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497/7694頁 [首頁][上一頁][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10 實習心得-內科 陳聖汶  14560  2022-03-13 19:12:55

一開始會很害怕去做技術,怕自己做錯會被罵,後來自己做過技術以後,才覺得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親自做了這項技術以後才會有深刻的印象。需要跟個案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本來不太敢跟他講話,後來看著學姊如何跟個案互動後,才慢慢會去與個案聊天。 這次實習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ON IC,因為我的第一次是學姊想讓我試試看,結果我沒有on上,浪費學姊找很久的血管,當時覺得自己很失敗明明看得到血管入針時卻沒有回血,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學姊幫我爭取到機會我也沒有回血,頓時很錯愕,明明學姊一針就可以上可是病人卻因為我多痛一針。這次的實習也讓我了解到不能因為外表而去評判一個人,需要去了解,不管事病人還是家屬甚至是看護,都是需要去了解、溝通,才會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
      
1101班長:何珮瑜  14563  2022-03-12 23:07:53

110-1擔任班長負責盡職:小功*2


      
1101臨床選習總心得:何珮瑜  14563  2022-03-12 23:05:00

臨床選習總心得

學號:  1065101352   學生姓名: 何珮瑜   實習日期: 110.11.08-12.10

實習單位: 振興醫院61病房  臨床指導老師: 蕭舒文  學校指導老師: 羅惠敏 

實習目標之評值:

 

(一)一般護理臨床技能(generalclinical skills)

  我認為要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才有辦法對個案執行技術及做評估,因此在進去病人單位之前我都會先在簾子外跟他們說:「進去一下哦。」獲得同意後再進去,我相信只要我給予個案尊重,我就也能得到同等的尊重。很幸運在這次實習當中遇到的病人都很好相處,幾乎每個人都非常願意接受我的存在,無論是我進去量血壓、測血糖、換藥或是問資料等等,病人的配合度都很高,使我都能帶著愉快的心情上班。除了基本的技術不需要學姊跟之外,有些比較特殊的技術都會由學姊帶著我完成,例如抽血、on IC,老實說我的技術並不純熟,截自目前為止抽過三次血只成功一次,on 過一位病人的IC,還算幸運的一次就上,每項技術做完後學姊都會和我說哪裡錯了、還有哪裡可以再改進,或者是教我一些技巧,即使失敗,但這些都能成為我的經驗,使我在往後的道路上過得更順利。

  實習以來最常碰到的疾病大概就是糖尿病了,也是我最常給予衛教指導的疾病,衛教病人前學姐會讓我先講一次自己準備的內容給她聽,然後她再給予我補充或建議,讓我到病人面前可以呈現得更加完整,隨著對疾病的瞭解度越高,能說的衛教內容也就更多,最後甚至可以在與病人對話的過程中就順便給予衛教,同時也就完成了護理紀錄的內容。

