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9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977][978][979][980][981][982][983][984][985][98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8-2暑假心得  15223  2020-09-23 12:37:02

心理學是什麼? 研究心智歷程與行為兩者之間的一門科學。 文章摘要:認識當代心理學的主要專業領域 此書講到人格的發展、做事的動機與行為、記憶、學習與壓力的調適等等。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動機和人格的發展。 一件事的背後有許多元素組成,人們只看請表面,卻不去了解這個人這麼做的動機為何? 本書將探討關於「人」的行為發展。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本書的理由是因為我喜於觀察周遭環境,包括人們。 一個人的出生到死亡有過了太多的選擇,然而有許多便是從幼兒的發展講起。當我們渴時會想喝水,當我們餓時會找東西吃,可嬰兒不同,他們發展不全無法自己處理需求,便會嚶嚶啼哭大鬧告訴媽媽他有需求了,這時候媽媽就扮演著這重要的角色,寶寶會逐漸對媽媽產生依賴感,所以當你要上幼稚園或小學時會有分離焦慮,可能會造成小孩不願上學,甚至是討厭上學。這就是一個動機,一件事情背後的理由和選擇。 人格的界定是繁多而分歧的,一般而言,人格包含許多不同的因素或行為特徵,這些因素共同運作,使得個體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一致性,而人格的表現又會受到個體與環境的影響。 因此,可將人格界定為個體所具有之獨特且持久之特性,這些特性決定個體在環境適應上的行為模式。至於這些特性為何、如何運作,則依各個人格理論而異。 讀完這本心理學,我覺得我好像又了解自己一點了,你呢?
      
109 暑假作業  14851  2020-09-23 07:51:1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己 學號1075101252 姓名林翊軒 書名 白澤博士的阿茲海默症革命:搶救失智的大腦 作者白澤卓二 出版社大樹林 出版年月 2019年1月 索書號 9789866005831 治療失智症的常識已經改變!只用藥物是無法治癒的!   戴爾博士研究了約30年,透過大量的臨床實驗,他得出結論: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的β-類澱粉蛋白,其實是「腦的防禦反應」,並不是壞的物質。而且我們完全能夠終止阿爾茲海默症的進行,甚至逆轉病情。這個結論完全顛覆了至今的醫學常識。   製藥業從以前到現在,都在努力開發能防止β-類澱粉蛋白蓄積的藥,卻一直不是很順利。事實上β-類澱粉蛋白沉積有其原因,只要無法改善這些因子,失智症的發病及進行就無法受到抑制。而迄今的失智症治療就是看漏了這一點,必須將失智症的因子逐一改善才能達到目的。   失智症因子就像36個漏雨的屋頂   ReCODE療法所重視的並非治療藥物,而是導致腦部失能的三大原因:營養不足、毒性物質、炎症,並歸類出會造成這三種原因的因子。   戴爾博士將這些因子比喻成36個漏雨的屋頂漏洞,不斷持續下,導致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沉積,造成認知功能下降。一顆藥物或許可以填補一兩個漏洞,但要填滿所有漏洞,還是必須從生活中做起。   ReCODE療法將重點放在補足缺少的營養、促進排毒(排出造成腦部損傷的有害物質),以及積極攝取能改善炎症的食物。攝取好的食物,避免不好的食物,就有可能扭轉阿茲海默症。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失智症]   ‧早上喜歡吃甜麵包   ‧經常服用胃藥   ‧睡前滑手機   ‧滿腹心理壓力   ‧服用降膽固醇的降血脂藥他汀類藥物   ‧為了轉換心情抽根菸   ‧愛吃油炸食品、漢堡等   ‧沒刷牙就急著出門   ReCODE療法進化版──專為亞洲人設計的白澤式「神經解毒‧再生治療」法ReCODE療法是為美國人所設計,然而西方人不只飲食習慣與我們不同,根本體質上也有所差異,因此作者將此療法依據東方的飲食習慣和體質,再加入我們熟悉的食材和烹調方法,將ReCODE療法改良成適合東方人的療法,名為白澤式「神經解毒‧再生治療」法,從飲食生活上就能自己實踐,達到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不會得失智症的飲食重點]   ‧攝取有解毒作用的蔬菜──香菜、高麗菜、海藻、蕈菇類等。   ‧能消除炎症的食物──鯖魚、鮭魚、牧草牛、亞麻仁油等。   ‧可調整腸內環境的食物──發酵食品、洋蔥、番薯等。   ‧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食物──黃綠色蔬菜、綠茶、咖啡。   ‧應避免的食物──小麥製品(麵包、麵類)、加工食品(火腿、香腸、魚板)、乳製品等。 出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210
      
