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802/7706頁 [首頁][上一頁][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年級寒假閱讀心得  14775  2021-03-08 18:47:1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71

姓名

徐靖霈

 

 

作者姓名

藍堉瑄.林雅如.邱白恩.陳紀雯

西元出版年

2020

文章標題

一位肺癌末期病人與家庭照顧者共同面臨死亡

適應過程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31:4=112

起訖頁數

1-12

 

 

 

作者姓名

劉香君.莊靜娟 .陳淑華

西元出版年

2020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乳癌重建復發合併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31:4=112

起訖頁數

1-11

 

 

 

【自訂一主題】:一位肺癌末期病人與家庭照顧者共同面臨死亡

適應過程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根據衛生福利部 2017 年統計資料,癌症仍是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居於癌症死因之首

。肺癌合併有惡性 肋膜積水,視為肺癌末期之變化,延伸末期病人相關不適症狀

如呼吸喘及疼痛等,進而產生負向心理變化。

疼痛屬主觀感覺感受,常受情緒及知覺認知影響,疼痛帶來身體上不適,也常引發負向情緒產生,

如憂鬱、焦慮及恐懼等,都會影響生活品質

多數病人在被診斷癌症末期 時,會開始正視死亡,當生活型態改變、角色 轉換,開始依賴他人,

未來感到不安,在精神及心理上引發病人恐懼及擔憂,因此出現憂鬱,在面對死亡時,害怕死亡帶

來痛苦,擔憂與親人分離感到悲傷,而多數病人期望安靜、平和的死亡,故常選擇姑息性治療,藉

由症狀控制及專業照顧,尋求心靈支持,正向的面對死亡

面臨死亡時可能會出現負向情緒,如憂鬱 或焦慮等,可使用溝通工具,運用 4 種有效的 溝通方式:

1. 問 2. . 使用 NURSE 方式溝通;3. 以 " 我希望 " 方式表達4. 提供支持性的陪伴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乳癌重建復發合併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

蕈狀傷口是個難以癒合及複雜傷口,會有惡臭、分泌物、出血情形,對於個案不論是生理、 心理、

社會及靈性方面造成很大衝擊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 2017 年國人癌症十大 死因中乳癌占第四位。乳癌復發不僅受到死亡的威脅其中

合併蕈狀傷口 佔有 5-10%,蕈狀傷口不僅不易癒合,常見症狀為惡臭及大量分泌物等,將影響生理

及心理的問題,使個案不接受醫療治療,進而導致惡化傷口更嚴重,是個案感到最困擾及嚴重影響

日常生活品質。乳房對女性而言不只是女性魅力的象徵,有身體美觀及自我肯定的功能。若罹患乳

癌不僅要面對身體外觀改變之外,若還有傷口惡臭及大量滲液,將更容易讓個案產生自卑及羞愧,

而影響社交活動, 因此個案身心承受極大的衝擊及壓力困擾 。

乳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化學、放射 線治療等為輔,手術方式其中以乳根除術及全乳根除術

常被使用的治療方式,減少癌症復 發率,雖然乳癌患者接受切除及重建手術治療, 但治療後會造

對自我外觀改變及對身體滿意 度的下降,進而產生身體心像改變及心理壓力

 

      
109寒假作業:「台灣全文資料庫」:父母對小兒發燒的概念、擔憂與處置  14694  2021-03-08 17:31:26

現在的小孩都會有發燒的情形,有些可能是輕微的,但是,也有些會演變成高燒甚至是更嚴重的全身發熱。當然,愛護小孩的爸爸媽媽就會擔心自己的小孩發燒的情形。另外,每個父母跟醫護人員對於發燒的認同有明顯的落差,可能造成不同的觀點與處理方法,致使滿意度降低。所以,作為護理人員,要向父母解釋發燒的情形以及嚴重程度還有給予藥物的時間和劑量。以避免藥物過量而中毒。而小孩發燒時,有35%的父母每日平均測量5-8次,且有8%的父母認為應該要每一個小時測量一次。醫護人員也要協助父母進步了解發燒,包括說明何種程度稱為發燒、體溫無限制的輕微上升。因此輕微的發燒不需治療;除非體溫超過39度,否則不需解熱劑;另說明產生嚴重後遺症的機率。同時應協助父母認同發燒是遭遇感染時的正常反應,可以抑制某些病菌的複製及生長,不需要將發燒視為一種危機,甚至給予過多的治療。主動提供居家照顧技巧,藉此增進其控制感,進而減輕焦慮及畏懼。研究顯示,教導父母正確的發燒資訊有助於居家照護能力,如正確使用體溫計與解熱劑,降低焦慮且減少不必要的急診數。也要教導父母正確的治療方式,以免造成過多的醫療資源浪費。總結以上,了解父母對於孩童發燒的擔憂,給予正確的衛教方式,糾正父母對於發燒的錯誤觀念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治療。充分的發揮護理人員的角色,給孩童一個健康的身體。
      
