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 14162 2022-03-10 12:06:52
加油
|
5下 14147 2022-03-10 12:03:35
要畢業了:)
|
110-1選習心得 14214 2022-03-09 20:27:27
臨床選習總心得
實習目標之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clinical skills):
其實臨床技能一般人最常想到就是依各類內外科相關的疾病,例如:抽血、抽
痰、傷口照護⋯等,諸如此類,但其實最常忽略和被遺忘的就是觀察和溝通,這
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就像一個內外科病人住院也是為了可以方便留院觀察病程
進度和變化,然而在精神科更加著重,善用溝通技巧應用於不同種類的精神疾
病,例如思覺失調症可能出現妄想言論,當遇到時,並不是和他強辯言論內的
真偽,而是應該聆聽後,給予適當的回應,但並非是肯定妄想是真實的態度,
後續再聊些真實事件使他轉移注意力,避免一直沈浸在妄想世界內,會談結束
後要持續觀察評估妄想症狀是否影響日常活動的情形,像我照護的住民就是這
樣,先了解他心裡的想法後,回應他再聊病房正發生的事,讓他轉移注意力,
談完後也有持續一直觀察他日常生活進行的狀況,都還是會主動參與機構內治
療性活動,但和住友人際互動卻顯短暫。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通常精神疾病可能引發原因,都是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也許是遺傳,也有可
能是因為器質性傷害,或事件壓力導致,但總歸一句,他們都只是情緒、思考
等方面出問題,都沒有影響智力,所以難免還是會出現內外科的問題,因此有
時需辨別病人是妄想言論還是真有身體不適的情形,就要做身體評估,但如果
不清楚身體解剖結構的時候,就有可能導致病人出現病徵卻延誤就醫的事件,
所以不管在哪個單位,就算是在精神科的特殊單位,也應該擁有基礎生物醫學
科學的基本能力,不能因懷疑病人的話就全盤否定,然後也因此荒廢和不重視
做身體評估的重要性。
(3)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精神科病人偶會說出一些身體抱怨,如果自己沒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一昧的
否定或相信病人的主訴,這都是對病人健康沒有益處的行為,同時自己也要自
我審視能力是否不足,有時機構內也不是一天內只會發生一件事,或是一名住
民只會有一個單一問題,所以得擁有辨別先急後緩的判斷能力,先行處理突發
,或是危急生命安全的事情,這很重要,因為適時的調度跟批判能力息息相關
。
(4) 關懷(caring):
在照護過程中,關懷個案由其重要,有時住民不會主動說出身體的不適或內心
的感受,所以平常或察覺到異常的時候,就要主動做關懷的動作,主動接觸的
時候,也可以先行排解他內心壓力事件,或是可以預防內外科隱疾病發,進一
步更了解自己的照護對象,而不會永遠像隔了一面紗,似有似無的了解,卻是
自己護理的對象,然後一問三不知的狀況,像我就會主動關心我照護的住民,
怎麼會與住友人際互動短暫,才發現因為他認為自己所說的話是佛祖真言,佛
祖會生氣⋯等,此類妄想言論,也因此明白看似穩定的病人,但其實一直都有症
狀存在,偶還會影響到他人際互動的情況。
(5) 倫理素養(ethics):
在這裏實習一個月,發現住民大部份少有男女有別的觀念,例如最常見就是傷
口照護的時候,偶會遇到傷口在較為隱私的地方,然後可能準備室剛換好男生
要走出去時,門也還沒關之類的,女住民就會很猴急的跑進來且把衣服掀起來
,完全不在乎空間中是不是有其他異性存在,而在這時都要隨時注意然後馬上
制止,避免病人身體隱私曝光,還有像平常的交班本過完一年因為有個資,就
要用碎紙機銷毀,發完藥的藥袋也要妥善處置,就算有時機構內會有意識較混
亂,或功能較差的,也不能因此就去傷害他們,或是侵害其權益。
(6)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實習每一站大家都不見得是認識的熟人,但是能從各個班級被分配到一個單 位
