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護理行政課程心得 14712 2022-03-27 18:10:42
班級:護四丙 學號:1075101107姓名:林岱宜
我找的文章是全面品管與護理行政裡面有提到Deming理論、Juran理論、Crosby理論,針對這些理論我寫出以下心得:
Deming理論文獻內容如下
1.生產與服務單位的工作指標是持續性的品質提昇。2.探納新的理念與中心思想。3.終止以檢查爲手段維持品質的方法。4.以送禮招攬顧客的方法改爲以誠信來維繫長期的主顧關係。5.持續性維護產品與服務品質的提昇。6.單位以教育訓練與研究來提昇品質。7.單位主管的領導統御應重視醫院内85%問題的解決與工作的績效。8.單位的工作氣氛是相互的算重而不是猜疑與害怕。9.破除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隔閣。10.提供員工支持性高的工作環境。11.減少工作量的分配與數字的目標。12.注重員工的權利,鼓勵多於處罰。13.鼓勵員工自我成長。14.全機構的每位成員均參與品質提昇的工作。
Deming理論課本內容如下
1針對產品和服務改善應設定一致的目標。2.採用新的管理觀念。3.停止依賴大量檢驗達成品質目標。4. 廢除商業競標制度。5.持續改善計畫過程、產品和服務。6.建立職訓制度。7.建立領導體系。8.掃除恐懼。9.破除部門間的藩籬。
10.避免過多的口號。11.廢除過多的數據及工作目標。12.鼓勵員工。13.成立多元的教育課程,以自我提升。14.致为轉型。
文獻與課本內容大致相似,針對第1點文獻:生產與服務單位的工作指標是持續性的品質提昇vs課本內容:針對產品和服務改善應設定一致的目標,兩者有些許不同,文獻說明的是工作指標而課本內容說的是目標,我上網查尋後發現,每個網站寫的都有些不一樣,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第7點文獻:單位主管的領導統御應重視醫院内85%問題的解決與工作的績效vs課本內容:建立領導體系。文獻有做更詳細的解說,課本只說要建立領導體系詳而文獻有細說明領導體系應重視醫院内85%問題的解決與工作的績效。
文獻中提及醫院行政用的較多的是流程圖、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我在課本裡有學到流程圖是使用不同的圖形符號,將工作過程步驟依照先後順序排列出來,優點是可以能夠很快瞭解工作過程中涉及的相關部門或人員,並進一步診斷出工作過程中的問題點。特性要因圖又稱魚骨圖、石川圖,是將待解決的問題畫在魚頭,針對問題找出原因,並利用箭頭將問題與原因連結起來,優點是可以盡可能的找出造成問題的全部原因。柏拉圖則是以直方圖加上折線圖來表現問題的相對頻率及大小,縱軸代表每一項目的發生次數、數量等頻率,依照每一項目所發生之頻率多寡,由大至小、由左而排列,並且加上折線圖來呈現問題的相對重要性。優點是可以在若干的原因當中,找出造成問題的最重要原因,這些圖表在做報告時我有用到,學過護理行政學後對這些報告的用法更加清楚了。
Juran理論,文獻提及的是五個步驟
1.以全面品管爲中心思想(確認動機)。2.準備接受改變(執行教育計劃、加強溝通)。3.開始診斷期(建立基本的支持系統)。4.執行階段( 包括品質提昇的計劃、過程控制、成組的品管活動及建立品質的測量指標等 )。5.全組織的參與(重視目標、策略的設定及成果的稽核)。而課本提及的是Juran三部曲,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文獻提及的是品質規畫路線圖而課本提到的是品管的精華,兩者都沒有錯,我透過這一次的文獻找尋,學到了juran 品質規畫路線圖,受益匪淺。
Crosby理論提出14點步驟,文獻與課本內容有一些些不一樣,我發現,一樣的理論,出現在不一樣的地方時,多少都會有些差距,但大致意思不變,學了行政護理學,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收穫最多的是學會算薪水及休假係數,我覺得這堂課很有意義,以上是我的心得。
|
電影欣賞 14712 2022-03-27 18:09:05
白頭山:半島浩劫
首先智秀(男主角的老婆)真的很好看,大浪襲來智秀被卡在車內,看的心驚膽跳,幸好後來平安沒事,智秀簡直是孕婦超人!
