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138 2020-09-20 23:06:3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丁 學號1065101183 姓名何偲瑜
書名:台灣失智症現況
作者:傅中玲
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 年8月1號 索書號 ISBN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失智症在台灣真的很重要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會有遇到的但在台灣來講老年人的盛行率是持續上升的大多是阿茲海默症為最長見的這種病是有行為跟精神心理上的因素所決定的在一般家庭裡一旦有了這樣的情形出現其實已經開始了一個家庭新的負擔很多家庭沒辦法照顧而選擇送去療養院或是醫院但這個病是時好時壞很難琢磨如果說把病人放在家裡那身邊的人就不能隨時離開因為你不能保證他們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但如果送去療養院那他們其實會很恐慌的可是他們沒辦法選擇
What 文章內容摘要:台灣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失智症於老年人盛行率是1.7%到4.4%,而以阿茲海默氏病爲最常見的類型。低盛行率可能和華人老人生活較單純,死亡率相對較高和華人地區APOE4基因盛行率較低有關。台灣失智病人的行爲和精神心理症狀之盛行率和表現與西方國家相似,這也表示失智病人的行爲和精神心理症狀主要是由神經生化因素所決定者。但是因文化上之差異,對於激動和淡漠的行爲解釋上可能會有不同。對於大多數的台灣失智症病患是由配偶、媳婦和其他家族成年成員提供照顧,因此照顧者負擔是台灣一逐漸浮現的問題。
So What 學習要點:要怎麼樣讓失智症不要成為照顧者的負擔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照顧失智症多少會有心理上的挫責但許多家庭會因此而讓他們去療養院但我覺得比起去醫院陪伴更重要
|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3:1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3: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3: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3: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