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32/7698頁 [首頁][上一頁][30][31][32][33][34][35][36][37][38][3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16446  2024-03-02 05:58:57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去接納,承認這些傷痛,去看见,去傾訴,去擁抱自己,去愛自己 不知道會不會也這樣,遇到事情胡思亂想,那怕僅僅是因為別人一段時間沒有回覆訊息,都忍不住糾結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糾結自己是不是說錯話。可是你有沒有發現?那些你所擔心的事情大部分都沒有發生,你設想的那些無法挽回的壞結局 ,後來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差,人生 90%的煩惱,都源於想太多。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你是否也有這種煩惱?對他人的語言表情很是在意,我們口中的【大家】往往都是只有一兩组個人。但經過流言蜚語,就變成一隻 軍團。將我們打得落花流水。 我們無法改覺他人思想,但是我们卻可以改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早摩擦是好事,沒必要因擔心引起矛盾一直忍耐,活出自己,就是只認識到自己的不良之處,並加以學習。改善就可以。 與其思考著為什麼發生這些事情,不如重新爬起,直面问題解決它,大家都認為自我中心是缺點,但是這本書告訴我,每個人都是自我為中心的,只不過是方式不同罷了,在自我為中心的同時也要考慮他人,另外作者也想表達「用心生活」並非埋頭苦幹的投入,而是去感受身邊的愛常常看到身邊的人,明明不聰明,卻過得很快樂,也許他們在感受身邊的愛吧!
      
三年級寒假作業心得  16159  2024-03-02 00:03:4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105101123 姓名 周昀蓁 書名 認識愛滋病 作者 張梅雪 出版社 師友月刊 出版年月 1992年10月21日 索書號 無 ISBN 無 書名 老年人憂鬱症 作者 邱念睦 出版社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出版年月 2016年03 月02日 索書號 無 ISBN 無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壹、認識愛滋病 佳句:愛滋病毒的感染對象是不分年齡、性別、膚色、及人性善惡的;與愛滋病人 平安無事的相處。摘要:本書主要是介紹愛滋病的傳染途徑、病徵及預防方法。 貳、老年人憂鬱症 佳句: 老年憂鬱症患者 不常見外顯的憂鬱情緒,易被家屬誤以為 是「老化」或 「老番癲」而忽略!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壹、認識愛滋病閱後感想:愛滋病雖然說是一種傳染病沒錯,但其實只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及他人, 其實愛滋病是不可怕的,其實在不確定性伴侶是否得病的情況下經過非安全性的性行為之後,是會 有可能罹患愛滋病的,但許多人即使罹患上愛滋病也渾然不覺,因為大多數愛滋病毒帶原者在身體 外觀上並無顯著的異常,以至於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藉由不安全性行為或是共用針頭等體液接觸 等行為傳播愛滋病病毒。書內寫到: 愛滋病毒的感染對象是不分年齡、性別、膚色、及人性善惡 的,那些會得到愛滋病的人,不僅僅是只有成人而已,患者甚至包含了那些尚未出生就經由母子垂 直傳染的胎兒,這其實對於一個未出生的胎兒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還有那些已知自己罹患愛滋 病的人們請不要隱瞞病情去做會危害其他們的健康安全,這是非常缺德的。 貳、老年人憂鬱症閱後感想:現代樹會憂鬱症已逐漸成為文明病,但憂鬱症並非青少年族群中特有的 疾病,即使是已經在人生旅途中獲得許多經歷的老年人,也有可能因為心理狀況調適不過來而罹患 了憂鬱症這種心理疾病,但子女們會因為長者年紀的關係,以為是失智而忽略掉了,根據書上的調 查,平均每五個老年人中,就有一位罹患了憂鬱症,所以我們應該多關心家中長輩,平時陪伴他們聊聊天,一起做家事之類的一起互動,也會讓長輩們感受到被關心的感覺,憂鬱症也會隨之離我們而去。
      
孕動孕瘦  16120  2024-03-01 23:11:51

懷孕不是生病,過去覺得孕婦能躺就躺不要亂動但其實不是這樣子。孕婦可以做規律的運動不僅對本身好也對小孩很好!也可以減緩身體的不適。不僅要吃的健康也要多運動,對自己和小孩都有益無害。在懷孕期間要多補充蛋白質、B群、葉酸、碘鐵鈣、維生素D。要穿著寬鬆、避免菸酒、注意個人衛生、適當休息。懷孕固然比沒懷孕更辛苦要留意的事情也更多但是其實只要知道什麼不能碰其他的小心一點多運動補充營養整個孕期一定能順利度過!產後要瘦也要動,該吃的該補充的營養絕不能少,也要多運動多吃水果。將孩子從小培養好的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重鹹,多補充蛋白質鐵質等等。均衡飲食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更多也是為了自己的小孩,快樂「孕動」緩解孕期不適養胎不養肉。
      
