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608/7745頁 [首頁][上一頁][606][607][608][609][610][611][612][613][614][61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閱讀心得:親密無能:早熟童年的隱形代價  15577  2022-02-11 17:44:15

共依存的現象普遍地發生在有著難解親子衝突及夫妻失和的家庭裡,而在這些功能不良的家庭中,就有許多已然長大成人的孩子又或小大人們卡在舊時的關係裡受苦。 事實上,健康的關係雖然也會有爭執和不滿,但雙方不需要時常地透過犧牲自我來成全關係。各種成癮、羞恥、否認、孤單、恐懼、被拒絕、過於討好與照顧他人、和易怒暴躁等,上述症狀哪怕有某些看似處於光譜的兩端,也都暗示著共依存關係的存在。這樣的關係如書中所述,源於功能不良的家庭帶給我們的早期影響。 在內容上,我覺得整本書最讓人有共鳴,也讀得心驚的部分,莫過於第二章對小大人的根源,也就是對「家庭」的分析。 作者認為家庭成員的互動,就像一張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網絡,家人之間看似獨立,實則家人之間的腳色定位其實會互相影響。如果自我腳色定位有問題,就會造成家庭功能無法好好發揮,在這裡,作者援引了「毒性教育」的定義,列舉出幾種功能不良家庭會有的腳色與特徵。其中有一項稱為「媽媽或爸爸的小王子或小公主」。 讓人不禁想起一則無心但是常見的話(我母親也常說)就是:「生女兒至少比兒子貼心。」我以前不覺得有異,面對母親的負面情緒也都盡可能體諒她、傾聽她。但我後來才發現這句話當中也可能藏著另一種危險的情感勒索:「難道女兒非要成為媽媽的情緒垃圾桶,才能證明她比男性更值得被生下來嗎?」 我們的文化中對女性在性、家庭、婚姻上也有很深的偏見,尤其是區分「良家婦女」跟「壞女人」的那些定義上。這些二元區分又更加深了女性離婚改嫁的心理阻礙。至少像我母親是相當傳統的南部女性。她就會覺得離婚改嫁不是好事。她會擔憂自己離婚後不只經濟與社會評價受到打擊,也擔心再嫁也不會遇到更好的男人,還不如繼續待在形同嚼蠟的婚姻裡。但這些文化成見又讓她掉入另一個固化的家庭腳色中:「協助者」,也就是她將不計一切代價維持家庭的完整性。這種觀念困住了她,使她進退兩難,終日悶悶不樂。 因此,讀著這本書,我也才恍然大悟: 那些習以為常的(卻對人有害的)互動方式,其實是一整個家族(甚至是文化)的歷史共業。每個人降生在這世界上都是如此脆弱,我們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活下去。因此我們也只能試著去適應身邊的環境,所以不管是我們,還是父母,或祖父母也不得不受到這些傳承下來的言行所影響。會這樣錯誤地對待伴侶、孩子,並不是誰的錯,所有人也只是無意識地繼承下來罷了。 如今透過這本書,既然我們明白了,那就是努力切斷那條悲傷的鎖鏈的開始。在這本書中,讀到你的悲傷與療癒,同時也讀到一絲絲齒輪轉動的希望。
      
寒假作業 讀書心得  15787  2022-02-11 16:55:38

第一本<自我察覺 心靈練習本> 這是一本,與自己溝通的書,這個書中有很多練習 例如:感官練習,這個練習是我最印象的!感官分為五個: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裡面的練習,都是要找一個沒人打擾你可以心靜下來的時候,每個練習都設5-20分鐘左右,每次挑一個,在做的時候,要關閉其中四個感官 再來說說,自我察覺是甚麼,他是認識自己,假如今天的你不開心,那請你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在那個時間裡你可以放開哭或著可以問問自己跟自己聊聊天,問問自己妳怎麼了,為甚麼會不開心?而不是情緒來了,你不接受它,反而讓自己更忙,想要趕走它或忘記它,一次兩次可以那無數次呢?久了其實會麻痺的,所以我看完書我想說,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跟自己聊聊天,情緒來了就讓它來,不要趕走它或著無視它,它是來跟你做朋友的! 第二本<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 在這本書中我覺得,這些話非常的認同,為甚麼你會有疾病,這個疾病不管是心理的或者生理,最開始是因為悲觀,再來就是各種疾病幾乎的成因不開心,不開心就容易想很多,在深層的疾病原因是生氣,而最終原因是害怕因為未知,因為不知道所以恐懼!所以心理上的情緒也要特別注意,很多病都是從小小情緒演變出來的,那我們要怎去為自己找一個出口呢?書中提到可以去運動,享受運動帶給自己的感受,除了運動也可以去上一些身心靈課程,這個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按摩,把自己的煩惱或著心結一個一個柔開,重新接納自己,轉換一個思考,也可以去曬曬太陽散散步看看風景,給自己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好好的享受世界,享受世界的美好!
      
