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下) 16069 2024-02-27 02:01: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105101033
姓名徐善美
書名
焦慮的視角:論郁達夫〈沉淪〉中存有的意識表述
作者
劉益周
出版社
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出版年月
2000 年 10 月 08 日
索書號
147-172
ISBN
1814-6783
書名
書寫、經驗與身體感—以當代飲食書寫為考察核心
作者
劉怡潔
出版社
美軍駐臺對臺灣飲食文化影響之研究
出版年月
2000年 12 月 日04
索書號
013-032
ISBN
1705-673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郁達夫的〈沉淪〉同時也是他第一本小說集的書名,這篇小說是郁達夫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其最受爭議的作品。作者以病態、抑鬱、孤獨、挫折且焦慮的視角以「陌生化」異於常人的方式進行表述,來詮釋小說主角的思維與主體存有空間,使郁達夫的小說充滿對世界表述的鮮明意識,而這種鮮明意識就是病態、抑鬱的焦慮美學,是郁達夫透過小說文字對世界的詮釋和意識表述;〈沉淪〉這篇小說也是奠基於郁達夫這種孤獨、病態的意識表述,讓我們從主角存有中看見小說主角透過病態、挫折與焦慮的視角去遭遇「一切事物、他人以及自己的那一個『環境』」,本論文即據此去析論小說主角「在世存有」所遭遇的「空間」意識與人際關係的表述。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本文探討寫者如何將日常體驗的感受與知識內容轉化為文字作品,尤其如何 將難以言喻的經驗感受以文字生動地表現,試圖揭橥經驗訴諸於文字的過程與其 間複雜交錯的課題。本文以飲食活動、當代飲食書寫作品為考察對象,例舉蔡珠 兒與謝忠道兩位飲食作家的作品及其訪談內容,結合體現觀(embodiment)的理論 取徑來分析、想像經驗轉化為文字的脈絡,以此來理解經驗、身體感以及書寫之 間的連動關係。研究發現,經驗或身體感與書寫文字之間彼此同時具有侷限與助 力,既存有張力,但又因著這樣的張力而得以致成書寫;其次,以體現觀切入, 關注寫者身心尤其是身體此一角色對於書寫活動的影響,並提出此觀點作為文學 評論的可能;最後針對當代飲食書寫的文學表現以及寫作策略提出見解與相關建 議。
|
寒假作業(下) 16069 2024-02-27 02:01:3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105101033
姓名徐善美
書名
焦慮的視角:論郁達夫〈沉淪〉中存有的意識表述
作者
劉益周
出版社
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出版年月
2000 年 10 月 08 日
索書號
147-172
ISBN
1814-6783
書名
書寫、經驗與身體感—以當代飲食書寫為考察核心
作者
劉怡潔
出版社
美軍駐臺對臺灣飲食文化影響之研究
出版年月
2000年 12 月 日04
索書號
013-032
ISBN
1705-673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郁達夫的〈沉淪〉同時也是他第一本小說集的書名,這篇小說是郁達夫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其最受爭議的作品。作者以病態、抑鬱、孤獨、挫折且焦慮的視角以「陌生化」異於常人的方式進行表述,來詮釋小說主角的思維與主體存有空間,使郁達夫的小說充滿對世界表述的鮮明意識,而這種鮮明意識就是病態、抑鬱的焦慮美學,是郁達夫透過小說文字對世界的詮釋和意識表述;〈沉淪〉這篇小說也是奠基於郁達夫這種孤獨、病態的意識表述,讓我們從主角存有中看見小說主角透過病態、挫折與焦慮的視角去遭遇「一切事物、他人以及自己的那一個『環境』」,本論文即據此去析論小說主角「在世存有」所遭遇的「空間」意識與人際關係的表述。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本文探討寫者如何將日常體驗的感受與知識內容轉化為文字作品,尤其如何 將難以言喻的經驗感受以文字生動地表現,試圖揭橥經驗訴諸於文字的過程與其 間複雜交錯的課題。本文以飲食活動、當代飲食書寫作品為考察對象,例舉蔡珠 兒與謝忠道兩位飲食作家的作品及其訪談內容,結合體現觀(embodiment)的理論 取徑來分析、想像經驗轉化為文字的脈絡,以此來理解經驗、身體感以及書寫之 間的連動關係。研究發現,經驗或身體感與書寫文字之間彼此同時具有侷限與助 力,既存有張力,但又因著這樣的張力而得以致成書寫;其次,以體現觀切入, 關注寫者身心尤其是身體此一角色對於書寫活動的影響,並提出此觀點作為文學 評論的可能;最後針對當代飲食書寫的文學表現以及寫作策略提出見解與相關建 議。
|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16811 2024-02-26 23:21: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理科
學號 1125101081 姓名 鄭心蕾
書名 每天醒來都在密室逃脫 作者 夭川
出版社 葭霏文創 出版年月 2023年 6 月 初
索書號 8 語言文學類 ISBN 978-626-7176-97-9
書名 每天醒來都在密室逃脫 作者 夭川
出版社 葭霏文創 出版年月 2023年 6 月 初
索書號 8 語言文學類 ISBN 978-626-7176-98-9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顧盼重生到17歲,還沒有了重生前的記憶。要重讀一遍高中也就算了,[叮咚,擬以觸發逃脫!請在30分鐘