一起實習,就是緣分使然成為一個團隊,除了見習臨床的事務,也是一個磨練
且訓練自己的機會,學會怎麼溝通,如何合作,這都對於未來職場有很大的幫
助, 彼此互相幫忙,做到適當的合作,都能讓一個工作環境更加和諧,成效卻
顯著, 然後適時的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就能夠除了發現問題且能開始實行解
決的驟。在這一次實習,常常都是同學互相幫忙一起量生命徵象,讓早上的常
規不會 延宕太久,一個問疼痛指數、大便次數,一個就邊量血壓、量體溫,還
有一個紀 錄加上測量呼吸次數,這都比一個人來的快,所以事前工作除了做足
準備還要達 到跟同伴有效的溝通跟合作,這一次實習我並不認為我做到百分之
百,但是我盡 力的做。
(七)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其實每一次實習我都覺得最重要的是就心態,就算我不會我也不會想直接去 複
製貼上同學的答案,或是直接問他們,我都希望自己是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去找
出解答,過程可能比較久,但是我又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知道的比原本更多,
所 以我覺得空下答案並不可恥,而是到底有沒有心想找出答案,然後找到後是
否能 夠自己更加清楚明白,過程跟結果讓自己學的更多,這真的很重要,而不
是只光 看表面,而應該是自己去落實每一個項目,問心無愧腳踏實地的去做,
就算累了 點,盡力才能學到東西,不要為了找出答案不想這一切代價,不管用
抄的、用問 的,還是複製貼上,態度都是學習最重要的。實習幾站後我也明白
,交班真的很 重要,可以快速瞭解個案的狀況,幫別人忙的時候,也應該確實
回報結果,這都 是責任心的表現,認同喜愛自己的工作也都是所有動力的來源
。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古代有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很有道理,人一生的 學
問很多,可能壽終正寢的時候都還不及一半,更何況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醫
療也一直再持續的進步,知識爆炸的大時代,每個人都會面臨一個加速變動的
環 境,所以求學路程所學到的教育和培養的能力,可能都不足以應付工作上的
突然 有的臨時狀況,如果不成長可能未來就會被淘汰,所以應該要持續的補足
新知 識,如果舊的忘記就複習,想知道什麼就去找尋答案,但要學習應該要做
到有目 標然後加上紀律且有系統,然後循序漸進的逐漸完成,所以應該知道終
身學習幾 個要點,要無限的循環,自覺的學習去發現自己還缺失什麼,然後再
去做好補足, 當學習到一個成效的時候,應該去做結論然後分享自己的學習經
驗與人互惠,也 能夠再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所以自我評值也很重要。
1、實習中自己的反思:
(1)對實習內容、護理個案、自己以及專業之體會與看法及相關建議等。
對於自己的看法覺得太過於逞強,有時會為了想要得到自己心中的要求,
反而弄巧成拙得到的效益很差,會覺得自己已經到專五了,該有的一些批判
能力和處理能力都該有一定的水準,但是太過苛求反而不願意去求助別人,
還自顧不暇的時候,希望我可以在自方面尋找到好的方式做一個好的改進。
(2)此次實習中印象最深刻、感到較挫折或最有成就的事件及省思。
實習中很印象深刻感受到感動的是,有時助理會跟我說一些住民衛生習慣不
佳,但是有一次我與某位住民說我很冷,他摸我的手後說很冰,然後她開始
幫我拉拉鍊、扣扣子,還把我的手放到她的外套裡面溫暖一陣子後,拿出來
確認有沒有比較溫暖,我並不在乎她是否真的衛生堪憂,她那份擔憂我的心
,我真的很感動捨不得拒絕,還有一次住民要我陪他們看電視,但是我跟他
們說我打完疫苗很冷、不舒服,他們一直關心我也一直要拿外套給我穿,讓
我覺得真的上一次加這一次的相處,他們真的很單純、很真誠,更有一次我
實習快結束的時候,他們都一直跟我說叫我留下來照顧他們,說我都很用心
很真心的對待他們,他們也很喜歡我,這都是讓我這次很意外得到的暖心回
饋,而且還有住民跟我說過全部學生只記得我一個的名字和長相⋯好幾次我
