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3-上 寒假 。(阿茲海默症 14631 2021-02-21 21:39:4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班級:護三甲 學號:1075101024 姓名:劉庭宇
心得:
阿茲海默症又稱退化性老年失智症,是種漸進性腦部退化的疾病,好發於老年人,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台灣已適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疾病日漸增多 ,因此阿茲海默症也成爲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主要照護者通常是其配偶或關係較密切的親屬,阿茲海默症會帶給照護者社會上、心理上、生理上,和經濟上極沉重的負擔。居家照護可以延遲或減少病人接受更昂貴和更專業的照護,因此通常家屬和患者會傾向選擇居家照護,但即使如此,失智症患者仍然佔了護理之家住院人數的二分之三,這也表示了護理人員的重要性。
阿茲海默症又分為3期,早期、中期、末期,學習與記憶障礙會愈見明顯,最後使醫師能確認診斷。在少部分病患中,語言障礙、執行障礙、認識障礙或技能執行障礙會比記憶障礙更明顯,隨著病情惡化,病患將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進行大部分的日常活動,而才會有我上面所說的護理之家,減輕家庭的壓力。
護理人員是照顧阿茲海默症的主要人員之一,但不管是護理人員還是照護的家人或是大眾,都應該要了解這個病情,他是目前罹患的的病情最多的之一,未來一定多多少少會接觸到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未來遇到了,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他們的病情,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他們。
|
寒假作業 15359 2021-02-21 21:39:12
寒假作業
書名:不被情緒嘞索的51個方法
作著:和田秀樹
出版社: 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8
˙內容簡介: 看了《情緒勒索》後還是覺得被人勒索的人,就看這本! 漫畫+圖解的51個方法,讓你不再被自己或他人的「情緒」綁架。 每個人都可能為了一點小事而變得情緒敏感, 而情緒的整理不在於消除它,而是不被影響。 「日本最懂情緒的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用簡單的51個方法,幫助我們先找出「容易情緒化的理由」,接著學會「整理情緒」,如果還是被情緒勒索時的「對應法」,最後是「如何每天開心地過生活」。情緒控管成為現代人最在職場、家庭、人際關係中最常碰到的困擾,學著理解才是前進的開始。 內容搶先看 1. 「情緒整理」後才能拒絕「情緒勒索」? 2. 是誰讓你不開心?一切都是「不想惹人討厭」? 3. 為什麼總是接到吃虧的工作? 4. 別人沒有義務要察覺你的心情 5. 放過自己!人生的難度沒這麼高 6. 你懂得說「不」嗎? 7. 社群媒體是情緒勒索的根源? 8. 你該擁有許多「心靈支柱」 9. 早晨的黃金時間是一天好心情的開始 10. 不要模仿優秀的人,而是「情緒好」的人 11. 誇獎自己,對自己施魔法 12. 透過轉換心情來「覆蓋」情緒
˙心得: 書中指出,情緒勒索是當「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時,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情緒勒索」的一種。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行為,可能會讓彼此的關係惡化,當關係中的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時,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例:
女友說:「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書中的第一章 情緒影響身心的十大關鍵 我就舉一項 情緒寫在臉上的人,會吃大虧,這個就是我常做的事,有時候不高興時臉上自然而然地出現臭臉,有時就只是想安靜地卻被誤認為在生氣!!! 有關情緒嘞鎖感覺就好像是另一半要把它自己的情緒加在自己身上迫使自己也要跟他共患難這個就是典型的情緒嘞鎖,說白點就是:因為你在乎我,所以我不開心,你就得配合。而不管是不是因為你讓我情緒不好,你都要為此負責。這些人似乎自己不快樂,也不允許他人快樂,
我們也要學著,為了自己決定的時候,不要去過度承擔別人的情緒。而不是為了配合別人的情緒,而扭曲了自己的立場。
|
三年級寒假作業-2 14620 2021-02-21 21:33:29
會選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想到去年的暑假是我第一次實習,那時候是真的很緊張很怕做錯、做不好,也很怕老師學姊講的會聽不懂,問問題會答不出來。在實習前,我問了前一批的朋友實習大概都做些什麼、有什麼地方該注意的、除了基本東西還需要準備什麼嗎等等問題,他也都很有耐心的一一替我解答,並安撫我叫我不要緊張,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終於,輪到我實習時還是難掩緊張的心情,加上同梯的實習夥伴沒有一個是認識的,所以一開始見面時難免有些尷尬,當然後面越處越好,什麼事都會互相幫忙,遇到比較不懂的地方也會互相教導,不會出現有人被排擠的問題。實習單位裡的學長姊和阿長人也很好,對我們也都很照顧,因為我們是一兩個人跟著一個學長/姊,我的學姊只要有可以讓我們練習技術的機會,第一時間都會來跟我們講,然後帶我們去做,學姊則站在旁邊看有沒有做錯的地方,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遇到不會的技術,學姊都會先做一次,等到下一次再讓我試試看,如果不小心忘記下一步都會提醒我,能遇到這麼有耐心,並讓我有很多練習技術的機會的學姊我真的很幸運!每天實習完後我都會打電話跟朋友分享在實習遇到的事情,一方面是減緩面對實習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互相鼓勵對方要堅持下去,幸好我們都做到了,也順利完成了實習!
