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二年級寒假作業寒假作業 15598 2022-01-22 15:44:15
1095101026林安琪
不只是心情不好-憂鬱症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者 賴惠敏 諮商心理師
https://blog.rch.com.tw/rch/19739
看完了這篇文章讓我更了解了憂鬱症這件事,原來憂鬱症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而且憂鬱症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其實是很難康復的,憂鬱症不是一時的心情不好而是長期的不快樂,憂鬱症患者總想著離開這個世界,憂鬱症患者會失去情緒調節的能力,變得不想上班上課不想與人社交,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我們若是遇見憂鬱症患者不需要特別做甚麼只需要好好地陪伴他就好了。
書名:妳想要的只是我的後悔嗎?
作者:橘子
這本書大概是在講男女主角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帶出了故事,同樣的一件事,對兩人而言卻有不同的解讀,有時候事情沒有所謂的對錯,有時候錯就錯在將自己武裝起來,不讓對方了解自己。裡面有一句話我覺得蠻真實的,"於是我才明白,原來悲傷並不會隨著時間淡去,不過我們終究能夠學會適應,適應悲傷"悲傷其實並不會因為時間而解決,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而已,這本書其實就大概講一段感情中的遺憾,又有誰會希望走到這樣的結局呢?一個在對的時間愛錯了人,一個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他們只能注定錯過。
面對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與其想要對方後悔還是道歉,倒不如去等待一個更值得等待的人。
|
二年級寒假閱讀心得 15714 2022-01-22 15:38:53
我要分享的這一本書是《改變心情就能改變事情》,這裡面讓我最有共鳴的一個篇章是在說:「不會,是因為你不給自己機會」,這裡面的內容主要是在說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或者是覺得自己做不到,而不願意去嘗試看看,給自己一個機會,就覺得自己一定不行,便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否定了。我覺得這種想法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是我當初在還沒開始學基護的導尿技術前,看著老師在示範就覺得步驟怎麼這麼的繁瑣,我真的有辦法全部都學會並且都記起來嗎?在還沒嘗試練習這項技術前我就先質疑了自己,但在之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發現只要把看似繁瑣的順序原因理解清楚,自然而然地就能夠記起來了,嘗試過後才發現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的困難,我不是不會,是還沒給自己一個機會練習看看。從這之中我得到的省思是,以後在還沒嘗試努力過,就先別質疑或否定自己,先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就算失敗了,至少也不會後悔當初自己為什麼連努力都沒有努力過就放棄了。
接下來我在華藝線上圖書館找到了一篇文章,主題是《義檢把關志工健康 身心靈全面照護》,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說志工每天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照顧他人,但是可能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潛在的一些精神問題,包括情緒、家庭、工作等…,往往可能因為忙著照顧別人而忽略了他們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透過志工關懷義檢,來提醒志工們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我覺得這篇文章讓我聯想到我未來可能會從事的「醫護」這份工作,或許現在很多的醫護人員忙於照顧病人,可能就疏忽了自己的健康問題,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健康的身心靈,那怎麼會有精力去照顧好其他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呢?所以透過這篇文章,提醒了我自己,未來如果想要照顧好其他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己,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完成更多的事情。
我覺得不管是自己的「心情」或是自己的「健康」這兩者的關係都是密不可分的,這世上很多的事情都是取決於自己心態的轉換,如果一直以悲觀的心情來去看待事情,那當然想法、事情結果都會是比較負面的;但如果今天改變一下心情,用比較樂觀、正面的心態去看待一件事情,過程中也不會覺得那麼的痛苦,最後還可能會獲得意料不到的結果,而保持好心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狀態;而有著好的健康狀態才能夠做好更多的事情,不管是課業或者工作等…,所以即便在如此繁忙的生活中,別忘了停下腳步好好的關心自己,擁有著健康的身心靈,比任何一切都來的重要。
|
101 寒假作業 16104 2022-01-22 15:25:45
五護一乙 1105101068 李婷芳
我看的這兩本書一本是關於講話要有質感,一本是關於有很多煩惱的時候,可以選擇吃東西而去忘記煩惱。
第一本的心得:因為現在不管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主見,導致我們說話或行為有時候都不太雅觀,但我覺得有自己主見的所有人都很棒很棒!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本人我有時候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說一些長輩覺得不能說的言語,在裡面學著要有氣質價值觀與質感,但我覺得學再多要改的話要一件一件事情去改,因為我相信這些語言已成為社會上的習慣了,要改需要具備:時間、耐心。但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的!!!!