都覺得我感性到很想哭,真的很喜歡三樓的住民們。
2、對於實習安排、臨床指導教師的教導以及實習單位的建議。
我覺得實習單位可以給護生多一些明確條文規定的介紹,當然環境介紹是基
本,但是各個臨床代領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認知高度的不同,然後同時也感
謝學姐阿長的辛苦,希望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理性溝通,相互交換立場理解
對方的感受,這也是我必須給自己更加補足的地方。然後在這實習一個月發
現住民都有便秘的問題,或許可以大約一天都給住民一定的水量,幫助他們
排便更順利,有時怕他們體重上升太多的限制水分,反而使排便系統出現異
常,在這之間可能還需要再多一點的探討,或許可以改成不是讓住民自行使
用飲水機,而是提供一個水壺,有刻度每天喝多少的水量,確保排泄系統正
常代謝的量,這樣其實也可以預防住民不需一次吃太多藥,還要擔心肌體治
療的交互作用隱藏的影響。最後對於實習期間遲到,給予寬容恰到好處懲處
,本人從中記起的教訓經後改進的方向感謝寶貴的經驗
3、其他:凡與實習有關而願意與老師分享的部份。
第二次來到熟悉的單位,跟第一次的心情不同,第一次屬於在開始期,然後逐
漸適應,第一次覺得剛開始會怕怕的,到後面是感覺住民都很有趣,精神科並
不是想像中那麼的可怕,實際接觸後還多了一份喜歡,到第二次來的時候,基
本住民也都不變,他們也都還認得出我,這讓我很開心也很意外,因為比其他
人更快適應,我覺得這次看到更多不同方面,反而觀察到一些學理的應證,發
現他們雖然問題但是還是可能每天狀況不一樣,偶會自笑自語等,到後面更發
現節氣接近的時候,整個機構會躁動,平常很穩定的,開始每天情緒起伏不定
,每一天都不同,可能今天大喜,明天大悲,後天又突然淡漠,還會出現易怒
情緒,再隔個幾天就會突然較為嚴重的混亂狀態,我覺得學理真的都在這一次
實習讓我更加覺得得到我心裡的驗證,很有趣也覺得想了解的更多。
|
110-1兒科讀書報告 14214 2022-03-09 20:23:59
讀書報告
題目:川崎症
一、前言:有一種病它已經歷史悠久,歷史中一直被誤診為其他中疾病,直至1967年
才終於被日本川崎富作先生明確記錄和描述而被命名為-川崎症。川崎症多發生於五歲
以下的病童,且男生大於女生,多好發於冬季與春季,在世界排名台灣發生率位居第三
名,也就是說平均每10萬個在台灣的5歲以下小孩中就會有69人罹病,因此不可小覷。
二、文獻查證:
(一)病因
2
雖目前對於川崎症的致病機轉和致病原都尚未確定,但可以確定並沒有會傳染的
跡象,而台灣也有深入研究過,曾有8個醫學中心14位醫師及國家基因體研究中心共
同發現,此病是因BLK和CD40基因變異導致,且更有許多項證明BLK和CD40基因與
自體免疫疾病及免疫反應活化機制的調控息息相關,未來川崎症是否導正為自體免疫
疾病還在研究擁有許多探討的空間。
(二)症狀
於急性期會發生不明高燒,即使服用抗生素和退燒藥也無法緩解。此疾病分為三期。
Ⅰ、急性期(1~10天):典型的症狀除了高燒還有眼結膜充血、草莓舌、嘴唇乾裂、
皮疹、紅斑、足底和手掌泛紅呈現硬結狀水腫,以及最明顯的頸淋巴結非化膿性
腫大,在此期還可能合併心衰竭、心肌炎還有左心室功能衰退。此外急性期的發
燒可醫療處置後2~3天退燒,若未給處置2~4週會自行退燒,但是高燒大於14天
會增加冠狀動脈的病變。
Ⅱ、亞急性期(10~35天):通常此期症狀逐漸消失,出現明顯的症狀為手指、腳趾和
肛門周圍脫皮,關節炎也會接踵而來,最危險的是冠狀動脈血管瘤。
Ⅲ、恢復期(持續到35週):此期臨床病徵大部分會消失,不過手指和腳趾都會有大
片的脫皮,檢驗值也不會馬上恢復正常,要等到紅血球沉降速率(ESR)恢復
正常整個病程才屬結束。
(三)診斷
除了發燒只要有四項典型症狀就足以診斷川崎症,雙眼結膜充血但無滲出液,還
有口腔黏膜及嘴唇變化,例如嘴唇發紅乾裂、草莓舌、咽喉黏膜彌漫性泛紅或是四肢
變化,像前面說的急性期時手掌及腳掌泛紅呈硬結狀水腫,然後1~2週時後指與趾底
呈膜狀脫皮,後續會整個脫皮,還有長出多行性、無水泡的紅斑或皮疹,好發於軀幹
,最後還有最明顯的頸部淋巴結急性非化膿性腫大(大於1.5cm),此外未成熟的白血
球會增多、血小板增多還會導致貧血,ESR上升一直持續6~8週。
(四)治療
目前來說川崎症並無特別的治療方式,但有一套指標性的醫療處置,那就是在急
