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護理科110(下學期)寒假作業 16048 2022-02-13 02:17:14
護一甲 1105101012 林若靚
書名: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
作者: 愛麗絲.葛雷戈里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0/9/10
我覺得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很多對於睡眠的知識,這本書說「睡覺」這一件事情占據了我們人生1/3的時間,睡眠階段也會隨著年齡而變化,睡眠的某些障礙和問題,會在老年階段達到高峰,隨著我們逐漸年邁,通常夜裡清醒的時間也會變長,睡眠時間變短,在「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這一本書中一步步用科學的最新發展來說明睡眠對我們的成長發育,工作效率甚至生活品質有良好的幫助,在這本書的內文中提到了多讓嬰兒曬曬太陽以及保持良好的睡前儀式有助於睡眠…等,且睡前小酌並不會更好睡等好眠建議,在我睡不著的時候我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書名:吃不胖的免疫力飲食法
作者:石黑成治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3/2
我覺得這本書說得很好因爲現代人生活或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時間不正常,不僅體重不斷增加,甚至每天都覺得無比疲累,睡也睡不飽。由於身材完全走樣,因此許多人會嘗試最新流行的減肥法,但大部分的方法只能維持短時間,不久後又會復胖,身體狀況反而越變越差。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影響荷爾蒙的關鍵,透過飲食來改善腸道過勞、腸漏的症狀,讓身體機能回復正常運作,就能有效瘦身,更能變得身強體壯。透過大蒜、生薑、菇類、蘋果醋、綠茶、薑黃茶拿鐵6種提升免疫力的食材,加上間歇性斷食與改善腸道環境的三大步驟,按照書中指示實行,都能看得見效果。
|
護理科 110(下學期) 寒假作業 15327 2022-02-13 02:15:39
護三戊 1085101221 林妤謹
這幾年因為COVID-19的肆虐,引發了許多的在醫療上的問題,不只有醫學界在研究如何治療這個疾病,照護、護理的部分在其中也有著許多的不同的議題,因此我在華藝線上圖書館中搜尋了「COVID-19 病人使用氣霧治療之臨床策略」以及「一位COVID-19重症病人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之加護經驗 」這兩篇和這學期內外科教學課程中相關的文章。第一篇文章一開始先解釋了COVID-19在空氣中的傳染原理,講述病毒經由生物氣膠的各種傳播路徑,在第二節中說明氣膠生成醫療與氣膠散逸,在臨床上分為機械式產生氣膠以及間接誘導病人產生氣膠兩類,接著告訴我們COVID-19病人氣霧治療之策略及建議,我們要先嚴謹的去評估個案的適應症,有呼吸停止、通氣不良等症狀才需要去執行氣霧治療,否則應該要有嚴格的限制,內文也向我們介紹了如何使用霧氣治療,在氣霧治療中也應該注意環境與通風,因為密閉環境下可能隨氣霧治療時間增長其散逸染污了環境,所以建議選擇在室外露台、走廊,或是開窗戶及增加局部空調循環通風,降低居家傳播。第二篇文章描述照護一位中年男性感染新冠肺炎且快速惡化為重症之加護經驗,個案因疾病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插管後使用呼吸器與體外循環維生系統 ,因屬新興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特性而入住負壓隔離加護病房,首先需要幫個案進行護理評估,在確立個案有氣體交換障礙、感染、焦慮、皮膚完整性受損、活動與耐力不足等健康問題後,為個案整理了一些護理過程,包括:引起問題的原因、護理目標、護理措施以及最後的評值,在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成功脫離呼吸器的照護經驗。這兩篇文章讓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氣霧治療方面的知識以及原理,並且了解到如何照護關於肺炎合併呼吸窘迫等健康問題的個案,也在其中學習了如何在照護中發現個案的需要以及該為他們做些什麼適當護理,方便未來在職場上可以更快速的了解且能更準確執行許多有關氧氣治療、隔離病房等方面的照護。
|
寒假作業 15573 2022-02-13 02:02:03
快樂在你心中,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張愛玲說過:「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儘管每天都是嶄新的,依然會有小煩惱前來報到。有的人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偶爾駐足看看鏡子裡的自己,眼神裡隱藏著黯然的憂鬱。西方諺語說:「同是一件事,想開了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快樂更是如此,快樂有百分之四十由自己所主宰,當你態度快樂你就已經擁有百分之四十的快樂;百分之五十的快樂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在於完成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快樂是自得其樂的感受,快樂是保持幽默的笑容;不應該取決於別人的眼光。《快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提供69帖釋放快樂的魔藥,不僅針對工作、生活……關照你全方位的快樂,還告訴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魔法,讓晦暗的色彩遠離心頭,讓心靈的角落能天天天藍。有人不禁要問:快樂是什麼?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智者哲人都曾給出過各自的答案。亞里士多德曾說:"快樂主要來自靈魂的善".德謨克利特認為:"使人快樂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費爾巴哈說的很徹底:"生命本身就是快樂".我國的儒家經典名著尚書則將快樂總結為"五福",即長壽、富足、康寧、好德、善終。由此看來,快樂是一種能力,快樂與別人無關。
