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2147/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45][2146][2147][2148][2149][2150][2151][2152][2153][215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1  13523  2017-08-20 13:20:41

書名:從蔣渭水到侯文詠 作者:林秀蓉 人生第一次看到蔣渭水這個名字,是在國中的歷史課本上。這次,我因為學校作業的機緣再一次讀到──蔣渭水。蔣渭水出身於宜蘭,父親在廟口命相,蔣渭水自己也曾經在廟口當過乩童。直到有一次他的朋友犯錯,可是扶乩卻沒有顯現出來,這才讓蔣渭水對神明失去信心,轉而接受了新式的科學教育。他的一生並不只是他有勇氣去追求真理,而是他在推動台灣社會運動下,補下了一塊理想的基石。三番兩次前往日本為臺灣人民請願,希望設立台灣議會;1921年跟林獻堂聯合創立的台灣,開辦文化書局;1927年創立台灣民眾黨,希望能喚醒民眾,一起站出來向日本總督府爭取台灣人民的權益。甚至到了臨終前,蔣渭水躺在病褟上留下最後一張照片,口袋裡都沒有留下任何一分錢給自己。他的付出,看見了跟群眾站在一起、不為一己之私。蔣了社會中的不平等,在穩定而安逸的生活中,在忍耐與改革的抉擇天平上,選擇渭水,有著最閃耀的光芒,令人不敢直視。也許革命未必是好的,未必會替人民帶來幸福。我想說的是,在台灣的政治現實中,如果想要為人民做點事情,勢必就得有政黨的支持。而靠著政黨出線,多多少少就得講一些言不由衷的違心之論。能憑著講真話跟努力做事就站上檯面的政治人物?太少了。與其在「醫國」的迷途中猶疑,平生無大志的我還是比較傾向去「醫人」跟「醫病」,例如去馬祖、蘭嶼這些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小島服務,解決島民的疾病跟困難,心裡會覺得踏實一些。至於國家前途的大是大非,還是交給檯面上的是非之人來努力吧!我喜歡蔣渭水的理想跟堅毅,但我還是想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想法,去實踐我的人生價值。
      
暑假閱讀心得 「護理典範」人物心得  13273  2017-08-20 11:51:09

書名:用愛為醫療添薪 作者:主編 李淑娟 責任編輯 江堂榮 閱讀完書籍,更加拓展了我對護理的想法與觀念,也使我發現了許多「護理典範」的故事。「奠定護理的基礎」,是由許多人的努力與為人們奉獻的服務精神而換得的,書中提及了許多為護理與醫療、為人民服務,所努力的偉大人物,而其中一位的故事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周美玉女士出生於一九一零年中國的優渥的家庭,在當時護理工作仍受人歧視,然而這只是造成人力缺乏的問題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中國戰亂爆發,戰場上的傷患缺乏照護,而發現這樣狀況的周美玉女士,不顧家人反對、不在乎旁人眼,執意要為人們奉獻服務。她為病人著想,也努力培育護理人才,她所擁有的是願為人們奉獻的服務精神與遠大的理想,雖然一路走來是多麼的辛苦,但她還是成功實現了她理想的護理,我認為這樣的她,就如同中國版的南丁格爾。儘管她的離別使人們感傷,但她的精神、理想仍永不停頓而向前奔馳。 「偉大的人」我想閱讀過的人都覺得如此吧!這樣偉大的人總是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別人讚賞的,不管做得再多都覺得不夠,儘管這只是因為他們自願為他人奉獻服務,但這些行為在他人眼中是多麼令人佩服的。她為他人的犧牲奉獻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她遠大的理想並非每個人都擁有、也非每個人都能辦的到,我知道要向周美玉女士那樣的奉獻服務,必須抱著犧牲一切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我認為她所做的一切我們應當成榜樣而非目標,要達成那樣的一個目標必須付出的實在太多了,或許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不過我們可以將她的努力當成榜樣好好學習與效仿,不一定要如此的奉獻,只要我們能像她一樣的關心病人為病人著想,儘管只是十分之一也好,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做出相對應的努力,就能使現在的護理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目前護理人力依舊缺乏,每年都有許多人考取護理師執照,但進入醫院工作的人卻不是全部,儘管開出豐厚的薪水,不過仍有許多人因各種原因而不願投入,越是深入護理,越是能理解它的辛苦,閱讀完書後,更是使我理解到,護理師這份工作,不能只是因為它開出的豐厚薪水,而是要以為病人著想的服務精神、為幫助他人的想法,才能有持續工作的動力,雖然這想法有些輕率,可是如果能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工作,或許真的能夠增加自己工作的動力呢! 目前我們仍有許多與護理相關的新知需要學習,但過去的護理之根本也是值得我們回顧與省思,因為有過去所打造的根基才能有現在的護理。
      
