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5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 12270 2017-08-24 15:51:21
書名: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作者:劉墉著
出版社:水雲齋文化出版社
佳句:
1.要知道,這是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人,不見得是最聰明的,也不見得是學歷最高的人。而是能面對問題,最鍥而不捨的人。
2.什麼叫做天才?天才實際決定在個性。誰堅持的久,誰就是天才;誰自己要強,誰就天才。
3.當事情不成的時候,你可以再試一次,一次又一次。就像我們噴水一樣—讓那小小的水珠,由表面慢慢滲下去,滲到泥土的深處。
心得:
這本書裡面有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為起頭,再從裡面延伸出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的小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使你的美夢成真」、「如果愛麗絲是黑人」,這兩個故事。前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實現夢想或成功,就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更奮鬥的去付出,而且不要因為一次的成功,而太驕傲並四處宣揚,不然最後會被自己的虛榮心給戰敗。而後者告訴了我們:「人生而平等,這平等先要從尊重開始。」,我們常常在嘴上說不要歧視別人,不分膚色,不分種族,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我們說的永遠跟做的不一樣,每當我們在路上看到跟我們不同種族的人們後,就會開始在他們背後議論他們,甚至還會在無形中做出歧視他們的動作。我很喜歡這則小故事的原因是,作者說:「我們要別人尊重我們,要白人社會公平地對待黃種人,我們也要尊重別人,尊重
黑種人、棕種人、紅種人。」,所以要讓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得到平等,就先從尊重他人開始吧!
|
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1483 2017-08-24 15:37:32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三本): 千田琢哉(2014)‧別仰賴前輩教你,這些事要自己偷學‧臺北市:春光出版。
西田一見(2013)‧成功者不說的7種驚人學習法‧臺北市:核果文化。
齋藤孝(2013)‧這樣學習改變了我‧臺北市:大田。
*文章(三篇): 王玲玲、林韶穎(2017)‧八仙樂園塵爆重度燒傷病人之急診照護經驗-個案報告‧北市醫學雜誌,14(1),101-110。
林益卿、林盈利、孫宏禹、陳依敏、陳姿樺、郭麗馨、鄭適芬、蔡佩渝、劉晏孜(2013)‧癌末照護的衝擊與反思-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8(3),341-349。
施君穎、顧雅利(2008)‧末期乳癌之安寧緩和照護: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3(2),226-238。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面對生、老、病、死,而生病和死亡往往是最突如其來,無法預測的。八仙塵爆事件當時震驚全國,沒有在現場真的很難想像新聞中那片慘烈的情況,很多人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參加,卻沒人知道會造成這嚴重的後果。燒燙傷後還要走的路有很大一段,要經過治療、復健等,而復健應該是最痛苦的,曾看過影片,當中的尖叫聲讓人聽了很不忍,且不只皮膚就連外表都無法回到從前的模樣,我們能做的真的就是保持同理心了。再來最讓人頭痛的就是癌症了,雖然現在醫療發達,治癒率高,但癌症還是帶走很多人,它總是來的突然,有些人就算生活過得再養生,再講求健康,還是有罹病的機率,而且現在的發病年齡越來越早,人生才剛要起步,卻發現自己已經癌症末期了,讓人不知所措,眼前一片黑暗,原本規劃好的目標、事業、婚姻等……就這樣全部被打斷,就算再樂觀的人,也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吧!對於這些個案我們要給予尊重,同理心,而不是歧視或排斥他們,他們跟我們並沒有哪裡不同,只是因為生病了,受傷了,有我們的支持在於他們治療、復健、康復這一大段路程上,總會有所幫助。護理師這工作不只要有熱忱,也要保有上述那些,而不是隨便做做就好,希望未來我也能夠做一位人見人愛的護理師。
|
三年級暑假作業 11536 2017-08-24 15:37:05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三本):王抒音(2014)‧等待—成功都需慢慢的煎熬及忍耐 ‧臺北市:新藝文化。
徐重仁(2014)‧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 ‧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桐(2012)‧斷了兩條腿,才讓我真正站起來‧臺北市:人本自然文化
*文章(三篇):王玲玲、林韶穎(2017)‧八仙樂園塵爆重度燒傷病人之急診照護經驗-個案報告‧北市醫學雜誌,14(1),101-110。
林佳琪、蔡衣帆、楊式辰(2014)‧失明糖尿病個案接受截肢手術之護理經驗-個案報告‧北市醫學雜誌,11(2),206-218。
