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5年暑假讀書心得 11592 2017-08-23 09:53:05
護四丁 31號 1035101190 駱品蓁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可因其影響的血管大小而分為大血管與小血管疾病,大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因是動脈產生了粥狀硬化,使血管發生狹窄或閉塞,進而影響其灌流器官產生病變,由於產生病兆的動脈供應身體不同器官,因此就有不同的疾病發生,如供應腦部血管的動脈阻塞會產生暫時性腦缺氧或腦梗塞,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產生阻塞會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而供應下肢血流的動脈阻塞則會引起足部的潰瘍或壞疽。糖尿病病人在發生心肌梗塞時其併發心臟衰竭與心因性休克的危險性比無糖尿病者高,其死亡率明顯身高,糖尿病病人的心肌梗塞危顯性較無糖尿病者高2到3倍,而其心肌梗塞後併發心臟衰竭的危險性則高達5倍多。探討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的發生機轉及其相關危險因子,不但可以讓我們對這些臨床疾病的自然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且可透過危險因子的介入性治療達到降低死亡率的功用,目前已有一些大規模的介入性研究探討不同的危險因子介入是否確實能使疾病或死亡的發生降低,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降低膽固醇、控制血壓、給予Aspirin及戒菸等為有效地介入方法,戒菸不但使抽菸者蒙受其利,也可以降低我們生活環境的污染,減少二手菸對他人的危害。
|
105學年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1638 2017-08-23 00:57:59
書籍來源:
森澤明夫 (2014).深山裡的奇蹟雞蛋拌飯店-小光的蛋.新北市:野人文化。
心得:
我覺得這是一本很立志的書,為了要活絡自己生活的村落而開一家店,讓自己的家鄉不要因為高齡化而消失,其實現在台灣也面臨高齡化,我們應該要向主角學習一下。裡面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我提供給顧客的,說到底就只是雞蛋拌飯。但是,我用了自己做得到的最佳方法,結果得到了”真好吃”的讚美,因此我認為雞蛋拌飯確實讓我嘗到了在廚房工作的快樂。」現在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工作多苦,很少有人會像主角一樣樂在其中,我們都要向他一樣少抱怨樂觀想每一件事情。
書籍來源:
蔡康永(2014).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台北市:如何出版社。
心得:
說話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平常的事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說話,如:點餐,聊天,報告...,說話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你的一句無心話卻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創傷,所以說話的技巧非常重要,我們都要學習怎麼樣說話能表達清楚且完整,這本書交了很多的說話技巧,是一本值得大家去看的,可以沒事就在家練習說話技巧,也能增進自己的語言能力,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書籍來源:
吳進欽(2012).兒童心理學-如何與孩子知心、交心.台北市:合記圖書
心得:
我之所以借這本書的理由是因為暑假馬上要去兒科實習了,但是我一直覺得我很不會跟小孩子相處,根本不了解小孩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但看完這本兒童心理學後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裡面告訴了我兒童在每個年齡層會有哪些發展等…,這本書真的對我在兒科實習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在實習時遇到每種不同年齡的小孩比較知道怎麼去跟他們相處、互動,像是實習是我很常遇到年紀不到一歲的小朋友,第一次跟他們接觸真的很緊張,超怕會弄哭他們,但是我看到這本書上寫著嬰兒期的兒童對聲音很感興趣,且他們很依賴主要照顧者,我就照這書上所說的用沙鈴跟他們玩,在跟對小朋友做任何事時都會確認小朋友的媽媽有沒有在她身邊,這麼做了之後真的跟小朋友的關係變好了,去找他時都會對我微笑。
文獻來源:
張萃雯、莊雪芳、王素琴(2013).一位移植腎衰竭病人再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4 (1),81-96。
心得:
