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730/7774頁 [
首頁
][
上一頁
][
728
][
729
][
730
][
731
][
732
][
733
][
734
][
735
][
736
][
737
][
下一頁
][
尾頁
]
文章內容
專題研究論文 13702 2021-06-06 09:42:12
專題研究論文 13702 2021-06-06 09:42:09
學習的後的成果 13720 2021-06-06 00:00:03
這五年了我們像老師們學習到了一些技術,這些技術對未來工作我們非常的有用,所以趁還有老師教就趕快學起來。
109-2精神科實習 14214 2021-06-04 13:02:44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理技能:以前上基護,聽說油劑很難抽,很難打入人體,但我很幸虧的是,我第一次抽油劑的時候,根本沒什麼漏,很有成就感!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我的個案他會便秘,我就曾經用身評評估過腹部,醫療進步雖然有各類儀器可以診斷,但是理學檢查的基本就是身評。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精神科真的也很需要批判性思考,常常病人一個不經意的反應,你就需要馬上應對過來,做出對的回應,然後找出癥結點,解決其問題,像每天寫DART就像在訓練批判性思考一樣,要找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然後等待病人結果。 (四)關懷:有一次上班,看到每天都在笑的病人,突然有一天都心情低落,我就過去問問,結果他在擔心家人,跟他聊聊天後,終於才展露一點笑容。(五)倫理素養:在精神科倫理素養可能很容易被忽略,有些人會覺得病人會忘記,病人不清楚,但是我覺得這都是自己心中的一把尺,本來就應該自己謹記,有時病人換藥是傳瘡,看到換藥車就會衝過來,直接要在大庭廣眾下脫褲子,我都會馬上阻止,堅持走回他房間去 (六)溝通與合作:實習是團體生活,所以與同情間溝通很重要,連每天量生命徵象,換藥,都需要與夥伴溝通互相幫忙,像早上我和同學要換藥,就會先討論要換誰,然後後怎麼換。 (七)克盡職責性:每日都按照常規做事,且一日該做的事都會在下班前解決,學姊交代的事,也會完成不會拖延,如換藥病人強烈拒絕,可能會耽誤常規步調,都得先稟告學姊,後有機會可以時,再馬上一樣當日完成這件事。 (八)終身學習:我覺得醫療每天都在進步,就算是在厲害的人也需要隨時補充新知,雖然過去在課堂上就學過精神科相關課程了,但是來到實習站,我還是有帶著課本,偶爾空閒再繼續把不知道的,忘記的,模糊的概念,重新摸索一次。 二,心得:精神科是我實習的第二站,跟內科比性質不一樣,一開始來的時候,會有點怕他們突然衝動打人,但是每天實習觀察,發現他們真的都很單純,有時都被他們逗到笑不停,以前上課學各種精神疾病相關症狀,都一知半解,甚至覺得多到背不起來,明明看起來不太像,又會搞混,來到臨床上遇到病人,他們症狀一出現,腦袋居然會自動浮出,實習期間,我很感謝病人當我的老師,我很喜歡他們,也因他們對精神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夠快見到他們,也是他們讓我明白,人真的不可以貌取人,看似很穩定,溫和的人,卻沒想到過去會有那麼多非人的經歷,看了他們的故事,更加明白海天醫院真的成為他們第二個家,或許別人會覺得可憐,在我看來也不盡是這樣,反倒覺得海天醫院讓那些一直被踢來踢去的病人,終於有了一個避風港。
精神科實習:金山社區復健中心參訪心得 14214 2021-06-04 12:56:59
在來社區復健中心前,有人以為是因為我們下一站社區實習所以才安排,但是我在想應該是配合現在推崇去機構化和跟醫院有配合所以要我們來參訪,今天上完課的,感想是我真的很希望三樓一些很可愛,很穩定又單純的住民們也可以回歸社區,遠離機構,或許現在會覺得他們脫離症狀擺布,且逐漸可以自行控制生活功能就很棒了,但是若能回歸原本的社會,我覺得他們會得到更不一樣的人生,他們就不會因為這個疾病失去更多可以經驗,他們沒有跟任何人不一樣,只是生病了,來到精神科實習,來到金山社區復健中心參訪,我我真的明白精神科病人真的需要接納,關懷,無論是大眾對於他們的污名化,還是自己本身加諸的,這些都是傷害,他們真的沒有不好,甚至有時我還覺得他們比健康人還真心(情緒是無形的,有時精神疾病無法與內外科一樣用科學診斷,才導致它要備受重視的困難,且一般人難以接受被看似「相同正常」的人侵犯權利,這些都是讓人感受到很難過的點,我也很喜歡復元他的字義,沒辦法恢復到原本,但是要恢復原本的元氣,真的很棒,我喜歡金山社區整體的感覺,舒適明亮乾淨,也真的由哀希望每個病人被診斷後,都可以早期治療,因為我在文獻上看到,每發病一次就會對於大腦有不可逆的傷害,然後希望除非必要,不然病人都可以不要住院,只要定時門診追蹤,還有社區復健,因為在醫院實習的這幾天我真的很明白,病人若長期住在機構,真的很容易就機構化了,我只希望每個住民都可以開心,控制好病情,很謝謝這一次參訪的經驗,老師講解很清楚,也很有耐心跟細心。
目前第730/7774頁 [
首頁
][
上一頁
][
728
][
729
][
730
][
731
][
732
][
733
][
734
][
735
][
736
][
737
][
下一頁
][
尾頁
]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