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141/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39][2140][2141][2142][2143][2144][2145][2146][2147][214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破解癌症,身心靈整合療法  12404  2017-08-21 17:02:19

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已有很多年了,而且每年人數是有增無減,大多數的人都先入為主的認為癌症是個不好的東西,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後,讓我了解到其實癌症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位醫生,依據在臨床的經驗以及研究結果,對於預防癌症他主張毒素排出身體、營養能夠攝入------「毒出能入」。而惡性腫瘤被檢驗出含有重金屬、有毒物質等等,他認為癌症不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症狀,提醒我們身體已經有太多的毒素,本身的循環已經無法代謝,才產生了腫瘤,幫助我們處理那些過多的毒素,讓我們活得更久。 在治療過程中比起醫學治療,病人的心靈層面,是更為重要的,作者接觸過很多的個案,大多數在罹癌前就有死亡意願,有的是自己本身的念頭,可能生活中的壓力、遭受的挫折、瓶頸所致;有的卻是潛意識中的想法,可能是有親友在近幾年去逝,太過想念而心中放不下,潛意識中就會漸漸地產生死亡意願,而影響求生意志、復原成效。 雖然這本書主要是在闡述癌症的預防以及相關問題,但其實更多的是在告訴我們要如何與身體共處,當身心靈都健康時,就比較不會得到癌症,即便得到了,也能和它相處融洽。覺得這本書不論是否有罹患癌症都很值得一看,因為在闡述預防癌症的同時,也有說明到很多保健方面的知識。
      
志工服務學習心得  13482  2017-08-21 16:44:48

剛放暑假時,就馬上去找志工本來想去醫院幫忙,但是很可惜醫院的報名截止了,後來就去家附近的衛生所幫忙,第一天去的時候很緊張很怕做不好,但是就告訴自己這是一個經驗,還好工作不難只是一些病歷的整理,但是一定要很細心不能看錯或處理錯因為很重要,所以我連續五天都去衛生所幫忙一天八個小時,雖然整天都坐在電腦前處理一些重要的病歷,眼睛很痠腰也很痠,但是我覺得很值得可以幫助別人讓自己也可以得到經驗是很棒的一件事,有一天那裡的護理師還帶我去一個社區那裡有很多爺爺奶奶,衛生所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過去陪伴那些爺爺奶奶,我記得那天的活動是幫爺爺奶奶洗腳因為腳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部位所以就要為他們檢查腳是否健康是否有知覺過程中我在旁邊幫忙準備洗腳的用品還有陪爺爺奶奶聊天看到她們笑得很開心我心情也很好也很喜歡衛生所安排的活動,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也會想再去幫忙,想讓自己成長變更好就要給自己挑戰,像是陪伴病人這是護士最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有機會我也想給自己新的挑戰,只要能夠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很開心,在當志工的期間,那裡的護理師都說我做事很有效率常常提早下班,來看病的爺爺奶奶也都會說我很乖,但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畢竟未來我也將成為一位護理師所以先學習只有好沒有壞,所以一口氣就完成了畢業門檻,但是做這些也不是完全為了畢業門檻也是為了自己,以後寒暑假只要一有空我一定會回去幫忙。
      
暑假作業  13240  2017-08-21 15:52:18

典範人物:陳翠玉 【讀後心得】:她是一位特殊的婦女,台灣的女英雄:醫界女傑白衣天使,二戰前她是台灣第一位在日本受西洋專校教育的偉大護士,戰後也是第一位到北美洲深造的護理界女碩士、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衛組織獎學金的留學生、第一位台灣護士受聘WHO顧問,她創立了台大護校及台大護理系,在台灣的護理史上留下一筆重要且璀璨的歷史紀錄,她在美國學成回台後,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了台灣護士的地位,在世界衛生組織擔任顧問,也在南美洲服務,是台灣人參與WHO的先鋒。她對台灣另一最大貢獻是創辦台大護校,籌備台大護理系以及積極想辦法送護理人才到外國留學,造就培養了許多人材,這些早期護理人才不少到歐美及紐西蘭深造,是台灣護理工作現代化與護理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推手,返國後更加強了台灣的護理水準,她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辛勤無悔地付出,終生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體會了白衣天使的真諦,她對護理充滿熱情,有著服務社會、人群的心志,她因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台後就直接送醫,不久後在台大醫院73歲那年安息了,寫下了令人感傷「為返鄉而犧牲」的黑名單故事,世上的偉人總是為人群的利益奉獻自己的生命,不受名利的誘惑,在暴力威脅下仍堅守原則,泰然處之,繼續行善。一直以為台灣是一個已開發國家,像馬偕神父這樣的傳教士應該也比較少了,但沒有想過的是,在台灣各個偏遠地方,還是有許多傳教士在默默地奉獻著,這會讓我覺得,或許他們比起我、比起許多台灣人都來得更愛這塊土地,那我能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呢?真的希望我能夠更愛這塊土地,為他人作出更多的奉獻,我知道自己是沒辦法擁有像他們那樣的大愛,只期許自己能夠盡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105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1556  2017-08-21 15:37:54

