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985/7774頁 [首頁][上一頁][983][984][985][986][987][988][989][990][991][99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2:4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暑假作業  14794  2020-09-20 22:22:4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92 姓名 林亞樂 書名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 月 索書號 544.85 2624 2017 094790 ISBN 978-957-13-7014-9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無論是否結婚、有孩子,或者離婚、終身單身,只要長壽,人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 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現實,它減低了智慧的價值、抹去了智慧人 的記憶,把我們辛辛苦苦一生勞碌所得的轉送給不值得領受的人。然 而,死亡並不是勸我們放棄人生的追求,相反的,趁著可以的時候好 好享受人生。「好好的活且有尊嚴的活過每一分鐘」。在世上過的每一 天,是決定開心過還是難受過,選擇權也在於你自己。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會面臨死亡,可是只有人類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我認為人類知道自己終會死亡 並不是一件壞事,生命的美好是因為它的寬度,而不是去計較它的長度,正是因 為生命是有限性的,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充實它,若人類的壽命是恆久的,人 類會變得怠惰,甚至不願意去思考,這和其他生物又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在這本 書中我體悟到,讓死亡在大眾社會中重新被定義,是必要的,雖然這一連串的改 變可能會引起許多保守人士的反彈,但讓臨終者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讓臨終 者自由地掌控剩餘的人生,不再被死亡帶來的焦慮和孤獨感左右情緒,讓一場生 命平靜、祥和的結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終結方式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將是一個人 這本書是給希望臨終前能有完善規劃的人,更是給為人子女想要讓家人走得安穩的人。 當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到生命步入倒數計時的時刻,很難說不害怕。但比起害怕死亡,相信更加令人擔心的會是臨終前「生不如死」的情況:被移送到醫院做沒有意義的延命醫療! 年邁後被送到陌生且品質不好的照護機構!即將邁向死亡之路,也沒有可以值得信賴的送終者! 為了避免在最後這個緊要關頭,身邊的人無法提供合適的方案,自己也慌了手腳,走得不安心,倒不如事先做好臨終規畫,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留給世人一個想念。 文中,上野千鶴子在分析了老後居家照護醫療以及多位臨終者的實際案例後,主張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症者,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並優雅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So What學習要點 身體健康無虞時,很容易想像一個人的快活。但是,當有天我們老了,甚至是準備走向生命的終點,也可以是一個人嗎? 無人陪伴的離世,真的如此難受嗎?自己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獲得應有的平靜與尊嚴? 「一個人臨終,是沒問題的。」這是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的堅定主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個人臨終非「孤獨死」有人光是聽見「在家一個人臨終」,就會出現:「呸呸呸,烏鴉嘴」的反應,也有人會想以「一個人的最後」取代「一個人的臨終」。大家總是以「孤獨死」稱呼無人照護而在家一個人臨終的情況。
      
