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811/7746頁 [首頁][上一頁][809][8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閱讀心得  14661  2021-03-02 22:28:03

《兒童便秘之臨床診治經驗》 「臨床上常有家長因孩童肚子不舒服而帶來門診,經診斷後因便秘所引起的症狀也不算少數,雙親常疏忽了小孩的生活飲食習慣所致,在學齡前的兒童(5歲以前),因表達力的不足,無法將身體的感覺明確告訴父母,排便的正常與否,必須仰賴父母親的細心觀察。」孩童對於表達上還是有需要學習進步的空間,但有時候確實需要多點信心才能順利觀察到那些變化,而當我們認為他已經順利排便時,也常常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例如造成兒童便難及便秘的常見原因1.水分的攝取不足(水分不足,大便即易乾結。在學步幼童及學齡前孩童活動量大,汗出多,水分的流失較快,尤其是夏季)2.飲食不當或過於燥熱(缺少蔬果的攝取,過食餅乾、糖果、油炸等食物)3.沒有良好的解便習慣(常有孩童因貪玩、認環境或心理因素等,而忍住便意不解,多次強忍便意會使糞便塞滿直腸而過度擴張,此情形多出現於學齡前的孩童)4.肛門口裂傷導致惡性循環(肛門疼痛會使孩童害怕解便,忍住便意,瞭解了孩童有肛門搔癢的症狀時,也可能有肛裂,及早處理可杜絕恐便的惡性循環)5.急性感染發燒(高熱不退會使體液急速失衡而導致便難或便秘,因此也要注意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及營養照護)6.器質性(結構異常)及殊疾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等);諸如此類的情況,也是在許多症狀中歸類而出,相信從根本上解決會使這些孩童能更順利解便,而非需要尋求藥物幫助,很容易造成本體上的生理機能缺失而依賴藥物。
      
寒假閱讀心得  14661  2021-03-02 22:26:43

《嬰幼兒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的特徴》 近期,我家小弟目前年齡為5歲,先是發燒兩天,後來出現腹痛及水樣性腹瀉等症狀。在晚上帶他去仁X醫院求治,醫生先觸診確認腹痛部位,護理師為抽血檢驗,而在這個過程也看見護理人員ㄉ耐心及弟弟的勇敢,他也沒有大哭大叫或排斥,雖然血液沒辦法流出所需的量,但也只能這樣去送驗;放射科醫生則負責CXR,這邊雖然沒有侵入性技術,但是因為跟母親的分離焦慮造成他大哭。而待檢驗報告出來歷經兩小時之久,一位病童要被確立診斷且看是否需要轉院住院治療。後來診斷是假性腸阻塞,予甘油球,發燒情形予以退燒藥水,血液報告則顯示白血球過多情形。後來媽媽決定將他帶往楊0醫院住院治療,一樣經過波折等待,晚上了,大家皆是精疲力盡,問診、抽血、糞便採檢及on IC,結果第四次才真的成功,他一樣不哭不鬧只有說很痛,拿貼紙安撫真的也有用哈哈,而當時雙親採相反意見,一個在電話那端堅持回家照顧,一個在醫院這端堅持住院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我弟弟已經很堅強了!當我看到此篇文章內文「一般認為病毒性病原造成的臨床症狀先是嘔吐再是水樣狀腹瀉,糞便中通常不含血絲和黏液。細菌性病原造成的臨床症狀大致上與病毒性病原的相似,但是通常伴隨著高燒且持續較久,便中通常含有血液和黏液。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結果顯示,輪狀病毒(rotavirus)是造成5歲以下孩童嚴重腹瀉及脫水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過去的研究指出輪狀病毒是造成幼兒腸胃炎住院的主因之一,約20~70%,並且院內感染的情況普遍。本研究顯示住院病患感染輪狀病毒者達47.1%」,以臨床和學理對應相似層度極高,診斷也確實是病毒性(輪狀病毒)腸胃炎,而因為是糞口傳染,也更督促洗手的重要性、體液的補充、屁股皮膚的清潔及完整性避免擦拭過大力等。
      
