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三年級寒假作業(壹) 14613 2021-01-21 16:53:43
五護三甲 1075101006 唐于晴
我看了一篇文章關於怎麼進入護理路程
若是有個專業有個鐵飯碗對未來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吧?
這算是我當初選擇護理的原因,那時的我對於護理這東西完全不懂也毫無一點的興趣,在國中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科系,媽媽就跟我說護理很好,學會專業不怕找不到工作,我原本還很害怕的說 我生物不好啊
到最後我被說服了,我真的選擇了護理科,選了就做吧
進入五專護理系才慢慢了解原來護理系到底在做什么
從一年級人類發展學跟解剖,接著二年級的生理、病理跟基本護理學,後來三年級的內外產兒科⋯⋯很多很多
每本跟磚頭一樣重的課本 讀不完的學理 背不完的書,還有讓人緊張的技術考,即使平常有練習,可是當技術考的時候,老師就站在旁邊看著你,還有一些幫忙整理考場的學姐站在前面,會一直害怕別人批評我,也會害怕做錯,被老師扣分,本來抽藥的手就很抖了,當老師拿起筆寫分數,又會更加緊張,手就抖的更厲害,連針筒回套都對不準
當時真的覺得人生黑白、晴天霹靂、人生跑馬燈都出來了......
但是很開心的是每次的技術考就算不及格,但是都過了
所以我才能順利的去實習,真的到了臨床後,我好像對於護理有了不同想法,似乎有點感興趣了,比起學理,我可能更喜歡臨床學習,雖然真的實習最痛苦的是作業⋯最可怕的藥卡
實習對每個護理系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關卡
簡單來說護理系就是要過N關斬N將啦 哈哈哈哈~
實習過程也是遇到很多壓力、挫折
學姊啦~老師啦~技術啦~作業啦~病人啦~叭啦叭啦說不完的
|
三年級寒假作業2021-01-20 14685 2021-01-20 18:56:58
益生菌於腸胃道疾病的運用讀書心得
姓名:蔡博媛
學號:1075101078
在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認為益生菌只能用在清潔腸道和壞菌在腸道中進爭結抗,幫助排便,沒想到它的作用這麼多。比如;急性感染性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困難梭菌相關性腹瀉、肝性腦病、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激躁症、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情下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為“補充一定數量且有益宿主健康的活微生物”,而且他們還把劑量當作一個研究課題”大型研究發現,使用大於50億菌株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的劑量,在臨床上有較顯著的效果”一般認為益生菌能:1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或上皮結合/侵襲。.2改善腸道屏障功能。3調節免疫系統:誘導保護性細胞因子。4.調節疼痛感知。
益菌生可以促進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益生菌進入腸胃道後,在胃酸、胰液及小腸液衝擊下,只有20-40%益生菌能存活於腸道益菌生具有:1.不被人體消化(或僅被 部分消化)2.不被小腸吸收 ;3.難以被口腔細菌發酵 ;4.可以被腸道益菌充分發酵 5.難以被腸道中潛在的病原菌發酵。
益生菌對於預防及治療許多腸胃道疾病是有幫助的。醫療人員碰到相關諮詢問題時,要提醒民眾益生菌多屬於輔助療法,需同時配合臨床治療。坊間益生菌產品的成分、劑量、生物活性、以及益菌生配方都各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益生菌的效果及反應也有差異,因此研究結果無法適用於所有的益生菌產品及病人,特別是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更要審慎評估。
|
寒假作業 14690 2021-01-20 13:28:50
本文係描述一位中年男性罹患肝癌的個案,曾因肝癌導致症狀困擾而多次門診治
療,個案皆拒絕住院,此次因肝癌併肝性腦病變而自急診轉住院,住院期間個案確診為 肝癌末期之身心靈照護經驗。