第二本的心得:會看那本書是因為,護理科有時候壓力會大到你會不知道要怎麼釋放,但是我呢會選擇去吃東西,但同時又會怕胖,所以我會採取新的飲食習慣,例如:少量多餐、零食選擇低糖扛餓、要載適當的時間去引用去做實際操作,為甚麼會那麼清楚了解呢!!是因為在住宿的時候會去做做看自己去實驗看看,但做完當然就是看個人體質在發展個體,是指說每個人的體質並不同,有些人就是天生不管吃再多一樣胖不起來、有些人就是吃多麼少還是會出來0.5大卡,這種作法有好有壞,如果以我本身我會這麼做,因為我真的想不到還有麼作法才可以讓自己釋放許多壓力,但不覺得吃東西會讓自己很解壓嗎!!吃燈吸食不用去在乎任何人的眼光,自己也會吃得很舒服。
|
1101寒假作業 15339 2022-01-22 14:23:35
護三戊 游舒涵 1085101233
本文是描述一位十歲氣喘學童,因氣喘反覆急性發作,呼吸困難、喘鳴、夜咳、睡不好,多次 至門急診求診,打亂個案生活秩序,影響學習, 故藉氣喘個案管理機會,透過主動關懷,與個案及 家屬建立良好治療性人際關係後,經由直 接照護、會談、傾聽、觀察、身體評估等方式收集 資料,確立個案有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照顧者角色 緊張的護理問題。運用自我管理照護方案,提 供其個別性護理需求,引導個案及家屬習得更多正 確的氣喘自我照護技巧,包括正確用藥、避免過敏 原、用「峰速計」監測病情,以減輕個案發作的症 狀,減少急性發作次數及疾病帶來的生活困擾。再以門診及電訪追蹤個案狀況,確定個案及家屬能調 適生活,並持續執行護理照護技巧,病童因急性發 作而就醫次數減少,能有效控制疾病,進而改善生 活品質,提升自我形象。其實只要每天早晚各量測一次尖峰呼氣流速計 (峰速計),定期監控氣喘發作狀況,再根據各種狀況施以適當的處置,絕大多數氣喘病童都可過著正常的生活,當然也可和其他同學一樣,下水游泳或在運動場上跑跑跳跳。我了解到的氣喘預防的方式1.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儘早就醫接受完整治療,以免誘發氣喘發作。 2.盡量減少或延緩胎兒和嬰兒暴露於過敏原。在懷孕時要避免攝取高過敏的食物,以減少對胎兒的刺激,例如牛奶、蛋、海鮮、花生等。餵給嬰兒吃的東西,也要注意避免高過敏的食物。3.對於已知的過敏原必須避免接觸。4.改善居家的環境。5.戒菸及避免二手菸。 6.攝取均衡而營養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 7.避免空氣污染。
|
110-1寒假心得 15340 2022-01-22 14:18:23
護三戊 李昕 1085101234《聰明控制糖尿病的生活術》這本書主要就是在教導大家如何的運用飲食和運動並配合藥物來控制糖尿病的症狀,讓病情不再惡化。我覺得透過運動和飲食是再完美不過的方式了。動物的生存就是為了取得食物而奔跑,為了繼續活下去而活動,但是現在的人們卻越來越懶散。
糖尿病原本是老年人在器官退化之後才會罹患,但是漸漸的,隨著現代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持續的追求精緻美食;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越來越懶惰,常常躺在家裡當一顆沙發馬鈴薯,如此一來原本只應該出現在器官退化或者遺傳性質的糖尿病漸漸的成為了現代的文明病。
為了讓社會大眾能透過最健康的方式來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松葉育郎先生寫下了此書,透過它介紹各種關於糖尿病的迷思與許許多多錯誤的觀念,以導正社會大眾,不再讓錯誤的觀念持續的傷害人們的身體。
對於本身並不是遺傳性糖尿病的年輕人而言,得到糖尿病應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想必一定是現代的科技進步,而社會大眾的觀念卻沒有跟進才會造成如此後果。就像是現在近視的小孩年紀也一年比一年輕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我們在社會進步的同時一定也要顧慮到觀念的增長,否則在科技又一次的大躍進之後,人類對科技產品的依賴將隨之增加,也造成的生活作息不正常,增加了一些疾病的發生率,這後果肯定是不怎麼好。
身體的健康是花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很多人都在年輕的時候消耗掉許多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龐大的財富,而到了晚年才發現自己所賺來的錢都是給自己看病用的,實在是不值得。看看那許多人的前車之鑑,各個都是把自己操到爆肝,就是為了多賺那些錢,多贏得一些加薪的機會,花了半輩子的時間賺錢,也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在養病。
人們常說,做事情要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一定是影響大眾最好的方法,如果想要改善家人朋友的健康,遠離糖尿病的威脅,就要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如健康的飲食、每週有規律的運動量。萬一罹患了糖尿病時也要配合醫師的治療,不要逃避它,要學習如何糖尿病和平共處。前總統李登輝是罹患糖尿病30多年的「資深」病友,首次在衛教MV中現身說法,李登輝在MV中說,一般人聽到自己得糖尿病,「會驚、會煩惱」,但只要像他一樣,聽從醫師的指示,按時注射胰島素、並且控制飲食、每天運動、量血糖,一樣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這次的心得讓我對糖尿病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使我有了正確的資訊。俗話說「年輕就是本錢」,但是如果你不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那疾病一定會找上你。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該好好的擬定一個完善的維護健康計畫,並且確實的去執行,相信在身邊周遭的人看到你的身體變健康了、生活更愉快了,肯定也會想要嘗試著去做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