齊心因應新冠狀肺炎疫情相關之心理健康問題  14726  2021-03-02 21:29:02

新冠肺炎 (COVID-19) 席捲全球,其 造成之身心問題也備受矚目。疫情的 起伏對一般民眾帶來許多心理的衝擊與恐 慌感,台灣在政府的領導與統一指揮下, 經由專家及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疫情的 控制相對穩定。但面對全世界的疫情擴展 下,衛生福利部已全面推行「防疫新生活 運動」,本會更呼籲防疫要從「心」做起, 要用心、小心、開心與全民一條心。面對 自殺與疫情,也要抱持樂觀態度,積極減 除危險因子與提升保護因子,共構社會 安全網,回歸生活常軌,維持心理健康: 並趁機共同強化「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 人」的理念與實踐,持續提升防治效能。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20 年 3 月 11 日正式宣布 COVID-19 病毒為全球傳 染病。嗣後各國政府為了降低疾病傳染風 險,採取了許多社區預防措施,包括社交 距離、居家隔離、受感染個案及其接觸者 的隔離、國際及國內的旅行限制、關閉學 校及非必要工作場所,以及取消所有大型活動。 因為這個疫情有許多人採用自殺的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也因為新聞標題也讓了許多人模仿了同樣結束晟敏的方式。
      
發展遲緩兒童精細動作能力運用之行動研究  14726  2021-03-02 21:28:13

這個實驗在探討認知或語言發展遲緩兒及一般幼兒同儕在閱讀有聲和無聲繪本時眼動歷程與繪本理解表現的差異性,他們採立意取向方式,他們邀請了30位就讀幼兒園大班發展遲緩幼兒還有60位一般幼兒參與本研究,研究者隨機分配閱讀三種不同表徵的電子繪本讓兩群幼兒翻閱,並且蒐集幼兒各項眼動數據和繪本理解答題正確率 。研究結果發現:一、在眼動專注率上,組別和繪本表徵兩自變項無交互作用,兩組幼兒參與者的眼動專注率沒有差異,但有聲繪本顯著優於無聲繪本。二、在凝視故事主角圖像的比率上,組別和繪本表徵兩變項間有交互作用:在觀看指讀繪本時,發展遲緩幼兒凝視主角的比率顯著高於一般幼兒同儕;且對發展遲緩幼兒而言,觀看指讀繪本時凝視故事主角圖像的比率亦顯著高於閱讀無聲繪本。三、在凝視文字和背景的比率上,組別和繪本表徵兩自變項間無交互作用,且不同組別參與者凝視文字和背景的比率無顯著差異,但在凝視背景的比率上,有聲繪本高於無聲繪本。四、在繪本理解答題正確率上,組別和繪本表徵兩變項沒有交互作用,而一般幼兒的答題正確率顯著優於發展遲緩幼兒,且指讀繪本的答題正確率顯著高於無聲繪本。
      
109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50  2021-03-02 20:06:15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讀書心得:雖然這是一本比較冷門的書,但我還是努力把它看完,裡面是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的一本書,一個小故事配上一個解決方案跟發生事情的原因,故事內容隨然短但是很有趣會想讓人一直看下去,我覺得這本書可惜的地方在於故事不完整,只講了開頭跟一點原因就結束了,雖然講述故事裡原因根解決問題的部分真的很枯燥無聊,然後我也有一些地方我跳過沒有看,但仔細看裡面的小故事會發現,這個並沒有很多人懂,甚至老一輩的人會想成是爸媽沒教好才會這樣,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直接覺得是孩子有病,老師都不懂了學生又怎麼會懂,當全班都在參與話題的時候只有一個孩子臉部沒有表情也不講話,老師請他發言也不講話難免會引起同學異樣的眼光,更影可能造成同學對它的排擠,講出一些不好聽的話語,例如是不是啞巴或者應該去資源班之類的話語,我記得裡面有個小故事是寫老師知道有位同學有緘默症,上課念課文的時候沒次都會跳過那位同學不用念,這樣理所當然會被其他同學說話,我覺得這個並不好被發現,就算被發現了也很少人懂很少人理解,有些家長甚至不承認是自己的孩子會生這種病,因為孩子在家都表現正常為甚麼到了學校就不講話,會不會是學校的問題或是老師同學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好家長願意去接受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也願意盡早治療,多乖心孩子,我覺得去看到別人的不一樣是一件蠻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交友各方面都是,沒有人是完美的,雖然外表差不多,但說不定對方有些不是從外表就可以看出來的疾病。
目前第811/7746頁 [首頁][上一頁][809][8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