透過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病歷查閱等方式收集資料,確 認個案有營養狀態改變/少於身體需要、慢性疼痛、無望感及案妻有照顧者角色緊張等健 康問題,與個案及照顧者共同擬訂具個別性及整體性之護理計畫,包括透過深呼吸、 音樂療法及精油按摩,協助減輕個案疼痛;經由增強自我照顧能力及提昇自我價值而降低無望感;運用營養評估確立營養攝取不足主因並給予飲食衛教,且照會營養師提供癌 症飲食指導,以改善個案營養問題;評估到照顧者負荷問題後,提供照護技巧回覆示教 並協調親屬分擔照顧,以降低照顧者角色緊張。在護理過程中,除提供照顧知識及 技能外,並給予個案及照顧者心理支持,扮演各部門間溝通橋樑,適時轉介安寧共同照 護團隊,促使個案及照顧者能獲得完善及持續性照護。
本文描述一位54歲個案因酒精性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肝硬化出院後給予的措施
一、若有喝酒習慣的人應該要絕對戒酒。
二、飲食治療原則:
高糖、高熱量,適量蛋白質及脂肪,足夠的維生素,限制水份及鹽份,少量多餐為原則。若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合併症病人,需另外考量,應該以跟醫護人員仔細討論後的結論為原則。
三、若有腹水及水腫時:
1. 限制鹽分的攝取:避免吃醃製食品及罐頭類或運動飲料,每天的鹽分應少於2公克。
2. 適量的飲水:每天少於1000c.c.,保持水份之攝取及排出之平衡。
3. 每天定時量體重可以知道水腫及腹水改善的情形,也可以在回診時供醫師參考。
四、注意有無出血的徵兆:
頭暈、心跳加快、呼吸喘、臉色蒼白、冒冷汗、吐血或解黑便、血便等都是出血的徵兆,應儘速就醫。
五、若突然感到發冷、發燒、腹痛,可能有感染發炎的情形,應儘速就醫。
六、肝昏迷的症狀以及預防的方法:
1. 肝昏迷的症狀有嗜睡、動作遲緩、注意力不集中、躁動不安、意識不清。
2. 預防肝昏迷的方法:
應避免吃過量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定期排便,每天至少1次。肝腦昏迷病人血中氨升高,醫師常常使Lactulose之液體製劑,用喝或直接大腸灌洗方式,將大腸清洗包括糞便與細菌一起清除乾淨,這是嚴重肝硬化病人必備藥物之一。避免出血應細嚼慢嚥,不吃太粗糙的食物。若有肝昏迷出現應立即求診。不亂服用不明藥物。
七、適度的休息,避免過度運動。
八、最重要的是要定時服藥及定期回診,保持尚存之肝功能,避免併發症發生。
|
閱讀心得 14618 2021-01-19 21:11:28
護理雜誌-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爆發台灣護理人員之壓力、心理困擾與緩解方式探討
我們都知道時代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病毒也跟著在進化,每個世紀都會有新的傳染病出現,例如14世紀的黑死病、2002年SARS、2009年H1N1,以及此次的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COVID-19)。每當新的傳染病發生時,總會有大規模的人員受到感染,有些甚至是傷亡,且不只如此;因為需要防疫的關係,相對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金錢,我們都知道這些,但歷史不斷的再發生重演。雖然新聞每天都會報導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數,值得慶幸的是,此次我們防疫的腳步比多數其他的國家快速,所以未造成重大的傷亡,這或許是因為我們曾經遭受到SARS的洗禮;想當初SARS大流行時人心惶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也因為SARS院內感染而遭到封院,讓我們記取上次的教訓,對疫情的警覺提高。政府也做了相關的應對措施,像是醫護人員禁止出國、返國人員居家隔離14天、口罩購買實名制等…,雖然剛開始有些反彈的聲浪,但是到目前看來也算是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我國防疫期間配合政府相關規定,進出機構均配戴口罩、測量體溫、洗手及詢問TOCC,落實訪客管理及分艙分流作業,照護人員分組固定照護區塊,暫停家屬會客而改以視訊會客,除必要之外出就醫外,限制住民此時期之外出外宿等。另外,每日衛教住民防疫觀念,示範正確配戴口罩、洗手方式及社交距離;除上述外,配合政府衛生局拍攝護理之家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感染演練影片,內容包含疑似或確診感染COVID-19個案處理流程、接觸者護送就醫、穿脫防護隔離裝備、環境清潔與消毒、住民就地隔離或是全體住民(含工作人員)至集中檢疫所等處置,拍攝過程每位同仁都盡心盡力地演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透過影片呈現給大家,也達到教育之效果。目前疫情趨緩後,精神護理之家已階段性開放會客(預約制)、外出,並持續執行防疫措施。