109 暑假作業  14851  2020-09-23 07:51: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己 學號1075101252 姓名林翊軒 書名 白澤博士的阿茲海默症革命:搶救失智的大腦 作者白澤卓二 出版社大樹林 出版年月 2019年1月 索書號 9789866005831 治療失智症的常識已經改變!只用藥物是無法治癒的!   戴爾博士研究了約30年,透過大量的臨床實驗,他得出結論: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的β-類澱粉蛋白,其實是「腦的防禦反應」,並不是壞的物質。而且我們完全能夠終止阿爾茲海默症的進行,甚至逆轉病情。這個結論完全顛覆了至今的醫學常識。   製藥業從以前到現在,都在努力開發能防止β-類澱粉蛋白蓄積的藥,卻一直不是很順利。事實上β-類澱粉蛋白沉積有其原因,只要無法改善這些因子,失智症的發病及進行就無法受到抑制。而迄今的失智症治療就是看漏了這一點,必須將失智症的因子逐一改善才能達到目的。   失智症因子就像36個漏雨的屋頂   ReCODE療法所重視的並非治療藥物,而是導致腦部失能的三大原因:營養不足、毒性物質、炎症,並歸類出會造成這三種原因的因子。   戴爾博士將這些因子比喻成36個漏雨的屋頂漏洞,不斷持續下,導致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沉積,造成認知功能下降。一顆藥物或許可以填補一兩個漏洞,但要填滿所有漏洞,還是必須從生活中做起。   ReCODE療法將重點放在補足缺少的營養、促進排毒(排出造成腦部損傷的有害物質),以及積極攝取能改善炎症的食物。攝取好的食物,避免不好的食物,就有可能扭轉阿茲海默症。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失智症]   ‧早上喜歡吃甜麵包   ‧經常服用胃藥   ‧睡前滑手機   ‧滿腹心理壓力   ‧服用降膽固醇的降血脂藥他汀類藥物   ‧為了轉換心情抽根菸   ‧愛吃油炸食品、漢堡等   ‧沒刷牙就急著出門   ReCODE療法進化版──專為亞洲人設計的白澤式「神經解毒‧再生治療」法ReCODE療法是為美國人所設計,然而西方人不只飲食習慣與我們不同,根本體質上也有所差異,因此作者將此療法依據東方的飲食習慣和體質,再加入我們熟悉的食材和烹調方法,將ReCODE療法改良成適合東方人的療法,名為白澤式「神經解毒‧再生治療」法,從飲食生活上就能自己實踐,達到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不會得失智症的飲食重點]   ‧攝取有解毒作用的蔬菜──香菜、高麗菜、海藻、蕈菇類等。   ‧能消除炎症的食物──鯖魚、鮭魚、牧草牛、亞麻仁油等。   ‧可調整腸內環境的食物──發酵食品、洋蔥、番薯等。   ‧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食物──黃綠色蔬菜、綠茶、咖啡。   ‧應避免的食物──小麥製品(麵包、麵類)、加工食品(火腿、香腸、魚板)、乳製品等。 出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210
      
暑假作業  15225  2020-09-23 00:05: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丙 學號 1085101118 姓名 吳孟純 書名I 睡眠的科學 作者 櫻井武 出版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西元2019年2月15日 索書號 411.77 ISBN 978-986-443-582-1 【撰寫心得書名】:睡眠的科學:人為什麼要睡覺?又為什麼會醒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有些人會認為睡眠是被動的休息狀態,「因為睡眠等於休息,不休息的話,會讓身體不舒服」但有沒有想過,如果是一種休息那是不是閉眼就可以達到跟睡眠一樣的效果?但事實是我們沒辦法用意志去控制睡意,可以撐一兩天不睡,不過有完全無法抵抗不了睡意讓人陷入睡眠。不管再怎麼想斷眠,總有一天也一定會睡著。我們對睡眠的需求就跟對食物一樣,是為了生存無論如何也必須去滿足的一環。我也有過不睡覺的想法,我還記得那時候國中三年級因為會考,然後同學就有說現在睡什麼睡,以後躺棺材睡的時間那麼多,但是我是真的有嘗試過整夜不睡寫作業,隔天根本沒辦法好好上課,於是我就請假了。那時候真的是身心疲憊,以後再也不敢不睡覺了。而且不要熬夜讓自己睡眠不足,熬夜了之後,注意力下降的程度就跟喝醉沒兩樣,雖然熬夜開車不會受到懲罰,但兩者的危險程度是一樣的。另外睡眠不足還會讓自己頭腦不清醒導致判斷力下降。人類一旦被剝奪了睡眠,就會失去判斷力。睡眠並非只是讓身體休息而已,它的功能也能讓腦部休息,並主動地進行腦部維護作業和整理腦中訊息。 腦中能夠清理代謝廢物的並非只有血流,還有在細胞間隙的腦脊隨液,它流動也能清理代謝廢物,但研究結果顯示這個清理過程幾乎只在非快速動眼期睡眠中進行。所以睡眠真的很重要,擁有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也非常重要。
      
109學年二年級暑假作業  15248  2020-09-22 22:26:48

書名:健康照護的藝術 這本書裡面就是在說健康及照護,健康及照護包括預防、照護和身心重建。 這也是靈醫會其中某位神父寫的書,目的是關懷生老病死,讓我們可以從這當中看見健康、病況、臨終與死亡,來帶領還有陪伴這些從事健康照護的工作人員。 裡面也介紹了靈醫會創辦人及創辦理念,還有在台灣及中國的歷史等等…… 書裡提到了預防就是與提升健全的生活方式有關而照護就是發展人性與專業技能,以關懷照護在不同面向經驗痛苦及軟弱的人包含著生理、心靈、精神以及社會層面,且訴說著照護不侷限於解決生理方面的問題,僅限於施予藥或看顧病人的身體需要也很重要,那我會看這本書是因為裡面有許多故事值得讓我們去反思,而且裡面也有真實案例,可以讓我去想想面對這一類的工作是要用什麼心態去看待,也可以讓我發揮自己的同理心去看待病人,其實我覺得這本也是很感動,因為裡面像是修女啊神父等同醫護人員的這些人們他們面對病人不論是什麼病,是否會傳染之類類都有著同理心,而不會去嘲笑他們反而是用那種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看待那些病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覺得感動的原因
目前第9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977][978][979][980][981][982][983][984][985][98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