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1 14724 2021-03-01 23:40:2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篇名: 運用安寧療護理念於癌末病人之出院準備服務
作者: 賴維淑 、 楊婉萍 、 施雅蘭 、 趙可式 出刊日期 : 200904
班級:護三丙 姓名:陳潔穎 學號:1075101119
看完這篇文獻,大概內容是個案患有第三期胃癌做完切除術和化療後,沒有近一步的追蹤,出入院的次數頻繁也因為在某次出院時,醫院並沒有依個案的病情提供完整且具有連續性的護理照護也沒有給予完整的出院衛教以及後續的轉介追蹤,導致個案欠缺處理突發症狀的能力錯失應變的機會!照護計畫也因為這樣而中斷。個案因為這樣所以無法良好的控制病情不斷反覆住院!個案和他的哥哥也因為這樣對於出院充滿了不信任、不安!透過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理念來為個案和家屬提供連續性的護理照護,減少個案疾病上的痛苦並增進舒適度,同理個案和家屬的情緒感受!我覺得其實有時候不是病人家屬不想配合護理計畫,可能是因為過去在求醫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不佳所以對於醫護人員充滿不信任、懷疑、不安!害怕擔心重蹈覆轍遇上不負責任的醫療。也隨著時代變化醫療科技品質越來越好!在2019年10月多的時候,我的舅舅因為罹患肺腺癌所以有在接受化學治療,所以常常導致他噁心嘔吐、口腔裡的黏膜常常有破損導致食欲也越來越不好!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當時心裡看了真的特別難過、捨不得~到後面舅舅因為在治療上沒有起色,深思熟慮後決定到安寧病房陪同舅舅面臨人生的最後階段,以現在的角度看過去至少知道舅舅當時不必在因為化療和肺腺癌帶來的不適而有所痛苦了~對於我來說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一種善終的選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充滿尊嚴、舒適的好好道別道愛也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點..
|
110寒假作業 14727 2021-03-01 22:43:04
心臟衰竭病患自我照顧能力與症狀困擾.社會支持.憂鬱之研究
一位COVID-19重症病人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之家護經驗
心得:第一篇是關於心臟衰竭的個案如何自我照顧,看完這篇我覺得在生活中做甚麼事都很辛苦,因為很多事情都需要費力去完成像是洗碗掃地或者拖地都需要一點力氣去完成,但對於心臟衰竭患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對於我們這種正常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他們來說就不一樣了所以對他們要去多多鼓勵,不動也不行心臟就沒辦法做功.
第二篇就是關於我們最近很討論沸騰的新冠狀肺炎,這些病人如果換作是我我會覺得呼吸事件困難的事,我們跑步跑完就夠喘了何況是肺炎患者很辛苦,總之結論是生病的人都很辛苦,護理人員也很辛苦為了人名健康痊癒.
|
108學年度寒假作業 15341 2021-03-01 22:39:52
書名: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作者:白洗嬉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 10月份
內容簡介:作者是一名患有輕度憂鬱症 及焦慮障礙的女性 之後慢慢治療 慢慢接受藥物控制治療⋯
心得報告:覺得這本書很值得看看 即使本身沒有相同經驗 但都該好好去思考 問題~
當我們陷入低潮 憂鬱期的時候 都應該正向去面對 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 剛開始看到 覺得書名很特別 就是很少聽過這麼特別 還以食物為書名的一本書~也是朋友推薦給我 本來沒什麼興趣 後來是因為知道他是描述一位輕鬱症女孩跟醫生之間的對話 就感到好奇也很興趣~就慢慢看了~很特別 是我第一次看有關於情緒的一本書籍!非常棒!
也讓我多認識一些新東西!
|
109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5233 2021-02-28 22:11:41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冷冰冰的房間內,一個個骨瘦嶙峋的病患了無生氣地躺在病床上,各種高科技儀器連接著他們的身體,除了心電監測儀和病懨懨地咳嗽聲外,沒有任何的聲音,疾病與死亡充斥了整個環境。相信一般人對加護病房不會有多好的印象。一位重症醫師發現了大眾對於加護病房的誤解,想要以文字來改變人們的負面印象,以幽默的文筆、感人的故事來分享病房內的溫度。
書中除了與安寧病患相關的故事外,也寫了許多陳醫師觀察到的醫療問題,醫療量能逐漸崩壞、病房內珍奶不為人知的意義、省下掛號費看不見的影響、堪比醫療暴力的錄音行為等等,讓沒有醫療背景的人也能從自己的行為改善醫療環境,而其中提及最多的便是「醫病不互信」的問題。可能是無論如何都想盡一分心力、可能是質疑醫師能力,許多病患甚至是家屬,有意無意地做出冒犯醫師的行為,卻不知不信任可能造成的問題。不相信年輕醫師,執意要找職位最高的醫師,卻不知許多職位高的醫師早已遠離臨床;一位自詡為「孝子」的鄉土劇演員,因不相信醫師的判斷,執意要讓母親戴上氧氣罩,甚至憤而攻擊醫師。這些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或是影響了自己的健康,或使自己成為廣為人知的負面教材。因信任醫護人員,一位插管的德籍病患與其妻子,成功飛越10000公里回到故鄉,康復後喝到了臥床三年來第一口家鄉的啤酒,足見信任的力量何其大。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即便再怎麼想逃離死亡的追逐,總有一天必須接受親友甚至自己面臨生死關頭。但對於重症的不了解,很可能導致我們因迷茫、愧疚而用錯誤的觀念或行為去應對,反而讓摯愛承受無盡的苦痛,在這裡,直觀的善與孝有時並不是最好的答案。增加對加護病房的認知,讓我理解了擁有「善終」的人生是多麼難得,拒絕臨終急救,並非殘忍地等著患者離世,而是著重在減少病人痛苦(止痛、消腫)及增加家屬陪伴時間,許多被決定安寧的病患其實是幸福的,能帶著尊嚴離世可能是臥床許久的他們最大的心願,做出決定的家屬,往往才是承擔最大壓力的人,以自己的悲傷換取至親的尊嚴,在我眼裡,被眾人所詬病的安寧,反而展現出了世上最堅毅的愛。
|
五護二丙 施佳涓 109學年度寒假作業 15226 2021-02-28 19:58:26
天性與教養
我覺得人類的獨特性是由先天跟後天一起組成而來的,他們是互相影響的東西,但後天影響一定比較大,先說說家長教導小孩好了,只要是生物都會有學習能力,而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最先接觸到的一定是家人,然後我們就會向他們學習。他們的個性,做事態度,生活習慣…..等等的都被小孩看在眼裡並學習起來,無論好與壞因為他們的學習對象只有家長們,打個比方,有產後憂鬱症的母親要給別人帶孩子,因為這個孩子得到的回饋會比正常母親給的還來得少,甚至才十二個月大,小孩左腦前區的發展就不太正常了,這就足以證明父母會間接影響到小孩。但是小孩長大後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這是大人們無法避免的,所以教育這件事也不只是父母的責任而已。成長的環境,遇見的人以及天性都是成為一個人改變個性的重要條件!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令人省思,而且他都會講述各種心理學家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做過的實驗最後把這個現象在套用在人的身上。我很喜歡裡面所講的“相似是相異的影子”一開始我看不懂他的意思,像“一樣“與“不一樣”就是不同的東西啊,那相似怎麼會是相異的影子呢?然後看到他所說的:男人跟女人是非常不同的,但以大猩猩的角度來看,男人跟女人卻是非常相似的,意思應該是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本來兩個無關的東西也是會有一些關連的,所以相似是相異的影子,只是你要去了解他的意思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