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讀書心得 16218 2023-02-12 22:53:03
護二戊 1105101182 陳沂
書名:紙星星
在故事中,作者深刻的呈現了人性善良及險惡的兩面,比起一般愛情小說平淡的發展,本書的所有故事轉折、情感表現,被作者深刻表達,彷彿自己身歷其境,《紙星星》訴說著每個年輕人的衝動行事,以及每個人為了每段愛情所能奮不顧身捍衛的程度。
有時更能讓人感受到生命中所隱藏的真理及逆境。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故事,是在線上的閱讀系統,當時的我,對於《紙星星》顛覆以往保守的故事,敢愛敢恨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第二次遇見這本書,是它出版的那一天,我毫不猶豫的重新細細品味這個故事;時隔幾年又在拿起這本書,這時的我不同以往的自己,經歷了愛情的洗禮,更能重新體會故事中時而酸甜、時而苦澀的滋味是如此令人回味又無可自拔。
「太貪心的願望是不會實現的。」慾望無窮的人們,在溺愛中尋找滿足;這之中能追逐夢想的人,即使辛苦但總是幸福的。在呵護中成長的孩子,無法體會歧視所帶給人的絕望及痛苦,也可能變本加厲成為加害者,所有的所有,只因為好玩一句話,卻成為握著刀柄的手,深深的刺進他人的瘡疤;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別在家庭及同儕中受到嚴重的歧視,最後又有誰的結果是好過的?失去了至親之人的男主角,為了報仇而不擇手段;失去了心愛之人的女主角,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痛。
轟烈的愛情,不一定能長久;自以為永久的承諾,到頭來卻只是一場空。我們對愛情總有一種憧憬,遇見自認為最好的人,付出自己的心血、投入自己的所有,盼能換回同等的代價,而又是誰能真正為了愛付出自己,受了傷也在所不惜;失敗的愛情,如同帶刺的玫瑰,即使旁人笑傻,即使傷痕累累,卻是我們認為最能證明自己走過青春的證據。男女主角的愛情,超越了吝嗇的小情小愛,走上了親人的關係,比起一生一世的承諾,守護也許微不足道,卻是最能代表一個人不離不棄的重要一環。
青春,聽了總讓人熱血沸騰;每個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有幾百個天馬行空的夢想,幾十次懊悔的瞬間,幾件不順心的事;人生或許精彩,或許坎坷,幾次的失誤不算什麼,重要的是我們從其中學到了什麼;一路走來,短淺的視野使我們受傷,使我們成長,人生歷練,是生命中最不可缺乏的過程。年幼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書中女主角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成為她永遠無法釋懷的傷疤,為她的童年填上了暗沉的灰白;人們如何正視社會中所有類似的事件,即使不曾發生在你我身上,也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課題之一。
《紙星星》所帶給我的影響,不單單只是膚淺的小情小愛,更讓我對於人生這方面上了一課,它教會了我堅強、珍惜。一步前進,一步成長,我們所要克服的逆境在未來還多著,看完本書,似乎成為了無形的推手,支撐著我即將崩塌的堅持,未來的路,還遠著。
|
寒假作業 16138 2023-02-12 22:46:28
護二丙 1105101102 于靚恩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出版設:行路出版
我看完這本書後有了許多啟發,以下分享我的幾個重點心得:
雖然精神科醫生跟心理師所著重治療的部分不大相同,但我相信遇到一位值得信任的醫生或心理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對於醫生來說,看診的時間可能僅為心理師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也不會跟病人聊得很詳細,但是哪怕只是敘述身心狀況而不是坦承內心的脆弱,也絕對需要有同理心的醫生,不過要找到能對上頻率的醫生或心理師老實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看台灣實際上有身心狀況的人的就診比例,就會發現其實多數的人並沒有積極尋求治療,但是不論是沒有足夠的病識感又或是其他狀況,實際上真的所有的病患都有足夠的勇氣對他人闡述自己的痛苦嗎?能夠把自己的私事分享給一個陌生人嗎?如果終於鼓起勇氣面對了,又遇到無法理解你的人而沒有力氣找尋下一個人的幫助呢?我覺得心理治療確實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是前提是要真正找到能互相信任的人,並且要記得雖然心理師會竭盡全力引導你,但最後能真正修正行為、改變想法和做出全新決定的人,永遠都是自己。
(2)
經常會聽到旁人對身心狀況不好的人說你就轉念一下啦,不要鑽牛角尖啦,不要一直想東想西嘛,或是對他們有抗壓性太低的這些誤解,這些直接的言語可能會引起很大的反感,但從某種層面來看,心理師確實要引導病患去看見他們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幫助他們更了解自己。
我的想法是,我似乎也經常不了解自己實際的情緒狀況,總是想著再堅持一下,卻沒有給自己喘息的空間,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瞭解真正的休息是什麼;也容易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過度苛責,簡言之就是不想讓自己好過,但卻因此畫地自限,當然我自己清楚這樣不會幫助到因我而產生困擾的人,又或許他們看到我不上不下的處境會有一股快感,但對於我自己來說,真的有必要懲罰自己那麼久嗎?像是做了什麼滔天大罪一般?想來還是格局太小了。
另外,我還發覺到自己似乎很抗拒扛起責任,又或者嘗試全新的東西,就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我一直看著過去,那我就沒有辦法創造未來,由現在所流逝的每分每刻,其實原本都能讓我在未來變得更好更成熟,我真的要繼續無所作為停在原地嗎?不知不覺間,我一直在當一個膽小鬼。