  我覺得自己在護理評估這方面仍需要多加強,內容時常不夠全面及完整,都是學姊提了之後我才想到:「啊,我沒問到。」讓自己在病人單位來來回回的跑,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我使用的方法就是記下每一次學姊問我的問題,學著如何從一個問題衍生出更多評估的項目使病人的問題更明確,也就能更準確地解決病人的狀況。每家醫院都有著不同的常規,學姊會教我怎麼寫病歷裡的傷口紀錄表,之前上週末班的時候學姐們也有教我禮拜日單位會做整體性評估及疼痛評估,並試著讓我自己做做看,雖然速度不能像學姐們一樣快速,但是也可以在學姊的指導下完成應有的紀錄。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要將課本上的文字轉換成臨床上病人的樣子對我來說並不容易,學姊會安排我回家可以複習病人疾病的學理,但隔天的我通常只記得學理,而忘記將我所讀到的內容與病人情況放在一起做比較,有學姊和我說過臨床上的病人是最好的課本,因為每一項他們呈現出來的臨床表徵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像是我接了一位糖尿病酮酸中毒的個案,雖然我能夠回答這是第幾型糖尿病常見合併症、哪些數值異常等等的學理,但還是需要學姊在旁提醒我才會注意到要去看個案的酮體數值,病人的症狀和我課本當中讀到的符不符合,我如何給予相對應的護理措施;藥物的部分我學習到與其知道哪顆藥是什麼藥,更應該了解的是為什麼病人要用這顆藥?我認為自己的學理雖然有基礎,但很顯然的不夠精通,依然有很多很多的空間等著我去進步,我會持續努力充實自己。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這站臨床選習讓我脫離了先前的團隊生活,獨自一人到臨床上也體會到了更多真實的狀況。我覺得在上班的八小時之內每分每秒都在運用批判性思考,實習以來上過最多的班別非白班莫屬,身為醫療人力最充足的班別,要如何善用這些人力將益處發揮至最大是我每天都在跟著學姐學習的事情。比如有哪些異常數值是需要即刻跟當科回報或者排序病人問題的輕重緩急,才能妥善安排時間去解決,我從學姊們身上學到不能被病人牽著鼻子走,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問題最嚴重,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更需要善用批判性思考去找出什麼才是需要及時解決的事情。這項技能對我來說最難做到,在第二週的時候學姊和我說無論是幫誰量血壓或測血糖,只要有異常就得趕緊回報,先前的我常常因為病人看起來「沒怎樣」,就忽略其異常數值,但其實病情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也許現在他看起來很好、下一秒就馬上暈倒;還有一次是當天早上我量個案生命徵象的時候他向我反應大便有血,他覺得是痔瘡破了,後來主治醫師查房時,當下我沒有和醫師講,而是等醫師走了之後才跟學姊說,害得學姊要放下手邊工作打電話回報醫師,經過學姊提醒後我才意識到自己對於問題的輕重緩急排序仍不夠靈敏,而我之後上班也試著更提高自己的敏銳度,跟著學姐能學習到很多臨床的技巧,我發現就連發藥順序都有所講究,像是復健課程安排得比較早的病人,學姊就會先發給他們藥。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發血壓藥時學姐們會問病人早上血壓多少?你覺得要不要給?從這些問題我學習到數字只是一個框架,醫囑也不過是文字,雖然我們看似依醫囑行事,但人的思考能力是持續進行的,如果護理只是依醫囑盲目給藥而不去考慮病人的其他面向,那麼護理也就失去了所謂的溫度,正是因為這種溫度,所以護理才無法被科技給取代,因而顯現出護理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開始接新病人之後學姊會讓我試著替病人下一個護理計畫,雖然我能運用評估到的內容擬定出一個現存性問題的護理計畫,但在發掘潛在性問題這方面的能力還是稍顯薄弱,學姊給我的建議是護理目標可以再更符合病人的個別性,我學到了必須將自己同理成病人,站在他的角度想這些目標和措施他能不能夠達成,在過程中如何隨時評值病人狀況並調整目標,隨著實習時間越長我也漸漸的學會如何完整的評估病人,並為他量身打造一份護理計畫。

 

(四)倫理素養(ethics)

  我常常使用學姊的工作車或者查房車查詢病人的資料和書寫護理紀錄,大多都站在走廊上使用居多,而在這個人人注重隱私的時代,有時候一個疏忽可能都會使自己攤上一些沒必要的糾紛,有時我需要短暫離開,沒有站在車子旁邊時我會將病人資訊一覽表關閉,然後把護理站資訊的視窗拖到畫面底部,免得因為自己的不注意而導致病人的隱私外洩,除了保護病人,同時也保護自己免於糾紛。而進到病人單位前也會先在簾子外表示自己要進去,獲得許可後再進入病人的領域,並說明自己的來意,避免讓病人覺得太突然而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執行會暴露病人私密部位的技術時也會先詢問病人的意願並記得將圍簾拉上,離開時將病人復原成原本的樣子,該蓋的棉被蓋好、該拉的簾子拉上,進入關閉的房門之前先敲門、不隨意透漏病人病情或隨意在公共場合討論病人,這些都是我覺得很基本,而自己也有遵守好的事。

 

(五)關懷(caring)

  我認為我有做到關懷個案這點,在要對病人執行技術時會先表明來意,每一次執行技術時都會觀察並詢問個案的感受,有沒有感到疼痛或是其他不適。每天早上詢問每位病人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的時候 也都會盡力傾聽不敷衍他們,能協助的就協助,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回護理站找支援,我了解無論是病人或家屬,醫院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麼願意久留的地方,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如果還把醫療環境變得冷漠,那麼也會很難營造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若善用同理心去站在個案的角度關懷他們,不僅可以讓他們感到舒適,自己工作起來也會覺得比較輕鬆。

