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陰間 15790 2021-02-18 11:05:14
過年剛好在表弟家看到他有買了這本,所以趁空看了一下,想不不到這一本書還蠻有趣的。故事是說阿武活著的時候是一個偷重機的賊,因為黑道老大賴琨想要他運送毒品,他不願意,但是沒想到毒品被好友阿爪掉包,所以阿武被活活打死。但是他沒想到陰間是一個比陽間更黑暗的世界,裡面收黑錢的情形不斷,賴琨竟然可以透過人收買當地的城隍,城隍打算竄改阿武的人間紀錄簿,讓賴琨陷害阿武的紀錄消失,並打算讓阿武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中,還好還有一個正義的牛頭俊毅打算幫他申冤,但在城隍及陽間黑道的聯手之下,阿武能申冤成功嗎?....
在西遊記裡有一段很有名的,就是本是唐朝官的崔珏過世後到了陰間當判官,後來李世民因為被抓到地獄審判,崔珏為了幫李世民,就竄改了生死簿,讓李世民多活二十年。這個故事之後,陰間就成為一個是可以用錢、用情等來改變生死的一個地方。
而這本書的內容並沒有像以前的地獄遊記那樣那麼八股,他是用現代的方式來說明陰間的情形,裡面的牛頭馬面還是開著車拿著PDA,也因為這種描寫方法,也讓年輕人比較能接受地獄的觀念。裡面也是提到有做好事就不會受苦。另外也提到現代人拜祖先為什麼燒金紙,因為有金紙的人在陰間就可以過得比較好等民俗說法也有比較現代化的說明。當然裡面加上了一些他的觀念,認為大量的燒金紙後,應該就會有通貨膨漲,所以燒物品會比燒錢有用。還有如果祖先投胎後其實就用不到錢,所以後人如果一直燒的話,那這些錢就會無主,才會造成通膨。這個部份如果細究會推論出來應該不是這麼一回事,不過我想這不是重點,因為這些部份並沒有影響整體的閱讀性。
而內容的部份其實比較像陰間版的臥底,只是比較可惜的是最後的收尾有一點點弱。如果真的有研究道教的地獄的話,就會知道其實閻王並不是地獄的最高管理者,書上提到因為閻王中可能也有人與陽間有勾結,所以他們要找陽間的神。其實閻王中有一個最有名的,就是包公,基本上如果包公也能被收買的話,那應該就沒有正義的神了吧。但如果要跳過閻王的話,其實上面還有東岳大帝,除了東岳大帝之外,還有一個更高階,但不實際管事的,就是地藏王菩薩
|
列車上的女孩 15790 2021-02-18 11:04:16
的中心思想大概就是要反對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淡氛圍,因為如果不是瑞秋自始自終這麼雞婆介入梅根的失蹤案,殺害梅根的兇手大概還會逍遙法外,畢竟目擊梅根生前最後一個行蹤的人,就是瑞秋。
可是如果大家要問,既然瑞秋目擊梅根最後的行蹤,故事怎麼還可以拖這麼久呢?那是因為瑞秋那晚嚴重醉酒中,連自己真的去過哪裡都不記得了,怎麼還可能記得她見過梅根呢?
而且瑞秋根本不認識梅根,只是她每天都會坐經過她舊家的那班火車,而梅根就住在她舊家的隔壁幾戶而已,所以當瑞秋坐在火車上很無聊的時候,她就會像個偷窺狂般透過車窗窺視著梅根跟她的丈夫史考特,然後把自己希望得到的幸福婚姻投射在他們身上,在心中自己開始編派起梅根跟史考特的幸福生活
直到她看到梅根出軌,直到她知道梅根失蹤之後,她覺得她有義務將梅根出軌的這個事實告訴史考特,她才正式跟史考特認識。
|
列車上的女孩 15790 2021-02-18 11:04:05
的中心思想大概就是要反對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淡氛圍,因為如果不是瑞秋自始自終這麼雞婆介入梅根的失蹤案,殺害梅根的兇手大概還會逍遙法外,畢竟目擊梅根生前最後一個行蹤的人,就是瑞秋。
可是如果大家要問,既然瑞秋目擊梅根最後的行蹤,故事怎麼還可以拖這麼久呢?那是因為瑞秋那晚嚴重醉酒中,連自己真的去過哪裡都不記得了,怎麼還可能記得她見過梅根呢?
而且瑞秋根本不認識梅根,只是她每天都會坐經過她舊家的那班火車,而梅根就住在她舊家的隔壁幾戶而已,所以當瑞秋坐在火車上很無聊的時候,她就會像個偷窺狂般透過車窗窺視著梅根跟她的丈夫史考特,然後把自己希望得到的幸福婚姻投射在他們身上,在心中自己開始編派起梅根跟史考特的幸福生活
直到她看到梅根出軌,直到她知道梅根失蹤之後,她覺得她有義務將梅根出軌的這個事實告訴史考特,她才正式跟史考特認識。
|
其實,我很在乎你 15118 2021-02-18 10:17:03
這本書主要在說溝通的事情吧,在溝通上我們可以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感到開心,也可以因為一句話感到傷心欲絕,情緒上兩極化的表現在一段對話都能呈現出來,我們在和別人溝通時能不能溝通好先是看我們對對方的看法,如果對對方是有好感的那這次溝通會進行的比較順利,但相對的,如果和對方關係不是很好時那溝通就很容易起衝突 ,因為我們會認為對方如果有一些看法不是認同我們時就會覺得好像遭到否決,那人在遭到否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堅持自己的看法去反駁,那如果雙方都堅持己見那就很容易起衝突,我覺得在和別人溝通時應該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太主觀了只有想到自己的感受因而下結論認為對方就是不對的,但是別人可能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應該要保持客觀的角度,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想看說不定就不會那麼的生氣了,如果大家在溝通上都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觀察別人的情緒動作來判斷對方的想法,那我想溝通就不會那麼多衝突了,那也才是一項有效的溝通,既能讓對方發自內心的同意自己的觀點也能讓自己了解到對方的看法因而達成共識。
|
其實,我很在乎你 15118 2021-02-18 10:17:02
這本書主要在說溝通的事情吧,在溝通上我們可以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感到開心,也可以因為一句話感到傷心欲絕,情緒上兩極化的表現在一段對話都能呈現出來,我們在和別人溝通時能不能溝通好先是看我們對對方的看法,如果對對方是有好感的那這次溝通會進行的比較順利,但相對的,如果和對方關係不是很好時那溝通就很容易起衝突 ,因為我們會認為對方如果有一些看法不是認同我們時就會覺得好像遭到否決,那人在遭到否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要堅持自己的看法去反駁,那如果雙方都堅持己見那就很容易起衝突,我覺得在和別人溝通時應該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太主觀了只有想到自己的感受因而下結論認為對方就是不對的,但是別人可能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應該要保持客觀的角度,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想看說不定就不會那麼的生氣了,如果大家在溝通上都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觀察別人的情緒動作來判斷對方的想法,那我想溝通就不會那麼多衝突了,那也才是一項有效的溝通,既能讓對方發自內心的同意自己的觀點也能讓自己了解到對方的看法因而達成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