本文為陪伴一位罹患胰臟癌末期病人面對生理不適  15126  2022-02-11 16:38:03

文章:一位胰臟癌末期病人臨終之護理經驗 出處:華藝線上圖書館 本文為陪伴一位罹患胰臟癌末期病人面對生理不適、無力感及靈性困擾之臨終護理經驗。癌症是十大死因之首,而胰臟癌位於第八名。胰臟癌常見於男性老年個案,因病程發展短及迅速,大多數病人診斷時已屬於癌症晚期,且治療效果不佳。因此當疾病被診斷後,病人除了必須承受生理上的不適,更要面臨重大疾病造成的內心衝擊,及靈性與信仰上的疑惑等困擾。護理人員能適時的伸以援手,給予病人及家屬具體的資訊與協助,以及心靈上的支持,可讓病人得到最佳生活品質。 胰臟癌是預後極差的一種癌症,由於胰臟位於後腹膜腔,發生病變時多半沒有症狀,如果癌症漸漸擴大造成壓迫,才會陸續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糖尿病及下痢等症狀,而大多的胰體部或尾部癌,身體診查時並無異常發現,因此更容易延誤病情。 臨終病人在面臨死亡過程時,心理層面經常對疾病及未來缺乏控制感而內心焦慮,加上對未來的心願或來不及補救的事感到遺憾,產生許多負面情緒。而我覺得可運用同理心,進一步引導病人表達對死亡的看法,讓病人分享疾病歷程與生命經驗,並根據內心期望協助完成心願。在社會層面,病人在面對死亡過程中,因喪失身體功能或自主行為能力,由原本的家庭照顧者變成依賴者,過程中肯定會有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及未盡心願等因素,造成內心不平安。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專注的傾聽與接納、協助宣洩情緒壓力,並尊重病人自主性及需求,協助病人面對癌末所帶來的心理衝擊。
      
寒假作業 閱讀心得  15646  2022-02-11 16:32:49

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作者:和田秀樹 在生活中 常常發現情緒容易影響他人 不管是 影響他人或者是被影響.一定都會有可以排解跟處理的方法. 我在書中看到了幾個 個人吸收看完之後去嘗試之後 好用且不會令人反感的方法 1.和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2.不要被社群媒體綁架 3.有意識的微笑 4.換位思考想像自己是當事人 以上四點是實用且令人覺得友善的方式 「和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曾經有人說過 距離是一種美感 在一段關係中,不論是友情又或者是愛情,距離的太緊密就有如握沙子一樣,距離太近就好像握的很緊,那沙子就容易跑掉,反之如果是輕輕握住,可以輕鬆拿起很多且不會漏掉 那這句話也是同理 唯有適當的距離才有長久的可能 「不要被社群媒體綁架」這句話在經歷一個寒假我徹底了解,因為寒假不像上學期間有目標,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躺在床上無所事事,這很容易造成手機裡面的社群媒體稱為生活的重心容易得失心很重 「有意識的微笑」有意識的微笑可以讓別人感覺到你釋出的善意也會讓別人比較想要接近你,可以掩藏一些關於自己的特質等等對於人際交往非常好用 「換位思考想像自己是當事人」 這個對於自己非常氣憤於別人的時候,是時候換位思考為什麼對方會這樣做,會有奇效,因為有時候換位思考,可以帶來別人的觀點,說不定想完之後,自己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自己也有可能這樣做 結論: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大多是都在說關於內在的事情,但是有些時候並不是因為內在問題,有些問題發生的時候,不要謙讓再謙讓,因為謙讓的結果容易造成對方得寸進尺,看時候的謙讓才是重要的,不一定要用太多儒家思想帶進去,能自主思才可以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15701  2022-02-11 14:34:04

書名: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我覺得這本書有滿滿的正能量,這是一本充滿溫情與力量的書,每一段文字揮灑的都是真性情,有傷痛、有笑淚,更有專屬於青春的悸動、激情與倔強,不管在面對愛情或是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模樣,但是我們沒必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而改變當初的自己,不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而是要做自己、愛自己,人生中總有太多的目光伴隨每個人的成長,我們都會在這個時候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願。在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事情,也就會有新知識,所以我們要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有時候會想說為什麼自己要那麼努力微笑,不就是要讓大家看到每天開開心心的我,讓大家看到我好看的模樣,這本書也告訴我要則麼成長,成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不管是愛情、交友,希望我們能對自己有點想法有點希望,我們生來孤獨也終究會孤獨老去,不要求身邊的朋友一定要多,有幾個真心的就好了!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好好充實自己,好好做好每件事情,因為這些經歷會一點一點的將你拼湊,將你推向夢想,要完成一件事有時候一個人也可以去完成,不需要靠任何一個人,一件事完成,也讓自己有滿滿的成就感,青春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來,即使窮盡一生也只是活成了普通人的模樣,但至少轟轟烈烈過,不要讓別人瞧不起,在朋友圈裡面,有些時候不要假裝自己很快樂,因為懂的人都懂,想讓自己快樂,就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生活,只有這樣,即時明天是最後一天活著也不會有遺憾,這才是努力活著的意義,不管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反正做自己才是真正的,不要管別人怎麼評價你這個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目前第608/7745頁 [首頁][上一頁][606][607][608][609][610][611][612][613][614][61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