常常在想人為什麼這麼愛做比較,學生時期比成績,出了社會比成就、比誰賺得更多,日常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比較,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嗎?可是誰能保證一輩子都順利呢?人生比起百米衝刺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若是一開始衝過頭,很可能後來好一陣子散盡氣力,但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努力的話,有可能在下一個彎道超車。總而言之,我想說的是,現在連痛苦的比較也不例外,若是有人因為自己的際遇而灰心喪志,旁人指不定還要討論一番我以前遇到的更辛苦,明明都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些什麼,人的生長環境跟耐受度也都不一樣。當然我們不用那麼在意別人看法,但我覺得前提是得對自己有一定的自信,更何況別人能學會控制他的嘴,我卻連戴耳塞都擋不住噪音。
看完這本書後我也認為心理師的個人經歷多少會影響到治療,人是由過去經歷的一切所組成的,即使心理師在受訓的過程中會學習到既定的治療方式,但在真正成為從業人員時,多多少少都會沾染上自己獨有的風格。對於想要進行心理治療的人來說,很多人可能會很擔心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或覺得心理治療很正式、嚴肅,對於治療的未知感到恐懼和焦慮,但是看著作者身為心理師和病患的互動模式,很多時候其實就像是朋友間聊聊天一樣,比起心理師能不能看透自己內心的擔憂,似乎可以更勇敢的去嘗試。
|
醫護議題-2 15633 2023-02-12 22:37:21
醫療暴力
在新冠疫情期間,醫療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急診部,因少數民眾認為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故要求急診的醫護人員先行醫治自己的家人,但事實是急診醫護人力遠不足面對如此龐大的求醫人群,故無法一一照顧到每個病患及家屬的身、心、靈需求,但往往有少數個案會對護理師生氣甚至動手,今衛生福利部再度修法,杜絕醫療暴力,若發生醫療暴力之情事,不得易科罰金,個人認為這顯示出國家對醫療職場的重視,與對身處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尊重,希望在經過本次修法後,人民能更加重視醫護職業,並給予相應的尊重。良好的醫療環境,需要民眾、政府、與醫護人員共同建立,缺少任何一方皆無法達成良好的醫療環境,尤其是台灣自2018年就步入老人社會,故更加重了醫療產業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共建一個友善的醫護環境,給個案與家屬一個良好的醫療環境,也給醫療人員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相信如此一來,台灣未來的醫療暴力情事能越來越少,讓我們一起朝個方向努力吧。
|
護理議題-1 15633 2023-02-12 22:36:55
醫院裡的服務業
在疫情開始後的四年,有一群不能逃避的人們,必須在人人唯恐避之不急,盡量不接觸人們的情況下,面對大量病患、家屬、與不穩定的情緒的狀況下,還要展現包容與客觀的角度,壓抑自己的脾氣,好好的與個案溝通,讓他了解現在要做什麼,以及解決個案的需求,那個人就是護理師。
在現在這個社會,往往病人對護理師與醫生的尊重度並不成正比,在我沒有學習護理之前,我也是用這種想法去了解護理師的,自從我接觸裡護理後,尤其是實習過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天24小時中,有23個小時都是護理師在跟個案相處,醫生只會出現10分鐘來查房之後就消失了,但病人對我們的態度,卻遠不及對待醫生的態度。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個案因等太久而對護理師發飆,摔東西,甚至是醫療暴力的事情更是層出不窮,好在我遇到的個案都對我們態度很好,也很願意給我們機會學習,希望為衛生福利部能盡快完成對民眾的教育,以免臨床人才再度流失,共創一個美好的護病關係。
|
寒假讀書心得 15678 2023-02-12 22:29:07
我覺得讀完兩篇有關護理人員情緒管理的文章後,讓我覺得要成為一位合格的護理人員很不容易,承受的壓力可能比一般人還要來的多,以「人」為對象,需要長時間投入的高壓力工作還可能引發職業耗竭,不僅僅對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有負面的影響、降低職場滿意度外,更會影響護病關係、導致護理錯誤率增加且危害病人安全等,要面對的是病患的生命徵象,必須更加的緊惕自己手邊當下的任務,但是護理人員也是人,不能忽略的是他們「心裡」的本質,除了自物質、制度面著手外,須以「人」的角度看見「感受」與「需求」,這是一件很偉大的工作,才稱得上是白衣天使,那些在第一前線幫助的護理人員,真的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職場上有一個議題是,護理人員能不能哭?有些外人認為在如果落淚是在護理人員身上,就表示他「不專業」、「情緒化」、「影響工作」、甚至於「對病人投注太多不必要之情感」等負面的聯想,這源自於絕大多數的護理人員從在校園開始,就被告知不可以在病人及家屬面前流眼淚,因為這會影響護理專業表現,但掉眼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長期照護的病人往生時,護理人員因長時間投入情感會心生不捨,或所照顧的病患與自己的親人病苦的經驗類似,頓時感同身受,在當下大家也都是含著眼淚協助病患家屬處理善後,且繼續執行其他病患的護理工作,雖然當下有情緒,也要繼續工作,下班後再處理這些情緒,也並不是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會掉淚,我認為不論哪一階層的護理人員,都有各種不同工作中掉淚的經驗,因為悲傷會落淚、因為委屈會落淚、因為自責會落淚、因為不捨會落淚、因為感動會落淚、因為歡喜也會落淚,有很多種原因,更感動的是不管白衣天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初衷自己身為護理人員的責任,這也就是我們要一步一步去學習的課題與經歷,茁壯慢慢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