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抒解壓力 15148 2021-03-02 19:22:39
我會選抒解壓力這本書 是因為我自己給自己添加了很多壓力 我的壓力來源在於我的親人 朋友 課業 感情 環境...這可能是我們學生都會遇到的壓力 啊社會人士的壓力是金錢 家庭 人家 職場上升遷 這本書就分了很多種提到到了很多..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 我看到了多種抒解壓力的方法 我在想有壓力是不是一定不好?我覺得不一定是 因為有壓力可以增強我們的鬥力 激發個人本性 比如說在田徑比賽遇到選手很厲害 然後就會很有壓力 就很想要贏這種想法 這是正向的效果 負面的效果 可能就是壓力壓抑了很久 就會產生了很多負能量 可能會導致自殺念頭 而且每當遇到壓力就會覺得好累 然後生活很無聊 會很焦慮 煩惱多 脾氣變得很不好 越來越沒有精神 也會很緊張 遇到事提不起勁 但看了這本書我就覺得 遇到壓力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去面對壓力 尋找抒解壓力的方法 就是可能要去想怎麼樣抒解壓力 可能就是不要去想一些負能量 例如自暴自棄 多想正能量 例如怎麼展現自己 我們也要學會控制情緒 定個目標前進 也可以用運動去抒解 方法有很多... 我們絕對不能被壓力壓倒自己 就像遇到考試 在那整個教室的氣氛一定很僵很緊迫 壓力很大充滿整個教室 我們不能緊張 情緒也一定要穩定 要運用壓力控制壓力.. 總之這本書內容對我很有幫助 我看完就有去找嘗試一些方法 我會善用這些方法 讓自己成為一個不被壓力壓垮的人。
|
二年級寒假作業 15355 2021-03-01 23:46:46
篇名:臺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政策之評析
作者:楊士隆,吳志揚,李宗憲
刊名:社會科學/社會
日期:201012
內容簡介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毒品與藥物濫用問題,目前反毒政策主軸已轉向著重降低毒品需求,以「拒毒」防止新的毒品施用人口產生、以「戒毒」減少原有毒品施用人口,並加強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工作。本文藉由政策規劃與相關研究報告,以檢視分析臺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策略之現況,並藉由召開2 次焦點團體座談,以瞭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策略之現況與問題。繼而以文獻分析方式,彙整國際間對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政策之建議、指導原則與架構。最後整合臺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政策之問題,以及國際間對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政策之建議,對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政策提出規劃與建議。研究發現,臺灣拒毒預防工作所設立的核心工作項目雖然包含教育、輔導、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預防藥物濫用為核心理念,但相較於聯合國UNODCCP 與美國NIDA 對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工作的原則與建議,臺灣對於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工作卻僅以學校反毒教育宣導為核心,以校園安全的觀點處理有藥物濫用危險的青少年,未能以健全青少年成長的理念,協助青少年身心發展,並將網絡延伸至家庭教育與社區。本文最後並依據臺灣目前毒品防制作現況,提出拒毒預防工作的數點建議。
心得
記得過去在小學、國中階段,幾乎每個學年都會有一次反毒宣導活動,不是單純看一個關於紫錐花的影片,就是寫一張考卷,胡亂填上答案後,全部猜對的人可以在下次朝會時抽獎。反毒,反毒,那些影片和考卷,的確讓我知道毒品不要亂碰,但這也是我在毒品方面唯一知道的事。那些染上毒癮的人究竟為何會從此一蹶不振,為何從此跌落深淵,再也無法回頭,我一無所知。
後來在看上很了多染上毒品的那些人影片和訴說
才知道碰了會一去不返,甚至可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其實我覺得很像生病,他們其實都是病人,現在社會大眾的感受可能會對於吸毒這件事感官不是那麼好,但那些染毒得人明明知道這個碰了會對自己造成危害為何還是碰了呢?