題目:母乳哺餵 心得: 以前一直都覺得母乳哺餵是很常見且大部分母親都會經歷的事情,但經過兒科實習,真正的去接觸媽媽及家屬且聽他們分享親自哺餵的心情感受或哺餵時所遇到的事情等等,大部分的母親皆表示好處很多,像是可以增進親子依附關係和隨時可以看著自己的小孩就覺得幸福,較少部分的母親表示因為這是第一胎所以缺乏母乳哺餵的知識或無家屬在旁給予鼓勵與協助所以哺餵起來會很累,又加上剛生產完體力還未恢復使自己無法順利哺餵母乳也使小孩無法獲得營養所需。雖然我們都知道母乳確實比配方奶還要好,但是我覺得如果媽媽體力真的無法負荷時,可以請媽媽將母乳擠出並用杯餵的方式給小孩,或有媽媽的奶水量較少無法供給小孩的需求時,可先教導乳房安摩法或多吃會增加奶量的食物且避免會減少奶量的食物像是韭菜或麥芽水等等的,如果還是無法改善時,就可依母親擠出的奶量然後不足的在增加配方奶哺餵給小孩,這樣媽媽壓力也比較不會那麼大且小孩也能獲取營養。不管如何我想母乳哺餵是要媽媽自願想去實施且過程中是感到舒適與愉悅的而要讓小孩是能滿足口腔的慾望以及能獲取營養的,最重要的是能增進親子依附關係,所以在宣導母親親自母乳哺餵這個議題時,是要將母乳哺餵的好處以及常會遇到的問題確實的衛教母親與家屬,並在母親願意實施下給予協助。 參考資料: 劉瑩娟(2017)▪ 協助一位初產婦成功親餵的護理經驗 ▪ 彰化護理,24(2),36 – 47。 林佳靜、周詩卿、陳月枝、黃靜宜、蔡鴻德、賴妃珍(2016)▪ 產後初期母親哺 餵母乳自覺成效之相關因素探討 ▪ 彰化護理,23 (4),P6 - 21。 陳淑梅、師慧娟、董道興(2013)▪ 運用母嬰親善協助一位產婦成功哺餵母乳之 護理經驗 ▪ 若瑟醫護雜誌,5(1),68 – 7。
      
服務學習反思心得  13407  2017-08-21 14:37:44

心得:這一次我的志工服務地點是在員山醫院,然後是在員山醫院裡面的病歷室做志工,起出剛聽到我要去病歷室做志工的時候,心情一方面期待,一方面既緊張又害怕,期待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到過醫院去做過志工,然後就會很好奇我到底是要做甚麼樣的工作,害怕是因為我怕自己學不來,然後連累到其他人。剛進去的時候,真的很害怕我自己學不來,然後連累到那些叔叔、阿姨們,一到病歷室的時候,阿姨們都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呼,也因為他們的熱情,讓我緊張害怕的心情都沒有了,然後有一個叔叔他開始教我怎麼整理病歷,一開始做的時候,還很不熟悉,所以會有很多的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那個叔叔都會很有耐心教我,每當我做錯的時候,他都會提醒我,而並不是用責罵的方式,所以我也很謝謝他的耐心指導,讓我在整理的同時,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我也覺得在這次的志工服務裡,讓我學會了要有耐心,一開始在整理病歷的時候,由於因為那些病歷的量非常的多,多到自己也不敢相信這些是我要去整理的,所以在做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滿粗心大意的,很多小細節都沒注意到,一心只想趕快完成趕快結束,都不知道自己其實有很多應該注意的小細節都沒注意到,我會突然去注意到這些小細節,是因為那個叔叔一次又一次的示範給我看,明白原來是我自己很沒耐心,一心只想趕快完成,所以叔叔教我的那些我都沒有好好去整理,心裡其實有點小愧疚,也因為這樣,我也開始慢慢的、很有耐心的去整理那些病歷,雖然量很多,但我開始學會不要應求效率,而是要一個一個慢慢的仔細的去整理,雖然整理的速度是慢了些,但很開心自己在整理病歷的時候不是在粗心大意,而是仔細、有耐心的完成,心裡確實有了踏實的感覺。雖然這次的志工讓我做得非常累人,但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只是耐心,也讓我知道了上班的辛苦,我覺得這次志工在我人生中,對我來說算是個不錯的經驗,如果還有機會,很樂意再到醫院在去做志工。


目前第2141/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39][2140][2141][2142][2143][2144][2145][2146][2147][214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