一位初次遷居護理之家老人之護理經驗  14096  2020-09-20 21:13:4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丙 學 號 1065101345 姓 名 曾郁涵 作 者 姓 名 高玉珍 陳佳吟 紀夙芬 王玉女 西 元 出 版 年 2016/09/01 文 章 標 題 一位初次遷居護理之家老人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長庚護理 卷 ( 期 ) 27卷3期 起 訖 頁 數 424-433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隨著現在高齡化社會越來越趨勢,很多老人都會被送到長期的照護機構,但剛開始去的老人,會因為對環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他必須改變很多的生活習慣,而老年人也沒辦法很快地就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加上自己生理上的不方便也會慢慢加重老年人的不悅,護理之家的環境也跟自己的住家有所不同,加上身邊的人從兒女變成護理人員,老年人生理上總會感到不安,很多事情都必須依照機構的安排以及監督下進行不能在像以前一樣想幹嘛就幹嘛,有時候老年人總會害怕我來這裡會不會沒辦法得到好的照護,會不會是我的兒女不要我了,沒辦法在跟以前的鄰居有聯絡了,而開始抗拒在機構的所有安排,這時護理人員就必須變演好自己的腳色是著溝通學會傾聽讓他們了解其實這裡並不可怕,你不但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也能在這裡結交到你喜歡的朋友,慢慢的讓他們對你放下心房,試著主動去關心他們,陪伴他們說說話,當老年人抗拒你給的治療時也盡可能地想辦法先照著老年人的意思走,也不要一直用你是護理人員所以甚麼都必須按照我的安排,應該試著讓老年人提出他們的想法讓他們了解不管發生甚麼是我們都是很樂意去幫助他們了解他們的,要讓老年人從她住了多年的地方突然改變去住新的醫療機構很多時候老年人都是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克服適應的,他們的適應能力沒有我們好,這時我們不能因為他的不配合或者是我們單方面的不喜歡而去排斥她,我們該做的是用我們所了解的護理措施去幫助他盡早的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個案的護理問題有:遷移壓力症候群、營養不均衡-少於身體需要及便祕。 在照顧的過程中勳改善它所有的護理問題,協助他適應機構的生活減少壓力,給予飲食的指導改善它的便秘問題,讓他能盡早適應機構的生活 So What 學習要點: 給予她最好的醫療照護,適時的設身處地,改善她的護理問題,面對老年人的不安以及焦慮,護理人員以同理心,陪伴,傾聽,讓老年人早點適應新的環境,不要以護理人員的角度去要求他們該做甚麼而是試著聽聽老年人想要甚麼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辦法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會單方面的覺得為甚麼這麼長的時間他們還無法適應這裡,但往往我們忘了他們已經老了很多事情也慢慢退化,適應能力也沒有我們強了,所以我覺得我該學習的試試著去站在個案的角度體會他們的不是並且給予他們最好的醫療照顧。
      
照顧一位出診斷愛滋病病人的護理經驗  14096  2020-09-20 21:13:1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丙 學 號 1065101345 姓 名 曾郁涵 作 者 姓 名 許雅韻 梁鈞瑜 王桂芸 西 元 出 版 年 2010 文 章 標 題 照顧一位出診斷愛滋病病人的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源遠護理 卷 ( 期 ) 4卷2期 起 訖 頁 數 50-58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閱讀完這此篇文章,我發現自己很榮幸能夠擔任護理這個神聖的工作,就像這篇文章所提的依樣在照顧愛滋的病人時我們看待的事務必須跟一般人不同,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可能患者跟患者的家屬那個當下都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我們也因此而害怕時,那病患只會對自己更慌更焦慮,當我們不入這個職業時我們就應該想好未來我們會遇到的種種事件各種疾病,即使會被傳染但我們也必須給他最好的醫療照護,愛滋是一種疾病但得愛滋不是他的錯,我們不能用排斥的眼神去對待她,這本書描述的是一位19歲罹患愛滋的男性病人,在我們19歲時正是我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但他必須接受的是外人異樣的眼光,別人在乎的從來不是為甚麼他會得愛滋,在外人眼裡他只知道你就是一位愛滋病患者,給予你的只有謾罵以及旁人之間的互相討論,只會帶給並和更大的壓力而造成他不敢接近身邊所有的人,產生了社交恐懼,如果今天是我我大概也沒辦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護理人員能做的就是幫助她走出來不管是社交的困難或是對自己的肯定,其實他們沒有不同,也一樣能跟正常人這樣生活著,我們一樣能跟她擁抱,牽手,講話,我們該給病患和他家屬一樣好的觀念,讓他們了解該怎麼保護自己,我們也能在治療的過程中主動跟他們交談打招呼,適時地跟他們肢體接觸,重新建立他們對人的信任,當然護理人員也必須懂得保護好自己,做任何治療都要特別小心,才不會自己也感染到,我們也必須好好保護個案的隱私沒在他的同意下不輕易告訴及討論他的病情,讓愛滋病患出院返家以後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好好生活。