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家庭暴力對兒童之影響之心得 14867 2021-02-21 23:27:27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兒童成長期間對此家庭暴力會產生什麼問題並進行探討,暴力不管是言語上的、肢體上、情緒上的都會給兒童造成傷害,導致兒童對以後會有行為顯現出來,像是有1.行為問題→攻擊、反社會人格、退縮等2.情緒問題3.生理問題→尿床、睡眠問題、身心失調4.長期發展上的影響→低社會適應功能,在家庭暴力對兒童之影響之因素一欄中,男性兒童抒發會是有外顯性問題,女性兒童則是內源性問題,如憂鬱症,但是在男女性兒童長大後,反而是女性教會使用暴力行為,因此,女孩在女孩在家暴的環境下比較容易受到心理傷害,再受到家庭暴力的孩童年紀比較下,年幼的孩童會比年長的孩童會更有侵略行為與負面問題,而受虐兒與目睹家暴之兒童,在未來受虐兒有攻擊的行為比目睹家暴之兒童機率大很多,目睹家暴的兒童也是會對未來有更加深遠的影響,受家暴相隔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孩童煩惱的程度,相隔時間越長,問題行為與煩惱程度就越低,家庭暴力頻率與嚴重度越高,孩童產生的問題行為也會越多,總而言之,在探討家庭暴力這塊,家庭暴力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只能說受到施虐的孩童是很無辜的,讀完這篇文章,被施虐的兒童是會有很大的內心傷害,是我們沒辦法明瞭的,可見家庭對一個小孩有多大的影響啊。
|
寒假作業-“一位消化潰瘍出血的老年病人之護理經驗”之心得 14867 2021-02-21 23:26:36
這篇文章是以照顧患者的護理師以他的經驗講述,並提出護理措施與衛教,這位老先生當初以為是心肺功能不好會呼吸喘而就醫,其實他的呼吸喘來源是由食道、胃、十二指腸潰瘍造成的貧血,導致的呼吸喘,還有體液容積缺失與淺在危險性跌倒等問題;1.潰瘍:看個案的主客觀資料顯示已有解黑便情況已有很多天,飲食方面喜愛辣,又三餐不正常吃;在護理措施除了監測vital sign,還有跟個案與家屬教導潰瘍原因、預防復發需放鬆心情、適當活動、注意解便的顏色、若有嘔吐、血便、腹痛現象要立即就醫、飲食方面也需挑整成溫和食物(不具刺激性)、要按時服用藥物等 2.體液容積缺失:在主客觀資料顯示個案走路會暈與喘,鼻胃管引流液為咖啡色 200㏄,皮膚乾燥,皮膚飽滿度差,唇色蒼白,虛弱,解二次中量黑便,I/O:2000 ㏄/2700㏄;在護理措施方面可給予監測生命徵象、維持體液容積、監測低血液容積的早期徵象、觀察並記錄解便狀況、鼻胃管引流量與顏色跟變化、鼻胃管和口腔護理 3.淺在性跌倒問題:主客觀資料表示走路頭會昏、沒力氣,臥床 4 天,雙下肢肌肉張力 4 分,外觀看起來疲倦、虛弱,下床活動不穩,視力較差,跌倒傾向評估表評估為 10 分;護理措施需維持病室安全,提醒病人及家屬注意安全,常用物品放置於易拿取的範圍,教導病人使用護士鈴,隨時保持地板乾燥、適當照明、環境整潔,病床維持在適當高度,需固定床以利病人上下床,教導病人及家屬在姿勢改變時應緩慢,避免姿位性低血壓引起眩暈;在看完整篇文章以後,有種重新複習一次上課所學到的內容,並知道如何加以使用,也能知道個案所需要的是什麼,最後,這是一個很適用於學生閱讀的一份文章,既能結合曾經所學得更能加以深度了解。
|
109-1寒假作業-精神科護理人員人格堅毅性、因應策略與職業疲潰相關性之探討 14841 2021-02-21 23:11:55
我覺得能在精神科工作的護理人員真的很厲害,因為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就很累了,還要去照顧其他精神方面有一些疾病的人,也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只要別人哭我也會鼻酸、或是別人焦慮我也跟著緊張,如果遇到精神科的病人我怕我也會容易跟著他們一起沈浸在他們的情緒裡,但是我姊姊之前去實習精神科時是跟我說她覺得那裡的病人都很可愛,但也有分比較冷靜的或者發病起來會比較暴力一點的,她覺得只要他們不發病時其實是比正常人還要可愛,會像小朋友一樣想跟你玩,但我還是覺得我自己會怕,可能要等我去實習過才知道吧!文章中也有說到有些護理人員會因為病人的一些狀況,像是自殺或是有攻擊性時,他們會感到自責,自責自己為什麼沒有照顧好或者沒有去預防到這些問題發生,我也能理解那種心情,也並不是故意要給自己那種壓力,但還是會自責,其實這種情況也不是只有精神科才會發生,所以也是要培養堅毅的精神,然後也不要把什麼錯都怪在自己身上,要學會原諒自己,讓自己即使遇到這樣的事情也要去檢討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然後去避免同樣的事再次發生,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給病人更好的醫療環境!
