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讀書心得 15287 2021-02-21 22:47:11
書名:夢的解析
作者:佛洛德
作者在本書中以关量實際的夢闡述了他的理論,並對夢的來源,夢的選擇和夢的運作過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論述,同時探討了關於精神方面的許多問題, 說明了精神與夢之間的關係。
夢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科學的基石,精通釋夢技術的人也就掌握了理解精神病症狀、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和宗教儀式的重要鑰匙。
即便如此,其中一些關於理學方面的理論, 比較拘泥於醫學領域,還有一些內容由於缺乏連貫性,會給一般讀者帶來一定的困難。譯者考慮到這些問題會給我們讀者帶來的困擾,因此在翻譯時將原文進行了適當調整,以便讀者能較容易地理解「弗氏」理論和他的這部傳世之作。
從夢的解析來看的話,我們還能看出夢中某一成分經常就是新近某種印象的再現。
但是這種成分很有可能和真正致使夢的刺激同屬外思想的範疇,可能是來源於一個無甚聯繫的印象很近的思想,而經過一些聯想得以找出它和真正致使夢的刺激的聯繫。
因此夢的內容聽起來變幻多端,實際上就在於這兩種情況的選擇到底要不要經過置換過程。我注意到既然已經有這種「選擇性」存在,夢本身必然會有各種不同層次的內容,正如醫學上解釋各種意識狀態的變化幅度時,我認為這是腦細胞由部分清醒向全部清醒的轉化過程同樣。
|
三年級寒假作業2 14664 2021-02-21 22:46:30
產婦接受母嬰同室護理的生活經驗心得
這篇文章主要在於分享照護一位遷移至護理之前住民嚴重憂鬱與無望感之護理經驗,個案因罹患腦血管疾病造成身體功能障礙及外觀改變、導致拒食、不理人,又因遷移至陌生環境產生的限制及目睹室友的急救過程後,形成社交完全中斷,嚴重憂鬱、無望與完全自我放棄,經由觀察個案行為與情緒改變與家屬、工作人員、機構與筆者的配合之下,個案再一次開始打開心胸,在一般的互動中已開始能表達個人感受。根據Erikson社會心理發展任務,老年期是發展自我統合對絕望。對老年人而言,統合良好者,其結果就是智慧,未完整者,在生命最終階段,會經驗到絕望、憎惡、痛苦與恐懼。目前護理之家的服務對象多為日常生活功能差者,照護重點多偏重於日常生活照顧,忽略住民其他方面需求,其中以心理需求最易被忽視。曾指出住民的生活品質量表中,在心理/靈性、以「有個快樂的晚年或退休生活及」及「自己的外觀」得分最低。令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常發生無望感,據估計70%自殺者,死亡時患有一種以上的疾病,他們產生無望感的可能性與其 慢性疾病造成之失落恰成正比。若不加處理,咎悔變成自我摧毀之循環,最後導致沮喪及無望而加速死亡。護理人員應協助機構老人適應及接受目前的生活和外觀,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適宜護理措施,預防沮喪及無望感發生,提昇住民與家屬互動品質,讓老人在身、心、靈皆健康的情況下,正向積極面對自己人生,享受美好晚年生活。
|
三年級寒假作業1 14664 2021-02-21 22:45:49
護理之家一位無望感住民的護理經驗心得
這篇文章主要在於分享照護一位遷移至護理之前住民嚴重憂鬱與無望感之護理經驗,個案因罹患腦血管疾病造成身體功能障礙及外觀改變、導致拒食、不理人,又因遷移至陌生環境產生的限制及目睹室友的急救過程後,形成社交完全中斷,嚴重憂鬱、無望與完全自我放棄,經由觀察個案行為與情緒改變與家屬、工作人員、機構與筆者的配合之下,個案再一次開始打開心胸,在一般的互動中已開始能表達個人感受。
根據Erikson社會心理發展任務,老年期是發展自我統合對絕望。對老年人而言,統合良好者,其結果就是智慧,未完整者,在生命最終階段,會經驗到絕望、憎惡、痛苦與恐懼。目前護理之家的服務對象多為日常生活功能差者,照護重點多偏重於日常生活照顧,忽略住民其他方面需求,其中以心理需求最易被忽視。曾指出住民的生活品質量表中,在心理/靈性、以「有個快樂的晚年或退休生活及」及「自己的外觀」得分最低。令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常發生無望感,據估計70%自殺者,死亡時患有一種以上的疾病,他們產生無望感的可能性與其 慢性疾病造成之失落恰成正比。若不加處理,咎悔變成自我摧毀之循環,最後導致沮喪及無望而加速死亡。護理人員應協助機構老人適應及接受目前的生活和外觀,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適宜護理措施,預防沮喪及無望感發生,提昇住民與家屬互動品質,讓老人在身、心、靈皆健康的情況下,正向積極面對自己人生,享受美好晚年生活。
|
寒假109-2讀書新得 14791 2021-02-21 22:44:4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88 姓名 陳宜嫻
作者姓名 邱淑卿,陳筱瑀 ,蔡惠美,蔡秋月,張淑芳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運用不同視角探討學童近視防治工作之困境
期刊名稱I 學校衛生護理雜誌 卷(期) 26
起訖頁數 P47-51
作者姓名 許秀櫻 蘇誌培 蔡秀鸞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急診專科護理師於COVID-19防疫期間之角色與功能
期刊名稱II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刊 卷(期) 7:1
起訖頁數 P12-17
【自訂一主題】:關於這次新冠狀肺炎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關於這次的新冠狀肺炎我覺得台灣已經算控管不錯了,比起其他國家我覺得大家都做得很好,當然醫