 

(六)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在我有餘力的時候我會去詢問其他學姊有沒有我能幫忙的地方,相反的如果是其他學姊看到我們還在忙,也會主動過來問需不需要協助,像是補班兩小時的時候幫小夜班學姊量血壓就能使他們的治療進行的更流暢,也能提早結束回到護理站打紀錄或吃飯;我和單位中的護佐阿姨們也都相處得很好,這樣有事請他們幫忙的時候也能得到正向回應,我認為這樣營造出來的工作環境非常舒適畢竟在護理這個行業裡有許多事情是自己沒有辦法完成,需要三班人力不斷輪替,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夠給予病人更好的照護品質。而我在臨床上也是虛心接受學姊給我的建議,每一位學姊有各自的行事作風,在我身上發現的問題也都不盡相同,因此我集結了每一位學姊們給我的建言,還有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的優點,去學習如何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七)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第一週的時候我偶爾會利用空閒的時間去熟悉治療室裡的衛材有哪些,分別放在哪裡,這樣在學姊請我幫他拿東西時就能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他所交代的任務,提升工作效率,而學姊也帶著我一一介紹過,隨著實習時間越長,我對於單位的熟悉程度也越來越多,不會再像是隻迷途的小羊茫然的迷失在單位裡。

  我認為守時、負責任和穿著學校的實習服到單位上班都是我應盡的義務,也是最基本要達到的,所以我會準時到達單位,不隨意遲到早退;在照護病人上最常遇到的就是巡點滴,雖然有時候還是會被學姊提醒,但我明白對於目前只照顧一、兩床的我來說,我必須記得比誰都還清楚,否則真正到臨床上獨立之後一個人面對十幾床病人時豈不是更加混亂。在上班的時間內我會於時間內完成待辦事項,之後下班前再確認一次。但若只有完成老師或學長、姊所交辦的事項是不夠的,現階段的我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成效負責,所以如果有積欠學姊的問題,回去找好答案後隔天我也會主動回覆給學姊,我想進到臨床實習後的練習、學習都是身為學生的我必須積極去成長的,主動去發現問題、尋找解答。

 

(八)自我成長與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臨床上有許多不同疾病的病人,偶爾我會挑選有興趣的疾病回家後翻閱相關學理,即使我沒有照顧他但是藉由這樣的學習過程,我一樣能夠累積自己的學習經驗。像是因為我大多照顧的個案都是糖尿病入院的,有次出現一位疑似類風濕性關節炎被收入院的病人,我原本決定接他當個案於是當天回家後我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的章節複習了一遍,隔天發現他疑似肺結核於是轉去別間病房了,雖然可惜了我複習的資料無法應用到病人身上,但是複習的過程就變成了我的經驗,下次若有類似的病人,我就能比較快速的進入狀況。知識是一片汪洋大海,除此之外也需要積極、主動學習的配合,不過我在這方面仍要加強,不要害怕自己做錯或是被責怪而畏縮,導致不敢去爭取學習的機會,臨床上有許多事物是在課本上還未更新的學理或技術,可能臨床上已經在使用,正是因為醫學不停的進步所以我們才要不斷的更新自己過去所學。

 


      
1101兒科實習總心得:何珮瑜  14563  2022-03-12 23:03:33

實習總評值及總心得

 

班級:護五己   學號:1065101352    學生姓名:何珮瑜  實習日期:110.10.04-10.22

實習單位:新竹馬偕兒科36病房       指導教師:邱郁耘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在照護個案的時候每次只要有新的醫囑開立我都會先去思考原因,而不是一昧地遵從醫囑,像是藥物的部分,兒科病人並不像大人可以承受全部的劑量,因此給藥前就必須確定好劑量,準確的抽取藥物還有調整事先估算好的pump速率,避免對病童造成太大的負擔,都是我們要特別去注意的。還有就連基本的生命徵象也有所區別,在兒科出場率最高的工具大概就是聽診器了吧,學習課本內容的時候總會把事情想得太容易,覺得記好聽診部位就一定能聽到想聽的聲音,卻不曾想面對一位活生生躺在病床上的小朋友,就連量生命徵象都成為一種挑戰,畢竟他們無法理解我們在幹嘛,也就無法配合,好在隨著相處時間越多取得信任感後量生命徵象就變得比較快速了,算是三週以來的小小進步。我照顧的個案因為還不會說話,因此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大多都是透過和家屬的對話來收集主、客觀資料,學習書寫護理紀錄,但我覺得我不夠細心,經常忽略一些可以參考的資訊,還需要老師在一旁指點,因此關於這點我還需要多加努力,才能更加準確地針對個案的護理問題提供衛教內容給家屬,展現護理的獨特性。