|
三年級寒假作業-1 14620 2021-02-21 21:32:43
這篇是在探討一位因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腹水反覆住院病患的護理經驗。我覺得當一個人得知自己得到慢性疾病時一開始肯定會無法接受,再來可能會感到自卑或焦慮,又或者是害怕,害怕身體有損傷,害怕無法獨立,需要依靠別人才能完成一般日常活動,害怕陌生人提供身體隱私上的照顧,害怕疼痛等,這些通常會引發慢性病患產生無力感,因此這時候除了家屬外,護理人員也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時常關心、傾聽個案內心的想法,提供實質性的支持,減緩身體的不適,提醒藥物、飲食、活動方面的衛教,還要請家屬協助配合,也可以在中間扮演溝通的橋樑。在這方面,文章裡所提到的護理人員就做得很好!他應用了關懷理念、傾聽、同理、澄清疑慮及適時衛教等方式,讓個案說出心裡感受以紓解焦慮情緒。在這文章裡有提到,個案在這之前已經住過7次院,也都有好好配合醫生打針吃藥,但還是不見病情好轉,我想如果是我的話應該早就放棄治療了吧!畢竟試了這麼多次卻還是沒用,心裡肯定會覺得很失落,也會想說做了也是白做,那不如算了,肯定不會像他一樣那麼有毅力,堅持到最後!我想這其中家人的影響力也是很重要的吧?看到女兒為了自己而願意做捐肝移植,雖然之後醫生建議放棄,所以還是沒有做捐肝移植,但看到女兒有這份心意誰不感動呢?
|
閱讀心得(109-1)2 14625 2021-02-21 21:08:01
護生初次實習壓力、身心社會狀態、因應行為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心得
班級:護三甲 姓名:周嘉筠 學號:1075101018
想想我的第一次實習,擔心與不認識的人不熟會尷尬,擔心與不熟的老師相處,到處詢問學長姐們,害怕自己做不好,導致病人病情更加嚴重。對我來說,臨床實習是有壓力的,有研究顯示,我們初次臨床實習的壓力感受是最高的。但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反應及因應行為都不同,這跟個人人格特質有關,此研究從280位第一次實習之五專護生為對象,以具有信、效度之實習壓力量表、身心社會反應量表、因應行為量表及基氏人格測驗量表,探討初次實習護生的問題。護生在初次實習期間最常發生社會行為反應,其次是情緒反應,很少發生身體反應;我們常使用的因應行為以保持樂觀為最多,其次是轉移、解決問題,很少使用逃避性行為。就讓我想到,我在實習時,如果有做錯的事,當下我會以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回家後反省自己,不會逃避實習,不想去醫院。以上這些資料,都可以幫助自己更了解自己,其實實習並不可怕,無知才是可怕的。這些資料也可以做為老師了解我們面對初次實習的經驗、困難,且依學生個別差異,提供個別協助及教導,以提昇實習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