1052學年度讀書心得  11652  2017-08-20 11:44:24

文章 初次於重覆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症夫妻之心理社會反應 作者 張秀玉、郭碧照 出版社 護理研究 ; 8卷2期 出版年月 2000年 4 月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在台灣有15%的育齡夫妻,面臨這不同程度的生育問題,這些有生育問題的夫妻,被歸類為「不孕夫妻」,而這些不孕夫妻,因為無法順利懷有生育,所以在心理社會壓力反應上,比其他的育齡夫妻來的大,不過現在科技的進步試管嬰兒的出現,幫助了許多不孕夫妻,實現了他們的造娃計畫,不過初次接受試管嬰兒不孕夫妻的心理社會壓力與多次接受試管嬰兒不孕夫妻的心理社會壓力有什麼不同的變化呢? 不孕夫妻常常因為我國的傳統社會文化「傳宗接代」的傳統生育觀念,所以造成不孕夫妻較高的心理社會壓力,而不孕夫妻也會有個人、個人與家庭以及個人與社會的負面心理反應,包含了自尊、自我心像受損、婚姻關係、性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等壓力影響,就連尋求醫療協助也因為昂貴的醫療費用、有疼痛性及侵入性的醫療措施使身體隱私權受侵犯的檢驗以及治療的次數等讓他們被感到壓力,也因為這些四面八方的壓力,讓不孕夫妻雙方出現情緒的變化,如:悲傷、憂鬱、嫉妒、罪惡感和憤怒。 治療第一年的不孕夫妻的精神症狀,包括憂鬱、焦慮、敵意、人際間敏感度、精神官能症、強迫症、體化症等症狀為中度程度,治療第二年恢復到正常程度,可是治療第三年又有明顯增加,顯示出重覆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妻比初次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妻有比較高的憂鬱反應,表示出憂鬱和治療次數有關。 傳統的文化思想,女性基於生育是角色上的天賦本能觀念下,常常比男性背負著更多的壓力,而女性在整體的壓力及個別心理社會壓力反應,如:焦慮、憂鬱、敵意、認知障礙及自尊喪失都較先生嚴重,不過雖然女性的壓力較男性大,可是不孕婦女卻鮮少得到丈夫的關懷,相反的不孕丈夫從婦女身上得到較多的關懷,而婚姻及性生活滿意度方面,兩性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所以不孕夫妻間如果能互相關懷、體貼與信任的認知。 初次接受試管嬰兒的婦女,因對於懷孕存有希望,所以還不會有明顯的憂鬱反應,反而重覆接受治療的婦女因為有經歷過治療的失敗經驗,所以會出現像是流產的悲傷反應,而男性初次接觸治療比重覆接受治療的男性有較高的焦慮反應,雖然不孕夫妻是同步治療但其反應不同。
      