三年級寒假作業  14674  2021-03-08 17:18:06

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人格特質、情緒困擾、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相關探討 第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其中一種, 主要是因為身體的細胞無法順利的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吸收和利用糖份。原本胰島素是用來幫助糖份進入到細胞裡面去當作身體各個細胞活動所需的養份。而胰島素是由胰臟的胰島細胞所製造的。而糖尿病的患者的問題就是在身體裡的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 胰島素不夠, 和血液中堆積太多的糖份。(現代很多年輕人就患有糖尿病, 可能是因為吃了太多糖份, 卻沒有相對的增加活動量所導致 肥胖是當中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其它當然遺傳也是很大的一個因素(另一種講法就是其實也還沒找到明確的原因)。 當身體裡的細胞不懂得將血液中的糖份抓進去細胞裡面利用, 血液裡就會堆積愈來愈多的糖份, 直到身體堆太多, 會再從尿液裡面排出去, 就是所的"糖尿"病囉! 糖尿病的患者血液裡面充滿著高濃度的糖份, 可是會造成許多問題的, 因為我們身體幾乎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液"的供應養份, 可是現在這個血液出了問題, 當然一堆器官也會跟著出問題了, 最常被影響到的器官包括眼睛(視網膜), 心臟, 神經, 腎臟, 腦袋...等。 一位心室中膈缺損開心術後嬰兒之加護護理經驗 本文探討一位心室中膈缺損合併心衰竭症狀接受開心手術個案之加護照護經驗。照護期間自2017年2月10日起至2月28日,以觀察、訪談、評估、記錄等技巧,進行家庭、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等層面收集資料,確認健康問題包括:低效性呼吸型態、高危險性感染、急性疼痛及主要照顧者角色緊張。筆者提供主動關懷照護,評估個案需要,監測血液動力學變化,維持穩定生命徵象,給予噴霧治療、姿位引流協助排除痰液改善呼吸型態;透過監測感染指數、觀察傷口以及導管周圍皮膚情形、依醫囑使用抗生素,密切監測有無感染徵象;給予患者採舒適臥位,集中式護理,降低患者疼痛情形,進而減少因疼痛躁動造成心臟之負荷,透過主動關懷,協助案父母了解個案照護計劃及學會術後照顧之注意事項,減緩主要照顧者緊張情緒,提升其親子依附關係,進而提高其返家後照護個案之自信。期望藉此經驗分享給護理人員參考。
      
2下寒假作業  14673  2021-03-08 00:41:52

兒童肥胖防治 近年來雖然兒童和青少年過重及肥胖,逐年增加的趨勢得到控制,但整體而言過重以及肥胖的問題始終還存在,對於兒童過重以及肥胖的問題,兒童肥胖者可能會持續到成年期,不僅會增加未來心血管風險,也會使兒童的心理和社交以及學習受到引響,另外和正常正常體重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在精神心理上也較容易出現問題,由其女性發生的機率會比男性要來的多。而健康行為的養成,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開始做起,早期發現及及早介入,可以預防未來成年型肥胖,減少慢性病發生。而肥胖又分為三級,超過該年齡層的95%為第一級肥胖、超過95%數值的120%或超過35公斤/公尺2為第二級肥胖,超過95%數值的140%或超過40公斤/公尺2為第三級肥胖。 臨床上藉由詳細的評估兒童的飲食、活動評估,家族史和父母是否也有肥胖病史,代謝症候群、家族性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史等。家庭醫師應能提供適當的飲食、運動諮詢,協助家庭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持續的行為矯正後,仍然沒有達到體重減少的嚴重肥胖兒童,或有合併症的兒童適時轉介至第三級醫學中心,以延緩疾病發生。 關於正確體重控制觀念也是需要建立的,兒童肥胖防治的目標是以,建康家庭生活型態來改善長期身體與心理的健康,而不是注重以減少數字為主要目標,也不應該鼓勵以節食方式進行節食減肥,控制目標需考慮年齡,兒童在快速的成長期,只需維持體重就可以有效地降低BMI,而當身高不再增加時,就要更積極的考慮更有效的減重,同時也鼓勵家人能夠共同參與,陪伴兒童一起維持健康生活,維持健康的體態。
      
2下寒假作業  14673  2021-03-08 00:40:37

產婦接受母嬰同室護理的生活經驗 有關母嬰同室護理的議題中,母乳哺育是最常被研究的,於產後30分鐘即開始實施母嬰同室護理,讓母親提早開始及經常讓嬰兒吸吮乳汁,可減少嬰兒哭鬧、能量耗損,另外可加母親乳汁的分泌。研究發現實施母嬰同室護理,新生兒經常地吸吮母乳,可增加母乳哺餵的成功率和延長母乳哺餵的時間,還可以減少母親乳頭酸痛、乳腺炎的發生,正常新生兒或早產兒的產婦在接受母嬰同室護理之後,因為母親與新生兒接觸的時間越早、越多,不但能夠有機會提升母親照顧新生兒的責任,在自我照顧與育嬰技巧的能力上更有自信,而能促進產後母嬰生 理、心理調適與親子關係的建立,藉由母嬰同室較長時間的接觸, 因小孩較長時間在母親身旁,隨時能夠看著他的一舉一動,瞭解他的習性與需求,掌握各種狀況,學習育嬰技巧,,也可以隨時 依小孩需要掌握,哺餵母奶的契機,滿足了小孩的需求,為出院在家照護進行準備。 在護理人員的主動關心和進行協助下,可以減輕母嬰同室的媽媽在學習正確哺乳技巧中, 為母乳補味所遇到的的焦慮,進而提升成功哺餵母乳的機會。且有護理人員適時正確指導、協助與鼓勵,對成 功的哺餵母乳是有相當大的助力依戀情感的建立,使母嬰情感更爲親密。 在產後期護理, 主要是以家庭為中心,促進新生兒與父母、手足及祖父母等人依附關係的建立上, 由期讓父親也能共同早期接觸與參與照顧非常重要,能夠讓父親體會到媽媽的辛苦,並能夠為之後的照護進行有所準備,而其他家庭成員,隨時可以與小孩接觸進行互動,使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 儘快融入這個家庭而進行準備,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目前第802/7706頁 [首頁][上一頁][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