|
三年級寒假讀書心得 15122 2022-02-13 01:30:30
篇名:臺北市某醫學中心傳染科病房與非傳染科病房護理人員對愛滋病/HIV感染相關之知識、態度、採取保護措施行為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出處:台灣全文資料庫
在社會上對於愛滋病總是有許多不友善的標籤,像是覺得患有愛滋的患者都是從事特殊行業或者是同志、透過共用餐具就會感染、患有愛滋就必死無疑等,但其實愛滋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怕,無知才是最可怕的。透過文章我們得知,感染科病房的護理人員比非感染科病房的護理人員,對於愛滋病和HIV相關的感染知識瞭解的更多、態度與保護措施也較為正向且謹慎,只要有足夠的知識,與正確的態度,就能大幅降低感染的機率。讀完這篇文章後給我了一個啟發,人們為什麼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呢?因為對事物的不了解,會讓人類害怕自己應付不來,所以學習知識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門課,知識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所學的永遠只有那一角,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等著我們去學習及探索,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很艱辛,但人是不會辛苦一輩子的,所以只好先辛苦一陣子,如果連一陣子都不願意的話,那麼就只好辛苦一輩子 。每個人、每個職業都有自己專攻的一部分,而這篇文章也教會了我,當自己的專業停滯不前時,要如何去變通、精益求精 ,讓我知道了目前還是學生的我應該先專注於眼前的課業,預習與複習是必然的,但也能利用空閒的時間去閱讀護理期刊等, 這能使我們瞭解護理當前的狀態與之後的趨勢,在未來當護理人員時也能無縫接軌,銜接那時的主流與技術。
篇名:運用治療性遊戲於學齡前期病章的護理過程
出處:台灣全文資料庫
這個學期我們也分組進行了製作兒科教具,以前經過四樓中庭時總能看到許多兒科教具擺放在四周,路過時都會抱著一顆好奇心,忍不住多看幾眼,雖然看上去感覺製作起來會很簡單,但實際上一路走來我們經歷了很多,包含從一剛開始討論初稿、選擇材料到製作的過程,也因為組員們都沒有住宿,討論與製作是我們首要面對到的主要問題,我們只能儘量利用空堂還有放學的時間一起製作,雖然我們的美術都不太好,但為了呈現最好的作品,我們也很努力的去學習、製作,作品完成的那一刻,無限的感動與激動湧上心頭!雖然無法說是最好的作品,但在我們這組每一個人的心中一定是最難忘、最棒的教具,這次製作兒科教具我學到了很多,除了學到了平常學不到的美術編輯還有瞭解團隊分工的重要性以外 ,我更能以小朋友的角度去想,以往我們常常用我們的角度、想法去照顧小朋友,而忽略到小朋友實際的感受,像是最初的初稿,我們一剛開始都是以我們能做到的去做,但卻忘了小朋友是否能做到,經過這次製作兒科教具,我發現我更能為小朋友著想,這次的寶貴經驗,在我成為護理師的路程中,將會是一個很重大的影響。
|
111學期寒假心得 15130 2022-02-13 00:54:25
護三甲1085211023詹育瑄
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吳尚蓉
這是一篇關於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的文章,從文中看到台灣有超過19萬病人留置鼻胃管,不管是暫時或是長期的留置,這都是一筆很龐大的數據,而平時在校上專業科目時,也會提到說怎樣鼻胃管灌食時,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用鼻胃管等相關知識,是個常被提起的技術。包括因為暑假疫情的關係所以要在線上實習時,實習老師要求我們針對一些技術做報告,其中在那次的報告中我抽到的主題便是鼻胃管灌食,於是我選擇了這篇文章是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讓我學習到一些新的知識概念,畢竟我個人認為現在在台灣處於高齡化社會,會用到鼻胃管灌食這個技術的次數會越來越多。每次上課時提到此技術就一定會提到吸入性肺炎,我們要學習如何避免吸入性肺炎,所以在要幫別人灌食前一定要先確認管子有無跑掉是否留在胃的裡面,如果沒有在胃的位置便不可灌食,因為會造成肺炎,讓事情變得很嚴重甚至危及性命。同時也要注意灌食的速度、姿勢和胃殘餘量等方面。這是本篇文章裡的重點注意事項。而鼻胃管灌食也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出現,例如傾倒症候群,傾倒症候群是食物直接進入腸道而引發的。文中提到了除了檢測PH值是靠數據進行推測外,其他的例如檢查口腔的管路是否有纏繞等,只能觀察到假設管路的位置,不能精准確認。再測距GRV時可先推注空氣使NTG離開胃壁,減少胃黏膜損傷,而且這個方法可以減少食物殘渣和藥物造成塞孔阻塞。在灌食時,灌食量不要超過250ml以上或是兩次以上的灌食量超過200 ML,因為容易發生嘔吐及食物逆流,導致吸入的危險,需要改用間接性斷食。如果灌食前超過250 ML兩次,就要停止灌食4小時,在以原先灌食量的50%灌食,並進行持續評估。以上這些知識比在上課時學到的豐富了許多,但還是有許多地方自己雖然看了但是還是無法看的,這讓我意識到有老師教時有多方便,和自己自我學習的困難時有多麼的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