性期時給予100MG/KG/DAY的阿斯匹林(Aspirin),目的為抗發炎和抑制血小板凝集
,通常建議使用到紅血球沉降速率回復為止,同時會合併使用高劑量的γ-免疫球蛋白
(2gm/kg),因除可有效降低發燒,還能降低冠狀動脈瘤的病變及血栓形成。
(五)護理措施
1.維持皮膚的完整性,注意末梢狀態有無長診、水腫、脫皮等
2.密切觀察心血管受損及充血性心衰竭早期症狀,可做EKG,評估心搏是否過速,
是否有呼吸困難、有無水腫
3.維持營養與液體的供應,監測I/O,急性期時因為反覆高燒特別需要預防脫水
4.急性期的時候,需監測體溫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提高舒適度
5.注意口腔黏膜的改變,進食前可給藥(局部麻醉劑)提高食慾
6.減輕病童和家屬對疾病不了解的焦慮,做出適當安撫和提供資訊
7.定時追蹤心臟相關科別,半年內至少每個月需一次接受EKG,以提早發現心臟合
併症
三、結論:
一開始會選擇川崎症,只是因為不想與同學撞題,而且也對川崎症不了解,想藉
由這個機會了解一下這個感覺名字很特別的疾病,之後翻了課本、查了文獻,其實對
於川崎症的症狀及歷史都大同小異,也可以說病程都記錄的很詳細,但就像套公式一
3
樣,好像孩子得了這個病,甚麼時候到甚麼時候就會怎樣,而不給甚麼處置就會怎麼
樣,所以感覺對於這個疾病一切的恐懼都來自於不夠了解,不然這麼”按部就班”的病
程,如果知道他的致病機轉原理,我相信它絕對不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疾病,況且醫
療日新月異,我很期待川崎症後續新的發現與研究結果。
四、參考文獻:
林怡攸、黃巧菱、鄭家榛、王敏惠、林瓊君、邱燕甘、郭和昌(2020).川崎
症住院病童友善醫療照護流程之改善專案.健康科技期刊,7(1),12-23
doi:10.6979/TJHS.202009_7(1).0002
Lin, Y. Y., Huang, C. L., Cheng, C. C., Wang, M. H., Lin, C. C., Chiou, Y. G.,
Kuo, O. C. (2020)Friendly Health Care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The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s,7(1),12-23. doi:10.6979/TJHS.202009_7(1).0002
黃盈慈、林建宏、孫文榮(2017).川崎氏症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個案報告
.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7(1),57-64
doi:10.3966/168232812017032701008
Huang, Y. T., Lin, C. H., Sun, W. J. (2017)Kawasaki Disease with Fever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A Case Report, Taiwan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27(1),57-64 doi:10.3966/168232812017032701008
葉士佳、陳志誠、鄭旭廷、鍾瑞容(2018).川崎症的臨床診斷與新知.家庭
醫學與基層醫療,33(6),166-173
Ye, S. j., Chen, Z. C., Zheng, X. T., Zhong, R. R. (2018)Clinical Diagnosis
And New Knowledge Of Kawasaki Disease,Family Medicine & Primary
Medical Care33(6),166-17
Agarwal, S., & Agrawal, D. K. (2017). Kawasaki disease: etiopathogenesis
and novel treatment strategies.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 13(3), 247–258.
