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婦女產後失去原本的自己而成為「客體」,但這也觸動轉變的契機,她們仍可找回自我
|
主體性。在現 今的產後照護中,婦女少有抒發自我身體改變的機會,本研究過程使婦女反思身體與
|
自我的轉變, 說明臨床人員可基於尊重及傾聽,協助婦女找到屬於她們的主體性,使婦女能夠以自
|
己的能力面對 產後生活。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
初產婦可能會認為,卸貨後一切就能恢復原狀,自己還是能跟以前一樣漂亮,還可以做自己想做事
|
而經產婦就會知道說,卸貨代表的是另一層考驗的到來。
|
懷胎十月是給媽媽一個準備期,準備好當一個媽媽,準備好付出自己的時間,準備好失去某些事物
|
文獻裡提到很多媽媽們會擔心的事,包括自己的外型、是否成為大眾所期待的母親、成為了母親還
|
做自己嗎、夫妻生活、身體狀況等等…
|
以上的擔憂都容易造成媽媽患上產後憂鬱,其中我認為最為嚴重的便是身體狀況,前面幾項都能通
|
過時間去改變,但唯獨身體狀況是最難解決的,常見的有漏尿、腰痠背痛、變得怕冷、掉髮、手麻
|
記憶力變差、月經不規則、入房腫塊、水腫等…其中還有一些問題甚至在孕期就浮現了。
|
若沒有能夠好好的調理身體,這些狀況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影響越甚。
|
我身邊有很多長輩至今都還有生小孩留下的後遺症,因為以前不注重產後修復,造就他們現在飽受
|
影響,但若不是為了孕育一個新生命,他們也不會如此。
|
而雖然前面幾項可以通過時間去改善,但也是有方法,且並非是媽媽自己努力就能改變,也需要爸
|
爸在旁邊幫扶,可是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都被下意識認為生小孩一是一個人事。
|
一個人疲憊、一個人難過、一個人努力,這樣是不對的,生命是兩個人一起帶來的,那造就的任何
|
結果也應該是兩個人共同承擔不是嗎?
|
文獻裡很多媽媽都會擔心丈夫對自己失去興趣,但怎麼沒有丈夫擔心妻子會因為生小孩給自身帶來
|
的影響而對生活感到厭煩呢?
|
我相信這是常態,並非特殊,產後帶來的影響往往需要夫妻雙方共同面對,而不是媽媽一個人
|
經驗也是如此,是需要雙方共同去經歷、去成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