內順利通關,到達目的出口:校門口]每天都在遲到邊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剛到封面我就被吸引了!是在講一個女孩穿越到高中時期,她穿越的地方是公車上密室逃脫遊戲就開始
了,我看到的時候也覺得很新奇,因為沒想到會這麼快來了!她還會因為沒有過關而無法出站,看到了這本書有著
重重關卡,就可以學習到女主事怎麼面對這些事情的是怎麼在情況緊張下解決重重關卡,這是個可以學習的地
方。她的任務是找到殺她的殺手有點酷,因為她重生的那天是她在為重生之前被殺害的當天,如果是我的話,我
因該會很緊張,我可能不知道要幹嘛!我在需要去看去動腦的這些的情況下我可能會沒辦法集中精神,可能會分
心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重點她的情緒很冷靜在對待關主向她說的問題和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所遇到的困
近,令我佩服,還有就是女主是穿越回來的在為超越回來之前她是二十七歲的女人離高考真的太遙遠了,她還發
現以前的背書能力好,現在不太行了背書能力了變差了,所以我覺得趁我們現在還青春趕快把書讀好,等長大要
去學習的時候才不會那麼辛苦,我記得國中老師也跟我那時候一起上課的同學說這句話,要把握當下能學習的
事情,我有學習到了! 在完成這些事情,就是我最喜歡的小說環節,男主出現在小說裡了!剛開始我以為男主是個
個性活潑的角色,結果男主是個安靜的男孩,所有人都跟男主不熟悉,我會覺得這個男生很酷,我可能也會不太敢
接近,感到緊張又或者害羞,女主是數學課代表要收集作業和男主講到話了!在後面相處下來其實男生是個蠻好
相處的人,這裡就會讓我的很甜,看這本書就是有些小地方就可以從書中學習到是讓我覺得很不錯的地方。
|
寒假作業-照顧一位末期腎病患者 轉換透析治療模式適應過程之護理經驗 16138 2024-02-26 23:21:3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護三丙
|
學號
|
11051102
|
姓名
|
于靚恩
|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McGillet al.(2019)的研究指出大多數腹膜透析的個案約五年的時間會轉換為血液透析治療,造
|
成的主要原因為年齡增加、疾病合併症與腹膜炎等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
透析治療是末期腎病主要的治療方法,透析模式有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透析方法的選擇主要考量
|
病人的生理健康、意願、醫療層面、自我照顧能力與支持系統等
|
長期接受腹膜透析要轉換為血液透析治療時,對病人而言是相對不穩定的階段,可能造成身心建康
|
不良的影響,而護理人員介入精準的護理評估及措施,可對於此類病人照顧有極大的助益
|
前面提到透析有兩種方法,兩者不管是在照顧方面或是執行者方面等都不一樣,整體來說血液透析
|
比腹膜透析麻煩,麻煩在於時間需要配合醫院、執行者是護理師、做完會疲累、要限制飲食等等。
|
而腹膜透析血液感染機會低,腹膜透析較能延長保留殘餘腎功能時間,但容易引起感染
|
兩者都有好有壞,但比較上來說,狀況不算差的話都會優先選擇腹膜透析
|
雖然現在醫療比以前進步,有了腹膜透析就不用成天跑醫院,但對於病患來說其實還是一大負擔
|
大部分病人聽到要透析第一反應都是"完蛋了""這輩子都要洗腎了"等等想法
|
但又不得不面對這項事實
|
許多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都會抱怨"腳腫到以前的鞋子都沒辦法穿""什麼都不能吃""每次做完
|
都好累"
|
多數透析病人還會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服用各種內科的藥,對腎臟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
常常都在說吃太鹹要洗腎,這並非無道理,所以飲食方面要盡量以清淡為主,切勿重鹹重油,否則
|
很容易踏上透析的不歸路!
|
|
寒假心得 16218 2024-02-26 23:19:04
護三戊 1105101182 陳沂
新生兒及幼兒針對身高、體重調整劑量,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藥品的吸 收、分佈、代謝、排除都與成人不同, 藥品的副作用敏感度不同,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相對較高。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快速席捲全球,疫情之初適逢年節期間,返國人數遽增,急診室是第一線接觸病人的醫療單位,醫護人員面對疫情,臨床相關照護須隨時做滾動式修正,以有效因應疫情變化。急診室主要照護族群為兒科病人居多,由於國家防疫策略多以成人防疫照護措施為主,相對兒科層面照護資訊略少,為提升兒科防疫照護流程及規範更加完善,因此,制定相關防疫策略措施,臨床防疫照護作為如下:防疫照護教育訓練、急診就醫流程再造、簡化發燒篩檢站防疫整備作業、運用資訊設備優化照護環境、優化COVID-19病童友善照護環境等,有效縮短病童就診等待時間,安撫家長及病童焦慮不安情緒,同時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達到零交叉感染目標。本文期望藉由單位防疫策略提供急診醫護人員做為未來因應之參考,在臨床兒童用藥的部分自己也要多加留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