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一年級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15708 2021-02-23 17:16:35
寄身上流:
這本書主要在說有錢人和窮人的極大差別 努力 真的能改變事實嗎? 故事中的男主角因為誤打誤撞到了有錢人家 幫有錢人家的女兒家教 和女主人聊天時發現他們其實還有一個兒子 因為精神疾病所以沒有請家教 但畫畫能力非常厲害 結果男主靈機一動就想把自己的高材生妹妹推薦當小兒子的家教 為了能讓家人脫離那種貧苦的日子 因為從小家境貧困 所以男主一家住在充滿霉味的房子裡 被別人嫌臭這就是窮酸味 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 陸陸續續用一些手法把爸媽也加進來 把原本的管家趕走 雖然行為不當 但能夠體會男主的心情 很羨慕有錢人家的生活 多麼榮華富貴 自卻沒有的那種感受 別人用名牌文具 我最簡陋的鉛筆 別人沒了買新的 我卻拿著美工刀削筆 多多少少一定會羨慕 但家人告訴我不需要去羨慕他們 看看自己擁有的 就會發現 其實自己有的也不少 他們花的錢也不是自己的 將來長大靠自己賺錢 才會花得有成就感 即使有時候還是小羨慕 但我都告訴自己以後努力賺得夠多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努力 加油!
明天,我要和昨天的你約會:
故事中在敘述一 個男生在搭往學校的火車上 對一個女生一見鍾情 鼓起勇氣追上去告白 兩人後來越走越近 成為情侶 展開很甜很甜的戀情~直到有天 男生不小心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原來 女生是另一個時代的人 男生過的今天是女生的昨天 兩人唯一一次一樣的歲數 是20歲 男主會對女生一見鍾情 是因為女生曾經在男生3歲時候就過他 男主一直記得那位大姊姊(就是女主)那時候的女主就是長大後的 所以 女主會知道未來 因為他經歷過了 年齡會越來越小 這讓男主崩潰了許久才接受 越來越珍惜兩人年紀相近的時光真是虛幻呀 看完這本書覺得書名取的真的好!
明天,我要和昨天的你約會
|
一年級(上)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15719 2021-02-23 17:12:29
我決定好好活到死:
從麗普斯卡博士的故事中,即使他是一位大腦疾病專家,但當她親身罹病時,面對心中未知的恐懼和不安,所以不難想像,一般人在罹患大腦疾病時的無助和恐慌。許多人會把健忘、失神當作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常會覺得可以撐、可以忍就是不去看醫生,大家常常忽略一個問題,大腦才是我們人身體最重要的靈魂系統,他掌管了我們疼痛平衡等各種重要的感知,她藉由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大家了解這些神經疾病的相似之處,還有感受跟原因,麗普斯卡博士她面對生命的態度是我們可以好好學習的。
親愛的我回來地球一下:
買買氏把從不把自己歸類為哪一國的人,而是地球人,她離開了原本有穩定的工作、安穩的生活,位於太平洋亞熱帶小島。獨自踏上四萬多公里的地球流浪之旅,其實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自己也能來一場環遊世界那該有多好,但往往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美好,他的第一站就被困在以色列南境沙漠進退不得,而他的破英文則是讓她在英國鬧了許多笑話。很多人講夢想都只是嘴上說說,而買買氏卻是用自已的雙腳走過世界各地,證明自己一開始的初衷,有時候我們只能利用網路的圖片或著影片,了解到那個國家在幹嘛,但看完這本書的文章,讓覺得自己都有一種已經跟著買買氏去過這些特別的國家。
|
109一年級寒假作業 15732 2021-02-23 16:53:49
我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若終究沒有永遠」我覺得很有深度是在描寫失戀的人失戀以後的狀況,我身邊也有很多人有這個問題,常常跟男朋友分手後就在IG限時動態說喔….我以後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然後發一堆很傷心的貼文,隔沒幾天交新男朋友,沒過多久又分手,又說你在我最愛你的時候選擇放棄了我,可當你要愛我時我已經不愛你了….這些話感覺就很表面,沒有深度的瞭解到內心深層的感受…我蠻喜歡的一篇是「練習在沒有你的夜裡睡著」雖然只有短短的兩頁在說這個故事,可是卻是很多人真的會發生的事情,很多人會因為投入太多的感情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是其他事情…..讓自己難過很久,甚至把自己關起來,不願意面對,我覺得如果對方不喜歡你了就該停止否則接下來的所有都是多餘的,也不能只因為一個人不愛你就一直抱著負面情緒生活。