院的防疫措施不可少,在近期桃園突然爆發有疫情且擴散到醫生及護理師都有,一開始會覺得那位護
理師為甚麼沒有到大醫院塞檢,而是在診所造成更多擴散機會,但其實同理心去面對的話,或許他有他
的顧慮在,但這次的狀況其實每位護理人員都很辛苦,要待在醫院穿著防護衣戴N95口罩全副武裝,不
能回家陪家人怕傳染且還要照顧個案,這些真的都很辛苦,當他們脫下裝備的模樣其實看了都會很心
疼,更心疼的是曾經一則報導說最近的距離僅僅只隔一片鏡子卻抱不到小孩,那個畫面看了真的很心
疼,護理師和醫生總是為大家冒險衝第一線,為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的安全,真的很值得敬佩,他們的
辛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懂的能體會的,所以我覺得有時候疫情爆發當護理師被確診也不是他想要的,
這一開始的初衷都是為了個案的健康,不是因為是護理師事情就被放大看,多點關心同理心這才是他
們想要的,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們真的都辛苦了,希望未來能成為和他們一樣偉大的人
|
1091寒假 15161 2021-02-21 22:42: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乙
學號 1085101054 姓名 林千又
書名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作者 約翰.海利(Johann Hari)著 ; 陳依辰 譯
出版社 天下生活出版;大和圖書總經銷 出版年月 2019年 5 月
索書號 B 415.985 3822 2019 ISBN 9789869757430
作者姓名 劉慧華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防治
期刊名稱I 諮商與輔導 卷(期) 412
起訖頁數 002~005
【本書籍與文章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如果你對死後的美好想像是跟心愛的人在一起,那為什麼不趁活著時,好好跟所愛的人在一起?
怎麼會寧願迷失在花花世界中呢?(取自<<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第16章217頁)
2 她就是在跟土地重新建立連結,注意到微小的事物,再也不會去聽飛機和車流聲,會感覺自己的
渺小、微不足道。(取自<<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第17章225頁)
3 很多人不一定是開心的,他們在我們所創造的世界中迷失。如果你繼續感覺崩解和孤立,憂鬱焦
慮就會持續。如果你們團結,就能改變環境。(取自<<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結論302頁)
4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生活在健康、安全的家庭、學校及社區裡;在健康支持性環境中生活、學習
遊戲及成長、發展,並避免疾病發生」(青年期心理健康促進2014)(取自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防治)
5在安全的校園環境下,鼓勵學生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免於霸凌及歧視,並尋找自己的
專長,建立自信。(取自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防治)
【本書籍與文章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次經過閱讀<<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和<<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防治>>,我感覺深深的被心理學
的魅力吸引住了。憂鬱這個議題一直都是我們從以前開始就不斷在探討的,而世界上對於它的發生
起因擁有著無數個說法,但無論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憂鬱這個情緒光從字面上,似乎就能讓人感受
到它的無力和悲傷。很多人遇到憂鬱的第一個反應都是沉默,而非傾訴,我想除了環境因素之外,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並未真正的明白憂鬱這個情緒吧!這些人之中也包括了我自
己。當身邊的親友被困在憂鬱中,逐漸迷失自我,甚至與世界脫節,在我們一般人的眼中或許會覺
得很奇怪,但他們正因此而痛苦著、迷茫著。我的身邊就有人正身陷在這個巨大泥沼裡,並且不只
一個人。有很多的患者會選擇以藥物治療的方式去克服它,可是這也面臨到一個問題—副作用,藥
物引起的副作用可能因人而異,或許會併發出很多種,身體上的腫脹或發胖就是其中的一種,而當
不了解他們情況的社會大眾見到他們時,批評和談論就會朝著他們迎面而來,新一輪的壓力再次產
生,因此而變成惡性循環。為此而承受不住的人,此時最常思考的或許就是自殺這個能結束一切的
人生選項。我時常會去思考,為何大家總是口頭上說著要創造美好環境,卻總是會有人自私的去再
次破壞它呢?可能人類的基因裡面是真的存在著劣根性吧!我很喜歡<<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這本
書結論裡作者的一句話「很多人不一定是開心的,他們在我們所創造的世界中迷失。如果你繼續感
覺崩解和孤立,憂鬱焦慮就會持續。如果你們團結,就能改變環境。」他的這段話令我感受到了溫
暖,當我們團結合作去創造出能夠去理解他們的世界和環境,或許他們也能夠不用再被憂鬱所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