|
109年寒假作業 14740 2021-02-21 23:07:29
專科護生產科實習之壓力源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1)男女護生在產科實習時所感受之壓力源、(2)男女護生壓力之異同。老師可以本研究之結果為參考依據,分別對男女護生在產科實習提供更有效之諮商與輔導。
本研究探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研究對象是八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選修產科護理學之學生,共一一二人(女生九十三人,男生十九人)。問卷收集之資料以因素分析、Shapiro- Wilk檢定、t檢定、及Bon-ferroni多重比較法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護生在產科實習感受到的主要壓力源有九種,其中無論男女護生的最高壓力源皆為「因臨床評值方式而引發之壓力感」。其中壓力源「因臨床評值方式而引發之壓力感」與壓力源「實習時老師的教學態度而引發之壓力感」,女護生所感受的壓力程度顯著大於男護生;而在壓力源「由產婦和家屬對實習護生的態度而引發之壓力感」所感受的壓力程度上,則是男護生顯著大於女護生。另外,本研究也支持在「由執行隱私性護理技術而引發之壓力感」所感受的壓力上,男護生大於女護生的觀點。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文亦提出建議並討論其在護理教育上的應用。
護理雜誌 內外
背 景傳統的實習評量方式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提升護理人員專業能力,由護理能力的鑑定之改革,是護理臨床教育的重大責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內外科護理能力鑑定對提升台灣護生臨床能力之評價。
方法以四項半結構式問題調查30位參與內外科能力鑑定考試四技或二技護生之學習過程相關經驗,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分析學生之敘述性資料並計算編碼出現次數。
結果內外科護理能力鑑定考試與傳統實習臨床評量最主要的差異包括學習情境、思考決策能力及評鑑方式的不同;實施內外科護理能力鑑定考試之優點包括能力的肯定、接近臨床情境、自我導向學習、修正自我學習及彈性學習;而缺點包括情境及結果不易控制,且耗時;主要的收穫包括可以認識、挑戰及培養自我能力(包括培養思考、決策及關懷能力)。
結論本研究之發現對建構內外科護理實習課程之能力鑑定以提升學生之重要臨床能力具相當之參考價值。
|
3上寒假作業 14750 2021-02-21 22:58: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45 姓名 陳柏安
作者姓名 方文櫸、潘湘如、陳姿君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兒童肥胖防治
期刊名稱I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卷(期) 35:12
起訖頁數 350-357
作者姓名 陳嘉文、李宛庭、謝榮鴻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兒童及青春期肥胖:不僅是熱量攝取與消耗間平衡的問題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會訊 卷(期) 68
起訖頁數 006-008
【自訂一主題】:小時候吃好,長大後吃藥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兒童肥胖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全世界有超過18%的兒童有此問
提,在我國更是高達30%,在兒童時期若有肥胖的問題存在,有高機率在成年後仍然存在相同的問題,
甚至比他人還要早發生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就算在兒童時期,也常造成兒童在心理社會層面及學習
上的影響,這種種都增加了醫療的負擔,也造成家長們心中的困擾。如何幫助兒童減重,遠離肥胖的
問題?眾所周知的方法就是少吃多動,透過均衡且適量的飲食習慣搭配足量的運動,的確是減重的重
要一步,但是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也是重要的,人體重要的激素-胰島素,在促進細胞使用葡萄糖之
前,早早就先促進身體合成脂肪了,而影響胰島素生成的重要因素就是習慣及環境,所以除了少吃多
動以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減少使用3C產品、減少壓力都是減重的方法。學齡期的兒童若有肥胖的
問題,常容易受到同儕的嘲笑,導致身心留下陰影,甚至翹課、封閉自我,家中若有肥胖的兒童,家
長應該多注意他們的行為,時常給予關心,必要時可以尋求醫療幫助,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兒童肥胖有年年成長的趨勢,如何預防到如何減重,已經變成許多家長的必修課程,結合醫療團隊、
社區及家庭共同的協助兒童,才能快速且有效的幫助他們,希望未來可以告訴更多家長,不要再認為
小時候胖不是胖,因為小時候吃得越多越好,長大後越有機會得慢性病而需要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