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581/7745頁 [首頁][上一頁][579][580][581][582][583][584][585][586][587][58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作業  16107  2022-02-13 22:29:38

寒假作業 我所去過的地方:我覺得蠻好的句子:那裏有我的樹,那裏有我的海等我回去,等我再來。等我歷劫歸來給你寫一封長長的信 你說的故事讓我想要繼續活下去,這次換我說故事給你聽 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 如果這封長信可以讓你覺得快樂健康—衷於悲哀快樂,終於傷病的健康本書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 這本散文集分為「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疾病隨行,更有他者相伴。在一篇篇沉潛於病中所產出的文字裡,讀者得以看見一個努力向外界「報平安」的人的身影。如陳宗暉在自序所說「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如果這些信件可以讓你也覺得健康快樂──衷於悲哀的快樂,衷於傷病的健康。」先無論那是不是一個別字,這段話中的那個「衷」,不是某種故做堅定的「忠」,也非結束於此的「終」,而是一顆與他人分享心內話的由「衷」之心,而那也是散文創作能夠動人的初衷。 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一起吃飯,不見不散人與人是分離的個體,我們因為肉身而彼此隔開。但有時當你發現你與他人心意相通時,實體的距離好像可以跨越,這種水乳交融之感,又令我們喜悅,不過,與他人太靠近時,我們又會失去安全感,恐懼會受到傷害。人就是這麼矛盾。 從人類的發展進程來看,我們的老祖先為了生存,是先爭食、獨食,到懂得分配跟分享之後,才學會共食。但是社會的高度工業化發展,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心與疏離感,為了保持安全距離,不少人卻又回到獨食的狀態。 在農業社會中,主要的勞動力都用在生產糧食。用餐是一件大事,在農忙之餘,圍桌共餐幾乎是唯一的消遣,而碰到豐收的季節,更是透過共享食物的方式來慶祝。工業社會則將勞力集中,做系統化的分配與使用,為了講求效率,連用餐的時間也被壓縮了,速食產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速食基本上是為獨食設計的,從品項的設計、單人套餐的選擇到座位的安排,都非常適合一個人單獨享用。相形之下,傳統的餐廳則是設計給共食者的,一個人不但不好點菜,單獨占據一張大桌子更是引人側目。華人因為一向習慣共食,所以在中餐廳經常會要求客人併桌,這在西餐廳是少有的現象。
      
110寒假作業  15709  2022-02-13 22:09:23

《其實你很好》 在自我辯論和反駁的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有意識地去質疑大腦提供給你的訊息,記得,我們頭腦裡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確或真實的。 想像現在有兩個你面對面坐著,其中一個你不斷地拋出剛剛那些認知誤區的內容:我成績很爛,老師一定很討厭我… 而另外一個你就要負責找出客觀事實和舉例,說服對方說:你的成績不錯,只要在加把勁一定能更好! 如果你自己很難找出客觀證據,那麼就找幾個值得 信賴的朋友聊聊,問問他們的意見請他們給你客觀的評論,當你的應援團吧! 我覺得一個人要先面對自己有正面評價,才能有可能用正面的角度對待身邊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是夠好的,你眼中看出去的世界,肯定也不會是美麗不完美的,甚至可能會因為負面的思維和習慣,傷害身邊的人。 有趣的是,以前的我並不是一個正向思考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個超級負面的人,所謂的憤青吧,對很多事情都看不順眼,覺得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我那樣。其實那樣滿傻的,因為雖然我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但不快樂的只有我自己而已,其他人並不會因為我怎麼想而受到影響。 後來我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有一陣子,自己每天都要寫下自己做得好的三件事,也要寫下感恩身邊的人的三件事,寫久了,自然就開始對自己的認知狀況越來越熟悉,現在基本上不用寫,已經養成一種為自己完成的事情感到開心的習慣。 當自己看待的角度變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會跟著改變。
      
