被她深深的感動,因而學習南丁格爾,主張不分敵我的精神,所有的士兵皆可接受治療。諾有一天我能成功當上護理師,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南丁格爾那樣優秀的護理師,學習如何克服所有的困難不受認何阻礙阻擋,安慰每個個案的內心陪他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細心照顧每個個案如照顧自己的家人,學習南丁格爾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志工服務心得  13360  2017-08-24 20:20:40

這次到「廣親老人長期照護中心」做志工,第一天到那裡時我有一點害怕,因為是第一次和老者接觸,所以不是很了解要如何照顧他們,那裡的社工和我說大部分的老者是因爲家裡的人很忙沒空照顧或者老者的情況較為嚴重家人沒辦法照顧,所以才將他們送來照護中心。做志工服務的期間我負責陪伴老者、中午時喂他們吃飯或者幫忙推輪椅將他們推回房間休息,這些工作看似簡單,但卻是一門大學問,比如說在推輪椅時要特別注意不然很有可能會夾到老者的手或者撞到門,在喂飯時要注意飯會不會沒喂好而跑出來⋯⋯等,早上和下午大部分時間老者們都在看電視,但有些因爲身體狀況較為不佳所以就只能躺在床上,看到他們這樣不知為何心裏就有些難過,許多老者因爲常期躺在床上所以肌肉都萎縮了,所以不能像其他人ㄧ樣可以自己起來活動,甚至連輪椅都不能坐,我在心裏為他們打氣。一天,台北的一群青少年來到照護中心辦活動,他們帶著老者們玩遊戲,許多老者們都玩得很開心,看到這個場景讓我徹底了解到關懷老者的重要性,其實老者們最想要的並不是一個環境的好與壞,環境的好壞固然重要,但他們最想要的是有人關懷和陪伴他們,就像孩子一樣時時刻刻都需要有人在身邊。這次做志工的經驗讓我能更了解我們應該多多關心所有有需要的人,不論是老者、身心障礙者還是自己身邊最重要的人,因為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又有誰知道下一個離開的人是誰呢?
目前第2124/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22][2123][2124][2125][2126][2127][2128][2129][2130][2131][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