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15757 2021-02-17 22:07:03
他裡面有三十七則故事,用最真摯的文字寫下最深刻的不捨與思念,傳送最動人的祝福。看著這群陪伴摯愛的、親自與死神交過手的、預先為自己寫好身後交代的人們,如何練習說再見。終有一天,生命的旅程會來到終點,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會離開!!於是我開始練習說再見。運用三十七篇最真實的人生現場,最震撼的生命故事。唯有坦然面對、放手,我們才能學會真正的活著。
預立遺囑,練習說再見。若是深愛,請放手。在這多變的世界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每一秒都可能有人在與生死拔河。
「哪天我必須走了,你要捨得放手。每個人終歸要孤獨走上這條路,我會在終點站等你。」
這篇故事的病患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俗稱漸凍人。阿公臥床十幾年了,數度病危又被救活,他的女兒曾經要求醫生放棄治療,但他的兄弟嚴厲指責:「老爸最疼你,你卻一心要他死。」另一床的陳先生氣切八、九年了,長期臥床百病叢生,陳太太在溝通板上拼出他的話:「我·後·悔·活。」隔壁房張先生信誓旦旦表示絕不氣切,讓生命毫無尊嚴在病床中虛度,苦了自己,也累慘妻兒。張太太說:「十五分鐘氣切手術,可能換來他十幾二十年如植物人般臥床。」
我覺得面對世間上的離別,是很痛苦的,不管是不是親人,只要是認識的人,心裡難免都會有難受,但是這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珍惜每次見面的機會,把每次機會當成最後一次。把生命中能夠認識的人當成是生命中的一顆星星,讓每一顆都能夠亮起來。
|
讀書心得-悲慘世界 15690 2021-02-17 21:56:40
我讀過一本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中描述一名貧困的工人尚萬強為了偷一塊麵包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獄之後,他到處被人嫌棄,於是,他開始討厭這個社會,但後來遇到一位主教將他感化,做一個好人。尚萬強改名馬德廉,當上了市長,他答應快要去世的芳婷幫他照顧他的女兒珂賽特。警察賈維爾一直在尋找失蹤多年的尚萬強,別的警察抓了一個貧苦的工人,準備將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位工人,尚萬強承認了身分,他又進了監獄,在去監獄的路上,他逃跑了。尚萬強馬上找到珂賽特,帶他躲進一個修道院,多年過去,珂賽特與馬留斯相愛。之後發生了一連串的生活變故,賈維爾在尚萬強面前跳河自殺。珂賽特和馬留斯結婚,尚萬強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在珂賽特的懷裡死去。
我想沒有人會像尚萬強一樣,不為了自己著想,奮不顧身的承認身分,救了那位工人,如果換作是我,我一定不會那麼勇敢,我想大多人都是這樣。
書中的主角尚萬強很值得我們學習,就書中的事例來說,我們可以知道,就算犯了罪,還是可以浪子回頭的,他們只是需要找一個人去感化他們。
雨果的《悲慘世界》將整整半世紀的歷史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呈現給我們,用生動的文字描述出來。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當時法國社會的腐敗、陰暗、恐怖。表現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也讓我們認識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讓我們去分辯哪些是我們值得效法,哪些是我們不能學習的。
|
寒假作業 15576 2021-02-17 21:24:30
出去闖!擁抱世界級夢想!
