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二升三 14692 2020-09-17 20:42:0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二年乙班
學 號 1075101086 姓 名 陳郁儒
書 名 I 生死學概論 作 者 郭慧娟
出 版 社 華杏 出 版 年 月 201703
索 書 號 197 I S B N 978-986-6090-52-3
【撰寫心得書名】:關係經營 人際關係心理學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至少 500 字)】
一生當中當然會經歷生老病死,而今我們邁向成功的醫療照顧,拖延了我們的生命能跟家人們可以珍惜時間,除了珍惜時間外也要好好的規劃生活別讓自己白走一遭!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沒有珍惜相處的時間錯過了也於事無補了,死亡可怕的是對於未來無知的恐懼,其實人行得正就不會想太多,最後的道別、最後的善終服務這些都是必須去接受的過程。
面臨死亡的過程,如何讓病人舒適的離開,其實就是一直陪著她,好好的照顧她如果沒有病痛的離開那當然是最好的,那如果今天是有絕症的個案,那就沒辦法舒適的離開人世間,台灣現在沒有合法安樂死,有些人不贊成這樣的離開,其實站在個案的立場想,我是覺得沒有什麼好阻擋的,畢竟這麼痛苦的日子,要怎麼過下去!人生下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倒數著,出生就是邁向死亡,年齡不代表一切不代表我們可以揮霍年華,兒時的我們肆無忌憚的玩,但長大我發現真的好不一樣,人的心真的很不一樣,長大以後遇到了很多人,形形色色的人...不過這些都是過程,未來也好好的認真的過下去!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現代人的生死問題、面對死亡-死亡心裡與態度、正視死亡教育、跨越死亡之間、死亡如此靠近、面對親人死亡、走出喪親悲傷、生命逃學者-自殺
【So What 學習要點】
如何去面對死亡、不去避諱談論而去學習知足常樂、規劃人生,尊重已故人的意見。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根據調查顯示國人的平均年齡可以高達 80 歲,這些時間足足比以前還要多, 珍惜當下這句話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因為情緒、等等因素而做了傻事,是非常不值得的,有時候不是自殺就可以解決的,要三思!
|
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14287 2020-09-17 20:40:47
文獻:華藝線上圖書館
主題: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心得:由於年齡、環境與行爲因素導致糖尿病人口不斷上升,糖尿病已成爲全球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見糖尿病對國人的威脅已不容忽視,糖尿病非絕症,但卻需要長期控制,唯有讓病人學會自我照護,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及預防惡化。本篇個案報告是護理一位糖尿病人者學習自我照顧的過程,在照護過程中筆者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確立個案於住院期間之主要的護理問題。筆者於個案住院期間的護理重點爲給予個案正確的觀念及知識,使個案減輕因疾病引起的焦慮,及加強返家後的自我照顧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因此罹病時間延長造成的民眾生命威脅與隨之而來的經濟負擔,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公共衛生關注的焦點,然而目前糖尿病並無根治的方法,只能藉由飲食、運動、控制體重與藥物互相搭配來控制病程,只要在醫護人員及病人的合作之下,病情仍然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並且能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藉著規律的運動,再配合飲食與藥物的治療,來維持健康體能。
