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583/7745頁 [首頁][上一頁][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10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33  2022-02-13 20:52: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10學年度護理科寒假作業心得報告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丙 學號 1085101126 姓名 莊瑾雯 作者姓名 蕭耀燦(Yiu-Chan Shiu) ; 呂欣善(Shin-Shan Lu) 西元出版年 2021年 文章標題 運動對失智症患者認知表現之探討 期刊名稱I 運動知識學報 卷(期) 18期 起訖頁數 1~10 作者姓名 冼鴻曦(Hong-Hsi Hsien) ; 劉文欽(Wen-Chin Liou) ; 楊儀華(Yi-Hua Yang) ; 羅文聰(Wen-Tsung Lo) 西元出版年 2021年 文章標題 把握黃金復健時間提升中重度腦中風急性後期 照護療效 期刊名稱II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會雜誌 卷(期) 16卷4期 起訖頁數 278~289 【自訂一主題】:高齡預防相關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快速增加,失智症也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2011-2012 年台灣失智症盛行率調查顯示,65 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約占 8%(約 23 萬人),即每 12 人就有一失 智症患者。失智症的致病機轉仍然不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藥物治療是有效的、可逆的一種疾病。 失智症不僅影響老年人,有少部份病患早在 65 歲以前就開始慢慢發病。隨著年紀增加,肌肉組織會 變少,身體也會感覺愈無力,就不再想動,幾乎整天都坐著、躺著,不僅愈來愈胖,更會懶得外出, 與人互動、交朋友的機會就更少,而失智的風險就上升。愈來愈多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對大腦好,健 走、慢跑、打球、游泳、跳舞等都能讓記憶變好,對於預防失智症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預防中風就是預防失智,將近一半的失智症病患都有腦部血管病變,而中風本身又會增加兩倍的 失智風險,另一方面來說九成的中風都是可以預防的,因此預防中風理論上應該可以大幅度降低失智症的疾病負擔。失智症除了失意,還會有一些情感症狀例如:憂鬱、焦慮、冷漠、躁動不安、情緒起 伏很大,也會出現精神症狀,錯把親人當成其他人,以為鏡中的自己是其他人, 還有行為障礙如: 重複說同樣的話、重複做同樣的事(一直購買相同物品、一直吃飯)變得日夜顛倒,白天想睡,晚上 睡不著等等:而如何預防失智症有以下幾種方法,控制三高、預防中風、少吃麵食、減肥、多進行社 交多運動睡眠充足,都可以預防失智症,而患有三高、糖尿病及睡眠品質不佳特別容易患有失智症。 失智不一定是從健忘開始得所以要多注意身邊的親朋好友有沒有出現一些失智症的症狀。
      
「做人不能太老實」-閱讀心得  16365  2022-02-13 20:48:54

這本書讓我知道不要傻傻地做老實人。老舊的想法已經過時了。荷麥講過一句值得人反覆尋思的話,友誼是一種溫靜與沈著的愛,為理智所引導,習慣所結成,從長久的認識與共同的契合而產生,沒有嫉妒,也沒有恐懼。這句話決定了一切。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說到做人不能太老實,你會想到什麼呢?不要先入為主覺得做人不能太老實很複雜,實際上,做人不能太老實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更複雜。對於一般人來說,做人不能太老實究竟象徵著什麼呢?對做人不能太老實進行深入研究,在現今時代已經無法避免了。這是不可避免的。巴爾扎克曾提出,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並不因此出名。這句話讓我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去思考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人生的歷程中,做人不能太老實的出現是必然的。問題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字嚴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進學致和,行方思遠。請諸位將這段話在心中默念三遍。彌爾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你若想證實你的堅貞,首先證實你的忠誠。這不禁令我重新仔細的思考。探討做人不能太老實時,如果發現非常複雜,那麼想必不簡單。秋謹講過,人生處世,應當匡救時局的艱危,以實現自己的抱負,怎麼能為柴米油鹽等家庭瑣事了此一生呢? 這段話對世界的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做人不能太老實的存在,令我無法停止對他的思考。做人不能太老實可以說是有著成為常識的趨勢。
      
110-2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00  2022-02-13 20:36:34

看完著兩篇文獻後我發現這裡說到的東西在課本中不太會出現,所以讓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於兒 急重症病房護理人員照護臨終兒童之困境這篇中讓我了解在當時的困境是什麼,其實那時的困境和縣 在的也很像大部分都是:1.臨床上迴避死亡話題;2.醫護團隊成員對善終照護理念未達共識;3深感 對父母的虧欠;4.難以忘懷臨終病童所受的傷害;5.難以自我肯定臨終照護表現;6.尋找舒緩照護壓 力的方法;7.病童往生後之釋放感。這些常常會是臨終個案碰到的問題和困境,也因這篇文主要是寫 兒童的臨終也讓我學會了一些於一般臨終個案的不同的照護方式一及技巧。 而在第二份文獻中發現以往的評量方式,著重於標準作業步驟及順序在模擬情境中,評量結果以分數 呈現,應用在專科照護,僅能反映出共通程序及結果,實際執行在病童時,能依照標準作業提供照 護活動,而EPAs是爲臨床任務探取實際觀察,以給藥爲例,如:個案爲幼童,學員需在給藥前判斷 服藥境,是否正値哭鬧,顆粒藥物提供或餵藥工具的合適性,若幼童對口服藥抗拒時,人員需思考如 何提供相關措施,提高幼童配合度,且兒科護理是以「家庭爲中照護對象非局限在幼童,亦包含家屬, 若探現有評量工具,無法呈現出專科照護特點。運用EPAs 以監督及信賴等級為評估結果,藉由即時 評估(ad hoc),學員做為學習改善重要依據,待特定訓練期程,進行系統性的信賴等級評定,且EPAs 信賴等級亦有效期,當執行此EPAs 任務效期屆滿,信賴等級就需再次確認及調整。
      