因為此次疫情的關係,國人對防疫的概念有大幅的提升,且在國際間受到大力的讚賞,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水準,口罩國家隊更是幫助了許多被疫情所苦的國家,現在出門戴口罩的人也比以往多了很多,短時間看來對防疫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目前感染流感的人數是比往年少的,預防總是比治療重要,雖然國內的疫情趨緩,可是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流感的高峰期即將來到,未來還有甚麼傳染病我們不知道,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落實防疫,畢竟防疫人人有責。
健康管理學刊-專科護理師之職能分析研究
專科護理師是臨床醫療照護的主力,然支持專科護理師執業之研究有限,對照護成效之探討更是匱乏。護理工作的發展十分多元化,有許多人在從事護理工作幾年後往往都會想要轉換跑道,有人選擇朝向麻護或血液透析發展或晉升管理職位,也有人選擇專科護理師之路,讓未來擁有挑戰高薪的機會或是讓擁有較自由的時間安排,而不管你選擇到哪裡工作,只要願意留在醫療體系工作都是非常好的。因為這一代的我們,大多會活到80歲以上,未來的台灣需要你我每個人的勞動力,才能運轉順利。因此不論你做什麼工作,就做到不能做吧!近年來台灣因醫療院所床位的快速增加,然而由於醫師人力的培育受到政策限制,故人力供需不平衡之缺口,致使各醫院為解決醫師人力不足問題而紛紛自行培育專科護理師,並使其在醫師的監督下協助執行醫療行為。但是究竟專科護理師應具備何種職能,才能使其勝任其工作,,目前卻仍缺乏明確的專科護理師之職能內涵之研究,故本研究期能就此項課題加以探究,以界定出專科護理師師之職能構面。
研究彙整相關文獻及歸納出影響專科護理師每日工作之主要因素,並鉅此制定出專科護理師之職能構面初稿,並以專家會議來修定問卷。研究建構出專科護理師工作職能之架構,經以層級分析法分析後,第一層級4個評估準則按權重大小分別為技能、專業知識 、個人特質、能力,第二層級整體評估因素計有12項,相對權重最高之前3項,按大小排序分別為親和性、學術能力 、開放的學習性,第三層級整體評估因素計有36項,相對權重最高之前5項,按大小排序分別為評估病人健康問題、健康照護知識 、醫學資訊、認知技能、護理指導。
再者,根據AHP分析結果,護理部與醫師對專科護理師的角色期待是有所不同的,主要為醫師視專科護理師為角色互補的助手,例如在技能、醫療專科知識、健康照護知識、專業性技能、評估病人健康問題、評價護理照護效果、認知技能的工作職能皆有顯著的期待差異,凸顯出未來遴選專科護理師,醫師的意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專科護理師人員之運用上,應先就醫師及護理部二者角色期待不一致之處進行溝通,取得一致的角色期待後,方可決定以何種指標作為篩選人員的關鍵指標。未來研究可採行灰關聯分析以比對分析方法間差異,以及就不同性質醫院間之任務、制度、角色期待差異等進行差異比較,以了解不同醫院間之職能需求差異。
|
一年級寒假作業 15736 2021-01-19 12:56:09
我借的書是卡內基超人氣說話數及嘴巴上的邏輯學
人為什麼要溝通呢?對於現代人而言新型態的溝通方式產生對於生活的影響又有哪些?在溝通技巧上我們除了語氣、態度、表達方式上可以有不同。溝通的好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表達自己內心想法,溝通的不好會導致發生爭議及誤解。
溝通的目的在於傳遞訊息,無論是情感訊息或是思想上的訊息,溝通都是主要的媒介,尤其是現今社會有各種溝通管道,舉凡圖片、文字、影像、聲音等,在各種媒介上能產生不同溝通技巧,對於接收到訊息的當事人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及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如同電腦傳遞指令,接收不同指令會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我們所傳遞出去的消息更為重要。
溝通不良會導致甚麼問題呢?如同之前上面所說,溝通宛如電腦指令,如果下達錯誤指令,會導致他人錯誤的解讀,輕則造成誤會,重則導致雙方關係破裂,因此對於溝通上的技巧,我們要把握幾個簡單的原則,對於他人的狀態陳述盡可能用正向言論,若有發現對方的缺點,使用稱讚對方的好在帶出可以改善的地方,這種表達方式比較可以減少衝突的產生。
學會溝通的技巧,在現今社會已經變成一個重要課題,在溝通上盡可能避免偏激言論,多方角度設想他人立場再以婉轉方式表達,這是現代人所必須要學會的重要課題。現代社會訊息發達,因此藉由各種方式溝通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緩慢,在送出訊息前應該多深思熟慮才能達到社會上的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