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11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6039 2022-02-13 21:24:26
在悸風之夏這本書,故事內容是兩名高中生戀愛的故事。男主韓尚是柳高資優班的學霸,他從小到大任何事情都是他媽媽吳玫安排的,而他媽媽吳玫也就是柳高的教務主任,吳玫跟韓尚一樣,外表都非常的冷漠,氣場很強大,沒人敢惹他們,因此韓尚在學校都一個人,孤伶伶的。女主若以昕是一名普通班的學生,她的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的,而且她什麼才藝都沒有。有一天韓尚幫吳玫催五班的教室日誌,結果剛好在路上遇到同是五班的若以昕,在過程中,若以昕笨拙的行為,吸引了韓尚的注意力,讓他開始對她感興趣,之後韓尚開始發現自己真的慢慢的喜歡上若以昕了!兩個人喜歡著對方,但若以昕知道吳玫是不會同意他們在一起的,吳玫的行為舉止,都表現出她比較喜歡跟韓尚同班的廖凌安,畢竟廖凌安成績好,跟韓尚比較般配。但韓尚跟若以昕是真的喜歡對方的,所以他們都在學校偷偷談戀愛,但最後還是被吳玫發現了,起初,吳玫去警告若以昕不要跟韓尚談戀愛了,讓他們分手,但吳玫找若以昕這件事被韓尚知道後,韓尚在一次模擬考試故意交白卷,事後吳玫知道了,她找若以昕談談,過程中她說她同意了他們交往,但韓尚還是要去美國研讀,他們知道後都非常的開心。我覺得剛開始吳玫很像壞人,要把王子與公主的姻緣切斷,好險後來同意了,不然感覺他們很可憐相愛很辛苦。
|
110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6050 2022-02-13 21:06:59
這次我選的書都有關醫學,碰巧兩本都出版自時報
其中一本有關憂鬱症一本為器官捐贈 ,
作者:劉力穎
書名: 我每天吃十四顆藥、依舊相信會得到幸福
她是一位患有憂鬱症的YOUTUBER,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寫了這本書讓所有人了解憂鬱症帶來的傷害,也讓我了解原來所有人都有可能陷入憂鬱情緒,這位作者的網路平台我有觀賞過,如果不是本人說患有憂鬱症,其實很難察覺她其實有過痛苦的人生經歷,在網路上的她,化妝、減肥、舞蹈、頭髮,樣樣都難不倒她,孤身在韓國的她也開啟了生活紀錄,讓台灣以及各國的觀眾了解他的韓國生活,我超佩服她,
一個人在宜蘭的我都會想家了,更何況韓國,
想到就覺得可怕。
作者: 蘇尚豪
書名: 謝謝你 在我們心裡
這本是有關器官捐贈,作者是台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他讓我了解原來器官捐贈有如此多道程序,捐和不捐原本的決定權在我們手中,可當如果我們今天已經躺在床上判定為腦死,不會醒來了,家人的抉擇是什麼? 我們不曉得,所以我覺得有意願捐贈可以先去填寫同意書,
如果將來的條件可以,
能早點救人不是很棒嗎?
|
閱讀心得 15592 2022-02-13 21:01:35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以接近小說的方式呈現心理師的故事 帶我們用更平實的角度理解我們身邊的人可能經歷的故事 以及心理師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 好爸爸的功課
(書摘)
「你把心思全都放在當好爸爸上了。」我對約翰說:「可是,當好爸爸的功課之一 也許也包括容許自己流露各種情感 活出真實的自己...
