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11暑假閱讀心得 15349 2022-09-11 22:39:30
林靜蘭、高瑞勇、丘梅萱、凃兆璘(2021)。疫情下民眾的心理健康。精神衛生護理雜誌,16(2),14-21。https://doi.org/10.6847/TJPMHN.202109_16(2).02
自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過了非常久的時間,從一開始的措手不及,到後來的掉以輕心,再到現在的習以為常,除了大家生活上的習慣改變,其實也產生了很多心理上的變化,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都倡導少出門,長期的隔離降低了很多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相處機會,網路上也有很多人說因為疫情的緣故而結束了一段關係,我自己也很明顯的覺得,當自己長時間沒有與人交流,心理也會特別悶,甚至很多時候會開始過度思考,過度內耗,就是因為長時間沒人聊天互動,這個問題也導致了後來的疫情些許降溫大家就掉以輕心,出門旅遊散心,也忽略了疫情仍存在的危險,迎來了又一個疫情高峰,雖然當疫情讓我們慢下腳步時,可以讓我們去注意到一些平常不會注意的事情,但長期悶在家中,也會造成心理上的問題,後來我嘗試尋找一些事情做例如看看電影,唱唱歌,做一些在家裡就可以完成的娛樂,也是一種方式不讓自己陷入困境中
張韶敏、陳彰惠(2000).分娩護理支持與産婦生産經驗之相關性探討理研究.8(6),663-672.doi:10.7081/NR.200012.0663
生產是身為女性幾乎都會面臨到的事情,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三年級上了產科這門課,發現生產包含了很多方面,這篇文獻中提到,研究結果指出高達百分之八十四的初產婦對於生產感受是負向的,痛苦,緊張,可怕,沒有安全感,所以在整個產期產婦的心理狀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之前也曾聽說過產後憂鬱症或產前憂鬱症這些心理疾病,分娩對於產婦說是極具壓力的事情,在上產科課程的過程中,心裡無數次對我的母親感到佩服,尤其是在看見生產照片與影片時,拋開心理上的壓力不說,生理上的撕裂和疼痛都是我現在不敢想像的,甚至有同學看見的影片稱未來不敢生孩子了感覺太痛了,現代很多人提倡溫柔生產也是有原因的,這篇文獻讓我更了解關於產科的一些科普,課本套用在社會上的現況
|
阿甘正傳 暑假作業 15669 2022-09-11 22:38:25
護二丙 劉鈺鈴 1095101098
書名:阿甘正傳
出版社:避風港文化有限公司
--
看了《阿甘正傳》之後,讓我明白了只要人們對生活有信心、有希望,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能夠成功。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特殊學校的傻孩子——阿甘的不平凡的經歷,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踩出了自己生活的奇蹟,他先從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個笨孩子到橄欖球健將、到令人尊敬的越戰英雄、到捕蝦船長,再到橫跨美國的奇人,最後到了一個家庭的父親,從這過程中,我看到了阿甘以一個先天缺陷的身軀,並以自己的善良,誠懇中努力感到了上蒼,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阿甘也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樸實。
是的,“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中那塊屬於你,你的人生或甘甜,又或苦澀。”阿甘母親的這句話,向我們闡述到: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就像哲學中的一句話“物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上帝會多給別人一點幸運,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奮鬥,有一顆堅韌的心,上帝遲早會眷顧到我們的。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個學習出類拔萃的人,但是上天卻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的真實。
阿甘一生中只有愛支撐着他的人生,是母親對他的愛;是他對珍妮的執着的愛,更是對戰友守信的愛。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引導着他,他因此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去奮鬥,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出現。
沒有單純的抉擇就會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讓人生純潔、成功。
|
111-1暑假作業 15197 2022-09-11 22:32: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1學年度護理科暑假作業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乙
學號 1085101090 姓名 陳臻
作者姓名 徐小惠、鄭心宜、徐美玉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表皮溶解水皰症新生兒之傷口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護理雜誌 62卷6期
起訖頁數 P112 - 117
作者姓名 周宛君、周利娜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運用治療性遊戲於一位罹患肺炎之學齡前期兒童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新臺北護理期刊 16卷2期
