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畢業 13989 2022-07-21 16:34:35
謝謝大家 下台一鞠躬!
|
暑假作業 16381 2022-07-20 16:32:15
我閱讀的兩本書,分別為「青春副作用」和「紙星星」這兩本都是愛情小說的,青春副作用是在訴說著,女主角以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一直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到其他人,導致在青春的時間裡面,面對了重重的關卡與困境,以至於現實也讓她迎來再也無法挽回的遺憾與傷感,但是在青春的時間裡,誰又可以很理性很冷靜的面對一切,畢竟都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都還在成長的階段中,不曾遭遇過就無法理解當中的道理,最後女主角也在很多年以後,才明白,原來那是青春的滋味,作者說:「在太過耀眼的青春裡,我們看不清前路,疼痛無處迴避」,另一本紙星星顛覆以往保守的故事,裡面訴說著敢愛敢恨的內容「太貪心的願望是不會實現的。」慾望無窮的人們,在溺愛中尋找滿足,這之中能追逐夢想的人,即使辛苦但總是幸福的,在呵護中成長的孩子,無法體會歧視所帶給人的絕望及痛苦,也可能變本加厲成為加害者,所謂的因為好玩一句話,卻成為握著刀柄的手,深深的刺進他人的瘡疤,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別在家庭及同儕中受到嚴重的歧視,失去了至親之人的男主角,為了報仇而不擇手段,失去了心愛之人的女主角,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痛,這兩本書教會了我,每個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有幾百個天馬行空的夢想,幾十次懊悔的瞬間幾件不順心的事,人生或許精彩或許坎坷,幾次的失誤不算什麼,重要的是我們從其中學到了什麼,一路走來短淺的視野使我們受傷,使我們成長人生歷練,是生命中最不可缺乏的過程。
|
111-1暑假作業 15174 2022-07-15 14:55:2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0學年度護理科暑假作業心得報告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85101067 姓名 蘇有提
作者姓名 陳雅惠 、 陳月枝 、 駱麗華 、 林東燦 、 王建得
西元出版年 2008年12月 文章標題 兒科急重症病房護理人員照護臨終兒童之困境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19:4=64
起訖頁數 450-460
作者姓名 呂季紋 、 黃棣棟 、 穆佩芬
西元出版年 2011年08月 文章標題 護理人員照顧癌症病童臨終時的經驗
期刊名稱II 護理雜誌 卷(期) 58:4
起訖頁數 037-046
【自訂一主題】:護理人員照顧瀕死兒童。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
瀕死、臨終病人這個概念是從二年級的基本護理學開始的,後來到產科有帶到胎兒死亡護理人員怎麼
陪伴父母親等等、兒科也有帶到兒童瀕死的內容,其實從很多課程都會相接到這方面,每次上到這些
單元,心情都會很低落、酸酸的,何況是在臨床面對,忘記是哪個時候的課程上到,課堂老師說即使
很難過,想哭都要把情緒忍下來,因為後面還有工作等著你、家屬也需要你,想想護理人員的工作很
偉大,同樣是人也有感情,但礙於專業,只能把情緒吞下肚,和家屬陪伴個案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忘記是哪一堂課,課堂老師說她學生時期在內科實習,照顧一位肝硬化的個案,她表示那位病人靜脈
曲張大出血,就這樣一直出血,都來不及反應個案就在自己面前臉上沒有血色,她說那位病人影響她
很大,因為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形下,自己照顧的個案就這樣走了,讓她無力感很深,聽到這個故事
的我也能感同身受,而且心裡會覺得很愧疚,如果再早一點發現,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但是事已
發生,怎麼難過也只能往前看,只希望自己能藉由這次的經驗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成長;這次選擇這個
主題,我個人感受我覺得我學習到很多,因為我是個有情緒就會表現的人,時常被媽媽唸這樣子不好,
當時的我只覺得情緒表達不是比較真實比較好嗎,但我現在覺得有些情緒在某些場合確實要忍下來,
就跟我前面所說,如果看到個案走到人生的終點,我把我的情緒發洩出來,那勢必我當天都不太能好
好工作了,且也會影響到家屬的情緒,藉由這兩篇文章,我學習到臨床的學長姐是用什麼方式來面對
這一類型的個案,且明白那種煎熬的感覺,究竟是要繼續不舒服的搶救,還是要讓他們溫和、舒服的
走完最後一哩路,文章中有一則內容是護理師照顧一位瀕死病童的故事,他表示家屬選擇不搶救了,
但是看著病童吸到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快喘不過氣的樣子真的很痛苦,他比喻就很像在泳池邊溺水,
很需要氧氣,只要再一點的氧氣就好,但家屬已經簽了DNR,也只能看著小孩一喘一喘的就沒了氣
息,看著文章的我真的難過了很久,但如果不這樣做對那個個案又是一種折磨,只能希望他在天堂能
夠開開心心,不要再受病痛的折磨了。
|
