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閱讀心得 15629 2022-02-14 09:50:27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很多高敏感族都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為別人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力。他們通常都渴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但他們都不太清楚該如何運用自己的這項天賦,反而就白浪費了這項天賦。
高敏感族能清楚感受到怎樣的東西能討受幫助對象的心,病通常深深的覺得自己一定要努力提供這種東西給對方。當對方缺乏責任感時,他們便會替對方代勞,而不是淡定的旁觀,好讓當事人能學習著擔起自己的責任,但讓當事人學會負責才是對人人都好的。
書中寫到「取悅自己的感官」從這去思考,要在時間規劃裡把這件事也確實的列進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就在保持情緒平穩上有很大的效果,也更容易在身心靈上感到愉悅及滿足。
有時候我們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偶爾要以別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畢竟他們想的跟我們可能不一樣。
作者本身也是高敏感族,高敏感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同理心,但是太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讓自己處在比大多數人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和焦慮的危機裡。他在書中用各種真實案例教導高敏感族用各種情境練習來幫助別人,也讓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停止,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聽到自己身心靈的需求,其實不夠好是自己貼的標籤,打破那些都是自己的錯的執念,不要跟著別人的情緒波動,找回自己在生命的價值。
書中提供了許多的案例說明,讓任何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從中獲益,這是一本很值得我們看的書。
|
你擁抱了我的青春 15627 2022-02-14 09:45:58
高中階段,正是青春正盛的時候,於是有了這個個故事。故事內容再說一個普通的高中女孩和一個男神談戀愛。故事描述的主角都將對方給了彼此,但可惜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待的位子。並非想要就能永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到最後男主角失去記憶忘記了和女主角的點點滴滴,讓我覺得非常可惜 兩個人那些美好的回憶都不見了。甚至是兩人都錯過了彼此讓人心酸。到後來女主角明白了他的青春,為的不過就是男主角的一張笑臉,對著自己笑而已,僅僅如此而已。但是到了後記 當兩人再次相遇的時候,兩人都淡忘了一切 都放下了。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女主角明明還喜歡男主角 卻要那麼輕易的放棄他。看到後來女主角只說了:「他不能為男主角做什麼」而選擇離開,可能是每個人在愛情裡面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吧,不管是擁有、失去、都會有各一的一套看法,男主角認為愛情就是不顧一切,而女主角卻是認為愛情應該就是要簡單平凡的,男配角認為愛情就是默默陪伴對方,女配角則認為愛情是可以不顧一切手段得到的。他們的價值觀大大的不同,也都為此受了傷。雖然故事中不只是有快樂的地方,更多的是錯過和難過。在一個懵懂又著急想要長大的年紀,每個人都撞出一身傷,不斷的在彼此身邊尋求慰藉,那個安慰也許是朋友,也是是家人,又或者是一段愛情。青春啊,大概就是這樣的吧!或許不能和對方在一起 卻又奮不顧身的愛著對方。人都是這樣的,需要藉由他人的答案來壯膽。人為什麼害怕失去?我想可能是當我們開始在意、開始等待、開始害怕失去某個人的時候,就是愛在心裡悄悄萌芽的時候。
|
科學怪人 15640 2022-02-14 09:35:28
我們竟然可以發覺到小說中的伊莉莎白與怪人有著共同的遭遇。也依稀可以覺察到,對於現代科學而言,不論是「自然」或「人工」製造的生命,與行主導、操控之實的男性科學家相較,「她」與「它」都是他的犧牲者。科學成了白種男人的專屬事業。任何與科學有關的事業都是男人的天下。對於近代科學的「排他性」,作者在這裡算是提出了她本人最強烈的一種抗議在九零年代的今天,研究女性怎樣面對自然科學,女性與自然關係以及女性科學是如何的一個文化事業等等,在質與量的表現上都可以說是盛極一時。但筆者認為從各個角度審視在十九世紀初西方科學史中所經歷的巨大轉變,披露這轉變為性別、男女與大自然間關係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並進一步發掘西方科學發展的心理基礎,亦是當務之急
|
110寒假作業 16062 2022-02-14 08:27:01
書名:相遇的理由
作者:皓子
《相遇的理由》這本書講述的是愛情從來都是兩人為一個單位,任何一方若有第三人插足定會失衡,書中主角鄭沛青在經歷一段遭受第三者介入的愛情後讓她很負面。 何碩是鄭沛青的上司意與合作的對象公司經理,每個人給何碩的標籤都是「公私分明且絕不動用私情」的上司,但對何碩而言,僅僅只是沒有動搖他的人事物。 為此,鄭沛青開始旁敲側擊,甚至私自的來到何碩家門口,就為了和他簽下公司的合作,卻沒發現自己的情感早已與何碩見面次數增加而慢慢表現出來。 鄭沛青對待感情是害怕且不擅主動的,畢竟她曾經傾注一切感情的去愛一個人,卻得到對方的背叛,這讓她不敢輕易的愛上一個人,特別是何碩也有一個優秀的前女友。 她既不想停留在原地,也不願捲入何碩和他前女友的漩渦中,才不得已陷入膠著,好在她認清自己毫無疑問的深愛著何碩,使她勇於踏出一大步的走向何碩,親手抓住屬於她和何碩的愛情。
每個我們遇上的任何事情,不論人事物都一定會從中學到些什麼,當我們選擇思考、自我消化時我們就是在成長,更在改變,但成長應該是令人愉快、舒適,而不是捨去自我或按別人所想的去做變化。 就像書中的鄭沛青,雖然有碰壁的時候,還是要趕緊讓自己別過度沈溺在那個情境中遲遲不出來,也幸好,有何碩這麼一個人願意搭把手拉她一把。
|
110寒假作業 16056 2022-02-14 08:25:05
閱讀過這本書後,才真正了解了,這十二樣見面禮的背後包含了多麼深刻的意義,是鼓勵,也是一種教育,更是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最深的期許。書中作者時常把當地的教學方式,拿來與台灣的做比較,例如:美國的老師建議每天回家做功課的時間,包含閱讀不要超過四十分鐘。就這點來看,就可以看出台灣和美國教學方式上的差異,台灣的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閱讀時間不夠多,而在美國則是擔心孩子讀書讀得太久,缺少活動身體的時間,而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書中提及許多台灣和美國許多教育上的不同之處,使得讀者在閱讀時,雖然羨慕美國的教育方式,卻也同時體認到兩地學生本質上的差異,例如:當老師在課堂上發問問題時,美國學生總是自動自發的舉手回答,而台灣學生卻非得等到老師點名時,才肯回答問題。所以,當文中出現兩地教育方式的差異時,作者寫來貼近生活,最後送給自己的孩子九樣禮物,我們可以從這九樣禮物中看出這是一個身為母親對孩子的鼓勵與期盼。
我覺得書中老師所送給孩子的這十二樣見面禮,提醒的就是一些最簡單,卻又最容易被遺忘的十二件重要的人生哲學,這十二件禮物,當中所隱藏的意義,雖然大家早就已經耳熟能詳了,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也正因為它們容易被人遺忘,所以作者才會以它為題材,把它寫成書吧!為了讓我們記得,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物品時,能想起他們所象徵的訊息,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提醒「挑出別人的長處」,提醒「記得幫別人擦乾臉上眼淚」,不要忘了,世界上還充滿著濃厚的溫情!
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教育也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卻有著同一種使命,是學習的一步,也是對於創造自我的一大步。不管學習到多少知識,只要能學習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