https://doi.org/10.1080/1744666X.2017.1232165
Ishii, M., Ebato, T., & Kato, H. (2020). History and Future of Treatment for
Acute Stage Kawasaki Disease. Korean circulation journal, 50(2),
112–119. https://doi.org/10.4070/kcj.2019.0290
|
1101選習實習心得-謝雲岫 15522 2022-03-08 19:19:38
在實習的五週當中我做了許多技術,有給藥、換藥、抽痰、測血糖、打胰島素、肌肉注射、鼻胃管灌食及清潔等等。而我對於抽痰的經驗少之又少,在這實習期間也只抽了過兩次而已,我在幫病人抽痰時,當抽痰管放到某一個地方的時候就進不去了雖然學姐說換個角度或只是因為碰到軟骨所以換個角度或大力一點就可以繼續往裡面放了,但是我換了個角度還是會卡,而且我覺得抽痰管從鼻子裡面伸進去已經很不舒服了,也不敢太用力把抽痰管往更裡面塞,所以抽了兩次痰都不太順利,但還是在學姐的協助下幫病人抽完痰。而鼻胃管灌食是我第一次實際操作這個技術,因為幾乎都是家屬或看護幫病人灌食,我也看過清醒的病人自己幫自己灌。在剛開始倒水的時候還有點小緊張,怕自己手會拿不穩什麼的,但在重複倒了幾次牛奶後就不覺得這有什麼了,雖然不是什麼困難的技術但也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這次的實習時間長達5週是所有實習中最久的一站,但這段期間學到的知識量卻不是平時在學校挑燈夜讀能夠比擬的。這次實習的經驗讓我發現了不同科別都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不是只有單單課本裡所教的知識而已,而這些知識也不是單靠死記而來的,而是依靠著反覆的練習去熟悉並記起,此外透過不同的管道,不受任何限制不斷的學習、促進自己的成長、挖掘自己的潛能,我想所謂的終身學習就是這麼來的吧!
在實習當中能夠自己完成一件事就算是小事都能讓我很有成就感,例如自己獨立換藥,雖然剛開始實作的時候會有點卡,雖然都知道步驟但要做下一步的時候還是會頓一下,不過在做第二、第三次後就開始越來越順,不用學長姐在一旁指導了。而一件小事能讓我很有成就感,一件小事也能讓我感到挫折,像是IV bag排氣,明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我有幾次卻沒有辦法排的很順利,弄了好半天才終於把空氣排乾淨,正是因為這件事沒有什麼困難的點,因此在做不好時更容易帶來挫折。
在合六實習的這五週,學長姐都很願意教導我,有時候遇到醫生來巡房並和病人講解病情我不懂的地方也會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向我解釋醫生的意思讓我更加了解,在這裡也學習到了在課本當中沒有辦法學習到的新知識。這短短的五週對於臨床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累積了很多經驗,而每一站所累積的經驗也會一直跟著我到未來,希望我擁有的這些經驗能讓我在未來成為跟學長姐一樣厲害的護理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