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11-1暑假作業 15165 2022-06-27 15:30:46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乙
學號:1085101058 姓名:游琇卉
作者姓名:曾乙倩
西元出版年:2016年 文章標題:運用母嬰親善協助一位產婦成功哺餵母乳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志為護理 卷(期):15(5)
起訖頁數:122–131
作者姓名 周寶鈺、劉淑芬、倪承華、陳可欣、鍾芬芳
西元出版年:2018年 文章標題:以嬰兒引導的母乳哺餵提升產後婦女哺餵舒適度之改善專案
期刊名稱II:長庚護理 卷(期):29(4)
起訖頁數 568-579
【自訂一主題】:母乳哺餵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閱讀完這兩篇有關母乳哺餵的文獻後,發現作者都有提
到母乳的營養價值及對母親和嬰兒的好處。第一篇文獻描述一位時隔多年再次產下嬰兒並想要採取母
乳哺餵的高齡產婦,對於母乳哺餵這方面並沒有相關的知識,導致自己很焦慮,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
好,對此,作者提出母嬰親善的方案協助產婦能夠有信心地執行母乳哺餵這項計畫,在執行過程中最
需要的就是醫護人員及產婦身邊最親近之人的支持,尤其是初次面對的不熟悉及不確定性,更應該先
讓產婦放心和給予鼓勵,並於產婦出院返家後利用Line及電話詢問,或是親自探訪產婦的哺餵狀況,
作者在結論中利用文獻佐證:「當產婦獲得愈多支持,產婦哺餵母乳態度愈正向。」提出需要整個團隊
及產婦共同制定相關計畫,達到更大的成效。第二篇文章描述利用嬰兒引導母乳哺餵提升產後婦女哺
餵舒適度,作者在前言中引用文獻表示:「嬰兒引導的餵食強調讓嬰兒『主導』哺乳過程,依其生物本
能尋找乳頭,母親則採自然放鬆姿勢哺餵。」在臨床上發現一般的哺乳姿勢易產生媽媽在哺餵過程中
緊張和不安,造成哺乳很大的挫折,作者以此做為引發動機提出以嬰兒引導的餵食概念,改善哺乳舒
適度及降低挫折感,在整個執行過程詳細描述此專案從計畫期到評值期的所有目標,在評值期中利用
「B-R-E-A-S-T feed母乳哺餵評估表」評估產婦母乳哺餵情況;在討論及結論中提出在產婦分娩嬰兒
後的肌膚接觸延長至半個小時,讓嬰兒利用本能反應尋找乳房,掌握哺乳最佳時機。作者希望以此專
案做為推廣母乳哺餵的參考。兩篇文章都是在改善產婦母乳哺餵遇到的困境及挫折,藉此增加產婦使
用母乳哺餵的接受度,也可使護理人員做為參考的借鏡。
|
二年級暑假作業心得 15731 2022-06-26 09:54:55
閱讀完“大專院校學生人格特質及情緒管理之研究”這本線上書籍,我知道對於學生之後邁入職場,對於「人格特質」與「情緒管理」 是很重視的。對於年級、學院及有無工讀經驗,則在兩構面皆有發現顯著的差異性存在。 這項研究的目的主要是:(1)分析不同背景之大專校院學生在人格特質及情緒管理之差異性。 (2)探討大專校院學生其人格特質及情緒管理的關聯性問題。
有五大人格特質因素
1)外向性(Extraversion):主動積極的態度
(2)親和性(Agreeableness):有禮貌的
(3)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認真努力工作
(4)神經質(Neuroticism):容易焦躁緊張、過分擔心、缺乏安全感、較不擅長控制自己情緒、較易衝動、自我意識強、挫折、罪惡感、並有非理性的想法
(5)開放性(Openness):開闊的心胸
我對於自身的了解,五大特質當中,我最強烈的是第四項神經質,我特不容易控制我的情緒,並且非常容易衝動,更有非理性的想法。我曾經想過要改變,但是堅持不到幾次,我就因爲某人踩到我的雷點而爆炸。相反的說,我覺得我最缺乏的就是開闊的心胸,無法輕易接受跟我相差太多對某一件事的觀點,討論也很難有個結果,因爲講一講還是回到原點,想改變個性,有些時候又覺得每個人個性本來就不一樣,憑什麼要我改,為什麼不是別人改變,覺得改變就是退讓,一兩次就算了,下次還是一樣的問題,到底還是沒有解決方法。
|
111-1暑假作業 15172 2022-06-25 17:00: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0學年度護理科暑假作業心得報告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乙
學號 1085101065 姓名 蔡宛蓁
作者姓名
李芷葶 、 謝昌達
西元出版年 2017/04
文章標題 不同類型青光眼之藥物治療策略
期刊名稱I 臺灣臨床藥學雜誌
卷(期) 第二十五卷 第 2 期
起訖頁數 109-122 頁
作者姓名 裘亮德 、 徐邦治
西元出版年 2020 / 06 / 01
文章標題
糖尿病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
期刊名稱II 腎臟與透析
卷(期) 32 卷 2 期
起訖頁數 75-78 頁
【自訂一主題】:關於成人眼科及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
選這兩篇文獻作為這次暑假作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剛好在三年級的內外科有教到這三種疾病,其中一種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糖尿病,而糖尿病對於我們家來說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因為家中的爸爸以及祖父都有糖尿病史,所以我們家會比一邊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看完<尿病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這篇文獻後的心得感想是我們可以從此篇文獻中了解到糖尿病間接或是直接的影響了哪些重要器官,除了腎臟的疾病,再來就是容易造成高血壓最後間接影響到了心血管系統的疾病,而糖尿病本身也會惡化血脂異常的狀況。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從這篇文獻了解到一、糖尿病腎病變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二、糖尿病腎病變的進程 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四、致病機轉 五、治療,這五大項內容可以更了解糖尿病對於人體器官的合併症以及病程進展。