()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換新個案當天回到宿舍我都會翻閱一下兒科課本,複習個案的疾病,再藉由個案表將資料整理好,讓自己對個案有更多的了解,才能針對個案給予個別性的照護。如果個案要做檢查我也會去了解檢查的目的、過程和檢查後的護理,這樣在面對家屬提問的時候我也能給予回應;在住院過程中為了追蹤病情個案也會不斷有新的檢驗報告出現,這時就需要透過之前在學校學的去判讀個案之異常項目,且加以分析,雖然我的功力還不到可以馬上反應過來,但因為有工具書可以使用,在翻閱的過程中也能更加深自己的印象。

()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每當看到個案有新的醫囑時我都會先去思考醫囑開立的原因,護理的業務雖然有一項是醫療輔助行為,但如果只是盲目的跟著醫囑行事,這樣也就失去了護裡的獨特性。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在批判性思考這方面有許多的不足,但從基護到現在高護一站一站下來,我想我自己也進步了許多,像是在寫案例分析,需要分析醫囑開立的原因等,準確度有著很顯著的提升,當然我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像是思考身為護理人員角色的我還能提供什麼措施來幫助個案解決問題,靈活的運用自己所學並隨時保持思考,希望我能在這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 關懷(caring):

  我認為自己在關懷這點做的蠻好的,在開始一段治療性人際關係前先去病人單位向家屬和個案表明來意,清楚地介紹自己是誰,讓他們先做好心理準備,每天到單位換完衣服後我也會去病人單位讓家屬知道我來上班了,而不是突然參與病人的治療;而且在兒科裡除了病人需要被照護之外,所採取的是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因此除了關心個案的狀況,我也會一併詢問家屬,像是昨晚睡得好不好之類的,透過一些日常問候的句子讓家屬也有一個抒發的出口,也能使治療性人際關係更加緊密,關懷同儕的話因為大家都住在一起,所以都可以方便的互相提醒該完成的作業、該帶什麼,遇到困難時也能伸出援手互相幫助。

() 倫理素養(ethics):

  我們常常使用工作車查詢和抄寫病人的資料,在這個人人注重隱私的時代,有時候一個疏忽可能都會使自己攤上一些沒必要的糾紛,所以無論是在治療室內查病人資料,或是在走廊上用學姐的車查,結束後我都習慣將畫面縮小或將筆電往下蓋,免得因為自己的不注意而導致病人的隱私外洩。而執行需要觸碰到個案的技術前先向家屬及個案解釋目的跟流程,尊重他們的意願,獲得同意之後才執行。若需要暴露個案私密部位也會先詢問家屬及的意願並記得將圍簾拉上、離開時將病人單位復原、進入單人房之前先敲門、不隨意在公共場合討論病人的病情,這些都是我覺得很基本,而自己也有遵守好的事。

()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兒科與成人科最大的不同就是並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說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像我的個案就是一位六個月大的嬰兒,因此溝通的對象就變成跟家屬居多,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很多溝通技巧,才能將話題導在主線上,收集到有用的資料並且給予衛教。這次實習的夥伴恰巧都和我不同班,面對陌生的人該如何去磨合相處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事,好在大家都很好相處,也會互相提醒很多事,同學們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提供參考,遇到問題或是寫作 業時也會提出來踴於討論,有時候也會因為當天的情況不同給予幫助,我認為在護理這個行業有許多事情是自己沒有辦法完成,需要三班人力不斷輪替,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夠給予更好的照護品質。

() 克盡職責性( accountability):