寒假作業  15762  2022-02-13 22:03:57

第一篇 書名: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作者: 水島廣子 水島醫生的書非常的實用,水島醫生的書用了最簡單的文字描述跟文字簡約。每看一次,心裡卻是療癒踏實。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著正能量,也讓我如何將理論落實在行動中的認識。 讀完這本書讓我把注意力放在那裡,哪裡就是我的世界。而我如何回應這個世界,又決定了我後續的命運。 當我願意理解情緒,並聚焦在我心中的情緒,是如何從小到大的幫助我,我就可以衷心感謝情緒,讓它們自由流動。 當我慈悲以待,情緒也能感受到溫暖跟呵護,也能心平氣和的。因此不在受到情緒綁架,而是跟它們成為好朋友。 堅持對、錯不一定是錯的,但那些看法的不同,不會影響我跟親密的人同享的共鳴,因為他確陪著我,不離不棄。希望我能因為讀了這本書走出被害者的角色,堅強地主導自己的人生。 新的學期又要開始,保持正面的心情,期待讓未來更好。也會試著讓自己的情緒管理在進步,更融入同學間,讓這未來的求學生涯,多采多姿,為自己加油。 第二篇 文章明:大專院校學生人格特質及情緒管理之研究 作者:柴康偉、歐瑋明、蔡爭岳、顧倩 本次探討的論點在於,深度了解學生的"人格特質"以及"情緒管理",如同摘要中提到的"年級別、學院別以及有無工讀經驗三者,在兩構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存在",有在職場上學習的經驗和只待在學校學習的經驗,往往有著明顯的差異已是眾所皆知。 再來就是"壓力",很多學生往往面對問題上的壓力時,抗壓性較低者,很容易選擇逃避來解決問題,壓力因素大多可能來自家庭、金錢、課業壓力、工作壓力甚至可能有著潛在憂鬱。 我認為希望學校方面能為學生設計有關個人的個性、情緒管理方面的問卷, 人格是由個人的多樣特質所組合而成,包含「開放性」、「內向性」、「嚴謹性」、「外向性」、「情緒穩定性」五個方向,分數愈高,表示這個人該面向的傾向愈強。 情緒調節 指的是一個人該怎麼協調內在情緒及外在環境,能維持良好關係已達成目標的過程,包含「重新評估」、「壓抑」、「沉著冷靜」三個方向,分數愈高,表示這個人愈常使用該策略進行情緒的調節。 進而利用這份問卷來發現學生的問題在哪裏,以便在任何職場上遇到任何狀況更能迎刃而解。
      
二年級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15626  2022-02-13 22:03:11

書名:不被壓力綁架 班級:護二乙 文章:淺談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號:1095101054 姓名:許庭毓 這本書和文章都在敘述有關身心靈健康的議題-壓力,壓力可能發生在很多族群上,例如:青少年和成人。壓力也會在很多事情上產生,像是工作上的壓力、家庭經濟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考試遇到的壓力、上台報告前的壓力和比賽前的壓力等等……。壓力總是無形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學著慢慢地適當的釋放。 文章中最令我關注的議題是關於學校生活容易遇到的人際關係,這個議題時常在校園中發生,可能是同學之間的霸凌,或是班級裡面有同學互相排擠,又或者是自己沒有主動學習去交朋友,這些狀況可能都是造成學校生活裡人際關係很緊張的原因,長時間被霸凌或是排擠都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像是最常見的憂鬱症就是長久以來在心裡累積了自己無法負荷的壓力而造成心靈上生病,學習用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釋放壓力會讓自己的心靈上獲得更完美的放鬆。 書中提到八個法則,第一個是【掌控焦慮】,第二個是【運用語言】,第三個是【管理學習】,第四個是【平衡下意識與有意識】,第五個是【改變行為】,第六個是【適應環境】,第七個是【延遲感覺罷工】,第八個是【壓力下正向思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掌控焦慮,因為掌控焦慮是我在緊急狀況時或考試時沒有辦法掌握好的關鍵要點,從書中學到怎麼有效的掌控,作者提到射門員的踢球途徑,運用【從C到J法則】讓我學會如何管理焦慮,當射門員焦慮時,容易將球踢出偏C形的小拋物線,如果有掌握焦慮,就能將球踢出J形的拋物線,顯示出J形是對付壓力最有效的踢法,也讓我學習到把焦慮掌控好再上場應戰會讓壓力比較舒緩,輕鬆的駕馭需要面對的任務,不必再擔心一時的焦慮讓自己無法好好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到最高極限。 這次學習到關於壓力造成身心靈的健康是大家需要注重的一環,有時候需要適當的壓力才能讓自己更進步,把壓力化成動力,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何任務和挑戰都可以沒有極限的順利完成,不要讓壓力成為自己的敵人是駕馭壓力非常重要的課題。 資料出處: 書籍:學校圖書館借閱 文章:華藝線上圖書館
      
寒假作業  15776  2022-02-13 21:49:14

護二戊1095101205吳怡靚 第一篇書名:好心情帶來好運氣 作者:瀨波龍 因為學校指定要借身心靈健康或情緒管理的書,所以我就借了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它讓我知道了我的心情會影響我的生活例如:如果我在生活中每天心情都不是很好常常有心情覺得不安或者失望的情緒那麼就會慢慢的滲入我的淺意識就像書本裡奧萊雷斯所說的:「思考創造了我們的人生」所以可能當我們擔心、不安或恐懼時,想像中的那些災難就會成為現實,所以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不管怎樣想要創造美好的人生那麼就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思考,心情每天都要往正向的方面想不要往負面的方向,尤其是現在有憂鬱症狀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千萬不要最後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 第二篇文章:盡一份心力,提高生活品質 作者:杜佳靜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好的生活不只是心理狀況,還包括了生活環境和生活上的經濟狀況,因為如果心理狀況好但是生活環境或經濟不好的話也是會照成人的心靈健康變不好,像是現在很多生活環境或經濟不好的人很容易就會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不止心理狀況要好生活上的環境和經濟也要是好的所以媽媽常常跟我說朋友圈盡量不要跟那些會走上犯罪的一起,但我覺得我的朋友都是好的啦,所以我的生活環境因該是好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是好的的生活,有些人可能心理、生活或經濟不太好所以我們可以盡量的去多幫他們一些,我們盡一份心力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質。
目前第581/7745頁 [首頁][上一頁][579][580][581][582][583][584][585][586][587][58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