第二篇文獻則是青光眼,會選擇這篇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去檢查眼睛時,因為我的眼睛比較敏感,每次測眼壓都會偏高,而醫生也說有可能會有青光眼,如果未來施測眼壓還是偏高,就需要特注意,而這篇文獻可以讓我了解青光眼的定義特徵,在平時可以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在這篇文獻中也寫到大多數青光眼病患早期都沒有任何徵兆,往往發現到眼睛視力的變化時,都已經造成嚴重的視力受損。這篇文獻除了闡述青光眼的不同類型的青光眼,跟課本不同的地方是open-angle glaucoma與 open-closure glaucoma的翻譯名稱不一樣,其他皆與課本內容相近。這篇文獻我覺得寫得最好的部分是藥物的部分,筆者有依照不同類型的青光眼進行分類,也有按照藥物的機轉將各種藥物歸類清楚,讓讀者能夠清楚地且了解何種藥物是適合哪種青光眼的。
|
111-1暑假作業 15164 2022-06-23 22:51:37
這次兒科內容有上到先天性心臟病的內容,其中心室中膈缺損[VSD]的部分讓我很感興趣,於是選擇了此篇文獻來做閱讀參考,兒科課本中描述心室中膈缺損屬於非發紺性心臟病,但當持續下去為治療則會發生艾森曼格氏症候群導致發紺,此篇文獻則是寫說心室中膈缺損開心術後所面臨的照護問題,文獻中的筆者使用五大層面評估來判斷出個案的健康問題,主要有1. 低效性呼吸型態 2. 高危險性感染 3. 急性疼痛 4. 照顧者角色緊張 。本文個案在出生10天後,就經歷一連串心臟內科檢查、治療及開心手術,家屬在面對個案術後種種處置及學習照顧過程中,產生相當大的壓力與衝擊,故引發筆者探討動機。因為我們還尚未去實習過所以並不曉得臨床上照護兒童會面臨的問題,在閱讀完此篇文獻後了解到作者在期間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父母對於返家後須獨力照護個案,所以筆者在開心手術後照顧注意事項內容及執行步驟繁多,需要不斷重複說明,而筆者也有說明到病房的時間有限,因此在指導的完整性較顯不足。
第二篇文獻則選擇與血友病相關的文獻,在兒科中也有上到與兒童有關的血液疾病,血友病是和凝血因子缺乏8,9,11會造成出血的情形所以需要注射凝血因子,此篇文獻筆者利用整體性護理評估的方式來診斷出個案的健康問題有1. 舒適障礙2. 知識缺失3. 焦慮 。 作者對於照護血友病對於疾病治療及相關照護不了解,為筆者於照護期間遇到之限制與困難。筆者持續與個管師透過電訪追蹤病人回診、預防性注射凝血因子及復健運動現況,了解病人是否確實執行,從此篇文獻更加了解到血友病個案在臨床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作者也有敘說因為臨床上照護血友病病人其實並不常見所以對我來說可說是寶貴的資料。
|
110N1下-暑假作業 16076 2022-06-21 20:17:09
書名:紙片少女 作者:洛莉˙荷茲˙安德森(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尖端出版
這本深深地描述一個青少年的心理,不管是男是女在這個時期最重視自己的體態,甚至賭上自己的性命、不顧一切,就為了達成自己理想的身材,因而產生許多病態的想法。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就連我自己有時也認為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把一切的錯都怪罪於自己,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裡常發生這種事,最常見的案例就是霸凌,你到了哪裡都有機會遇到,不管你屬於加害人或被害人,這無疑都對彼此造成極大的傷害。被害人所受到的身心靈傷害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嚴重,最嚴重的是自殺,而加害人後面所產生的愧疚、懷疑還有身、心理的疙瘩,都是我們最不想看見的,但如果你想成為任何一方都是很容易的,只要有了這種想法,沒有什麼不可能。最後想說的是,雖然這個社會有善與惡之分,但還是希望大家能選擇對的一面,並努力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書名:最後的女孩 作者:萊利˙賽傑(譯者劉泗翰)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是甚麼讓產生殺機?家庭、朋友、老師、親戚、還是自己?許多人說家庭會影響你的一生,從你有意識那天,他們開始教導你站立、說話、探索、模仿......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模仿,你只能在家時爸媽往往是你模仿、學習的媒介,他們每一個所做的行為都有可能學起來,還沒有判別能力時總覺得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好的,等你發現時早已為時已晚,養成一個習慣可能只需要幾分鐘,但要改一個習慣要至少一個禮拜,甚至更多。可是你有想過嗎?也可能是他自己本身就有問題,一個人可以在一瞬間有很多變化,你很難預測他/她的行為,就像這本書裏頭的殺人兇手,你很難知道他下一個地點會往哪裡走。這種不確定、不安的感覺,就像對未來的不確定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