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9-2二年級寒假作業 15112 2021-02-22 18:59:18
《你可以忙而不亂:停止抱怨、接納情緒、看清問題根源的52個正念練習》
正念要的是不是正向思考,而是把心定下來,感受此時此刻,專注當下不被各種憂慮、恐懼等情緒壓力淹沒,思緒要保持清晰,就能看見問題,心情平靜後,就能和自己的本心重新產生連結。
書裡面有五十二種簡單而且非常容易執行的練習法,讓人無論在生活的哪個時刻都能夠融入正念的狀態。書裡介紹的如何具體在生活中練習專注,與其抱怨時間不夠,不如練習放慢生活步調,讓你存在每個當下,掌握自己的時間!
當我們努力的讀書的讀書`工作、追尋物質的滿足或心靈的快樂時,其實運用的都是我們的祖先在陌生危險的世界中奮力求生存時,來自於大腦的反應我們會打或是逃。
我們現在不需像原始人般,奮力逃開野生動物的追殺,但是我們努力追求完美、成功、快樂和放鬆;同時又要費力逃開和那相反的事物,像是不完美、失敗、不快樂、忙碌等。這些行為,跟原始人永遠在奔忙中是一樣的。
我們的壓力會以各種方式出現,程度大小也不盡相同。這些壓力源自於我們糾結的想法、痛苦的情緒、不舒服的身心感覺,還有忙碌的行為等等。通常,我們會過度認同這些壓力,彷彿它們就是我們的一部份。你可能會發出我壓力好大或我快累死了這類的抱怨,但你要知道,你仍然是你,你並不等同於壓力,你只是在那一刻被壓力、還有被身體的疲憊逼迫到喘不過氣來。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當你覺得快被壓力與焦慮淹沒時,不要去思考它們,也就是說不要讓情緒感受變成想法,也不要加以分析或評斷。一旦你的思惟和負面情緒的能量一樣時,這些負面能量便會與你劃上等號,甚至是假裝是你而利用你。
利用正念覺知,我們就能自想法、感受、身體感覺和行為等經驗中抽離,看清它們的真面目,這即是能自然來去的短暫經驗。一如知名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所說的:「與心智認同就會賦予它更多能量,觀察心智便能將能量收回來。」
|
寒假作業-輕中度失智症老人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酬賞之 長期變化及相關因素探討 14866 2021-02-22 18:30:46
關於失智老人,照顧者有時會感到疲憊甚至有不耐煩的情緒在長輩身上,但長輩有時有意識時便會自己怎麼會這樣,而長時間照顧下來,照顧者須有極大的耐心以及良好的心態,好的照顧者希望得到的回報就是覺得照顧者的照顧勝於將長輩送至照顧機構的,而自己這樣做也是值得的,但很多的時候總是力不從心,感覺怎麼做都做不好,對自己的付出感到深深的疑惑,這時候很需要專業人士去給予指導,通常起初照顧者有強大的耐心但方法錯誤又或者對自己感到疑惑時很容易地放棄。
|
照顧一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護理經驗 14871 2021-02-22 17:34:47
看完這篇文章覺得精神分裂和憂鬱症很類似,而妄想型的精神分裂在這篇
文友寫到對外界的刺激敏感度很高,個案生來並沒有這些症狀,直到大學
4年時突然跑出嗜睡、長期臥床、人際關係漸漸不主動社交等的症狀,甚
至覺得大家都在笑他、對他不利,年齡到了50歲才開始做治療,我覺得要
鼓起勇氣去治療,甚至是妄想型的患者,在心裡的隔閡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才願意讓我們來了解他的想法,護理人員對個案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不必要
的醫療,才不會造成個案更緊張或症狀更嚴重,護理人員是需要具備很多
的耐心跟同理心的。
在我還不了解精神分裂症時,看到一則影片,是國外一位女子想要分享自
己擁有很多人格,和在什麼時候會換成另外一個人格,當時看到是很驚訝
的,真的是一瞬間,或許是一個眼神就會換成下個人格,但遮些人格都是
個案本身發生了重大的事情或創傷才跑出來的人格,有點像防衛機制在保
護著自己。
一位精神分裂者或是有憂鬱症等類似心理疾病的個案,更應該發揮自己的
同理心去關心他們,也不能自作主張的去幫助他們,反而讓個案本身更緊
張害怕。
|
寒假作業-安寧共同照顧模式對改善癌末主要照顧家屬 照顧負荷之成效 14866 2021-02-22 17:33:13
在癌末病患要面臨臨終前心理上的波動,以及看到家人因病患關係忙碌的模樣,使病患自責懊惱,在安寧共同照顧模式下減輕了病患的痛苦,也在尋找與病患家人的平衡點,使病患家人不會因病患以及上班兩邊跑得焦頭爛額。
在病患的心理也是焦慮的,總覺得自己是拖油瓶,很多很多的自責在心中也很多不捨。記得曾祖母那時最後也住進了安寧病房,醫院大多時候避免讓她有太多的痛苦,都會給他嗎啡使他放鬆,也以至於大部分時候去看他都是在睡覺的。
安寧是給予病患臨終前最後的舒適,也在追求降低家屬的負荷,家屬既想陪病患走完最後一程但又不得不上班以拱應現實層面上的金錢。這是一個值得去探討的主題,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毫無牽掛的離開,而不是難過自責地離去。
|
一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的護理經驗 14871 2021-02-22 17:25:25
這篇我會選擇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對心臟方面有點興趣,加上基護實習是去
心臟內科,在實習中學姊讓我學到很多,這篇說的是4歲女童先天性的心
臟病,有主動脈跟肺動脈兩個大血管轉位的問題,講的不一定是個案本身
,也有整個家庭和護理措施等。
看了整篇文章後,覺得家庭的支持和想法真的很重要,很慶幸的是女童都
是很樂觀的想法,也了解自己的病,反之家人遇到比較多困難,在照顧、
醫療費用、他人的言語,都是讓家人可以崩潰的那一道防線,文中個案的
母親有說到自己上班早晚到處跑,自己真的很受不了,還一度想要放火燒
了醫院,可以說母親真的受到很多的壓力,幸好她撐過來了;在病情惡化
時,個案反映是正向的,多少會有點憂鬱,但在病情好轉後,情緒上是沒
有不良的,讓我想到我照顧的個案,他是裝心臟節律器,在術後觀察幾天
,有稍微的發炎,所以原本預計要出院的日期被延期了,個案跟我表示他
待在醫院待到身體都要長蟲了,還說幸好有老婆跟我們陪他聊天,不然好
想出去運動,反而想到這篇文章的女童,在他這個年紀應該出去外面曬曬
太陽享受,但對他來說醫院卻是最常待的環境,在這裡護理措施就有寫到
多聆聽個案的意願,盡量滿足他的需求,維持心靈上跟身體上的平衡,在
這兩個心臟大血管轉位的情形下還能努力積極的治療,家庭有很大的功勞
;而身為以後從事護理,覺得更好會去觀察,個案的家庭關係和心靈層面
上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