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讀書心得 15685 2022-02-14 00:05:41
心得500字 護二丙25號黃仲麒
書名:換個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憂慮
這本書主要在訴說30個正向積極的小故事,作者以 "如何避免憂慮"?為主軸
強調"樂觀的角度"去減少憂慮的發生。不一樣的是,作者解決憂慮的方法,並
不是憂慮發生後怎麼處理,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零碎小事,透過角度改變,讓自己更
正向,讓憂慮影響我們之前,便抱有對抗憂慮的力量。
那麼要怎麼對抗憂慮呢?要活在當下,其實每個年輕人多少都會為自己的未來憂慮
,或是對過去有所留戀,那樣只會徒增不安與焦慮感而已,最好脫離這種循環的方式
就是"用心過好每一天",可以自行做好規劃,今天的時間要怎麼利用會比較好。
樂觀的行動也能有效克制憂慮的發生,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耶穌曾說:{天
堂在你心裡,當然,地獄也在。}情境不能決定我們是否快樂,我們對事情的反應反而
決定了我們的心情,只要你下定決心快樂,並堅持到底,你就真的能快樂。
幸福來自你的心態,而非財富或成就。如果我們想發揮潛力,完成自己的理想與目
標,一定要用樂觀的思想來激發熱忱,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有趣,也更有成就感。
這本書帶給我非常大的收穫,讓我的想法不受拘束,當然還有更多對抗憂慮的方法,
只要你的想法保持著正向,就不會有憂慮的到來,要積極的面對憂慮,且正向的處理
壓力,危機就是轉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憂慮,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
110-1 寒假作業 15660 2022-02-13 23:54:57
書名:允許自己不快樂
追求完整,比追求快樂更快樂。
充滿未知的訓練,是觀察潛在人格特質的好方法。
壓力耐受度還能讓你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心思更敏捷,
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你更快樂,而且你的快樂將具有復原力,因此更加持久。
同時擁抱正面與負面情緒,才能使你變得完整。
快樂有時候也會帶來反效果,而負面狀態有時也有好處
我們忽略了自己承受不適,甚至自我調通的能力。
經常做出遺憾的抉擇,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誇大正向事件未來帶給我們的正面感受,
並且低佔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
以上這些是我在書裡得到的 來做彙整
在本書提出的研究證實:
1.上課聽不懂的學生加果努解決自己的因惑,在之後考試的表現比一聽就懂的學生還要好
2.如果警察本身曾是犯罪受害者,在幫助一般受害民眾時,往往能展現更堅強的毅力,也更積極參與工作。
3.如果曾隱忍配偶的肢體語言或攻擊,往往更容易遭受到類似的暴力;相反的,若不願忍氣吞聲,遭受家暴的比例則明顯降低。
而我的想法是:
若能承受不同的負面打擊,並將打擊轉化成正面能量取得兩者間的平衡,就具備調適壓力。
若盡可能逃避負面經驗,並且壓抑負面的感受,那對個人發展沒有幫助。
最後讀這本書我我想通了很多事情
有時候負面並不是個壞事
勇敢去擁抱自己的負面 才是最棒的
無論正面的自己 還是負面的自己 都是自己!
|
閱讀心得2 16133 2022-02-13 23:41:36
看完紙星星之後我覺得很難過,而且內心久久無法平復,女主角和男主角好不容易相愛,但是女主卻親眼見證了自己心愛的男人在眼前死去,故事的一開始是在校園發生的,女主角相信只要折1000顆紙星星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看到這裡我覺得很有感覺,因為我也曾經折過紙星星,每一顆的紙星星都是經過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所以會覺得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本書是有關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還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延伸成了家暴的現象,因為女主角的媽媽是重男輕女,所以導致女主角從小就和弟弟關係不好,每個人都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性別血緣星座或者是爸媽,這本書不僅僅只有寫情侶間的小情小愛,還有牽扯到很多的社會問題值得探討,「從那之後,我就下定決心,再也不為任何一個人而放棄自己。從前的我遭遇過很多事,當然也面對過別人的流言蜚語,這就影響我現在的個性。我不會輕易用謠言來評斷一個人,而是相信自己所看到、並且真正接觸過的。」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意義,因為謠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就只是聽說的事情,但那些無知的人就是會把它當事實一傳再傳,而這樣的謠言可能會害了一個人甚至殺死一個人,我覺得不應該從別人嘴裡認識一個人,因為一個人在別人嘴裡可能有很多版本,你只是盲目的知道了他是怎樣的一個人,而不是真正的去認識這個人。
|
寒假作業 16124 2022-02-13 23:41:17
護一丙 高皓庭
[雪冤]
第一次讀大門剛明的《雪冤》,明明感覺自己是在不受打擾的情況下,認真讀完這本書的,但看到結局時卻讓我驚呆,讓我以為我漏看掉什麼重要劇情。
大門剛明的《雪冤》,只看到漫長十五年來一直為被判死刑的兒子四處奔走的老父親,還有一次又一次的沼慎一在獄中拒絕父親的探視。故事的一大部分讀到父親想為兒子雪冤的過程,另外書中還出現很不相稱的討論議題,除了是否廢除死刑以外,還將正當防衛列入與死刑對照討論。是否廢死刑,我個人沒有特別的想法,感覺是件正反兩方怎麼說都有其道理的事。但後面這一點讓我感到很莫名,正當防衛怎麼會被和死刑並列討論呢?偽法律系畢業的我感覺很奇怪,這是很清楚兩件不同的事情呀。
看到最後,知道殺人命案真相時,真心替老父親悅史感到難過,難過的不是兒子被當成冤獄而送死,在我讀來,根本的問題是,兒子的死一點都不算冤,他明明知道凶殺案的整個過程,也完全有可能洗清自己被冤枉的狀況,然而他卻出自某種原因而拒絕說出真相。
雖然雪冤只有區區兩個字,但當中卻有人們各種不同的心思交疊。有人寧可犧牲生命也要洗刷冤情,也有人因此而受傷,我真心推薦你們去看看這本書。
|
寒假作業 護一丙 35 潘詩涵 16153 2022-02-13 23:34:30
在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裡的第一篇及第三篇很精彩,第一篇是失蹤的小女孩,喬安娜的母親應該跟大家反應一樣都是看到被燒焦屍體都會被嚇死吧 不過在李博士的積極破案下,找出兇手
在驗屍的過程,有些真的可以了解,像是人體是不可能自己燃燒的一定要有助燃劑或引燃物才有可能引燃 還有驗指紋的各種方法,也可以處境我對人體的了解越來越多,在第三篇碎木機下的冤魂比較靈異一點,就是有一位一百七五的男子無緣無故的消失,但李博士在他的細心觀察還是找出男子消失的原因,這個過程是蠻酷的。
還有就是在台灣的辦案手法跟國外的就差的滿多的,像是我知道的有私人鑑識,還有陪審團,在國外陪審團的反應是最後的結果也可以把一個有罪的犯人變成無罪,就處在於辯護律師的,法醫相關證據,鑑識單位的相關證詞,所以在國外陪審團的結果相當重要,不過台灣就不一樣,像我都無法接受國外的陪審團制度,有點太過於誇張。
其實我覺得人在想法極端的時候做出的事情真的很難收拾,每個人的個性也不一樣,但在法律上人人平等,法網灰灰,疏而不漏,真的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最重要的是在做事之前真的要認真思考,不要釀成災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