可能是被朋友強逼,也有可能是想要舒壓的方式不對,但是我們能作的不僅僅是勸說或者是在用更多的言語攻擊他們,而是應該要用我們的同情心去理解他們讓他們知道這世界是願意去解救他們的
在台灣一個個防範毒品的地方和宣導,我覺得他們可以再加強更好的宣傳而不是在上面唸了兩節課下面都睡著了,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讓我嘆為觀止的宣導,他是用了很多的道具還有感覺練很多次的劇情,讓我第一次對於台上的宣導非常的有興趣,結果後來就再也沒看過這種劇情了
知道有太多事情需要宣導,但我覺得在於毒品這方面可以加強的做防護,以防萬一更多人受騙
|
文獻閱讀 14722 2021-03-01 23:42:57
第一篇
從生態系統理論檢視發展遲緩兒童需要的媽媽特質
身心障礙/發展遲緩會造成母親教養困難」,運用生態系統理論之架構,檢視受訪者所描繪之「發展遲緩兒童需 要什麼樣的媽媽」,回推引發母職實踐困難之因素。本研究以曾被診斷為發展遲 緩,已完整使用早期療育服務(含幼小轉衘)之宜蘭縣國小一至五年級學童的母 親為研究對象,運用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透過便利取樣及滾雪球 方式招募受訪者,深度訪談 13 位母親。經由將逐字稿依主題編碼、整理與歸納, 以呈現出受訪者的母職實踐及其身處之生態系統。本研究發現,教養發展遲緩/身 心障礙兒童,並不一定是「與眾不同」的母職。運用生態系統理論分析發現,兒 童的發展遲緩/身心障礙並非影響母職困難的唯一來源;母親與其他系統的互動, 對其母職任務與角色有具體影響,並因此形塑了與一般母職不同的「發展遲緩兒 童需要的母親特質」。基此,本研究對於以「身心障礙/發展遲緩會造成母親困難」 為前提規劃的服務與研究提出挑戰,並建議可以參考生態系統理論,以更為全面、 更多面向的角度,了解母親身處的情境與脈絡,以提供適切之支持與服務。
第二篇
乳癌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中最重要的部份,對乳癌全切除術患者,將可能 導致失去女性特有的自信,對個案心理層面產生極大的衝擊,不只有乳癌的患者會有身心上的受傷,這些患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大家的支持,我們其他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傾聽他們的心聲就是他們最大的鼓勵了,癌症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預防,乳癌為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 瘤,目前治療仍以手術為主,再輔以 放射線、化學和荷爾蒙治療。手術除 切除乳房外,亦須接受腋下淋巴結清 除術,用來預防癌症的復發率及增加 存活率,經由檢視腋下淋巴結是否有 病兆轉移,作為癌症分期及預後的重 要依據,也有一些組織是為了這些患者成立的,幫了他們很大的忙,也讓他們知道不是只有自己這樣沒有胸部,在生活上壓力也降低了。
|
寒假作業-2 14724 2021-03-01 23:41:1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正常分娩的初產婦於待產及生產時主觀經驗之探討
作者:曾雅玲 、 余玉眉 出刊日期:199412
班級:護三丙 姓名:陳潔穎 學號:1075101119
不管是待產還是生產我相信產婦對於生產都充滿了壓力、焦慮以及不確定感,在產科護理學有教到溫柔生產護理的內容,溫柔生產主要採取的理念是溫柔、多元和親善生產!是一種替代醫療介入生產的模式,讓所有媽媽可以在充滿溫馨、愛且安全的環境下生產~溫柔生產的4大原則為:1.生產過程是自然過程新生兒也要被溫柔對待2.賦予權力(護理人員適度給予協助以免降低婦女照顧興生兒的信心、能力)3.自主權4.不受傷害(允許產婦自由走動及自由選擇生產所採取的姿勢),溫柔生產6大關鍵強調產婦不是病人,把生產視為一種生理過程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如:會陰切開)!我還記得那時我姊在待產的時候因為宮縮和陣痛的強度越來越強然後又被限制在床上待產!身體的不適也越來越明顯,我姊又是很怕痛的人我看到姐姐因為生產痛到一直哭,其實當下我還蠻衝擊也很捨不得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姊姊別生孩子了!我自己長大以後也絕對不要生小孩!!然後因為姊姊是自然生產!我有問她當時生產時的過程!她說那是她一心只想快點將小孩生出來!她還說她不敢大聲尖叫因為她怕消耗掉自己的體力~我能說母愛很偉大!為母則強啊!!她也說她對會陰切開沒什麼疼痛的感覺,因為產痛大於會陰切開的疼痛了..但其實現在想想如果還能重來!我反而希望姊姊可以選擇溫柔生產,待產過程不但可以自由走動也可以選擇直立式生產(跪姿/蹲姿)也不必被常規醫療所綑綁!也希望未來如果自己的要成為媽媽了!我會願意選擇溫柔生產,讓自己的生產過程是舒適、充滿溫馨的!
|
寒假作業-1 14724 2021-03-01 23:40:2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篇名: 運用安寧療護理念於癌末病人之出院準備服務
作者: 賴維淑 、 楊婉萍 、 施雅蘭 、 趙可式 出刊日期 : 200904
班級:護三丙 姓名:陳潔穎 學號:1075101119
看完這篇文獻,大概內容是個案患有第三期胃癌做完切除術和化療後,沒有近一步的追蹤,出入院的次數頻繁也因為在某次出院時,醫院並沒有依個案的病情提供完整且具有連續性的護理照護也沒有給予完整的出院衛教以及後續的轉介追蹤,導致個案欠缺處理突發症狀的能力錯失應變的機會!照護計畫也因為這樣而中斷。個案因為這樣所以無法良好的控制病情不斷反覆住院!個案和他的哥哥也因為這樣對於出院充滿了不信任、不安!透過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理念來為個案和家屬提供連續性的護理照護,減少個案疾病上的痛苦並增進舒適度,同理個案和家屬的情緒感受!我覺得其實有時候不是病人家屬不想配合護理計畫,可能是因為過去在求醫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不佳所以對於醫護人員充滿不信任、懷疑、不安!害怕擔心重蹈覆轍遇上不負責任的醫療。也隨著時代變化醫療科技品質越來越好!在2019年10月多的時候,我的舅舅因為罹患肺腺癌所以有在接受化學治療,所以常常導致他噁心嘔吐、口腔裡的黏膜常常有破損導致食欲也越來越不好!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當時心裡看了真的特別難過、捨不得~到後面舅舅因為在治療上沒有起色,深思熟慮後決定到安寧病房陪同舅舅面臨人生的最後階段,以現在的角度看過去至少知道舅舅當時不必在因為化療和肺腺癌帶來的不適而有所痛苦了~對於我來說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一種善終的選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充滿尊嚴、舒適的好好道別道愛也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