第二本書超級適合我「無印收納哲學」全部都是利用IKEA或是MUJI等網路商城可以收納物品的盒子箱子幫助大家如何收納,也有提到哪些收納是錯的「購買收納用品是一種投資」裝潢和家具漂亮的話室內的擺設自然也會美觀又有功能性,我有的時候都把收納盒湊著用然後只有美一個禮拜又亂了,買對了收納用品就不需要特地花錢買更多的箱子或盒子收納東西了,所以購買「正確」的收納用品真的可以算是一種投資。
收納三大原則:
1.顏色—要有一致的顏色才能有乾淨的感覺五花八門的顏色會顯得很亂
2.材質—要買適合那個地方材質的收納盒,否則很容易壞掉
3.形狀—使用適合的形狀才不會浪費空間,而且形狀不一的話盒子跟盒子之間也會有灰塵這整理會增加很多麻煩,所以要正確的收納才不會浪費空間。
|
109寒假讀書心得報告 15143 2021-02-23 15:49:37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方法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壓力是壓垮許多人或者是大部分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呢?其實我最近這一陣子常常在想為什麼壓力大的人好像都會附帶一連串的身心症狀。例如這位本書中所說到的,不僅像是情緒上的低落、焦慮、失眠、煩躁、胸口悶、易怒、沮喪、暴躁、情緒不穩定等等。還容易造成生理上的症狀又像是:容易感覺到莫名的想睡,不管睡了多久精神依舊是無精打采的樣子還有便秘或是腹瀉、食慾降低、暴飲暴食、噁心嘔吐、肌肉緊繃等等,在我以為只有這些影響時,看到後面才發現居然還會有一些智力反應及行為改變,其中包括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容易抱怨、批評或是酗酒、菸癮大增嚴重時可能出現自殺傾向。
作者說一般而言,身心健康的人,抗壓力多半是比較好的,而能力好壞與否並不代表身心是否健康。社會大眾的常見誤解就是在於:能力好,抗壓力也會比較好;能力差,抗壓力也就比較差,但又有一部分的人覺得我們把能力與抗壓力歸在同一類,導致很多能力好或是希望自己成為能力好的那群人,以為自己抗壓力很好或是期許自己有好的抗壓力,因而在與壓力對抗時失焦,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擺在壓力負荷的順位後,忽略掉紓壓的重要性,日子久了,壓力承受量愈來愈大,身心狀態愈來愈差,本來抗壓力好的人也悄悄地難以承受了。
|
二年級寒假作業 15137 2021-02-23 15:43:17
這次看的書是[安慰的藝術]
這本書顧名思義就是在說應該如何安慰對被安慰者才是比較好的,作者先是把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自己因走不出離婚的傷痛,朋友、家人們用嘴上的關心告訴他必須走出來。一般人在安慰別人時都會說一些「你要振作起來」、「一切都會過去」、「你要加油」等的話語,卻沒想到這些話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作者認為在安慰人的時候可以聽她說他的想法然後陪著他,就算沒有那些言語,光是陪伴就足以讓他感到安心和你提及那件讓他感到難過的事。
我覺得我們常常因為看到別人難過反而會慌張而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安慰別人,應該是跟他一起難過、拿出自己的經歷、幫他解決問題還是給予道德勸說?其實傷痛是需要先被治癒的,尊重且接納每個人的痛苦,給予需要的距離與空間,讓人願意說出內心的感受,不要積極追問或去評價,多聆聽、多觀察,保持真誠的互動,建立溫暖的連結。我們可以改成說「我就在你身邊,你隨時找得到我,我很關心你。」「我願意聽你說,我想要瞭解你的想法,我會陪著你。」、「我對於你告訴我的事很有興趣,我很願意聽你說更多你經歷過的事。」、「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悲傷或挫折,即使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你的遭遇。」、「我願意敞開心房接納,不會妄加評斷。我是值得你信任的人。」、「在這次的會面之後,我想與你保持連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