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為描述護理一位罹患愛滋病的19歲男性病人之經驗,筆者利用身體檢查與評估、觀察、會談、查閱病歷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健康問題。筆者藉由治療時主動與個案打招呼,及適當的與病患肢體接觸重新建立病人對人的信任感,給予最正確的知識以及居家照護,此外保護病人隱私,並且鼓勵病患多去戶外活動,來改善她的護理問題。 So What 學習要點: 愛滋病毒是透過血液或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母乳)接觸黏膜或皮膚傷口而感染的,平時我們就應該懂得保護自己,性行為戴保險套,勿多個性伴侶,勿共用針頭。 當護理人員遇到愛滋病和時也不能表現出害怕排斥的感覺,鼓勵他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協助他們解決社交問題,提供最完整的愛滋知識,降低家屬以及病患的恐懼感。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愛滋雖然是一種疾病,但不是一接觸就會感染,尤其我們是護理人員更不應該去畏懼接近他,如果我們都害怕的話那病患又該怎麼會願意踏出那一步重新踏入社會,我覺得我該學習的不只是給他們最好的醫療照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接納自己並且重新接受這個社會。
      
照顧一位SARS患者之護理經驗  14120  2020-09-20 21:12:1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丁 學 號 1065101165 姓 名 陳琯蘋 作 者 姓 名 王子胤 王筱珮 西 元 出 版 年 2003/12/01 文 章 標 題 照顧一位SARS患者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護理雜誌 卷 ( 期 ) 50卷6期 起 訖 頁 數 87-93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那年,隨著SARS漸漸嚴重,護理人員面對病患每天慢慢地惡化、增加,家人的擔心,身邊的人之間的討論,這都會給護理人員帶來無形的壓力,可能對其他人來說他們擔心的只是該怎麼保護自己,關注每天病情的發展,但對護理人員來說他們擔心的從來不是自己會不會被感染而是個案能不能康復,每天要面對病人隨時都會離開的心情,病人的痛苦及不安,這都必須要有很強大的抗壓性,其實不是只有病人會不安會焦慮,護理人員也會,但我們卻從來沒有資格去逃避、害怕,除了給予SARS病患最好的醫療照護外,我們也必須兼顧病患的心理狀態以及家屬的擔心,當我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阿你要怎麼讓你的個案感受到安心,減輕他的不安以及焦慮感,而感染SARS的病患每天都要接受疾病上的折磨,也必須接受每天的所有生活都只能在同一個空間,所有的不適及不安會導致病患產生極度的焦慮感,而護理人員要做的不單單只是減輕她身體上的疼痛也必須減輕她心理上的不安,就算他每天只能待在同一個空間但她依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得到家人的陪伴,很多時候雖然護理人員能夠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今天是你你想要的會是甚麼,往往病人想得到的都不單單是身體上的照護,還有解除他心理上的不安以及給於他支持,給予他力量告訴他你一定會慢慢好起來不用擔心,主動的關懷讓個案得到安全感,讓個案在恐慌的情況下也能得到救贖,主動地提供他如何自我照護以及訊息,協助解決個案的護理問題,所以護理人員該扮演的不只是單單照護也必須顧慮到病人以及家屬的種種情緒。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是在訴說一位SARS病患住院過程以及因疾病及嚴格隔離措施引發之相關護理問題,呈現相關的照護經 驗不管事生理方面或是心理方面,也必須給予個別性的照護,並主動給予他關懷,陪伴及溝通,幫助個案解決她的護理問題。 So What 學習要點: SARS是一種傳染力極高的疾病,在照顧病患的同時護理人員也必須保護好自己,防護衣以及口罩都是不可忽略的,此外我們應該不只照顧到病患的恢復程度還有他心理方面,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教導他該如果紓解壓力,並且給予他正面能量讓他重新相信自己,提供最好的返家衛教。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該如何同時兼具照護病患醫療照護以及生理上的照護都是我還需要學習的,讓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夠有更大的抗壓性以及耐心
目前第985/7774頁 [首頁][上一頁][983][984][985][986][987][988][989][990][991][99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