|
照顧一位幼兒因右腳拇趾壓傷後 壞死而截肢之護理經驗 14285 2020-09-17 20:30:07
文獻:華藝線上圖書館
主題 照顧一位幼兒因右腳拇趾壓傷後 壞死而截肢之護理經驗
心得: 在照護個案時作者會與兒科護理師共同討論與個案互動和照護的策略,以建立關係,同時作者也主動關懷、耐心陪伴個案,以及運用文獻上有關與兒童溝通的技巧和治療性遊戲後,個案由最初的哭鬧、拒絕到最後的接受與配合,這樣的互動過程,為作者照顧此個案的最大收穫,進而提升照護的品質。護理人員應理解幼兒的認知和語言發展未成熟,以幼兒的角度去聆聽和觀察其對醫療的認知、處於陌 生環境表現的害怕情緒與行為反應,運用溝通技巧及治療性遊戲來紓解幼兒的焦慮及壓力,提高醫療 照護的遵從度。在本個案的照護過程中,亦發現幼兒截肢對於父母造成心理的衝擊,同時父母對於截 肢手術和相關的照護知識缺乏,有鑑於此,建議有關截肢手術前後的準備計畫與教育,和截肢手術前 後照護的衛教手冊之發展,應被廣泛地施行與應用
|
照顧一位學齡期氣喘兒童 對藥物不遵從之護理經驗 14284 2020-09-17 20:10:17
氣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疾病, 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但 藉由有效的自我管理,疾病是可以獲 得有效的控制。臺灣兒童氣喘盛行率逐 年增加,國民健康局(2011)的調查發現 44.9%的12歲以下兒童在過去一年內曾
有喘鳴發作經驗,更有5.1%兒童發作超 過12次,凸顯學習氣喘的自我照顧,減 少氣喘的惡化、發作及死亡率有其急迫 性。然而臺灣和其他亞太國家氣喘控制 狀況並不理想,多數氣喘患者仍依賴急 性緩解型藥物,僅2.5%病童達到完全控 制,大多數的氣喘病童處於未控制或部 分控制的狀態(Wong, Gunasekera, Hong, & Hsu, 2008)。反覆的氣喘發作常源自 於病人及家屬忽略氣喘發作的嚴重性, 未遵從指示用藥,加上知識不足與缺 乏自我照護能力等(蔣、溫、田、黃, 2012)。對兒童而言,未控制好的氣喘 可能需要反覆就醫,上課缺席及體能上 的限制導致與同儕互動減少,影響人際 關係的發展。因此護理人員有責任提升 病童自我照顧的能力,協助病童及家屬 了解氣喘治療方針,減少復發,進而改 善生活品質,是撰寫本文的目的。
文獻查證
一、兒童氣喘發作之處置
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氣流阻 滯病變,其特徵為氣道發炎、氣道過度 反應與不可逆性的氣道阻塞,與遺傳、 環境過敏原及外在刺激物的誘發有關 (翁,2013)。未獲控制的氣喘常有急性 發作的危險,在院外急性發作時首要安 撫兒童的情緒,如果有備用氧氣可給予 氧氣吸入,採坐姿噘嘴呼吸,以峰速 計評估尖峰呼氣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如果PEFR低於個人 最佳值的60%,可以自行使用醫囑開立 的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不超過5mg(2-4 下),如果症狀未改善,每20-30分鐘可 重複給予,一小時內不超過三次,如果 PEFR仍低於最佳值的60-80%,或呼吸 窘迫症狀未改善,需立即就醫(蔣等, 2012)。在醫院內的氣喘緊急處置,包 括嚴密監測生命徵象,給予氧氣,給予 速效型乙型交感神經吸入劑(rapid-acing inhaledβ2-agonists)和全身性類固醇(蔣 等,2012)。翁(2013)指出成功治療氣
喘的三個要素為:(一)控制和避免氣喘 誘因:父母必須瞭解引起氣道過度反應 的刺激物,避免或限制孩子暴露於刺激 物的環境中;(二)定期監測氣喘症狀和 肺功能:記錄氣喘症狀的頻率和嚴重程 度,5歲以上兒童建議使用尖峰呼氣流 速監測肺功能;(三)了解如何使用藥物 來治療氣喘病:成功的藥物治療取決於 病童及家屬有無遵照治療方式、吸入器 是否正確地使用、能否遵循定期和持續 的追蹤計畫。
因為學齡前的兒童主要不遵循藥物的原因是同儕沒有吸胖胖魚但他卻要,害怕和大家不一樣所以都會故意不按照時間吃藥,反而更容易造成要重複就醫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和小朋友說清楚為什麼要吃藥,不吃藥會造成什麼後果,讓他了解其原因,使小朋友了解。吸藥物胖胖魚因為有類固醇所以導致體重增加,這也會造成一個身體心向的問題也是小朋友不吃藥的關係。
|
更新 13358 2020-09-17 20:03:31
已更新
|