起訖頁數 P107 - 116
閱讀兩篇文章心得:
第一篇:此文章在敘述一名罹患表皮溶解水皰症的新生兒的傷口照護,表皮溶解水皰症是侵犯皮膚的罕見染色體遺傳疾,如果照顧的不好,嚴重可以危害到生命,筆者於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7日進行此案童的傷口照護,找尋此疾病相關文獻並參考文獻建議對案童進行傷口照護,治療目標以減輕疼痛、控制感染及促進傷口癒合,我覺得此文章可以增加對於表皮溶解水皰症之文獻參考,未來遇到更多得到此罕見疾病的兒童,有可供參考的照護建議。
也可以增加護理人員在新生兒罕見疾病的照護經驗,在遇到類似案例不至於感到壓力、不知所措,如有類似案例,家屬可參考此文獻,了解大概照護過程與模式,可減輕家屬擔憂,不那麼的悲觀。此文章也讓我學習更深入的了解表皮溶解水皰症,尤其是新生兒,筆者敘述在傷口照護上的困難,未來在護理生涯中遇到類似的個案,知道接下來的傷口照護應該如何進行,以後遇到罹患罕見疾病的個案,也要觀察個案的家人,減輕家屬心理上的壓力及焦慮,可以進行談話了解他們的想法,鼓勵家屬要有樂觀的態度陪伴個案進行治療。我知道罕見疾病缺少許多的文獻,我想未來讓我遇到新的疾病,我也想將照護經驗彙整成文獻,提供其他護理人員參考。
第二篇:此文章是在敘述一位學齡前期兒童罹患肺炎的照護經驗,運用治療性遊戲使病童能夠配合治療,此文也指出肺炎是兒童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所以我覺得在未來臨床上一定很常遇到,對我們幫助很大,小朋友比較不受控,也會懼怕治療,在三年級已經上過兒科,老師也有讓我們分組製作治療性遊戲的道具,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很多,很複雜,過程中也很辛苦。但是運用治療性遊戲的好處很多,可以鼓勵病童表達內心想法,與病童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增進病童與醫護人員信任和安全感,也能大大提升病童治療的配合度。此篇文章提到的治療性遊戲有很多,在未來實習都可以參考製作,小朋友對於新的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如果能夠藉由這些小遊戲使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疾病那是最好的,對於之後所有的治療都會好好配合,就能夠更快的康復,此文章在最後結論有提到可以建議醫院能舉辦增進兒科醫護人員治療性遊戲
技能課程,使護理人員能以治療性遊戲技能運用於臨
床照護,我覺得是很好的一個提議,在兒童治療上可以有更大的幫助。
|
110學年度暑假作業 護四丁張伊晴 15275 2022-09-11 22:31:55
護4丁 張伊晴
1085101168 7號
寒假作業 讀書心得
第一篇的文章篇名是壓瘡病人主要照顧者居家傷口照護資訊需求探討,主要是壓瘡是全球醫療機構中所重視的議題,為提升病人出院後的照護品質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瞭解主要照顧者的照護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要照顧者不僅有照顧壓瘡傷口的需求,更進一步欲避免預防壓瘡再發生的可能性。出院準備服務在醫療院所中已相當完備,能掌握主要照顧者的需求,提供適切的照護以及衛教內容,滿足病患與家屬所需,進而降低返家後照護的壓力。從中我理解到壓瘡的發生會合併疼痛、憂鬱、獨立性活動功能喪失、感染發生率增加、敗血症及外科手術等因素,都是潛在導致住院天數延長的結果,壓瘡傷口的照護是需要花費數週甚至數月的一段治療歷程,讓我知道在照護過程時一定要細心,並衛教好照顧者才不會對於病患本身或主要照顧者在後續返家的傷口評估以及照護上有很大的壓力
第二篇的文章篇名是老年癌症病人靈性困擾,主要在說明癌症是當今老年人重要的健康問題,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光是老年癌症佔總癌症死亡人數之六成以上。從老人的生命看此階段發展任務,面臨癌症時,容易產生絕望及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此時靈性觸發老人思考生命意義和價值。此外,老年癌症病人除癌症本身外,常伴隨各種慢性病及治療,帶給病人各種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上的痛苦與困境。老年癌症病人從診斷至末期,於各階段受到各種不同靈性困擾。病人常因害怕死亡而影響內心的平靜,面臨癌症本身及其相關檢查、治療、副作用帶來生理衝擊而產生心靈困擾,及被家人隱瞞病情難達善終之心願。老年人可能因溝通上的困難,使其靈性需求經常被忽視。針對靈性不安適的癌症老年病人,護理人員應提供各項護理措施,增進其身體舒適及降低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傾聽並主動關心病人對善終的看法,透過生命詮釋及宗教信仰,協助病人依其意願進行醫療決策達到靈性安適。從中我理解到照顧老年癌症病人的過程中,適時提供生理的舒適以及心理社會安適的照顧,對靈性的增長是非常重要。老年癌症病人由於視覺和聽覺障礙及認知困難,醫療團隊於照護中應主動關心病人的需要,尊重病人的價值觀與信仰進行有效的溝通,並提供家庭照顧者在癌症各個階段護理需求的指導及支持,及各項照顧技巧與資源
文章出處:華藝線上圖書館資料庫
|
暑假作業 15346 2022-09-11 22:31:21
本報告是探討一位因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腹水反覆住院病患的護理經驗,護理期間94年11月7日至94年11月29日,筆者藉由護理活動、觀察、與個案及家屬會談、檢驗數據等資料,根據“Gordon 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為評估架構,確立個案有體液容積過量、潛在危險性傷害:出血、潛在危險性傷害:跌倒、無力感等健康問題。在護理過程中筆者以同理心、真誠的態度不斷給予個案支持,提供持續性護理,也配合個案教育背景提供相關資訊,使個案對其疾病及治療上帶來的困擾能提升自我飲食之控制力和自我照顧能力,並適應疾病所造成的生活習慣改變,和家屬共同維持日後良好的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