文章內提到了雖然腎臟移植一直是治療末期腎衰竭的最佳方式,成功的腎移植不僅可使腎功 能恢復到近似正常人,但是每年卻還有約5%患者須重回透析治療,看到5%這個數字我都感到害怕了,更何況是要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想必一定對於無法掌握的未來更是會感到沒有希望,因此我覺得在照顧這樣的病人時不僅只是專注於移植後照護而已,告訴他移植後還是有可能衰竭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照顧腎臟移植的病人不只要是單單照顧他的身理方面而已,心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末期腎病病人而言,不論血液或腹膜透析如何進步,一定都不如獲得腎移植機會來得欣慰,當然如果移植腎再次衰竭,就等於病人被宣告回到以為可以從此遠離的疾病狀態,重生的希望落空,一切重新歸零,必須重新面對治療與生活,使其感到徬徨無助,在照護他們的我們一定要運用同理心多替他們想想。
文獻來源:
鍾芬芳、劉雪娥(2015).初為人母者於產後坐月子期間之親子 互動品質及親職能力知覺的變化趨勢.助產雜誌,57,27-38。
心得:
這篇文章是在探討初為人母者於產後坐月子期間之親子互動品質及親職能力知覺的變化趨勢。在看這篇文章之前都認為產後坐月子不就只是讓生完產的媽媽休息一個月並且在飲食方面要補一下,但仔細想想已經生完產的媽媽就表示多出了一個小寶寶,所以就會有親子關係是否建立的好的問題,因此這個親子關係會是在坐月子期間裡非常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也覺得產後媽媽的情緒和家人的態度也很重要,如果產後的媽媽沒有受到家人的關心導致情緒不好甚至有可能會發生產後憂鬱症。
文章中說到研究結果顯示憂鬱指數的平均分數,於產後一個月達最高,之後隨著時間的前進而逐漸降低,這表示著剛生完產的媽媽在坐月子的其間情緒大部分都不是很好的,當看到這個真的讓我很驚訝,本來以為生產完的媽媽應該會覺得終於解脫了不用一直挺著又大又重的肚子,而且坐月子的那個月不就是要好好的休息嗎?真的沒想到其實大部分的媽媽們是那樣,文章也提到了產後第一個月時,絕大多數由個案負責照顧寶寶,感到無法休息的比率於此時達到最高。親職能力知覺則降至最低,而後呈現增加趨勢。顯示照顧經驗的累積或照顧責任的分擔,可能提升產後兩個月之新手母親擔任母職的信心及滿意度。
在這段文字中讓我了解到為什麼會讓產後媽媽第一個月憂鬱指數最高的原因了,是在坐月子要照顧小孩的時間比較多,且又因為經驗不夠導致讓媽媽壓力很大,所以我覺得在媽媽們坐月子的期間,家人的幫忙非常重要,要適時的協助坐月子的媽媽,不要只是讓他補補身體而已,給媽媽們多一些的休息與心靈上的支持可能可以改善。看完整篇文章真的覺得媽媽實在是太偉大了,不只要懷胎40週每天挺著重重的大肚子還要撐過劇烈疼痛的生產過程,除此之外生完以後還要背負著照顧小寶寶的使命,這一整個過程實在是非常辛苦,從此篇文章的研究,讓我更加的了解產後媽媽的情緒壓力該如何改善如何去幫助他,還有我也覺得做此篇文獻研究的人也很辛苦,花了那麼多時間金錢,只為了讓讀只了解初為人母者於產後坐月子期間之親子互動品質及親職能力知覺的變化趨勢,真的很感謝他們。
文獻來源:
蘇佳薇、林祝君(2011).運用Orem理論照護潰屬性結腸炎患者接受迴腸造口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2 (2),238-247。
心得:
文章是在述說潰屬性結腸炎患者接受迴腸造口的照護經驗,我想這個患者一定很不能接受這件事,因為造口對病患而言不只是身體上的新構造,也威脅到病患以往對身體的完整性的概念 , 無預期性的造口會讓患者及家人措手不及,無論在身理、心理上各方面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光是我自己身上出現一個傷口都很害怕留疤了,那像這樣的患者豈不是更害怕了。
在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如何以Orem理論為評估架構來觀察、傾聽、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也教會了我面對像這樣的患者該用那些護理措施及哪種方式恢復他們原本的社交生活,不僅這樣也告訴了我不管做任何護理措施都應該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
|
105-2 志工心得&服務學習反思 13524 2017-08-23 00:39:37
志工心得
這個暑假我做志工的地方是 - 門諾基金會,這是我從國中就開始做志工的單位。以前的我可能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開始做志工吧?一直到國中時因為要五專免試入學所以跟幾個朋友找到了門諾基金會才開始了志工人生。一開始的服務內容是餵食還有飯後清潔,當然這對於才剛開始做志工的我們是一件極為艱難的呢,不過再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練習下從服務一人到可以去幫忙其他也需要幫助餵食的人,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心裡真是滿滿的開心,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喜歡上了做志工的感覺,覺得原來幫助人是一件這麼美好的事!有時候這些人也會跟我們分享他們之前發生過的事,在跟他們聊天之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今年暑假主要的服務內容是兒發中心,裡面其實就是個幼稚園,在這個幼稚園裡充滿了可愛的小朋友們,雖然他們可能跟其他小朋友有一些不一樣,不過還是一群可愛又活潑的孩子們!