林益卿、林盈利、孫宏禹、陳依敏、陳姿樺、郭麗馨、鄭適芬、蔡佩渝、劉晏孜(2013)‧癌末照護的衝擊與反思-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8(3),341-349。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在一個這樣大的重大事故,那麼多的燒傷患者,一個跟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個案,那麼多患者共同被送進醫院,面對這樣哀號的場景不管是誰有多大的勇氣同樣會害怕的,何況醫護人員數量有限,無法顧全心靈支持這塊,大家都在和時間比賽,偉大的醫護人員,都在努力要救活每一個人,要照顧個案的身心狀況,最後也慢慢的讓患者傷口恢復,復健的路程很辛苦,彼此慰藉扶持鼓勵,撐過這艱辛的時刻;一個看不到的個案要他接受截肢其實是會很沒安全感的,那麼大歲數的老人家,想到自己的身體就要不完整了,心裡的感受也會很糟,醫療人員不斷地給他支持鼓勵最後也是接受手術治療,在這樣看不見的情況下家人一直是他最主要信任的人,而且個案壓力調適的方法也不錯,不會一個人悶在心裡,此時此刻心靈脆弱最重要的還是家庭這龐大的避風港,家人也很積極地會幫忙照顧個案,因為個案看不見生活很多的不方便,對於復健也是無法使用衛教單張必須用解釋得來完成這項作業,在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努力下,最後也完全適應義肢的存在,也很辛苦地完成復健路程;正值年輕應該好好打拼好好玩的年紀,卻知道了自己已經肝癌末期那麼虛弱的躺著,職業正起步,也有了交往8年的另一伴,面對這樣的事實,如果是我說什麼也不願意,面子也不知道往哪擱,做了很多治療也無效,根本就只能坐以待斃,醫療人員只期盼能讓個案能好過一些,這時心靈慰藉陪伴就特別重要。
|
105暑假作業 12542 2017-08-24 14:42:02
人際溝通
人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傳遞訊息和尋求共同瞭解的過程,更是人際關係的基礎。在複雜且多面的人際網絡中,人們以口語及非口語方式傳遞大量訊息,日常溝通的結果往往包含大量的疑惑不解、忿恨不平、挫折沮喪的情緒。
今年暑假,我到了宜蘭醫院實習,實習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挫折,這挫折跟著我無數天,為甚麼我會如此感到挫折呢?對!那就人際溝通。因為我是原住民,我台語根本就像是一對互相排刺的磁鐵,我不會說更不會聽,造成我無法與自己的個案做溝通。由於這挫折讓我主動向我的指導老師投彈,這彈的內容完完全全都是我對於溝通這方面的挫折,老師和我說了一段令我映象深刻的話,如果我現在不學習如何溝通,以後還是要學,但...要是我一再一再的逃避這問題,這問題永遠都會跟著我,現在沒解決,以後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要我解決,我當下立刻明白,是我一直一直的在逃避這人際溝通的問題,所以才會導致我這樣。
後來我開始上網查如何建立人際溝通,這幾點真的讓我把自己的人際溝通建立起來,也讓我發現自己沒發現的地方。1.注意傾聽:傾聽使對方感覺受重視,意味承諾與尊重,鼓勵對方交談意願。2.選擇適當時機:想要在溝通中獲致成果,需考慮對方的時間、情緒、地點、目前手邊的工作,以選擇合宜的談話時機。3.注意肢體語言:個人的姿勢、呼吸、面部表情以及談話時的距離,可能顯示額外或真正的訊息內容。4.有效表達:以直接、立即、明確、一致的方式傳達訊息,可避免誤解、累積情緒,促進與他人分享真正的情感。
5.尊重個別差異:一句微不足道的玩笑話可能被視為奇恥大辱,同樣的,人們可能將讚賞解讀為諷刺,將關心視為干涉,理解與尊重是持續溝通的動力。6.批評與糾正:若有批評的必要,宜先稱讚再溫和地批評;若有改正他人錯誤的需要時,宜就事論事,避免人身攻擊。
但是...想也知道每位個案個性各個大不同,所以我會學會去贊同和認可個案,讓他可以比較能開心和我做溝通。當然當我贊同個案時我會直接說出來,告訴他哪裡很棒很好。理所當然有贊同時也一定也會有不贊同的時後,但是當我不贊同個案時,我不會告訴他們,除非萬不得已,不然他會覺得我們是故意找碴。這讓我學習到有些個案. 喜歡贊同他們的人,不喜歡反對他們的人也不喜歡被反對。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態度,更要保持微笑,人們總不能意識到,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現在開始我再也不會忘了,從現在開始,我會露出我的的笑容,就像專業演員模特那樣,並且對自己說--"笑一下!"
|
105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2 13547 2017-08-24 14:16:31
醫療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好多人物的介紹,看到他們付出的全部,都希望自己未來能像他們一樣,不要說有多偉大,光是他們視病猶親的精神就讓我覺得敬佩。
其中,我對史懷哲及范鳳龍這兩位人物最印象深刻。學問既精且博的史懷哲,把他這一生所賺到的錢完全花在他的免費醫院裡,使金錢在他的手裡變成了「萬善之源」。雖然他謙遜地說:「每一個人都能創造倫巴地。」但是他偉大的光芒的確照亮了全世界。而范鳳龍是一位為病人而生,救人無數的Oki醫生。1945年5月,他陪同一群故鄉的難民準備逃往義大利,突破共產黨游擊隊的包圍,幸運的逃脫之後,從此下定決心,要用餘生為貧窮苦難的人服務。他跟隨著神父來到了台灣宜蘭,成立了羅東聖母醫院,在這裡他開八萬多台手術,寫下台灣外科史無人能破的紀錄。除此之外,他還幫窮苦的病人繳交醫藥費、捐血給病人,每天查房還為病人換藥處理傷口,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照顧,而被蘭陽地區的民眾稱呼為「Oki」醫生。他不放棄每一個救人的機會,曾數度因為體力透支而昏倒於院內,也曾忍痛抱病,在半夜起身為病人手術,甚至連在歐洲的母親病危過世,都沒有趕回去,因為他說回去也來不及救她了,但是在台灣羅東還有很多等著要他救的病人…在他心中,最大的幸福不是妻小,而是開刀的病人治好了,能健康的回家去。
看完了這本書,讀完了那麼多位偉大人物的介紹,我的總結不是他們每一個人對醫療的貢獻有多大,而是他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無私的愛和視病猶親的精神,也因為具備了這兩個東西,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貢獻被全世界的人看見而認同了。自己和他們走著同一條路,未來身為護理人員的我也應該多多向他們學習,給病人無私的愛,將他們視為自己的親人照顧。angel
書名: 醫學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作者: 陳永興、林衡哲
出版社: 望春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