110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50  2022-02-13 20:33:31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丙 學號 1085101143 姓名 潘怡婷 作者姓名 江嘉凌、郭憲文 西元出版年 2002年 文章標題 職業性腕隧道症候群之症狀 期刊名稱I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卷(期) 9卷3期 起訖頁數 p.183-190 作者姓名 陳韋良、王鐘慶、林易申、廖文評、羅慶徽、陳永煌 西元出版年 2008年 文章標題 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清潔工: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卷(期) 15卷3期 起訖頁數 p.249-254 【自訂一主題】:腕隧道症候群 【閱讀兩篇文章後心得感想(至少600字)】: 我這次找的是有關腕隧道症候群又稱腕道症候群是越來越常見職業傷害,他還稱為滑鼠手因為她好發於電競選手,電腦工程師,櫃台人員,木匠,會計師,清潔工,這些人是執行過度、重復的動作,經過長時間累積下造成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慢性疼痛,又被稱為職業性肌肉旁絡傷。腕隧道症候群最常出現麻木戚、灼熱、及刺痛的症狀,妨礙雙手引響日常生活。腕隧道症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保戶手腕,減輕工作中的危險性現在有很多勞工的工作每天都是重複的不管是動作,姿勢不當,負重過度。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引響手指手腕的神經,早期診斷出腕隧道症候群治療率是相當高的。腕隧道症候群算是肌肉骨骼失調疾病。女性發病機率高於男性。裡面有提到一個男性清潔工個案他主訴說手在三個月前麻麻的但是甩一甩就會好了,最近兩個禮拜開使變得更痛。因為他的工作是清潔工要拿垃圾要打掃,用夾子夾垃圾ˋ,還要搬垃圾去丟每袋垃圾都二十幾公斤隨著工作量的增加作時間也隨之增加。其實不只清潔工容易因姿勢不良而患有腕隧道症候群,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在做事情或者用力不當,還有不當負重有關,這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什麼工作都要適度的休息,不要超時,姿勢要對,也不要固定只用某隻手去做高強度的活動。也要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早期治療的恢復是很高的,不要因為覺得沒什麼過段時間就會好而不去理他,等真正發現他出事情已經太晚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沒事,覺得自己年輕不會怎麼樣都不去理會。
      
二年級寒假閱讀心得  15727  2022-02-13 20:18:55

護二甲 1095101156 曾新瑜 我要介紹的書是「其實,你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而我覺得在這本書中的某一章「凡事以提前一天完成為目標」很重要,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往往都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而都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時,內心通常都會有很大的焦慮跟不安,因為害怕會來不及做完或被處罰等的,而這也就會跟我們的主題情緒管理有很大的關聯,因爲我們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一心只想要趕快做完或已經要來不及做完了,所以不想被打擾到,然而就在這些時候我們都會無意間的去波及到身邊的家人或朋友,因為我們都把自己心裡那些擔心、焦慮的情緒帶給了身邊重要的親友們,而這樣做是很不應該的,是我們自己沒有好好的分配及管理時間,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對他們發脾氣等的,然後事後可能還會因自己莫名的發脾氣而跟家人、朋友有爭吵,這樣還要一邊擔心會做不完時,還要去懊惱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做,明明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也不是故意的,並且這樣只會兩敗俱傷而已,還完全沒有去做好一件事,所以總結就是我們要把事情都提前的做完,並且好好的去規劃及分配自己哪些時刻該做哪些事,這樣會對自己輕鬆很多,也會越來越成功的,因為若是連小事都拖到最後一刻了,那大事是不是也會是同樣心態,從這些小事慢慢累積成大事時,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擔心、緊張,並且在這些情況下也很難拿出自己最好的實力,都可能是只想趕快隨便應付能有個交代而已,然而最後的效果都會很差,反正就是要讓自己提前做完且是用盡全力之後,能有個輕鬆、愉快又效率好的心情。 我在華藝線上圖書館找到的「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這個的研究結果建議護理行政主管應重視護理人員之「情緒管理」,並建立良好的紓解管道或明訂組織情緒現範,以降低護理人員之情緒勞務,而我覺得從這個實驗後去改善護理人員們的情緒管理很重要,因為我們不能因自己上班一整天很累,就對個案們展現出不耐煩或情緒很差的反應,畢竟他們又沒有做錯什麼,且他們自己也不願意出現在醫院,一定都是不得已的受傷、生病等的,所以我們應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發揮同理心,站在個案們的角度替他們想,然而如果我們都發揮同理心好好的對待每位個案,自己在幫助個案下一定都會小心且做好,這樣一來有成就感又可以因幫助他們而感到開心。 網址: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8142869-200512-1-4-243-252-a
目前第583/7745頁 [首頁][上一頁][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