三年級暑假作業  11567  2017-08-20 11:37:13

一個眼角膜潰瘍的個案,除了急性疼痛外還要面對單眼視力模糊造成的生活不便,這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或健康的問題,護理期間筆者除了要讓個案配合執行醫療的治療還需給予關懷,改善疼痛問題並減少個案對病情的不安,使個案於治療過程中,有較好的生活模式與心情。一位年輕女個案因低位直腸癌接受永久性腸造口手術,照顧期間筆者運用傾聽、觀察、會談等各種方式來確立問題,發現個案有疼痛、身體心像紊亂和無望感,因而護理過程中運用按摩 技巧、挑選喜愛音樂、選擇不同敷料,減少換藥次數,降低術後傷口疼痛。個案長期口服降血糖藥物卻無法有效控制血糖,而造成身體及心理產生極大焦慮並出現抗拒行為,筆者在護理過程中運 用傾聽、陪伴及同理心,給予個案及家屬支持及持續性照顧,並提供護理專業知識、 病友團體經驗分享、飲食衛教及自我照顧技巧等措施,使個案能面對注射胰島素之治 療、減輕焦慮及提升自我照顧能力,讓個案能成功適應注射胰島素的新生活。護理人員照顧患者就像是自己的親人一樣用細心照顧並了解他們給他們需要的治療與關懷來幫助他們能夠在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恢復,雖然一天當中所照顧的患者眾多但還是要擁有一顆熱忱的心及耐心這是護理人員最基本的要素,而後遇到的種種困難也該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放棄,放棄就等於一路走來的路程都前功盡棄了。
      
2017志工服務心得  13409  2017-08-20 10:47:32

暑假一開始,我就在慢慢收尋做志工的資訊,碰巧的認識的阿姨介紹我來這次的營隊帶小朋友,因為我上個暑假有來帶過,而且每天和小朋友相處也很開心很快樂,所以我當然也就爽快的答應了,暑假有機會到營隊服務小朋友,他們皆是7~11歲的國小小孩,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小家庭.單親.隔代教養等。在營隊還沒開始前,主辦單位有幫我們做一個營隊前訓練,讓我們能夠熟悉他們的課程和活動流程。營隊活動這幾天下來,真的是把我給嚇壞了!小朋友各個都很有活力,像我這樣的老骨頭一點都收服不了他們,參加這次的活動也讓我大開眼界,他們大部分都來自弱勢家庭,是因為長時間爸媽都在上班要養家活口,得去掙前,無法與小孩相處,孩子被冷落,但父母親都不是故意的,所以他們常常用許多方法要讓我們去注意他,我看到許多不同個性的小朋友,他們的背後卻藏著很多故事,印象最深刻的老師要小朋友動動自己的腦袋瓜來創作,有一個小朋友的圖畫紙上有斷頭臺.墓碑.棺材等負面的東西,我當下聽到嚇傻了!這麼小的小孩怎麼都想這些,是不是他原身家庭發生甚麼事。這次和我搭檔的同伴是第一次來帶這種活動,所以也正再學習如何幫助這些小孩,因為他們的個性都很不同,所以要運用各自適當的方法才有效,我的小隊員個性也多樣化,有的很不太愛與人相處,有的則很喜歡表現自己,還有一個弟弟老是喜歡和我唱反調,我也就更加的關心他,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想要受到人關心的小朋友,你對他的關心他感覺得到,他也會變得比較好溝通和聽話,老實說這個營隊的第三天我已經沒力了,加上跟一個沒有經驗的同伴帶,我也常常回家抱怨給家人聽,因為這跟第一次帶營隊的感覺也差太多了吧!第一次帶營隊我是跟一個大四的大哥哥一起帶,那時候我升專一,我遇到一個經驗很豐富的哥哥,讓我帶小朋友比較輕鬆。但再第三天我沒力時,有一個營隊的小妹妹因為上課很無聊,就再本子上畫畫,畫完拿給我說:「姊姊這是妳哦!」雖然說我真的是累到快瘋了,但看到小妹妹有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就覺得很心慰,讓我能夠撐完最後兩天的活動。這次的活動中我學到,以耐心、傾聽、同理,會增進人與人間的距離喔!


目前第2147/7774頁 [首頁][上一頁][2145][2146][2147][2148][2149][2150][2151][2152][2153][215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