心得
書中所描述的是作者在25歲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知名廣告公司的工作,勇闖新加坡,雖然過程中經歷過失敗,但有朋友的激勵,讓作者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作者用自身的經歷告訴讀者們「現在的失敗與挫折,是為我之後的成功鋪路的,所以如果我現在放棄,就代表浪費了失敗的經歷,更浪費了之後成功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創意就是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跳出既有框架,才有機會創造意想不到的人生。」這句話是作者鼓勵年輕人離開舒適圈,離開自己習慣的地方,或改變自己慣性的思維,到不同的城市,親身出去闖一闖,才能離自己的心越近,並告訴讀者離家不是為了出走,而是為了光榮歸返!這本書中作者也提出了很多事情讓台灣年輕人掌握自身優勢,讓嚮往出國求職的人能夠更清楚知道,究竟出國是否真的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夢想的重量無限大」,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都有夢想,當一個人願意為夢想付出心力,那必定也同時承受著夢想的「壓力」。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我們時常看著很有成就的人,羨慕他們的成就,卻不知道他們的背後,是用多少的辛苦與努力才得到的,因此不要羨慕別人,並且願意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不要害怕夢想會帶來多少壓力,而是要承受夢想所帶來的重量,讓壓力變成前進的動力。
|
109寒假作業2 14627 2021-02-17 21:24:03
運用吸氣肌肉訓練於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器 脫離成效之實證案例
讀書心得
護三甲 李怡萱 1075101020
呼吸器可以延續病人生命,但隨著使用呼吸器的時間延長,對病人的身、心、社會層面將造成壓力與衝擊,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不僅呼吸器成功脫離率較低,甚至有較高的死亡率。本文描述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導致呼吸衰竭併插管治療的53歲男性,病情經治療後逐漸改善,已進行至脫離呼吸器階段。為提升呼吸器脫離率及其照護品質,故探討吸氣肌肉訓練的介入在呼吸器脫離之成效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十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排名第七位,其為不可逆的肺部氣流受阻;COPD病理特徵為氣道發炎造成黏液分泌增加、黏膜纖毛功能減低無法將分泌物排除,且持續刺激發炎使得呼吸管腔狹窄、氣體交換異常,無法維持肺部適當地擴張及收縮,進而呼吸困難、呼吸衰竭。
呼吸肌無力是導致脫離呼吸器失敗的主因,其次為神經性、心血管及心理等相關因素。當呼吸器使用時間越長,會加重呼吸肌無力或萎縮,更不易脫離呼吸器,也更容易造成病人激躁、焦慮及無法溝通等情形。研究指出罹患COPD 併發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器脫離失敗率為5- 40%, 若使用呼吸器達48小時以上病人,呼吸器成功脫離僅約10- 20%,且有較高的死亡率。證實資料顯示骨骼肌可以經由運動訓練而增加其肌力與耐力,因此進行吸氣肌肉訓練運動,可縮短病人因呼吸肌無力或疲乏而造成依賴呼吸器的時間,故吸氣肌肉訓練可改善呼吸器病人氧合狀態及提升呼吸器脫離的成功率。
關於脫離呼吸器應用措施,國內各醫院做法不一。為了緩解病人在此過程中的心理壓力、負面情緒及提升脫離呼吸器成功率,以有效增進脫離呼吸器過程的照護品質,筆者以專科護理師專業角度,觀察罹患COPD個案對此次病程急速惡化,且插管治療感到無奈與無助,害怕無法順利脫離呼吸器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鑒於臨床困境,遂思索脫離呼吸器前運用吸氣肌肉訓練是否能提升呼吸器脫離的成功率,進而運用實證5A步驟(Asking, Acquire, Apprais¬al, Application, Audit)來探討成功脫離呼吸器的應用措施,檢視吸氣肌肉訓練運用之適當性,期待提升呼吸器脫離成功率,以幫助病人重拾自信心,正向因應疾病。