  在兒科實習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點滴加藥之後要去計算pump會響的時間,因為是自己的個案所以也必須自己負責,雖然還是有過被學姊提醒的經驗,但大多時候我幾乎都能在家屬按鈴之前算好時間就和老師一起到單位,完成病人的治療,對於平時記憶力不是很好的我來說我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守時、負責任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最基本要達到的,所以我在上班的時間內都會把自己的事做完後再確認一次,然後與老師交班,並於時間內完成待辦事項,但若只有完成老師或學長姊所交辦的事項是不夠的,現階段的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成效負責,所以實習前的準備、進到臨床實習後的練習、學習都是身為學生的我們必須積極去成長的,主動去發現問題、尋找解答。

()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知識是一片汪洋大海,沒有極限、沒有邊界,對於不確定、不熟悉的部分要自己去詢問、查閱資料、尋找答案,老師及學姊所指導的技術與學理,我會再去翻課本複習一次,多次地查閱資料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主動且積極的學習,不過我自己在這方面仍要加強,不要因為害怕自己做錯或是被罵而畏縮,而不敢去爭取學習的機會,臨床上有許多事物是在課本上還未更新的學理或技術,可能臨床上已經在使用,也正是因為醫學不停的進步才更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過去所學才不會被新世代打敗。

 

二、心得感想:

  我認為我的缺點就是觀察能力需要加強,經常需要老師提醒我才會意識到原來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做為我評估的參考或者成為我需要收集的資料,我也會將這次的學習經驗銘記在心裡,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並將其運用在護理這條路上。這一站的兒科是我時隔了六個月才回到臨床實習,一開始真的非常緊張,因為我沒有太多跟小朋友相處的經驗,深怕自己搞砸一切。好在狀況沒有我想像的糟糕,我很幸運地遇到一位可愛又配合度很高的個案,和很好相處的家屬,畢竟我經常進去打擾他們,像是收集資料,或是做技術什麼的,家屬也不會顯露出厭倦的樣子,還反過來安慰我這就是學習的過程,是我實習的所有科別以來給予我最多回饋的一位,著實讓我覺得很溫暖。在兒科我也學到更多和成人科不一樣的溝通技巧,面對每一位不同的小朋友和家屬,要如何向他們解釋我的所學,在藉由和病人相處的過程以及見習學長姐的方式都讓我受益良多。高護已經實習到倒數第二站了,每一個提供我實習機會的場所和每一位願意接受我照顧的個案我都很感謝,也覺得每一次的實習經驗都無比珍貴,在護理的這條路上我雖然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也願意學習、累積自己的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提供給每一位病人更適切的照顧。


      
1101外科實習讀書報告:何珮瑜  14563  2022-03-12 23:02:07

外科護理學實習讀書報告——退化性關節炎

一、前言: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台灣已於2018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意即在社會結構當中,65歲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數已經達到14%以上。邁入老年後,隨著身體與器官的老化,許多慢性疾病也隨之而來(曾、涂,2016),而退化性關節炎在老年人中是常見疾病,其中部位又以膝、髖關節最常發生(簡等,2018)。退化性關節炎是因正常關節內的軟骨受破壞及磨損,使關節兩端失去平衡導致骨頭與骨頭互相摩擦帶來關節疼痛、變形、僵硬,使活動範圍受限制,甚至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曾、涂,2016)。

二、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王,2019):

ž   原發性:通常無誘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好發於停經後婦女。

ž   續發性:姿勢不良、外傷、肥胖、先天性畸形、內分泌紊亂、飲食缺乏維生素C、D等因素所造成。

三、臨床表徵(王,2019):

1.疼痛:初期患部會有鈍痛感,但無明確痛點,休息後可緩解;但隨病情進展,休息逐漸無法緩解疼痛,最後連夜間都會痛,進而影響睡眠。

2.僵硬:通常在清晨及休息一段時間後發生,可輕微活動三十分鐘或熱敷後緩解,當病情逐漸嚴重,關節活動度會大幅受限,活動也無法緩解。

3.關節活動時會出現捻髮音,受影響的關節會有積液的現象。

4.關節腫脹:在遠端指關節稱為希伯登氏結節;近端指關節稱作蒲夏氏結節

5.肌肉萎縮,皮膚溫暖但未發紅。

6.肢體無力:特別是侵犯髖關節及腿部,若侵犯手部則手的抓握力量減少。

四、診斷檢查(王,2019):