111學年度護理科暑假作業心得報告 15259 2022-07-12 09:13:3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1學年度護理科暑假作業心得報告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N三丙
學號 1085101152 姓名 吳羽涵
作者姓名 郝立智 ; 范麒惠 ; 邵婉璇 ; 莊閔仁 ; 楊純宜
西元出版年 2022年 文章標題 2021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針對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之標準治療建議
期刊名稱I 臨床醫學月刊 卷(期) 89卷3期
起訖頁數 P169-182
作者姓名 鄭博中
西元出版年 2022年 文章標題 醫療性低血糖,糖尿病隱形殺手
期刊名稱II 彰基院訊 卷(期) 39卷3期
起訖頁數 P8-9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臨床照護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此2篇文章主要是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發布的「標準化
糖尿病照護2021年」,討論如何去照護糖尿病合併血脂異常的患者。它裡面說到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
管疾病,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起源的疾病,是目前糖尿病患著罹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與第2
型糖尿病共存的常見病症。第2型糖尿病人會有血脂異常流行率增加的現象,血脂異常治療的主要目
標在降低LDL-C、增加高密度膽固存和降低三酸甘油脂。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更是糖尿病病患死
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有更大機會患上心血管疾病,因為持續而難以控制的血糖
會影響到人體動脈內壁,會增加血管壁動脈硬化,使血管收縮。糖尿病神經病變目前研究病因是因為
長期的高血糖,導致供給神經之微血管發生病變造成神經缺氧壞死,最常受影響之神經為周邊感覺
與運動神經,也可影響自律神經。糖尿病常見的症狀是對疼痛、溫度的感覺變差或異痛感,若侵犯到
自律神經可能有消化不佳容易便秘,姿態性低血壓等症狀…。為了控制糖尿病發生機率,在生活上我
們要注意健康飲食,以「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為主,避免暴飲暴食,避免攝取膽固存過高的
食物,戒菸戒酒,少喝含糖飲料,白開水是最佳選擇,身為有糖尿病家族遺傳的我,每天都吃這些危
險因子,但我辦不到每天只喝白開水,也不吃清淡的食物,我覺得我是逃不了著這個疾病的,但我會
試著去努力控制自己的飲食,有可能不會得的呀,反正我只想活到30歲就好(沒有啦ㄏㄏ
|
111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2 15221 2022-07-08 20:50:35
這兩篇的文獻,大概是在說老年憂鬱症伴隨顯著的認知功能缺損。統合分析顯示憂鬱病史跟阿茲海默
風險升高有關,且憂鬱症可能為阿茲海默症的一個病因。由於老年憂鬱症跟認知功能缺損密切相關,
且失智症患者常有憂鬱症狀,我們無法用單一的診察工具做鑑別診斷。老年憂鬱症跟失智症在病生理
有幾個重疊處,也許可部分解釋兩者的共病:(1) 壓力症候群。約 70% 憂鬱症患者被觀察到周邊皮
質醇(cortisol) 濃度上升;而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也有這個發現。壓力可導致海馬迴神經元受損
以及認知功能缺損;(2) 腦血管疾患的患者常有憂鬱及神經認知功能退化。腦血管風險因子同為老年
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且認知功能的缺損又跟腦部病灶的位置有關。上述證據都支持腦血管
假說;(3) 神經發炎在憂鬱症及失智症也扮演重要角色。憂鬱症及失智症都有以下特徵:微膠細
胞 (microglia) 的活化、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1(TGF-beta1) 訊號傳遞的改變、促炎
細胞激素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的生成、抗發炎分子減少;(4)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在中樞神經,特別於海馬迴的部位十分活躍。他負責神經元的生長、分化、並維持神經元的完整性。BDNF 被認為跟抗鬱效果與減少認知功能退化有關;
(5) 血漿中類澱粉蛋白 amyloid beta-42 被發現可以獨立預測晚發型憂鬱症及阿茲海默症。
我覺得因為現代高齡化人口日趨增加,所以失智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而家人長期照顧個案可定會很
疲憊,並且不了解失智症的成因,所以我覺得更應該透過這些文獻,來讓大家知道失智症的原因,這
樣大家才能更同理個案一些。
參考文獻: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失智症與台灣高齡社會的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