男主角一開始是被迫出這項任務,就連他自己也覺得這荒唐的任務不可能成功,但最後他還是不顧性命的去完成任務,不論是對國家對妻小而已,男主角都是重要又偉大存在,主角與間諜的互動,真的好喜歡,有點好笑又相互搶奪又並肩合作,他們的互動讓電影變的有趣輕鬆很加分。
電影裡有一幕很感動,就是在礦洞裡,間諜對男主角說:不知道,其實超音波的照片看不出來是男生還是女生,你要自己回去看,並交代男主角好好照顧自己的女兒然後犧牲自己,當時看的眼淚都要出來了,而故事最後的最後happy and ,男主角的小孩平安出生了,男主角活著,與間諜的女兒及妻小幸福且平凡的生活著。
|
電影欣賞心得 14712 2022-03-27 18:07:00
1075101107 護四丙 林岱宜
我看的電影是美麗境界,我知道這部電影曾經很紅、很有名,電影裡的部分橋段,我有在其他地方看過,尤其是男主角在病房內找植入體內的晶片,那一段我總共看過四次了,youtube上看過一次、facebook上看過一次、instagram上看過一次、在精神衛生護理學的課堂上又看過一次,不一樣的是先前三次都是在閒暇時間在電影推薦看到,第四次是課堂上的教學影片,原來這屬於知覺障礙的怪異妄想。
知道男主角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我從電影一開始就一直帶著一種他有問題有問題有問題的眼光看著男主角,但又看不出問題來,只覺得他有些孤僻、高傲,但這些只是「天才的毛病」,我覺得問題不大,甚至都懷疑是不是自己記錯,或許男主角根本就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到電影中段,男主角的妻子開始調查自己的丈夫,發現原來好朋友是男主角幻想出來的、小女孩、老大也是幻想出來的,男主角妻子並拿出一疊厚厚未拆封的書信(證明根本沒有解密工作)故事才開始反轉。電影前半段以男主角的視角去拍攝,很真實,好像好朋友、小女孩、老大都是真的一樣,如果我是男主角也無法相信生活的全部原來都去幻想。
學了精神衛生護理學前後是用的不一樣角度來看電影,學精神衛生護理學前看精神疾病的電影更多的是看劇情,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現的樣子,只會覺得說是劇情需要所以才這樣演,學精神衛生護理學後會更加focusing在於疾病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例如:男主角得精神分裂症,他會分不清現實與幻覺的樣子,會與幻覺對話(屬於知覺障礙的視幻覺),、會認為有人在他的體內植入晶片(屬於知覺障礙的怪異幻想)、精神分裂症是這樣進行電擊治療、服藥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動作遲緩⋯⋯等,這對於還沒有去實習過沒見過真正的病人的我,都是一個新鮮的認識,課本上文字描寫的跟用電影播放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體會,好希望可以去臨床看看真正的病人,一定又是更不一樣的體會。
以上是我的電影心得。
|
看人臉色 16237 2022-03-23 13:48:55
《看人臉色》讓我想起某種結構工整筆觸柔軟的寫實靜物畫,作者擅長處理凝滯的時間感,或許並沒有銳利的切割面,但在那時間感中,各種心理節奏就像果凍一樣自然而韻律地搖晃起來了。──黃麗群。我覺得很好看。讓我想起我小時候我還不會看人臉色的時候,常常被我媽媽唸說你到底會不會看人的臉色蛤。所以我才會想看這個書。
|
我的寒假作業 16239 2022-03-18 14:36:01
書名:消失的另一半
作者:布莉.貝內特-著 顏湘如-譯
出版:麥田幽版
故事大綱:
十六歲那年,雙胞胎姊妹一起逃家.
妹妹絲黛兒假扮白人,成了富太太,終於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為了隱瞞身世,一生戰戰兢兢,與女兒和丈夫之間總是隔著謊言.另外姊姊德姿蕾重回出生的小鎮,守候他們年邁的母親,日子雖然踏實,卻從來未忘記大城市裡的精采生活,更放不下從此消失的妹妹絲黛兒.三十年之後,她們姊妹倆的女兒跟他們的母親一樣重蹈覆轍,各自背負著創傷與想望,當兩人遇上彼此,新世代躁動的心靈不禁揭開陳年的家庭秘密.
德姿蕾的女兒叫朱蕾,她是一個非常乖的女孩子,為了爸爸媽媽可以捨棄掉所有,但有一天,有一個一直追她的男生,朱蕾居然對她動心了,但她母親不允許朱蕾跟那個男孩子交往,朱蕾為了跟那個男孩子在一起,而離家出走了.
而妹妹絲黛兒的女兒叫做甘乃荻,她跟朱蕾是大學室友,有一次媽媽幫忙甘乃荻搬宿舍碰巧看到在朱蕾桌上的照片,朱蕾桌上的照片是她母親的照片,甘乃荻就是因為這個跟他母親吵架而離家出走的,他們兩個的相遇最後恢復了德姿蕾跟絲黛兒這三十幾年的姊妹情.也回應出了不要因為種族的不同而歧視任何族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