在服務期間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參與其中的課程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陪伴著小朋友們玩耍、吃飯,我覺得在這其中收獲最大的就是更有耐心了吧,雖然一開始因為很久沒有接觸年齡層低的小朋友了不過幸好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也漸漸跟小朋友打成一片了呢,我覺得老師們也很辛苦一天要應付這群小孩大大小小的事,如果因為有我們的幫忙所以讓他們比較輕鬆的話那就真是太好了!在這其中也參與了他們的畢業典禮,雖然才相處了2個月的時間不過有參與到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的一部分還是很感動呢!希望明年的暑假可以再回去看看這些小朋友們。
很高興自己可以從一個常常受到別人幫助的人轉而成自己也可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
105-2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3 13524 2017-08-23 00:29:59
書名: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
作者:羅東聖母醫院口述歷史小組
將一生美好時光都獻給他的病人
完成8萬多件的外科手術、1998年醫療奉獻獎得主 - 范鳳龍醫師
1952年來到台灣,1990年離開人世。三十八年當中,全年無休地開了8萬多件手術,平均每天開了6刀,破世界紀錄。必要時還得輸血給他所執刀的病人,甚至要親自照顧將近200位住院的病患,連母親病危也沒能趕回去奔喪。他說:「我不能想望假期,我的生命是獻給在這裡的病人。將來我只有一個願望,走那一大步到永恆去時,我還在工作。」這就是時代巨人的心聲。
我覺得范醫師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醫生,能夠無私的奉獻自己給病人,永遠以「病人第一」,為工作時的原則,不過在苦在累,還是以病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從每天早起的例行巡房到凌晨深夜裡的緊急手術,無一都不是范醫生親手上陣的,甚至在一個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病人看病都要付錢,有些比較貧窮的人家沒有錢可以醫治時,范醫師也沒有不理會這些病人反而還私下幫助這些人家金援的方面。全年無休的持續服務病人38年永遠將病患擺在第一位的范醫師,是一位全省各地的民眾心目中慈悲的大好人,在老宜蘭人的心裡,范醫師是個傳奇人物。
不善言辭的范醫師,用一生的行動樹立一個簡單而偉大的典範:醫生最重要的目標不是金錢、聲名、權利,而是「愛病人如己」。
|
105-2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2 13524 2017-08-23 00:29:21
書名: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
作者:梁玉芳
內容摘要:
一位抱著關懷與信仰的年輕醫師,渡海來到台灣,在醫療水準低落的土地上,埋手耕耘,翻土播種,終於培育出許多飽滿的果實,開創出醫界的里程碑,建立醫界的新制度。他幫助了數千數萬的病患脫離苦海,甚至功成不居,將之歸於上帝的旨意。羅慧夫醫師在這塊土地上散播愛的種子及無怨無悔的關懷。
心得:
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我覺得,羅慧夫醫生不斷地以他對於上帝信仰的實踐,更使我感受到一種對於生命價值的意義,那是基於信仰下的真正的謙卑與尊敬所表現出來的行動。的確,我也看到了不只像羅慧夫先生這樣的教徒,台灣還有一大批慈濟人,好像台灣有災難發生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到他們,以及各種的義工們。這些人們都存在著相同的人格特質,那就是謙卑、信仰,與愛。
我覺得,因為愛與信仰光著二個理由,使得虔誠信仰的羅慧夫當了40年的台灣人吧!羅慧夫醫生他沒有留在家鄉賺錢陪伴父母,為了「疼上帝、疼病人」,帶著自己的家人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展開醫療人生,羅慧夫醫生因為憐憫兔唇兒童身心所收到的創傷,利用了2年的時間回到美國學習了唇顎裂整形手術,用來醫療無數的兒童們,也正因為如此幫助了他們使得這些受過傷害的兒童們身心逐漸恢復正常,這是一項偉大的手術,改變一個孩子的容顏,修補的不只是那個缺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讓他們有信心!當然羅慧夫醫生的貢獻可不只這樣,更為了台灣的醫療貢獻付出了許多,為台灣的醫療發展奠定了更良好的基礎,以無私的大愛,為我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呢。
「我曾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不論是他們殘破的心、靈或是身體。」 ——羅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