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548/7774頁 [首頁][上一頁][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作業  16379  2022-02-17 17:19:00

一位子宮頸原位癌患者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之手術全期護理 - 作者 陳櫻方 、 簡淑媛 、 劉春卿 手術對一般人而言,常會引起害怕與焦慮。筆者是以手術全期護士角色,參與一位子宮頸原位癌行腹腔鏡全子宮切除病患手術前、中、後之護理過程。於護理期間,藉由持續地關懷、傾聽、關心及同理心來鼓勵個案說出其心中感受,以協助解決其手術前、中、後所面臨的問題:對手術的認知不足而造成的焦慮、預防因使用電燒器止血與膀胱截石臥位而造成的潛在危險性傷害、預防因全身麻醉而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及全子宮切除後病患身體、心理的改變等;並使個案及案夫皆能瞭解因疾病需接受手術的事實,體會存在的生命意義與攜手共進的可貴。 - 一位接受手部整形手術之幼兒的護理經驗 - 作者 廖珮君 、 韓晶彥 住院手術對兒科病童而言,會產生害怕及不安的情緒,因醫療環境陌生且其對醫院中各項常規不瞭解。本篇個案報告為照護一位接受手部整形手術(toe to hand)幼兒的護理經驗。護理過程是以非結構性會談、觀察收集相關資料。歸納出健康問題包括害怕、疼痛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在照護過程中,運用兒科溝通技巧及遊戲,建立信任感與護病關係,協助病童表達內心害怕的事情,讓護理人員及早瞭解病童的問題以提供協助,文中提出的臨床經驗,期望能做為日後照護類似個案的護理人員參考。
      
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15666  2022-02-17 17:13:04

這本書看似像一本勵志雞湯,但看完之後發現更多的是作者敘述了自身經驗來撰寫,在自序有一段話我很喜歡,「知道怎麼做,和在現實中真正能做到,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也就是說,要想更好地掌控情緒,僅僅靠一兩次的認知升級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採取持續不斷的行動來強化和鞏固新的情緒反應模式。」這段話說的沒錯,就算閱讀很多書籍,知道了該如何去做,都只是「知道」而已,並沒有真實的活用在生活中,所以沒有任何的成效。 只要用心的在過生活,就能感受到情緒在各個層面的影響,內心總是有很多的小劇場,難免因為各種突發狀況感到不高興,但能決定當下情緒的人,只有自己。在之前,情緒掌控方面確實我也做的不是很好,很容易因為他人的一些小動作,或不經意的一個眼神、表情,影響了自己的情緒,那感受實在是太痛苦了!一直到現在,我終於跨出了那一步,因為我實在不想讓我的情緒,總是隨著別人的行為而起伏不定,其實只要改變看待事物的眼光,真的就能活得更自在。 我們可以努力做到與人為善,但不應該強求自己被每一個人喜歡,就算別人做了可能會影響你的事又如何,如果掌控不好自己的情緒,就會被情緒所掌控,難道我就只能讓情緒來掌控我的人生了嗎?不,我才不。
      
三年級寒假作業  15236  2022-02-17 16:47:33

因為上了產科個人對產科產生了好奇,所以閱讀的兩篇都是屬於與產婦有關的,第一篇是有關自然產與剖腹產的比例問題,由於自然產寶寶出生時經過產道擠壓,可以刺激寶寶的身體、神經與呼吸道內的羊水可排除與吸收,肺部能較好伸展,出生時呼吸會較順暢,一般來說都會選擇自然生產,但是進年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剖腹產,他們認為跟台灣婦女的意願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重新檢視高剖腹產相關議題,所以決定做初次生產意願調查,我個人覺得自然生產較好因為我在護理科有學習與閱讀了解了自然生產的好處,覺得護理師必須好好的衛教各個產婦讓他們真正了解差別,再讓孕婦做出自己想要的決定。 另一篇的文章是一位39週的初產腹,待產期間第二產程遲滯感到焦慮又疲倦,但是還是希望以自然生產的方式,於是在護理師的協助使用蹲姿生產幫助產程進展陰道分娩。 經過討論之後必須改進的地方,產前需提供協助並且要讓孕婦真的的的了解生產時的出力方式,並在生產時協助孕婦減少焦慮與害怕,用蹲姿時做有效的用力,配合自然排便的衝動利用腹壓力量幫助胎兒下降,可以緩解產婦的疲倦。 看完這兩篇文章有一些想法,因為自己是護理科的學生有學習了許多足夠的知識,但是初次生產的孕婦們並不知道,我的的角色與工作就是提供生產的知識與協助來幫助孕婦們,懷孕時的飲食、該注意狀況、懷孕時身體的變化、因該如何緩解不舒服的狀況、產前的準備、生產時如何調整呼吸與出力方式等等,讓他們可以順利的生產,讓出生的寶寶可以健康,所以護理師的角色不可缺少我,孕婦吧他與寶寶交給護理師與醫師營養師我,我們必須好好的協助孕婦。
      
110學年度護理科寒假作業心得報告 第二篇  15176  2022-02-17 07:39:32

這一篇文章是有關於兒童在術後疼痛的主觀感受以及客觀的疼痛反應,主要是透過個案在會談時所主訴的內容以及觀察來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80位5至14歲的兒童,在疼痛的性質方面,兒童大部分會以「好難受喔」、「好討厭喔」、「像被刀子割一樣的」較多,行為大部分是主訴居多,其次則是不敢動,在此研究中五歲以上的兒童都可以,正確地使用疼痛感受量表,正確地以不同顏色之疼痛程度,在身體輪廓圓形中,描繪出其疼痛之範圍,由於不確定兒童是否有辦法真正的表達自己對於疼痛的感受,這篇文章對於醫護人員可以有很大的幫助,能夠間接使護理人員更加了解兒童是如何表達疼痛,並且能夠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疼痛的性質有很多種,像是刺痛、抽痛、劇烈疼痛等等,就算是一個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夠非常準確的表達自己疼痛的性質,所以多覺得這一篇文章可以促使我們更加了解兒童對於疼痛的看法,也更可以取得和兒童之間的溝通橋樑、信任等等,都是對於兒童的護理照顧可以有進一步的幫助。
      
110學年度護理科寒假作業心得報告 第一篇  15176  2022-02-17 07:39:03

我找到一片文章是在探討有關護轉生從五專畢業後步入職場,但護理能力卻沒有滿足於業界的期許,在此研究在探討護專生若是要於兒科,以及產科工作的話所需要具備的內涵能力,並且透過訪談兒科和產科臨床護理人員及護理長來了解專科生步入職場所需的護理能力,將收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並歸納得出了臨床產於所需的能力包含,1.臨床照護技能、2.一般基礎醫學能力、3.辨識異常及應變處理能力、4.尊重生命與關懷能力、5.觀察與溝通能力、6.臨床教學能力、7.自我成長能力、8.敬業樂群能力,我自己本人是個轉三生,已經學過了產科以及兒科,在這三年下來基本上沒甚麼機會可以接觸到臨床,且唯一一次的基本護理實習也因疫情而改為線上實習,我認為我們護轉生學習到的知識量是非常龐大的,但是沒甚麼機會將我們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實作做結合是相對比較可惜的,實習對於護專生來說是非常的重要,在接下來的專四將也會有實習的課程,希望可以從中獲得非常大的收穫。
目前第548/7774頁 [首頁][上一頁][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