1.X光:當關節腔變窄、骨贅增生、軟骨下骨硬化、畸形等現象,表示病情較嚴重。

2.骨掃描:退化性關節炎不會增加骨吸收放射性同位素的現象,有助排除炎症性關節炎的可能。

3.關節穿刺術:做滑液分析有助排除炎症性關節炎的可能。

4.關節腔鏡檢:瞭解關節內部構造、關節軟骨磨損情形及鄰近軟組織是否腫脹。

5.電腦斷層:確定脊椎是否受到侵犯。

五、醫療處置:

ž   物理治療(王,2019):

1.活動與休息:鼓勵病人活動時盡量使用大關節,保存能量及延緩病情惡化。

2.減少關節承受的壓力:協助選擇大小及高度適合的家具、體重過重者須減重。

3.熱敷:可緩解疼痛、肌肉僵硬、與痙攣。時間為一次10~30分鐘為宜,一天可重複3~4次。

4.適度運動:負重關節受侵犯時,等張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等)可增加肌肉強度但不會增加關節壓力。

ž   藥物治療(張等,2012):

1.非類固醇抗炎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效果,但無法改善退化性變化。

2.葡萄糖胺:提供軟骨所需的營養,保護尚未被磨損的軟骨,緩解衰退速度。

3.玻尿酸:維持滑膜與軟骨的彈性與潤滑,減少疼痛、促進關節活動度。注射後24~36小時不宜做劇烈運動與泡澡。

4.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血小板在經過擠壓後會釋放生長因子,期可促進細胞增生、膠原蛋白合成及血管新生作用,使組織修復(謝,2014)。

ž   手術治療(王,2019):

1.滑膜切除術:主要是清除骨贅、軟骨不平滑面及碎屑,為有效的姑息療法。

2.骨切開術: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骨畸形,此手術可切除多餘的部分,缺損部分填入字體骨骼或骨泥,最後裝上鋼片並以螺絲固定,較常用於膝關節與髖關節部位。

3.關節固定術:藉由使關節完全失去動作,減緩來自於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牽動時產生的疼痛,會造成功能障礙,但也能承受較多的壓力。

4.關節置換術:藉人工置換物取代原有關節,以恢復關節功能,常見的有髖或膝的全關節置換術。

        p滑膜切除術                 p骨切開術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p關節置換術

六、護理措施:

ž   緩解疼痛,促進休息:

1.維持肢體在功能性位置:每天俯臥兩次,平躺時可在頭或頸下置一小枕頭並使用護架預防患部受壓。避免在膝下或頭下置大枕頭,以免造成關節屈曲攣縮。

2.熱敷:緩解疼痛、痙攣、僵硬,溫度高於體溫即可,勿使用太厚重的用物,以免造成額外壓力。

3.體重過重者要注意飲食控制,維持理想體重可減輕關節負重。

ž   維護身體活動功能:

1.衛教個案經常使用大關節執行活動(如使用肩背包而避免拿手拿包)。

2.右手應逆時針轉動門把,左手順時針轉動門把。

3.髖和膝關節受侵犯時,椅子的選擇椅背宜平直,有扶手且有一般椅子高些,如此會令病患感到舒適;洗手間內也應有扶手。

4.不要彎腰取物,以屈膝及保持背部平直為主。

5.使用長柄物(如長柄的牙刷)或輔具,可增加獨立性。

七、結論:

退化性關節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其發生率,故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做起。如適當減緩關節負荷,勿久坐或維持同一姿勢過久;適當運動並維持正常體重;補充維生素C、D,延緩及舒緩關節退化。活動限制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適感,因此在給予醫療處置的同時也應該一併照顧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表達對於病情的看法,並給予支持,增加患者對於病情的信念,在病患與醫護人員的相互配合下,如此一來才能提升照護成效。

八、參考文獻: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高齡化指標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

王桂芸(2019).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訂,內外科護理學(六版,15.95-15.101頁).永大。

張富勝、張倩淇、簡郁芬(2012).退化性關節炎.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7 (9),324-329。

曾淑怡、涂淑玲(2016).退化性關節炎照護及經驗分享.彰化護理,23(3),5-7。

謝承樸(2014).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彰基院訊,31(8),8-9。

簡羚芸、黃麗娟、歐羽珊(2018).一位老年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術後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35(3),118-120。

  DOI:10.6692/KJN.201812_35(3).0011


目前第497/7694頁 [首頁][上一頁][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