寒假作業112  16165  2024-03-01 23:07:4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105101129 姓名 盧心慧 書名 預防心肌梗塞 作者 王育德 出版社 丹陽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 年 月 日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心腦血管疾病以為嚴重威脅人賴生命健康的最大殺手,傳統的醫學診療在他面前常常束手無策,一般大眾對疾病,醫療並不會深入瞭解,一旦自己或身邊的人罹患某個疾病,使開始心慌,疑問不段出現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裡面說了很多關於心肌梗塞的一些常識,書中也有提到心肌梗塞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可能是因為現代大家的生活習慣改變,很多年輕人都有肥胖問題,加上平常不運動、飲食越來越精緻化、常吃速食,讓心肌梗塞的機率增加。有些人有抽菸習慣,這些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而且許多年輕人常常會覺得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只會出現在年長者,所以容易因此忽視身體出現的警訊, 看完這一段落覺得自己也沒有保持很好的一個生活習慣,常常熬夜、每天都坐在教室上課、午餐都選擇微波食品或者速食來應付,我覺得以後可以普及心肌梗塞的知識給大眾知道,現在年輕人病識感不足,覺得自己身體都很好,不需要去看病,有些輕微症狀也很容易忽略,本身有三高問題、疾病家族史、抽菸習慣等,但卻忽略很多身體出現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改善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也可以去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例如飲食習慣改變,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減少鹽分攝取,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每天規律運動,少飲酒,戒菸,控制體重等都可以去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看完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更多有關心肌梗塞的知識了,我覺得這本書很推薦大家去看,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所以我們更應該去預防或者真的發生了那就要去學怎麼去康復治療。
      
三年級寒假作業  16184  2024-03-01 22:49:3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105101148 姓名 江羿萱 書名 認識、評估與回應幼兒人際性行為 作者 郭葉珍 出版社 教育實踐與研究 出版年月 2020 年 6 月 1 日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如果專業工作者對於幼兒 的人際性行為未能認真看待,或是未預備好以適當的方式來回應,不僅 會讓其他幼兒 身處於敵意的學習環境,感覺害怕與被威脅,也會讓學校暴露在家長的憤怒中。 幼兒性探索的百分比,無法得知臺灣幼兒人際性行為的普遍情形。要了解臺灣幼兒人 際性行為的 普遍情形及文化所扮演的角色有待未來進行相關研究來解答。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幼兒人際性行為一直是教育領域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幼兒時期是一個孩子在社交方面發展的重要階 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出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提供社交技能培訓、建立支持系統、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 來幫助他們。 總結來說,認識和評估幼兒的人際性行為是提供有效支持和幫助的第一步。通過觀察、評估和理解 幼兒的行為,我們可以更好地回應他們的需求,促進其健康的社交發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 重視幼兒人際性行為的認識和評估,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 段,他們在與同伴和成人互動中學習社交技能、建立關係、解決衝突等。評估和了解幼兒的人際性 行為對於提供他們適當的支持和幫助至關重要。 在幼兒的人際性行為中,認識和評估是兩個重要的方面。認識幼兒的人際性行為需要觀察他們在日 常生活中的互動,包括與同伴和成人的溝通方式、情緒表達、合作能力等。透過觀察,教育者可以 更好地了解幼兒的需求和困難,從而提供適切的支持。 評估幼兒的人際性行為也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評估,我們可以確定幼兒的社交技能水平,發現可能 存在的問題或困難,並制定相應的支持計劃。評估工具可以是觀察、問卷調查、訪談等,這些工具 可以幫助我們對幼兒的人際性行為進行客觀的評估。 幼兒的人際性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特質等。 因此,在認識和評估幼兒的人際性行為時,我們需要考慮這些因素,並尋找適合的支持策略。例 如,如果一個幼兒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出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提供社交技能培訓、建立支持系統、提 供情感支持等方式來幫助他們。 總結來說,認識和評估幼兒的人際性行為是提供有效支持和幫助的第一步。通過觀察、評估和理解 幼兒的行為,我們可以更好地回應他們的需求,促進其健康的社交發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 重視幼兒人際性行為的認識和評估,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 書名 兒童心理虐待與疏忽 作者 蔡宗晃、朱秀琴 出版社 當代醫學 出版年月 2003年 11 月 1 日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兒童心理虐待與疏忽在家庭暴力中是最重要,但卻常是被忽略的二個議題,長期遭受到心理虐待及 疏忽的受虐兒童,明顯地降低他們智力功能、依附關係的障礙以及日後缺乏處理各種境遇下社交及 情緒上的能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兒童心理虐待與疏忽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常常發生在家庭暴力的背景下。這種形式的虐待不僅 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也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對弱勢者進行的肢體或情感上的傷害。這種暴力可能由父母、監護人或其他 家庭成員施展,對兒童造成的影響更為嚴重。當兒童被虐待或疏忽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恐懼、無助 和自卑,這些負面情緒可能會伴隨他們整個生命。 心理虐待通常不容易察覺,因為它不像身體虐待那樣直觀。然而,長期受到心理虐待和疏忽的兒童 可能會出現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學術表現下降等症狀。這些問題可能會一直影響他們的成長和發 展,甚至在成年後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解決兒童心理虐待和疏忽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應該制定更加嚴格的法律來保護兒童的 權益,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援助。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也應該加強對兒童保護工作的培訓和宣傳, 從而提高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多注意身邊的兒童,如果發現有虐待或疏忽 的跡象,應該及時報告或幫助他們。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有效地保護兒童的權 益,讓他們擁有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目前第32/7698頁 [首頁][上一頁][30][31][32][33][34][35][36][37][38][3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