這個描述一位父親 在兒子意外車禍死亡後 始終堅持肩負一家之責的好爸爸 不願意在家人面前流露出悲傷 也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 也是他做心理諮商的最大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要強、要硬 但沒有想過事情的角度可以有很多 一個好爸爸不單單只是要支撐家庭 也需要和家人能夠坦誠自己的脆弱或情緒 不然你的家人可能會為你承擔這些事情
|
我是護理師————寒假作業 15683 2022-02-13 20:53:11
心得內容:作者本身在加護病房工作,他覺得在加護病房讓人提心吊膽,隨時得跟死神打交道,與時間拔河,一個疏忽或不小心,可能就喪失一條寶貴的性命。面對病患間的衝突,病人的生死的罪惡感、愧疚感。如何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我覺得護理師的工作非常辛苦,大家聽到我是護理生都覺得很佩服,這是一份隱定工作,在現在的社會薪水也算高,但要克服的事也很多,壓力也很大。
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生命,病人喪失性命我想我們是比任何人都自責,害怕事不是自己的疏忽,害病人死亡。
看到病人因為病痛而慘叫,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與減輕她的痛苦。每天都很忙碌的護理師,簡直說工作八小時,應該都沒停止過工作吧,很辛苦,非常的辛苦。
在我現在能體會的就是,當護理生也不是那麼輕鬆的,很多考試,很多要學的,很多嚴厲的老師在督促,為了就是給出最好的照護品質,給出好的醫療環境。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我們只不停的前進,不停地追求更好
,光一個PTR從手寫到電子、醫囑,當然我們技術也只能越來越好,不可以有什麼差錯。但面對高壓力環境,爭吵多的醫院,未來我們如何去調適,也是重要的一門課題。這麼辛苦的工作還有人願意做,代表我們是可以征服的,只要我們多投入工作,細心、耐心也多一點,我相信我們都可以做得很好。也不要不承認自己的過錯,例如給錯藥,我們就應該警惕一點,如果還是給錯,我們要懂的反省,也不要隱瞞,我相信不是故意都還可以被原諒的,也要記取教訓,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
|
110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33 2022-02-13 20:52: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0學年度護理科寒假作業心得報告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丙
學號 1085101126 姓名 莊瑾雯
作者姓名 蕭耀燦(Yiu-Chan Shiu) ; 呂欣善(Shin-Shan Lu)
西元出版年 2021年 文章標題 運動對失智症患者認知表現之探討
期刊名稱I 運動知識學報 卷(期) 18期
起訖頁數 1~10
作者姓名 冼鴻曦(Hong-Hsi Hsien) ; 劉文欽(Wen-Chin Liou) ; 楊儀華(Yi-Hua Yang) ; 羅文聰(Wen-Tsung Lo)
西元出版年 2021年 文章標題 把握黃金復健時間提升中重度腦中風急性後期
照護療效
期刊名稱II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會雜誌 卷(期) 16卷4期
起訖頁數 278~289
【自訂一主題】:高齡預防相關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快速增加,失智症也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2011-2012
年台灣失智症盛行率調查顯示,65 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約占 8%(約 23 萬人),即每 12 人就有一失
智症患者。失智症的致病機轉仍然不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藥物治療是有效的、可逆的一種疾病。
失智症不僅影響老年人,有少部份病患早在 65 歲以前就開始慢慢發病。隨著年紀增加,肌肉組織會
變少,身體也會感覺愈無力,就不再想動,幾乎整天都坐著、躺著,不僅愈來愈胖,更會懶得外出,
與人互動、交朋友的機會就更少,而失智的風險就上升。愈來愈多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對大腦好,健
走、慢跑、打球、游泳、跳舞等都能讓記憶變好,對於預防失智症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預防中風就是預防失智,將近一半的失智症病患都有腦部血管病變,而中風本身又會增加兩倍的
失智風險,另一方面來說九成的中風都是可以預防的,因此預防中風理論上應該可以大幅度降低失智症的疾病負擔。失智症除了失意,還會有一些情感症狀例如:憂鬱、焦慮、冷漠、躁動不安、情緒起
伏很大,也會出現精神症狀,錯把親人當成其他人,以為鏡中的自己是其他人, 還有行為障礙如:
重複說同樣的話、重複做同樣的事(一直購買相同物品、一直吃飯)變得日夜顛倒,白天想睡,晚上
睡不著等等:而如何預防失智症有以下幾種方法,控制三高、預防中風、少吃麵食、減肥、多進行社
交多運動睡眠充足,都可以預防失智症,而患有三高、糖尿病及睡眠品質不佳特別容易患有失智症。
失智不一定是從健忘開始得所以要多注意身邊的親朋好友有沒有出現一些失智症的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