本篇探討以吸氣肌肉訓練對呼吸器脫離的成效, 採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以PICO手法經由文獻搜尋、篩選、建立資料庫與進行分析後,所獲得的結論顯示吸氣肌肉訓練用於重症呼吸器病人是可提升呼吸器脫離率;並透過實證結果應用吸氣肌肉訓練於COPD個案,的確成功脫離呼吸器,進而緩解其焦慮情緒,提升照護品質。
在納入分析的文獻研究經統合分析後,可看出吸氣肌肉訓練可提升重症病人的呼吸器成功脫離率。但在呼吸器脫離所需的時間上,雖皆有縮短,但僅有Elbouhy等 研究達顯著性,推測與病情嚴重度、界定呼吸器脫離的時間定義、醫師評估等差異性有關。亦發現有研究運用吸氣肌肉訓練於成功呼吸器脫離48小時後的病人,不僅提升呼吸肌功能, 也改善生活品質。另有研究針對居家COPD病人進行吸氣肌肉訓練介入,不僅減少呼吸困難、改善預後,進而減輕家庭負擔。可見,對於COPD病人更需要吸氣肌肉訓練的介入來提升呼吸肌功能及其生活品質。
|
109寒假作業1 14627 2021-02-17 21:19:46
照顧一位乳癌重建復發合併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
讀書心得
護三甲 李怡萱 1075101020
本篇探討一位乳癌個案因乳房重建復發合併蕈狀傷口,導致乳房傷口出現紅腫分泌物、滲液、惡臭及出血,此個案面臨蕈狀傷口惡臭味,使得個案產生情緒低落及不願與他人互動,引發筆者撰寫此個案的動機。希望藉由此護理專業介入,協助個案渡過此疾病所帶來的衝擊,指導漸進式傷口護理照護,增加出院後自我照顧能力,以順利使個案渡過此疾病所帶來的衝擊,期望藉由此臨床護理經驗,提供給護理人員日後照護此類似個案之參考。
蕈狀傷口是個難以癒合及複雜傷口,會有惡臭、分泌物、出血情形,對於個案不論是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方面造成很大衝擊。本文探討一位乳癌重建復發合併蕈狀傷口,入院進行矽膠義乳移除手術之個案,住院期間接受傷口換藥及術後之照護經驗。
乳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化學、放射線治療等為輔,手術方式其中以乳根除術及全乳根除術最常被使用的治療方式,減少癌症復發率,雖然乳癌患者接受切除及重建手術治療,但治療後會造成對自我外觀改變及對身體滿意度的下降,進而產生身體心像改變及心理壓力。
乳癌患者有惡性腫瘤蕈狀的產生,最常見於轉移性癌細胞不正常增生繁殖,腫瘤侵犯到真皮、皮下組織或淋巴管在皮膚形成潰爛所造成傷口,傷口外觀會形成類似花椰菜的潰爛傷口,造成組織缺氧壞死,引發出血、惡臭、滲液等問題。護理人員於換藥過程是評估傷口最機,傷口評估包括傷口大小、滲出液、惡臭、出血及感染情形等。蕈狀傷口換藥過程需採無菌技術,動作輕柔,選擇親水性吸力佳敷料覆蓋傷口,如海藻膠或愛康膚銀高 吸收抗菌等敷料,吸附更多的滲液,出血時也可使用1:1000 Bosmine紗布加壓止血10-15 分鐘或口服Tranexamic acid降低出血產生。惡臭是蕈狀傷口最常見的問題可分四個等級;重度惡臭為傷口敷料仍覆蓋時即可聞到惡臭;中度惡臭為傷口敷料打開時才可聞到惡臭;輕微惡臭為傷口敷料打開接近個案聞到惡臭;無惡臭為傷口敷料打開未聞到惡臭。避免聞到惡臭情況可透過環境改善如須保持空氣流通,病室內可使用咖啡渣、空氣清淨機或傷口外層敷料滴上茶樹精油等,減少傷口造成的惡臭味。同時照會醫療跨團隊如乳癌個管師;傷口共照師共同執行傷口照護,另為促進傷口癒合,避免傷口再度感染,可由營養師衛教多攝取高蛋白如魚、肉、蛋等。
乳癌復發個案面臨身心歷程的打擊更勝於初次罹癌,不可認為個案對於治療或是疾病都已了解,而不再多說明及解釋,癌症復發不僅心理情緒變化劇烈,人際或家庭關係都需評估處理。此時護理人員與個案建立信任感後,傾聽個案表達內心的衝擊感受,接納身體外觀改變事實,適時給予言語安慰及心理支持,鼓勵個案及家人的陪伴共同參與傷口照護,介紹病友團體,經驗分享,個案及家屬探討未來可能面臨問題,提供情緒壓力調適方法,使能接受自我疾病。若術後併有蕈狀傷口,除了影響生理層面,同時受到身體外觀改變及傷口產生異味,而影響生活品質及人際關係,個案因日常生活不能穿著喜歡衣物,並且因傷口惡臭味不知道如何掩蓋,寧願留在家中導致不願意與人互動,拒絕社交活動產生社交隔離。可藉由護理措施傾聽、關懷、鼓勵病人說出心裡感受,建立信任治療性關係,當個案出現無助害怕沮喪的情緒,提供個案跨團隊支持照護,以同理關懷,讓個案主動說出心中感受,鼓勵重要親友探視及加強心理支持並參與團體活動,介紹成功案例及相關資訊,讓個案提高治療疾病預後及生活品質,藉此提升身、心、靈滿足的整體個別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